脑瘫,全称为脑性瘫痪,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在我国,脑瘫的发生率约为1.8‰,每年新增患者约4.6万人。早期发现脑瘫,及时进行干预治疗,对患儿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针对四个月大婴儿脑瘫的早期症状进行详细介绍,旨在提高家长对脑瘫的重视,助力早发现、早干预。
一、四个月大婴儿脑瘫的早期症状
1.运动发育落后
脑瘫患儿在运动发育方面明显落后于同龄儿。四个月大的婴儿,正常情况下应能抬头、翻身、坐立等,而脑瘫患儿可能无法完成这些动作。具体表现为:
(1)抬头无力:当婴儿试图抬头时,头部摇摆不定,难以保持稳定。
(2)翻身困难:婴儿翻身动作缓慢,甚至无法完成。
(3)坐立困难:婴儿坐立时身体不稳定,容易倒下。
2.肌张力异常
肌张力是指肌肉的紧张度,是维持姿势和运动的基础。脑瘫患儿肌张力异常,具体表现为:
(1)肌张力过高:婴儿肢体僵硬,活动受限,如角弓反张、剪刀步态等。
(2)肌张力过低:婴儿肢体无力,肌肉松弛,如软瘫、肌张力过低等。
3.反射异常
反射是婴儿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脑瘫患儿反射异常,具体表现为:
(1)拥抱反射:婴儿在被拥抱时,手臂和腿部的反射性伸展。
(2)吸吮反射:婴儿吸吮母乳或奶瓶时,口唇、舌、下颌等部位的运动协调。
(3)踏步反射:婴儿被抱起时,下肢呈踏步状。
4.其他症状
(1)情绪不稳定:脑瘫患儿情绪波动较大,易哭闹、烦躁。
(2)睡眠障碍:婴儿睡眠质量差,易惊醒、夜啼。
(3)吮吸困难:婴儿吸吮母乳或奶瓶时,吸吮力不足,吞咽困难。
二、早期发现脑瘫的重要性
早期发现脑瘫,有助于尽早进行干预治疗,降低患儿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以下为早期发现脑瘫的重要性:
1.降低致残率:早期干预治疗可减轻脑瘫患儿的症状,降低致残率。
2.提高生活质量:早期干预治疗可帮助患儿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3.减轻家庭负担:早期干预治疗可减轻家庭经济负担,避免长期治疗带来的困扰。
四个月大婴儿脑瘫的早期症状主要包括运动发育落后、肌张力异常、反射异常等。家长应关注婴儿的发育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就医。早期发现脑瘫,为患儿康复提供有力保障。让我们共同努力,为脑瘫患儿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小儿脑瘫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脑瘫是一种小孩子从刚刚出生就会患的疾病,当然患病率是比较低的,因为该病是不可治愈的,一般与很多原因有关,主要与父母在备孕以及怀孕的时候的不良生活习惯有关,比如抽烟嗜酒等等。那么,一般小儿脑瘫都有哪些早期的症状呢?
1、喂奶困难
如果小儿患有脑瘫,婴幼儿在出生后会表现出哺喂困难,例如:吸吮无力,哭声弱或多哭,易受惊吓、饮水、以及有流涎、呼吸障碍等症状。
2、过于安静
小儿出生后婴幼儿过于安静也是不正常的,通常来说小儿脑瘫的早期症状中也会表现出过分安静、主动运动少的症状。一般生后4~6周会笑,以后认人。痉挛型小儿脑瘫患儿表情淡漠,手足徐动型常呈愁眉苦脸的样子。
3、肌肉松软
小儿脑瘫早期还会出现肌肉松软不能翻身,动作徐缓。触摸小儿大腿内侧,或让小儿脚着床或上下跳动时,出现下肢伸展交叉。
4、发育迟缓
如果小儿患有脑瘫,早脑瘫早期中会出现小儿运动发育落后。例如:3个月到4个月大的小儿俯卧位不能竖头或抬头不稳,4个月仍不能用前臂支撑负重,扶站时以足尖着地或两下肢过于挺直、交叉等。
5、肌肉僵直
如果小儿患有脑瘫时,在早期还可能表现出异常的肌张力和异常的姿势,如双手屈指内收,双拳紧握,前臂内旋,头颈后仰等症状。尤其在穿衣时,上肢难穿进袖口;换尿布清洗时,大腿不易外展;擦手掌时,以及洗澡时出现四肢僵硬。婴儿不喜欢洗澡。另外,正常婴儿应在3~5月时看见物体会伸手抓,若5月后还不能者疑为小儿脑瘫。
6、过早发育
小儿脑瘫患儿可出现过早翻身,但是一种突然的反射性翻身,全身翻身如滚木样,而不是有意识的节段性翻身。痉挛性双瘫的婴儿,坐稳前可出现双下肢僵硬,像芭蕾舞演员那样的足尖站立。
7、高危因素引起的
小儿在出生前、出生时及出生后,如果发现有脑瘫的高危因素,都可能引起小儿脑瘫,例如怀孕期感染、风疹、严重妊高症,小儿出生时窒息,早产儿,严重黄疸,小儿出生后颅内出血等都是引起小儿脑瘫高危因素,这些疾病所表现出来的症状在客观上也是引起小儿脑瘫的早期症状。
8、脑瘫的危害
1、行为异常:脑瘫患儿的行为异常表现为性格改变,如固执、多动、冲动、社交煺缩、强迫行为、攻击行为甚至自我伤害。脑瘫患儿较常见的强迫行为2岁时即能表现出来,主动表现反复固有动作,如检查、重复整理和排列动作、反复头动和伸手、重复单词、焦虑和机械重复操作行为,同时还兼有害怕情绪。另外,还可表现为选择性缄默症,主要表现拒绝与任何人接触及说话,该症与人体气质差异和生物学的易感性有关,常伴有焦虑、恐慌、害怕注视、担心受社会歧视和恐怖。
2、情绪障碍:疾病给患儿造成诸多不便,使活动受到限制,需长期、终身康复治疗。社会上对脑瘫患者的歧视和偏见,使患儿紧张、焦虑、恐惧,担心被人讥笑,感到处处低人一等。沉重的疾病负担使其情绪消沉、自卑、自弃,如患儿感到孤独、不幸、悲观,甚至有严重的情绪障碍如焦虑、抑郁及羞耻感,所观察的绝大多数患儿有情绪紊乱。恐慌症多见四肢和躯体运动障碍患儿、痉挛性患儿多见,其表现为发抖、心悸、出汗、唿吸短促、虚弱、害怕失去控制甚至窒息。恐慌行为多发于年长患儿,害怕拥挤、人群及声音,喜孤独自玩。
3、认识损害:儿童认知功能涉及学习能力、智力、记忆力及注意力等多方面。脑瘫患儿存在的认知障碍为国内外众多学者证实。如记忆障碍、学习新事物、记忆及集中精力困难。认知障碍是影响患儿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患儿的认知功能,主要取决于脑损害程度,遗传和环境因素也有一定的作用;另外,患儿的情绪和行为也能影响学习潜能的发挥。
脑瘫的早期症状表现
脑瘫的早期症状表现:
由于病因及分型的不同而各种各样,但早期多见:脑瘫婴儿(6个月以内)的早期症状。
1.身体发软及自发运动减少
这是肌张力低下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则可诊断为重症脑损伤,智力低下或肌肉系统疾病。
2.身体发硬
这是肌张力亢进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可诊断为脑瘫。
3.反应迟钝及叫名无反应
这是智力低下的早期表现,一般认为4个月时反应迟钝,6个月时叫名无反应,可诊断为智力低下。
4.头围异常
头围是脑的形态发育的客观指标,脑损伤儿往往有头围异常。
5.体重增加不良、哺乳无力。
6.固定姿势
往往是由于脑损伤使肌张力异常所致,如角弓反张、蛙位、倒U字形姿势等。在生后一个月就可见到。
7.不笑
如果2个月不能微笑、4个月不能大声笑,可诊断为智力低下。
8.手握拳
如果4个月还不能张开,或拇指内收,尤其是一侧上肢存在,有重要诊断意义。
9.身体扭转
3~4个月的婴儿如有身体扭转,往往提示垂体外系损伤。
10.头不稳定
如4个月俯卧不能抬头或坐位时头不能竖直,往往是脑损伤的重要标志。
11.斜视
3~4个月的婴儿有斜视及眼球运动不良时,可提示有脑损伤的存在。
12.不能伸手抓物
如4~5个月不能伸手抓物,可诊断为智力低下或脑瘫。
13.注视手
6个月以后仍然存在,可考虑为智力低下。有些脑损伤较轻微,在婴儿早期往往无明显症状,但在婴儿后半期(6~12个月)。
@北京 黎 明 脑瘫医院@是我国知名脑瘫医院,3S神经阻滞术 是他们的特色疗法。
婴儿脑瘫的早期症状鉴别
婴儿脑瘫的早期症状鉴别
婴儿脑瘫的早期症状鉴别,婴儿的是健康是爸爸妈妈们最关心的问题,小儿脑性瘫痪又称小儿大脑性瘫痪,是由于小儿头部发育没有完善导致的疾病,以下为大家分享婴儿脑瘫的早期症状鉴别。
婴儿脑瘫的早期症状鉴别1
婴儿脑瘫前期症状具体如下:
1、对外界反应比较迟钝,或者表情比较淡漠,表现为少吃 、懒动、异常哭闹、喂养困难等;
2、脑瘫可能影响婴儿的吸吮能力以及吞咽功能,导致婴儿身高、体重发育较同龄的婴儿明显落后;
3、随着月龄增加,婴儿大运动发育以及智力发育较同龄婴儿出现落后,比如婴儿2个月的时候应该逐渐会笑,脑瘫婴儿不会。3个月婴儿能够抬头,4个月婴儿能够翻身,而且这时候开始出现应人、应物能力,追声、追物能力,但是脑瘫婴儿大运动发育明显落后;
4、脑瘫婴儿的肌力和肌张力也会出现异常,比如3-4个月的时候,大拇趾仍然处于内扣状态,或者下肢肌张力仍然比较高,伴有剪刀腿。
上述情况都预示着婴儿可能存在脑瘫的可能,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进行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明确是否存在脑瘫,从而及时寻找原因,给予干预治疗。
宝宝脑瘫的早期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种:
1、脑瘫视觉听觉障碍症状。部分患儿听力减退甚至全聋,以新生儿患高胆红素血症引起的手足徐动型患儿最为常见。视觉障碍。约半数以上患儿伴视力障碍,最常见者为眼球内斜视和屈光不正。视觉缺陷可影响眼-手协调功能。
2、脑瘫智力低下症状。据报道,约有2/3以上患儿智力落后,其中约50%患儿有轻度至中度智力低下,约25%为重度智力低下。癫痫。统计约有半数脑瘫患儿伴发癫痫,以痉挛型四肢瘫、偏瘫、单肢瘫和伴有智能低下者更为多见。
3、脑瘫口面、牙功能障碍症状。有些脑瘫患儿吸吮无力。吞咽、咀嚼困难,口唇闭合不佳,经常流涎。有些患牙病或牙齿发育不全,这些症状以手足徐动型患儿最为多见。
4、脑瘫语言障碍症状。脑瘫患儿由于发声、构音器官的运动障碍和四肢运动障碍、听觉障碍、智能和生长环境等原因导致语言障碍。
5、脑瘫情绪、行为障碍症状。大多数脑瘫患儿有情绪或行为异常,此与大脑功能受损有关。患儿表现为好哭、任性、固执、孤僻、脆弱、易激动等。
婴儿脑瘫的早期症状鉴别2
1、早期症状
(1)新生儿或3月婴儿易惊、啼哭不止、厌乳和睡眠困难。
(2)早期喂养、进食咀嚼、饮水、吞咽困难,以及有流涎、呼吸障碍。
(3)感觉阈值低,表现为对噪声或体位改变易惊,拥抱反射增强伴哭闹。
(4)生后不久的正常婴儿,因踏步反射影响,当直立时可见两脚交互迈步动作。3月龄时虽然可一度消退,但到了3个月仍无站立表示或迈步者,既要怀疑小儿脑瘫。
(5)过“百天”的婴儿尚不能抬头,4~5月挺腰时头仍摇摆不定。
(6)握拳:一般生后3月内婴儿可握拳不张开,如4个月仍有拇指内收,手不张开应怀疑小儿脑瘫。
(7)正常婴儿应在3~5月时看见物体会伸手抓,若5月后还不能者疑为小儿脑瘫。
(8)一般生后4~6周会笑,以后认人。痉挛型小儿脑瘫患儿表情淡漠,手足徐动型常呈愁眉苦脸的样子。
(9)肌肉松软不能翻身,动作徐缓。触摸小儿大腿内侧,或让小儿脚着床或上下跳动时,出现下肢伸展交叉。
(10)僵硬,尤其在穿衣时,上肢难穿进袖口;换尿布清洗时,大腿不易外展;擦手掌时,以及洗澡时出现四肢僵硬。婴儿不喜欢洗澡。
(11)过早发育:小儿脑瘫患儿可出现过早翻身,但是一种突然的反射性翻身,全身翻身如滚木样,而不是有意识的节段性翻身。痉挛性双瘫的婴儿,坐稳前可出现双下肢僵硬,像芭蕾舞演员那样的足尖站立。
2、主要症状
(1)运动障碍 运动自我控制能力差,严重的则双手不会抓东西,双脚不会行走,有的甚至不会翻身,不会坐起,不会站立,不会正常的咀嚼和吞咽。
(2)姿势障碍 各种姿势异常,姿势的稳定性差,3个月仍不能头部坚直,习惯于偏向一侧,或者左右前后摇晃。孩子不喜欢洗澡,洗手时不易将拳头掰开。
(3)智力障碍 智力正常的’孩子约占1/4,智力轻度、中度不足的约占1/2,重度智力不足的约占1/4。
(4)语言障碍 语言表达困难,发音不清或口吃。
(5)视听觉障碍 以内斜视及对声音的节奏辨别困难最为多见。
(6)生长发育障碍 矮小。
(7)牙齿发育障碍 质地疏松、易折。口面功能障碍,脸部肌肉和舌部肌肉有时痉挛或不协调收缩,咀嚼和吞咽困难,口腔闭合困难以及流口水
(8)情绪和行为障碍 固执、任性、易怒、孤僻,情绪波动大,有时出现强迫、自伤、侵袭行为。
(9)有39%~50%的脑瘫儿童由于大脑内的固定病灶而诱发癫痫,尤其是智力重度低下的孩子。
婴儿脑瘫的早期症状鉴别3
宝宝脑瘫怎么检查好呢
对于脑性瘫痪患儿应选择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事物,多食瘦肉、肝、蛋、新鲜蔬菜及水果,根据患儿口部功能的发展,由流食、半流食至固体事物逐渐改变质地,做到合理喂养,定时定量,防止营养不良及消化不良
脑瘫专家为您解答:您好!主要表现为肌张力“折刀样”增高,以屈肌张力增高为主,下肢内收肌群尤为显著。/spanspan对于脑瘫患儿,避免形成不良姿势与肢体畸形:
如果脑瘫患儿在婴儿期,这些“异常”就得到正确的早期治疗,一些轻、中度脑瘫的病情发展就能得到抑制,而一些重度脑瘫可减轻至轻度。span脑瘫小孩的表现为小脑症状,眼球震颤,上肢辨距不良,步态不稳,摇晃。
新生儿脑瘫怎么检测
协同运动能力极差。/spanspan首先看孩子出生时有没有什么异常,如早产、缺氧、缺血等情况。常见异常包括背景活动减慢、限局性慢波灶或发作性痫样放电等。
母亲与新生儿血型检查、胆红素定性试验、血清总胆红素定量。需要记住一点,孩子发育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脑瘫的治疗一方面可改善功能、提高能力、防止并发症;
一个月左右的婴儿一般是看不出是否脑瘫的,大部分脑瘫会出现头围异常的现象,另外大多数手脚抽搐通过后期的治疗是可以改善的。
新生儿脑瘫怎么检查出来
脑性瘫痪患儿常因病症发展而出现困难的进食障碍,从而影响踌和舌头功能,造成语言障碍,需要护理者给予正确的喂养方式,并逐渐培养患儿独立进食的能力,这对脑瘫患儿的语言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怀孕期间服药是有可能致使宝宝患脑瘫病的,比较常见的小儿脑瘫检查方法有:(1)脑电图由于脑瘫患儿合并癫痫者较多,故应常规进行脑电图检查以排除该合并症。一旦发现有异常就应该及时到医院找专科医生进行治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