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肌做10次能恢复吗(盆底肌修复的方法)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身健康。盆底肌作为人体重要的支持结构,其健康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质量。盆底肌锻炼已经成为一种越来越受欢迎的保健方式。根据盆底肌做10次能恢复吗?本文将从盆底肌的功能、锻炼方法、恢复周期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一、盆底肌的功能与重要性

1. 盆底肌的位置与组成

盆底肌位于骨盆底部,由多层肌肉组织构成,包括提肛肌、尿道括约肌、阴道括约肌等。这些肌肉协同工作,维持盆腔器官的正常位置和功能。

2. 盆底肌的功能

(1)支持盆腔器官:盆底肌对盆腔器官具有支撑作用,防止器官脱垂。

(2)控制排尿与排便:盆底肌参与控制尿液和粪便的排出。

(3)维持性功能:盆底肌与性功能密切相关,锻炼盆底肌有助于提高性生活质量。

(4)改善盆底疼痛:盆底肌锻炼有助于缓解盆腔疼痛。

二、盆底肌锻炼方法

1. 凯格尔运动

凯格尔运动是盆底肌锻炼的经典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放松全身肌肉,深呼吸,集中注意力。

(2)收缩盆底肌,使阴道、肛门、尿道口紧缩。

(3)保持收缩状态,持续3-5秒。

(4)放松盆底肌,休息3-5秒。

(5)重复以上动作,每天进行3-5组,每组10-15次。

2. 盆底肌锻炼器

市面上有多种盆底肌锻炼器,如盆底肌锻炼球、电刺激仪等。使用锻炼器时,根据产品说明进行操作,注意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和力度。

三、盆底肌锻炼恢复周期

盆底肌锻炼的效果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持续、规律的锻炼。一般来说,以下几种情况可视为盆底肌恢复的标志:

1. 排尿与排便功能恢复正常。

2. 性生活满意度提高。

3. 盆底疼痛缓解。

根据个体差异,盆底肌恢复周期可能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坚持锻炼3-6个月,盆底肌功能可得到明显改善。

四、盆底肌锻炼10次能恢复吗?

根据上述内容,盆底肌锻炼10次可能无法达到明显的恢复效果。因为盆底肌恢复需要一定的时间,而10次锻炼可能不足以让盆底肌得到充分锻炼和修复。建议持续、规律地锻炼盆底肌,以达到理想的康复效果。

盆底肌锻炼对于改善盆腔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科学、规律的锻炼,盆底肌功能可以得到有效提升。虽然10次锻炼可能无法达到理想效果,但持之以恒地锻炼盆底肌,一定能收获健康与幸福。在此,呼吁广大朋友们重视盆底肌健康,积极参与盆底肌锻炼,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

盆底肌做10次能恢复吗

不少的女性在生育的时候因为产道承受了太大的张力,造成了盆底肌弹性减弱的症状,这对于女性产后性生活有很大的影响,而且也增加了女性妇科疾病的发生几率。不少的女性会选择在产后做盆底肌修复,那么盆底肌做10次能恢复吗?

盆底肌做10次能恢复吗?

1、这种情况是理疗的治疗方法,只能促使肌肉韧带循环的改善,促使韧带肌肉的弹力好转,一般不能完全恢复的。主要看平时的症状及程度,建议先做三个疗程观察需要恢复的程度,同时积极的收缩肌肉韧带锻炼及其他的康复性的治疗才能逐渐改善。

2、修复盆底肌的黄金时期是产后42天至半年之内,如果不及时做修复治疗,则容易使阴道处于危险的半开放状态,增加生殖道的感染几率,引发多种妇科疾病。

3、如果受损情况严重的,还可能会造成盆腔器官脱垂,包括膀胱膨出、尿道膨出、阴道脱垂、子宫脱垂等等危险后果。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表现为哪些?

1、盆底肌力减弱。如无法对抗阻力、收缩持续时间≤3s(检测盆底肌力评级≤3级)或阴道收缩压≤30cmH2O者。

2、产后出现尿失禁或者尿失禁在产后持续存在。

3、产后出现盆腔脏器脱垂,如POP-Q系统评分1期或以上,尤其是伴阴道前后壁膨出。

4、会阴伤口疤痕疼痛。

5、产后排便异常。

6、产后尿潴留。

女性在产后可以多做一些修复盆底肌的工作,这样的话也能让自己的身体尽早恢复,让夫妻间的性生活更加的和谐。以上就是关于“盆底肌做10次能恢复吗?”的相关介绍,女性产后要多注意进行一些适宜的体育锻炼,让盆底肌尽快恢复弹性。

盆底肌做10次治疗能恢复吗

盆底肌做10次康复治疗,不一定能恢复。如果只做10次盆底肌的康复治疗,能够促进肌肉韧带循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盆底肌肉松弛的状态,但却不能完全恢复。

对于盆底肌的康复训练,10次只是一个疗程,需要长期坚持更利于恢复。如果想要彻底恢复盆底肌,就要在做康复训练的同时多做提肛运动,锻炼盆底肌肉。提肛运动需要坚持做,最好每天做2次,每次能坚持30下,长期坚持半年以上,可以辅助盆底的神经和肌肉恢复。另外,做提肛运动也能避免阴道壁松弛,预防膀胱脱垂,及阴道前后壁脱垂,子宫脱垂。

盆底肌的恢复是个较长的过程,患者不仅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还要长期的坚持锻炼,必要时还可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进行辅助治疗。

生完孩子不做盆底肌修复会有什么后遗症

你好,非常高兴为你解答问题,产后是否需要做盆底修复,最好在产后42天到当地正规医院做做一下产后康复的常规检查。由于在孕期和分娩后,盆底肌肉松弛,会导致子宫脱垂,阴道壁脱垂等症状,看看你恢复的怎么样,听听医生是什么建议。

至于是不是必须做,就要看自己了,生完孩子后如果条件好些可以做骨盆修复,因为生孩子后,骨盆是会变形的,而且盆底肌肉也会松弛。女人分娩都会引起盆底肌的损伤,时间长了久不注意,会容易引起尿频、咳嗽漏尿、子宫脱垂、阴道松弛、便秘等状况的发生。当然不做也可以,但容易导致盆骨变形,身材走样,屁股大等。

如果产后恢复的不错,也可以自己后期做提肛训练,也可以用专业的骨盆带做一些康复锻炼,可以自己在家下载网上视屏学习,也能达到一个康复的目的。

分娩后盆底肌肉韧带松弛需要进行锻炼。有一些医院开展了这个项目,可以去产后修复中心进行修复。

产后盆底修复不是每个宝妈必须要去医院或专门场所做的,还是听专业的医生根据你的情况来制定适合你的方案吧。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

第一步:识别盆底肌肉群

识别方法很简单:排尿时试着憋尿。会有一种会阴部位收紧并提起的感觉,连同肛门、尿道也会收缩提起,这些收缩后能够阻止排尿的肌肉,便是盆底肌肉群。

第二步:具体运动步骤

要求产妇每日坚持行提肛训练,同时还进行以下几种锻炼运动:

① 腹式深呼吸运动:去除枕头平卧体位,产妇将双手放置在腹部,吸气时腹部明显隆起,呼气时尽量收缩腹部肌肉;随后从床上抬起臀部,最后恢复至初始位置,上述过程为1次锻炼运动步骤,每天做60次,间隔10次可稍事休息。

② 腹直肌与盆底肌肉运动:产妇取仰卧位同时双腿呈屈曲状态,大腿紧贴于腹部,双手抱住双腿并触及脚趾尖部,深呼气运动后产妇身体首先向前坐起,然后躺下并予以深吸气运动,每次运动时间为10min,每天运动5次。

③ 坐立提肛肌运动:产妇坐在床边,双足呈交叉状,同时双手平放在大腿上,起立时做收缩上提肛门运动并维持8s,肌肉放松后坐下,反复锻炼运动,15min为一次,每日锻炼3次。

④ 会阴和肛门收缩运动:产妇首先需排尽膀胱内尿液,深吸气运动末时用力收缩会阴和肛门,并维持5s,间隔15s再重复进行,随后再迅速收缩10次之后放松肌肉8s,反复锻炼运动8min,每日锻炼5次。

不论顺产还是剖腹产,盆底肌受损是必然的。 盆底肌要是毫发无伤,那你可能怀的是假孕。当然这是玩笑话,但是也说明一个真理:做什么都要付出代价。女人生孩子除了产痛以外,骨盆底肌肉群受损就是难以启齿的代价。

盆底肌,形象的说法它是一张吊床。盆底肌将尾骨和耻骨连接起来,然后将我们的直肠、子宫、膀胱、生殖道和尿道给托举起来。那么怀孕之后胎儿不断发育长大,盆底肌所承载的重量也在不断增加。最大载荷是约15~20公斤左右。

这么大的重量压在“吊床”上,盆底肌肉群包括筯膜和韧带就会变得松弛、断裂,失去弹性。所以并不是只有顺产妇需要修复盆底肌,剖腹产妈妈也需要。只不过顺产妇更严重一些而已。

常见的表现是漏尿或者大小便失禁,不能大声咳嗽也不能大声地笑,因为腹腔压力一大,就会压迫膀胱和直肠。尿道得不到支持,就出现压力性尿失禁。其它的也是同样的道理。其次,盆底肌受损了会影响夫妻生活。再严重一些还包括:阴道壁膨出、子宫脱垂以及脏器脱出等“后遗症”。

1、产后练习426呼吸法。

宝妈取仰卧或俯卧位,吸气4秒钟,让胸腔和腹腔充满气体,然后屏住呼吸2秒钟,再呼出。呼出气体的时候放慢一点,过程应保持6秒钟。这种方法就是426呼吸法。为什么要建议大家练习呼吸呢?因为盆底肌和膈肌是互动参与的,膈肌每一次收缩,盆底肌就会作出相对应的反应。

2、提肛运动和臀桥

产后42天过后,月子就结束了。这时候趁去医院复查的机会可以问一下大夫要不要有针对性地做盆底肌训练。如果盆底肌受损并不是很严重,那么自己在家里练习和修复也可以。比较常见的练习方法有提肛运动或臀桥练习法。但是这种练习还是建议大家去找个专业的运动教练学习一下,一个是安全第二个产后康复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的。

总之:生完孩子后还是建议宝妈们做盆底修复,在月子期间先练习426呼吸,产后42天过完再慢慢加难度,不要太着急,尤其是做运动之前要确认身体有没有炎症,像如果有尿道感染或者生殖道感染的情况下,提肛运动就不适合做的。所以量力而行哦!

谢谢阅读。

盆底肌松弛后最大的受害者就是女性的生殖道,生殖道松弛后敏感度降低,严重影响夫妻生活,使得夫妻生活直线下降。其次受害的是尿道,盆底肌松弛后的女性有可能出现轻微的小便失禁,在大笑、咳嗽、打喷嚏时都会有控制不住的小便流出,这会给女性带来说不出的尴尬。严重的就连大便也会有不由自主的流漏现象,往往使女性陷入难堪的不便中。

盆底肌就是盆底的肌肉,盆底肌肉起着托起子宫、膀胱、直肠、尿道、生殖道等器官的作用,是维持这些器官在正常位置正常运行的肌肉群,也是一块不容易被人感受到的肌肉群。怀孕后随着子宫增大变重,盆腔内压力逐渐增大压迫到盆底肌,就会使得盆底肌肉群有拉伸现象,并受到一定的损伤。分娩时的用力也会使盆底肌受到大力牵拉,就会在产后给这块肌肉留下变得松弛的遗憾。

盆底肌中有很多筋膜及韧带等结缔组织,就是这些结缔组织对盆底肌起着支撑作用,而怀孕后受到拉伸和生产时牵拉的也正是这些支撑盆底肌的结缔组织。正是有这些盆底肌中结缔组织的支撑才使得怀孕后增大的子宫等器官不会脱垂下来,因此产后松弛的盆底肌要想恢复产前的起托作用,就需要女性在产后加紧自我锻炼,以期盆底肌能够尽量恢复过来,避免出现如上提到过的大小便漏流尴尬及夫妻生活质量的下降。而且盆底肌筋膜如不及时锻炼恢复强健,有可能出现因支撑不住而断裂,到那时就无法再恢复了。对于女性来说,这样的结果会是很痛苦且无法采用任何手段来改变的了。

盆底肌受损后的松弛不像坐月子,第一胎月子没有坐好的,可以第二胎弥补。盆底肌受损后,第一胎生产后没有恢复的,到了第二胎损伤更大,恢复的机会更小。 孕期子宫增大带给盆底肌逐渐松弛的压力,生产后不可能立即恢复的,全靠产后女性自己抓紧锻炼。需要记住一点的是,无论怎样的锻炼,盆底肌的恢复都不可能恢复到生产前的原样,多少都会存在一点差别的。因此建议产后42天经过了产后 健康 检查,身体各方面恢复差不多的女性就开始盆底肌的恢复锻炼。

在产后42天到产后半年这个期间,是盆底肌恢复锻炼的最佳时期,最简单也最有效的锻炼方式就是提肛运动。而且这个运动不需要直到做完月子才开始,从产妇决定自己体力恢复就可以开始了,越早开始锻炼效果会越好的。现在还有恢复盆底肌的瑜伽运动,在觉得自己需要也有能力做的情况下,产后妈妈也可以选择利用瑜伽来修复盆底肌。当然了,产后有关于身体恢复的种种运动或者训练,都应该在产后体检医生确定各方面都恢复得可以开始运动后再进行,不要自己盲目地选择运动方式或者过早开始锻炼,以免身体恢复受到影响不说还带来其它对身体的损伤。

我以多年妇产科工作经验告诉大家,需不需要做盆底肌修复主要是看盆底肌功能恢复程度。然后我们需要弄清楚下列有关盆底肌的问题。

盆底肌是女性盆底支持组织一部分。盆底支持组织就是封闭骨盆出口的所有肌肉、筋膜和韧带,这些盆底肌肉纵横交错和筋膜韧带组织一起,就像一张有力的网兜,保护盆腔脏器正常位置和功能,其中盆底肌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文刍刍的专业术语难理解,来个通俗话:盆底肌就是外阴、肛门这一块地方的肌肉,与其他组织一起形成一张“网兜”,兜住子宫、膀胱、阴道、直肠等,不让它们下垂,保障这些脏器位置和功能。

十月怀胎时,胎儿、羊水、胎盘及增大子宫,重量比孕前增加了一两百倍,这样的重量压在“网兜”上,造成盆底组织长期负重,分娩时又会造成盆底肌肉、筋膜和韧带撕裂损伤,双重影响使“网兜”不堪重负,发生了盆底功能障碍。

因为妊娠和分娩损伤盆底肌那张“网兜”,形成盆底功能障碍,“网兜”不够力了,兜不住了,就出现盆腔脏器脱垂如子宫脱垂等,压力性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盆腔慢性疼痛等。如产后不进行修复,症状会加重,特别是随着年龄增长,盆底肌进一步退化,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产后42天回医院复诊时,会有盆底功能障碍检测项目。主要检测指标有盆底肌力和脏器下垂评分即POP-Q评分。肌力分0~5级,5级肌力正常。是否需要治疗,看肌力情况和脏器下垂程度决定。

主要方法是缩肛运动、阴道哑铃、盆底生物电反馈治疗,这些治疗方法,疗效确切,可以有效改善盆底功能障碍症状,提升生活质量。

适合所产后各阶段盆底肌损伤病人,普通女性也可以将它作为保健。 这个治疗方法由病人在家就可以做。方法:作收缩肛门动作,持续3秒,进行15分钟,每天2~3次。这个运动可以锻炼盆底肌功能,使肌肉更强壮,可以增加肌肉张力,尽快恢复正常功能。这既是治疗措施也是预防措施,宝妈们可以在孕中期就开始做缩肛运动,有研究证实,可有效减少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

顾名思义,就是为了煅炼阴道肌肉,就像普通哑铃锻炼手臂肌力一样,原理和目的同缩肛运动,无非一个徒手,一个借助器械而异。阴道哑铃大小类似大拇指,带有尾线,塞入阴道后行缩肛运动。哑铃根据重量大小,分1~5号,5号最重,如果5号哑铃置入阴道,收缩阴道肌肉进行咳嗽动作,哑铃没有掉出来的话,肌力就达到5级,就是正常肌力了。

这个治疗方法必须到医院盆底功能治疗科由专业人士操作,通过电刺激,生物反馈方法,纠正损伤的肌肉和神经,尽快恢复盆底肌肉功能,减轻甚至治愈盆底功能障碍症状,改善性功能障碍。

嗨,姐妹们!

很高兴来跟你们分享一下,我这个 90后新晋宝妈的产后感受。

下面,我的回答仅代表个人观念及经验,如果对你有参考价值,我很开心。若您不喜,也别介意哦!

我在网上看到过很多产后以及待产妈妈都很关心,盆底肌(盆底肌肉松弛)修复的问题。

还有的说法是,你去交钱做这种,就是交的智商税……

但也有的宝妈反馈,做盆底肌修复真的很不错!

下面我分享一下我的个人观念及感受~

我认为这也是分个人身体情况的,就有的宝妈生了两个孩子,没做盆底肌修复的情况下,还是要比只生过一个孩子的宝妈状态好。

再说回到我自己,是没有做盆底肌修复的。

我是第一胎,产后42天因为没有经验,单纯以为这个盆底肌去趟三甲医院也能知道自己需不需要做。

但是,去完医院回来我才发现,人家根本不会管你这方面。

只是例行照了个B超,看子宫的恢复情况而已,于是我也就没有再深究盆底肌这方面的问题。

但我自己是知道产前产后,盆底肌肉的变化的。

我是顺产撕裂2级,自己也发现的确是宽了一些(虽然老公一直说没有)。但是, 咳嗽或大笑漏尿这种情况,我是没有出现的。

个人认为,如果你手上有闲钱或是二胎妈妈,为了自己好还是去做一下盆底肌修复的!

当然了,想省钱的朋友或觉得抱怀疑心态犹豫不定的姐们,完全可以自行做免费的盆底肌修复训练呀!

比如,绑骨盆带,在网上学修复动作的教程视频,或者后期自己做提肛运动都可以。

Ps:如果我有幸养得起(不单纯指吃饱穿暖)二胎,我二胎后肯定是要去做盆底肌修复滴!

以上,希望能帮到姐妹们呀!

我是萌妈柒月,育有5月半女宝,正在更新辅食喂养音频专栏!

希望我们能一起学习并分享母婴、 育儿 ,以及辅食方面的知识与经验,共同成长!

怀孕时在激素刺激下,骨盆松开,方便生产,但是这样导致原来兜住腹腔内脏器的盆底肌松弛,导致子宫下垂,压迫尿道,有严重的生完孩子就会出现漏尿的现象,有的是老年后有漏尿和遗尿的现象

很多新妈妈会问如果想要生二胎或者三胎,可以生完之后再做盆底肌修复吗?对于产后盆底肌修复的重要性更是一知半解。下面,我就来给大家说说产后盆底肌修复为什么不能留到二胎后做的原因。

盆底肌在哪里?

产后盆底肌为啥会出现问题?

怀孕期间,随着胎儿的发育,子宫不断增大,对妈妈体内的组织和器官会有一定的压迫,容易造成一定的损伤,尤其是对盆底肌损伤很大;另外,分娩时的过度压力和牵拉,也会容易让这块肌肉变得松弛无力。

产后盆底肌会出现哪些问题?

如果盆底肌肉不经常锻炼而处于松弛或异常紧张状态,将会引起阴道敏感性下降,导致约53%的产妇产后8周后在性生活中发生问题,性生活质量下降。

除此之外,大概70%-80%的产后新妈妈,有轻微尿失禁的情况;比如打喷嚏或者是咳嗽,尿会漏出来一点;严重的,还会有一些大便失禁。因此,分娩后无论是顺产还是剖腹产,都需要做盆底康复训练。

一胎后不修复,二胎时损伤更大

听过很多二胎妈妈跟我反应她们的问题,聊完之后来一句:“我生第一个孩子的时候,都没像现在出现那么多问题。”那是当然,生一个怎么能跟生两个比较。

怀一胎时肯定比怀二胎时年轻,身体也相对好一些,很多孕妈在怀二胎时明显比之前怀孕辛苦。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怀孕对于盆底肌的慢性损伤,在二胎时就 x2 了。有个二胎孕妈说:我怀孕后期打个喷嚏就出现漏尿,之前可没发生过。

特别是一胎产后出现盆底肌功能性障碍的,如果不及时康复,在二胎孕中,症状容易加重。

盆底肌是有记忆的

我们都见过吃不胖的瘦子,和瘦不下来的胖子。如果突然让瘦子多吃,他开始发胖,但到某个程度会停止下来。让胖子减肥,一开始瘦了,然后又出现平台期。这都是由于身体的记忆功能,记住我们某个阶段的状态,不轻易改变。

盆底肌也一样,孕期子宫发育带来的压力,使得盆底肌逐渐松弛,在分娩后,不会立即恢复原状。此时盆底肌就“记忆混乱”,它不知道该记住孕前 健康 的肌肉,还是产后松弛的样子,此时我们要抓紧做康复训练,别让盆底肌“记住”松弛的状态,定型之后,恢复难度增大了。

一胎做好盆底肌康复, 二胎恢复更快

“以后你会感谢当初努力的自己”,身体很神奇,你对它好,它就会对你好。生完做了盆底肌康复的女性,比没做康复的女性,二胎后出现脱垂的比例低。盆底肌恢复得越好,盆底肌功能性障碍发生风险越低。例如:在大笑,喷嚏,咳嗽,跑跳,出力时候,稍不注意就会漏尿的尴尬现场发生。

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女性产后生活品质变差,幸福指数下降,甚至于有些女性朋友产生自卑感。

30-40% 的女性会在四五十岁出现不同程度的排尿异常。但她们不知道排尿问题如失禁漏尿,尿频,尿不干净,尿急等这些现象,很可能跟二三十年前分娩怀孕有关。

如果女性在产后积极锻炼盆底肌或着进行盆底肌专业修复,第二次产后,也能较快找到对盆底肌的本体感觉,更容易唤醒肌肉神经!

温馨提示

分娩后42天应常规做一次盆底功能检查,如果出现了盆底肌肉松弛、阴道壁膨出、压力性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检查和康复治疗。

产后半年之内是盆底肌康复的黄金时期,否则随着年龄增大不但增加治疗难度,而且子宫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会越来越高,越来越严重。所以,重视盆底功能检查和及早进行盆底康复是每位妈妈明智的选择。

再跟你分享一下我家宝宝的识字经验,我家孩子3岁开始我就和他一起看书,但不会动的书籍我家孩子不是很喜欢,后来我开始寻找动画类的教育材料,前后使用过多款早教类的应用,普遍存在广告频繁、在未知孩子学习效果的时候就开始收费,直到我发现了【猫小帅识字】应用可积累识字量,养成阅读好习惯,快速适应幼小衔接。

宝妈取仰卧或俯卧位,吸气4秒钟,让胸腔和腹腔充满气体,然后屏住呼吸2秒钟,再呼出。呼出气体的时候放慢一点,过程应保持6秒钟。这种方法就是426呼吸法。为什么要建议大家练习呼吸呢?因为盆底肌和膈肌是互动参与的,膈肌每一次收缩,盆底肌就会作出相对应的反应。

盆底肌,形象的说法它是一张吊床。盆底肌将尾骨和耻骨连接起来,然后将我们的直肠、子宫、膀胱、生殖道和尿道给托举起来。那么怀孕之后胎儿不断发育长大,盆底肌所承载的重量也在不断增加。最大载荷是约15~20公斤左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

    本文地址:http://www.shdoqs.com/yuer/57785.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