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多动症,又称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5%-10%的儿童患有此病。了解儿童多动症的表现,有助于家长和教师及早发现、干预,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本文将围绕儿童多动症的七个关键表现,为读者揭示问题根源。
一、儿童多动症的七个表现
1. 注意力不集中
注意力不集中是儿童多动症最典型的表现之一。患者常常表现为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容易分心、走神。据《中国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诊断与治疗指南》指出,患者在学习、玩耍等活动中,注意力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同龄儿童。
2. 活动过度
儿童多动症患者往往表现为活动过度,坐立不安,难以安静。他们常常在教室、家庭等环境中,出现跑跳、攀爬等行为,给家长和教师带来困扰。
3. 冲动行为
冲动行为是儿童多动症的又一重要表现。患者往往缺乏自控能力,容易在冲动的情况下做出不理智的行为。如突然打断他人讲话、抢夺他人玩具等。
4. 组织能力差
儿童多动症患者往往缺乏组织能力,难以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他们在完成作业、整理物品等方面,往往表现出明显的困难。
5. 学习困难
学习困难是儿童多动症患者常见的问题。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冲动行为等因素,患者在课堂上难以听讲、完成作业,导致学习成绩不佳。
6. 情绪波动大
儿童多动症患者情绪波动较大,容易情绪失控。他们可能因为一点小事而大哭大闹,或因受到挫折而沮丧、自卑。
7. 人际关系障碍
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冲动行为等原因,儿童多动症患者往往难以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他们在集体生活中,可能因缺乏合作精神而受到排斥。
二、儿童多动症问题根源
1. 遗传因素
研究表明,儿童多动症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如果家族中有类似病史,孩子患病的风险将大大增加。
2.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也是导致儿童多动症的重要原因。如家庭氛围紧张、缺乏关爱、学习压力过大等,都可能导致孩子出现多动症症状。
3. 生物化学因素
生物化学因素包括大脑神经递质失衡、激素水平异常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孩子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冲动行为等症状。
三、预防与干预
1. 家庭关爱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多陪伴孩子,关心他们的成长,给予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2. 学校教育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针对多动症学生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成绩。
3. 专业治疗
对于确诊的多动症患者,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进行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综合干预。
儿童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了解其表现和问题根源,有助于家长、教师和医生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让我们共同努力,为这些特殊儿童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儿童多动症七个表现
七个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1. 注意力集中困难
多动症患者在注意力集中方面存在显著问题。即使在他们尝试专注于某项任务时,也很容易被其他事物分散注意力,导致兴趣难以持久,经常中途放弃。
2. 难以安定
患者通常无法安静地呆在一个地方。他们可能在不适合的时候四处奔跑、追逐,或是做出其他过度活跃的行为。即使是被迫静坐时,他们也会不断地做一些小动作。
3. 做事冲动
由于在获取完整信息之前就急于行动,患者可能会做出冲动的决定。例如,在老师的问题还没问完时,他们就急着回答。
4. 学习成绩差
尽管学习成绩不佳并非所有患者都会有的症状,但多动症往往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由于难以集中注意力和保持安定,规范化的课堂对他们来说可能是一个不舒服的过程,进而影响他们的成绩。
5. 不良行为
儿童多动症患者可能会有一些不良行为,如拔头发或指甲,这可能是由于模仿、求知欲或对美的追求。
6. 吮吸手指
吮吸手指是婴儿的一种原始反射,但随着孩子的成长,这种行为应该逐渐消失。如果孩子在2到3岁后仍然吮吸手指,这可能是多动症的一个迹象。
7. 胆怯、逃避
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后,多动症儿童可能会采取胆怯和逃避的策略来保护自己,以避免受到更多的指责。
如何治疗多动症
1. 教育辅导
对于学龄儿童,主要采取教育辅导的方式。这种治疗方法不需要药物,是安全可靠的。家长和老师应避免对患儿过于苛刻,以减轻他们的压力。
2. 行为规范
家长应为孩子制定合理的规范,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做事,并根据他们的完成情况给予适当的奖励或批评。
3. 心理治疗
家长和教师应针对孩子的心理特点进行及时、公正、耐心的教育,并保持沟通。
4. 药物控制
虽然药物如哌醋甲酯是治疗儿童多动症的首选药物,但一般有副作用,不建议非特殊情况使用。
多动症的预防
1. 注重优生优育
遵守遗传学原理,避免近亲结婚,进行婚前体检,并在适宜的年龄生育。
2. 注重孕期保养
孕妇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均衡的营养,避免药物使用和疾病,不抽烟喝酒,禁止所有对胎儿发育不利的行为。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有多动症
1. 点指实验
让孩子双手握拳,用拇指依次触碰其他手指,观察动作是否协调。
2. 反手实验
让孩子双手向下平放桌面,食指并拢,然后翻转双手,观察动作是否笨拙。
3. 指鼻实验
让孩子指自己的鼻子,观察动作是否准确。
儿童多动症是指智力基本正常的小儿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动和情绪冲动,以及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的一组症状。中医采用耳穴压豆方法辅助治疗此病,有较好的疗效。药物治疗包括中枢神经兴奋剂、抗忧郁剂、抗精神病药及抗癫痫剂等。精神治疗强调药物治疗与家庭和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效果更佳。
多动症七个表现是什么
小儿多动症有注意力不集中、话很多、走神、爱插话、话很多、爱答话、坐不住等表现。
1.注意力不集中表现为孩子在学校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走神,容易陷在自己的状态中,总是容易出神;
2.患者会有冲动行为,表现为爱插话、话很多、不停的想搭话、坐不住,家长会觉得孩子很顽皮,其实是多动症的表现。
扩展资料
1. 多动
患有儿童多动症的儿童,通常情况下手脚难以安定,经常会动来动去,即便是坐着的时候也喜欢挪动,上了小学的儿童往往不能在位置上保持原位,时常会不自主地离开座位,不能安静地参加集体活动,可能会出现大声喧哗,在不恰当的场合奔跑,总之动的特别多,动的特别厉害。
2. 冲动性
患儿非常的冲动,比如老师在提问题的时候,患儿就迫不及待的将答案说出来,而且还会经常对他人造成干扰,让他人觉得非常的不舒服。有的在进行集体活动的时候,不能按顺序排队,喜欢插队。还有的不能按照学习的规则,进行学习。患儿也经常与人发生冲突,甚至会出现肢体方面的冲突,攻击性更强一些。
3. 注意力不集中
注意力不集中也是儿童多动症诊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在学习或做游戏的时候难以保持注意力集中,对于一些细节不注意,非常的粗心大意,在组织活动的时候,不能按照规则去遵守,对平时做事情容易丢三落四。
可见儿童多动症的患儿通常情况下动得比较多,而且具有冲动性,注意力也不集中,这主要是在行动、情感等方面的异常。现在很多儿童都存在这些状况,只不过有的家长没有注意,当发现儿童和其他儿童相比,在行为、情绪等方面有异常的话,还需尽早到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
儿童多动症有什么表现
儿童多动症在医学上一般称之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也是能影响到儿童的健康成长的,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儿童多动症,供大家学习借鉴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儿童多动症在医学上一般称之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多动症是儿童和青少年期间最为普遍的心理障碍之一。这类患儿的智慧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表现为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以致影响学习成绩在家庭及学校均难与人相处,日常生活中使家长和老师感到困难。
表现一:注意力不集中
1、常常在作业、工作或其他活动中不注意细节或经常犯一些粗心大意的错误;
2、在工作或游戏中难以保持注意集中;
3、别人和他说话时常似听非听;
4、常不能按别人的指示完成作业、家务或工作***不是由于违抗行为或未能理解所致***;
5、常难以组织工作和学习;
6、常逃避、讨厌或不愿做要求保持注意集中的工作***如学校作业或家庭作业***;
7、常常丢失学习和活动要用的物品***如玩具、学校指定的作业、铅笔、书本或工具***;
8、常常易受外界 *** 而分散注意力;
9、日常生活中容易忘事。
表现二:多动或冲动行为
1、常常手脚动个不停或在座位上不停扭动;
2、在教室或其他要求保持坐姿的环境中常常离开座位;
3、常在不恰当的情况下乱跑或乱爬***成人或青少年仅限于主观感觉坐立不安***:
4、常难以安静地玩耍或从事闲暇活动;
5、经常忙个不停或常像“装上了发动机”似地不停地动;
6、经常说话过多;
7、常常别人间话未完就抢著回答;
8、经常难以安静等待或按顺序排队;
9、常打断或干扰别人的活动***如插话或干扰别人的游戏***。
儿童多动症治疗
1、药物治疗
治疗此病的药物可分为中枢神经兴奋剂、抗忧郁剂、抗精神病药及抗癫痫剂等,但一般以中枢神经兴奋剂***或右旋苯丙胺为常用药品。
2、精神治疗
药物治疗是对症的。动作过多往往经药物治疗而得到控制。同时,不可忽视家庭和学校方面的适当教育和管理。对患儿的态度要以耐心、关怀和爱护的态度加以处理。对患儿的不良行为及违法举动要正面地给以纪律教育,多予启发和鼓励遇到行为治疗有成绩时给予奖励,不应在精神上施加压力更不能现骂或体罚。对有不良习惯和学习困难的患儿,应多给具体指导,执行有规律的生活制度,培养良好习惯,帮助他们克服学习的困难,不断增强信心。文献资料指出药物有效,但药物与教育、行为上的指导相结合更为有效。
儿童多动症的原因
至目前仍未明白,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患儿的母亲常在孕期或围产期有较多并发症,常有大量吸菸或酗酒史。
2、遗传因素,如:患儿的血缘兄弟、父亲等有较多多动或注意不集中表现;双生子中单卵双生子的患病率高达51%~64%;亲属中酒精中毒、反社会人格及癔症者也较多。
3、神经递质、酶的研究结果虽然常互相矛盾,但不失为对本症病因的一种研究途径。
4、严重的铅中毒可产生致命的中毒性脑病、痴呆等神经系统损害,但轻微铅中毒是否可产生多动症,至今尚无结论。
5、社会、家庭、心理因素的影响,如不良的社会环境或家庭条件***破裂家庭、经济贫困、住房拥挤,父母性格不良、酗酒、***、有精神病等***,均可成为发病的诱因,并影响病程的发展与预后。
6、其他因素:营养问题、维生素缺乏、食物过敏、食品的调味剂或新增人工色素等可能使儿童容易产生多动症。
“”的人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