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注意事项12点(新生儿注意事项12点以后喂奶)

新生儿是家庭的希望,他们的到来给家庭带来了无尽的欢乐。新生儿的到来也给父母带来了许多挑战。为了确保宝宝健康成长,以下列举了12个新生儿注意事项,希望对新手父母有所帮助。

一、新生儿注意事项

1. 注意保暖

新生儿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容易受凉。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2℃-26℃之间,湿度在50%-60%为宜。给宝宝穿着适宜的衣物,避免过厚或过薄。

2. 喂养

新生儿主要以母乳喂养为主,尽量在出生后1小时内开始哺乳。如母乳不足,可适当添加配方奶粉。哺乳时,注意宝宝的口腔卫生,避免奶瓶喂养引起的口腔疾病。

3. 换尿布

新生儿尿布更换频率较高,一般每隔2-3小时更换一次。注意选择透气性好的尿布,保持宝宝臀部的清洁干燥,预防尿布疹。

4. 日常护理

每天给宝宝洗澡,保持皮肤清洁。洗澡时注意水温适中,避免水温过高或过低。洗澡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拭宝宝身体,特别是皱褶部位。

5. 观察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常见症状,多在出生后2-3天内出现。如黄疸程度较轻,可通过自然消退。若黄疸严重,应及时就医。

6. 预防感染

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完善,容易感染疾病。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宝宝接触感冒患者。按时接种疫苗,提高宝宝免疫力。

7. 观察呼吸

新生儿呼吸频率较快,一般每分钟30-40次。观察宝宝呼吸是否平稳,如出现呼吸困难、呼吸急促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8. 观察大小便

新生儿大小便次数较多,一般每天大便4-6次,小便10-20次。观察宝宝大小便的颜色、形状,如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9. 观察睡眠

新生儿睡眠时间较长,一般每天睡眠时间为16-20小时。观察宝宝睡眠是否规律,如出现睡眠不安、哭闹等情况,应及时调整。

10. 观察体温

新生儿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容易发热。正常体温为36.5℃-37.5℃。如体温过高或过低,应及时就医。

11. 观察体重

新生儿出生后,体重会逐渐增加。一般每周增加150-200克。观察宝宝体重增长情况,如出现体重不增或下降,应及时就医。

12. 观察生长发育

新生儿生长发育迅速,定期进行生长发育评估。如发现宝宝生长发育异常,应及时就医。

新生儿注意事项繁多,父母在照顾宝宝的过程中,要细心观察、耐心呵护。只有掌握了这些注意事项,才能让宝宝健康成长,为家庭带来更多欢乐。祝愿每一位新手父母都能成为宝宝的贴心守护者,陪伴宝宝度过美好的童年时光。

新生儿(0-12个月)注意事项

新生儿注意事项

新手第一月( 新生儿 )

1.按需喂养,母乳不喂水。

2.接种疫苗( 卡介苗 +乙肝),采足跟血。

3.每日睡眠16-20小时,不建议使用枕头,不建议睡头型。

第二月

1.预防湿疹。

2.不要摇晃哄睡。

3.不要总抱宝宝,影响骨骼发育。

第三月

1.晚上可以睡大觉,中途醒了不一定是饿,有可能是衔乳寻找安全感。

2.喂奶更加规律,每天六次,分别在6: 00、9: 30、13: 00、16: 30、20: 00、23: 00。

3.上午睡1 -2次,下午睡2次,适当调整宝宝睡姿。

第四月

1.婴儿游泳好处多。

2.出牙流口水,爱咬东西,注意玩具消毒。

3.黑白卡可以换成彩色卡,色彩斑斓更容易让孩子有反应。

第五月

1.牙齿已出便要开始“刷牙”。

2. 听儿歌,最好是听妈妈亲自读儿歌。

第六月

1.辅食添加时间,根据宝宝对食物的渴望感,4-6个月都可以。

2.辅食制作:蔬菜类都要煮熟之后加水打泥+米粉给宝宝吃。水果类的直接打泥就可以吃

第七月

1.宝宝牙齿更多,吃奶后可喝一口清水当做漱口。

2.戏精宝宝已上线,妈妈要有点定力,不被哭声威胁。

3.可以开始看绘本,洞洞书锻炼手指灵活性。

第八月

1.喜欢重复,来回听一个故事只玩一个积木,做一个动作。

2.第一个认生期,不要用天黑,咬人,有怪兽之类的威胁孩子了。

3.不要纵容孩子用哭解决问题。

4.可以开始让孩子自己抓勺子往嘴巴送食物,不要怕脏。

第九月

1,不要扶孩子太早站起来。

2.孩子该爬了,让他随便爬。

3.不要用学步车。

第十月

1.母乳仍是主食,辅食只是辅助。

2.教宝宝一页一页的翻书,硬质书最佳,当然他做不到也正常。

3.坚决不吃零食,水果可以,吃东西就坐在餐椅上

4.会爬就可以自己扔尿不湿,自己收玩具了。

第十一月

1.引导孩子扶着东西站起来。

2.听有节奏的音乐,家长把节拍轻轻拍到宝宝腿上

3.每次只给一个玩具,家长先玩一遍,给了宝宝就不要再打扰他,静静看着他玩。

第十二月

1.坚持读绘本,自己翻书,看洞洞书。

2. 在此之前不要给孩子吃盐吃糖吃调味料。

3.创造光脚丫的条件,有利于独自站立和行走。

4.摔倒不可避免,家长大惊小怪会吓到孩子,反而让孩子以为自己犯了错。

去看新生儿有什么禁忌

去看新生儿有什么禁忌

去看新生儿有什么禁忌,新诞生的生命每个人看见了都会心生欢喜,这是未来的希望和象征,但此刻的新生儿还非常的娇弱,需要更加细心的呵护,下面分享去看新生儿有什么禁忌。

去看新生儿有什么禁忌1

看望新生儿什么时间去

看望新生儿最好在宝宝出生一到两周之后再去探望哦。 因为产妇刚生完孩子,需要静养,去得过早,恐怕会影响产妇休息。另外去看望的时间不宜过长,半小时为宜。

看望新生儿在时间上还要注意什么

1、探望产妇要先打电话问看看什么时候方便

不管是在医院还是在家里的产妇,坐月子期间一般都是比较没形象的,所以有些孕妈妈们比较注重形象,所以不喜欢凌乱的形象被看到,所以当亲友要去看望孕妈妈的时候,要提前打电话,给孕妈妈有时间稍微打理一下,或者说什么时候孕妈妈身体状态比较好可以接受探望了,再去探望。

2、不要刚生出来就抢着去探望

刚从产房出来的宝妈们身体是比较虚弱的。需要安静的环境恢复体力,而且宝宝刚来到这个世界,对周围的坏境还要有一段适应时间,所以亲友们应该多给产妇和宝宝比较充分的调理时间,比较适合探望的时间大概是一两周后,而且如果去探望,探望的时间不能太长,因为产妇身体虚,不能太过疲劳,而且宝宝也需要休息。

3、不要一下子太多人探望,或者经常探望

刚生产完的妈妈身体系统还没完全恢复过来,抵抗力也是比较低的,免疫功能还没有完善,而且宝宝的抵抗力也是比较弱的。过多的探望会形成过多的感染源,产生很多细菌,并且环境也会受到污染,对宝宝和宝妈来说并没有好处,反而是种伤害,而且宝妈们如果没有休息好,人太多很嘈杂会影响宝妈的心情。

4、探望产妇和宝宝的时候要保持卫生

很多亲友探望宝宝时总喜欢抱宝宝,或者摸宝宝的脸,其实宝妈们是很担心的,所以亲友探望的时候最好还是不要去抱宝宝,而且新生儿宝宝需要躺在床上,不能常常抱着,不利于骨骼的发育。而且抱着宝宝说话容易使唾液中的细菌传到宝宝身上,所以去看望宝宝时,看看就好了。

去看小宝宝,难免会有想抱宝宝的冲动,但抱宝宝要注意以下几项注意事项:

1、洗手

不管你抱不抱孩子,都要先洗手,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2、时间

最好是白天,周几去那自己定。如果晚上看完,请20点之前离开,宝宝要开始睡觉。

3、不要喷香水

包括身上和衣服上,对于孩子来讲,那是很呛的味道

4、该不该抱抱孩子

看你和父母的关系,以及孩子当时的情绪就好。

去看新生儿有什么禁忌2

刚出生的宝宝要注意:

1、温度和光线新生儿对外界温差的变化有些不适应,适宜的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5℃-28℃,盛夏要适当降温,而冬天则需要保暖,但均应注意通风时最好有取暖器在身旁;而室内的光线不能太暗或太亮,有些家长认为新生儿感光较弱,害怕刺激眼睛,常常喜欢挂上厚重的窗帘,其实这是不宜的,应让宝宝在自然的室内光线里学会适应,而避免阳光直射眼部。

2、衣服和尿布新生儿的内衣(包括尿布)应以柔软且易于吸水的棉织品为主,最好不要用化纤或印染织品;衣服的颜色宜浅淡,便于发现污物,并防止染料对新生儿皮肤的刺激;衣服尽量宽松,不妨碍肢体活动且易穿易脱;由于新生儿头部散热较大,气候寒冷或室温较低时应该戴小帽子,同样要柔软舒适。

尿布用柔软吸水性好的棉织品,做到勤洗勤换,通常白天要换4次以上,晚上应换2次以上,每次更换时均应清洗小屁股,并外涂适量护肤油剂;尿不湿则选择质量较好且透气性能好的,在家里时尽量用尿片,出门或睡觉时则用“尿不湿”;注意尿片或尿不湿包裹不宜太紧,以便四肢自由伸展。

3、睡眠和睡姿 睡姿影响呼吸,且新生儿头颅比较软,良好的睡姿有利于头颅的发育。建议有个舒适、厚度为1-2公分的小枕头,中间稍微下陷,两头微起。最好的睡姿是仰卧或侧卧,以避免压迫胸肺部,建议在喂养后多采取侧睡,以免溢奶或呛咳造成窒息;在采取仰卧位时,应当经常变换体位;足月儿因活动力较强,出生头几天可以适当采取俯卧,以利呼吸道分泌物流出,防止呕吐物倒流入气管,但俯卧必须拿去枕头,头侧向一面,此时要有家长在一旁监护。新生儿通常每天要睡18-20个小时,但未满月的宝宝不宜长时间睡眠,家长应该每隔2-3个小时弄醒一次,以方便喂养。

去看新生儿有什么禁忌3

8个新生儿的常见问题

1、宝宝吐奶到底正不正常?

吐奶是新生儿常见的现象,一般健康的宝宝都会因为喂乳次数频繁、喂乳量过多、吃奶速度过快等等原因导致吐奶。

但正常的情况下,溢奶/吐奶后,孩子是没有任何痛苦表情的。有时严重呕吐后,还可继续吃奶。但溢奶/吐奶现象会逐渐减少。如果配方粉喂养儿,吐奶越来越频繁,应该考虑对配方粉耐受不良,建议换成部分水解配方。

提示:遇到婴儿吐奶,注意不要马上抱起,这样容易出现呛奶。对于频繁吐奶的婴儿,吃奶后的最佳体位应是躺于15-30度斜坡的床垫上(不是仅抬高头)且身体半右侧卧(最好不要左侧卧,否则易诱发呕吐)。

2、宝宝刚出生就得了黄疸,怎么办?

大部分的新生儿在出生后2~3天的时候,皮肤、口腔黏膜和眼白部分会出现轻度的黄染,一般在生后一周到十天会自行消退。

生理性黄疸对宝宝一般是没有影响,不需特殊处理。

但如果出现了血染现象、血清胆红素不正常、四肢或手脚心都出现黄染现象,发展迅速,而且迟迟不退,或者稍退后又重现出现、嗜睡、不肯吃奶、烦躁,甚至出现抽搐等症状就是病理性黄疸了,一定要及时治疗!

3、宝宝老打嗝,是不是生病了?

新生儿打嗝时极为常见的现象,虽然原因不是很清楚,但目前认为是因为宝宝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导致膈肌痉挛,所以会打嗝,并不是宝宝生病了。

平时注意给宝宝保暖,在给宝宝喂奶的时候尽量不要让宝宝吸入空气。

4、宝宝有红屁股怎么办?

宝宝的红屁股是非常常见的现象,多与局部不透气有关。也有可能是因每次换尿布时擦洗局部后没保证屁屁干爽就换上了新的纸尿裤,导致臀部总处于一个潮湿状,这样就容易引起红屁股。

处理方法:

平时要保持宝宝的皮肤干爽清洁,选用吸水性强的尿布、及时更换、清洗尿布。

在没有出现尿布疹前,可以使用含有氧化锌的护臀膏,目的.是隔离尿便对皮肤的刺激。如果局部皮肤已经破溃,不能涂油,应该保持皮肤干爽,可以用灯烤局部,但注意不要过热。

不烤灯时可以在局部涂薄薄一层抗生素药膏。涂油过多,不利于局部透气。严重的情况下,建议就医治疗。

5、秋冬季,宝宝穿多少才合适呢?

宝宝的新陈代谢比大人的快,所以在穿衣服的时候,要根据环境的冷暖变化添加衣服。

正确的判断方法应该是摸颈背部,感受宝宝的体温,只要不出汗或者摸上去宝宝的身体不是凉冰冰的,就说明衣服是合适的。

6、新生儿的脐带怎么护理?

宝宝出生后,短脐的残端在空气中很快干燥,一般在宝宝出生几周内就会脱落。在残端脱落前局部最好暴露,而不是覆盖,还要每天消毒清理脐窝。

处理方法:可用碘伏或酒精棉棍,将脐带残端稍揪起,消毒清理硬痂下面的脐窝。可清理出一些分泌物,也许有点血,每天2-3次,直至脐带残端脱落,再坚持几天,直至脐带残端伤口完全痊愈。

如果脐窝周围皮肤红肿,或者渗液类似尿液或者有恶臭味可能就是感染了,应及时就诊。

脐带脱落后,可继续使用碘酒、酒精、过氧化氢等消毒、清洗,但一定要注意保持脐带残端局部干爽,直到肚脐完全愈合。

7、宝宝边吃边拉,而且有奶瓣正常吗?

新生儿胃肠发育尚不成熟,所以比较容易出现边吃边拉,且大便偏稀的现象,其中有不消化的颗粒,俗称”奶瓣”。

是否是正常的,妈妈们主要看:

1、大便中是否带血;

2、婴儿体重增长受阻或掉体重。

如果都没问题,那就不用担心,也没有必要依赖药物。若有上述问题,建议带孩子就医检查,医生会帮助排除过敏、乳糖不耐受等原因。

8、多久给宝宝喂一次奶呢?

新生宝宝通常每24小时吃8-12次奶,有的甚至更多。但是具体的喂养间隔,是让宝宝自己自己决定的。

宝宝饿了会把手往嘴里送,做出吸吮的动作,还会发出呜呜咽咽的声音,手臂和手乱动和,讲拳头往嘴里塞,变得更加活跃,而且会用鼻子蹭妈妈的前胸等等。

家长可以用这些信号来判断什么时候给宝宝喂奶,按需喂养就可以了。

1—12月宝宝照顾要点,快来看看有哪些早教要点和注意事项

成长标准

身高:男 50—58.5厘米;女 49.5—57.5厘米。

体重:男 3.5—5.5公斤;女 3.3—5.2公斤。

注意事项

1.喂奶:按需喂养,不用追求规律。(一般是2小时一次)

2.黄疸:大部分宝宝都有新生儿黄疸,12以下无需干预。

3.指甲:如果宝宝爱划脸,最好不戴手套,给宝宝勤剪指甲。

4.湿疹:湿疹是因为太干太热而出的,所以保持室内湿度也很重要,保证每天给宝宝洗一次脸,擦保湿霜。

5.睡眠:16—20小时,不要枕枕头,头下面可以垫块小方巾。

6.补充:15天后交替补充D3和AD。

7.脐带护理:出院后也要每天擦碘伏,保持干燥,3周左右会脱落。

早教(重点:抚触、交谈)

大动作:头可竖直片刻(2秒)

精细动作:触碰手掌,会紧握拳头

感官能力:眼睛能随着物体转动90度

语言:偶尔会发无意识的“哦”“哦”声

社交能力:能凝视他人面孔,爱听女声

妈妈:1.对宝宝微笑,刺激大脑发育

2.和宝宝说话,刺激听力发展

3.给宝宝看对比强烈的色彩,刺激感官发展(可看黑白卡在眼睛上方15 20厘米)

这个月宝妈不要忘了照顾好自己

月子里宝宝基本除了吃就是睡还有换尿不湿,家里也会有人帮忙,还是比较好带,宝妈要珍惜这一个月,养好身体。

成长标准

身高:男 53—62厘米;女 52.5—61.5厘米。

体重:男 4.5—6.5公斤;女 4.3—6.2公斤。

注意事项

1.不要总抱宝宝,影响骨骼发育。

2.不要摇晃哄睡。

3.宝宝45天后可锻炼俯卧抬头,每天2次,每次不超过1分钟。

早教(重点:锻炼嗅觉、抬头能力)

大动作:俯卧时,头可抬离床面。

精细动作:拨浪鼓能在手中留握片刻。

感官能力:能立刻注意到突然出现在眼前的玩具。

语言能力:a o e 等韵母。

社交能力:逗引时,会有意识的笑。

妈妈:1.用玩具逗引宝宝,锻炼眼脑的协调性。

2.学宝宝说话,刺激语言中枢的发展。

3.给宝宝抓握玩具,促进手眼的协调发展。

成长标准

身高:男 55—70厘米;女 54—68厘米。

体重:男 4.8—9.5公斤;女 4.4—8.8公斤。

注意事项

1.喂奶可以更加规律,每天2 3小时一次。

2.晚上可以睡大觉,4 6小时左右,有的宝宝能睡更久。

3.上午睡1—2次,下午睡2次,适当调整宝宝睡姿,预防宝宝偏头。

早教(重点:学习翻身,侧卧)

大动作:俯卧时,能抬头45 ,竖抱时头比较稳了。

精细动作:开始吸允小手。

感官能力:眼睛会随着物体转头180 。

语言能力:开始有意识的笑出声音。

社交能力:能用面部表情表达喜怒。

成长标准

身高:男 58—72厘米;女 57—70厘米。

体重:男 5.5—10公斤;女 5—9.5公斤。

注意事项

1.出牙流口水,爱咬东西,注意玩具消毒。

2.可以给宝宝枕枕头了,高3厘米左右。

3.宝宝游泳可以提高智力,睡前游泳可以促进宝宝身高和体重的增加。

4.不要看电视,有辐射,对眼睛发育不好。

早教(重点:语言启蒙、手抓握能力)

大动作:会翻身,俯卧时可抬头90 ,用臂撑起来。

精细动作:会抓握东西,玩自己的小手。

语言能力:能寻找声源。

社交能力:可以认识照顾自己的人。

成长标准

身高:男 60—75厘米;女 59—72厘米。

体重:男 5.7—12公斤;女 5.5—11公斤。

注意事项

有的宝宝会出牙,流口水增多,给宝宝戴口水巾,勤擦嘴,预防口水疹。

早教(重点:提高视觉、听觉能力)

大动作:扶腋下能站直,拉拢手腕部可坐起。

精细动作:用手抓东西。

感官能力:对声音更加敏感。

妈妈:1.训练宝宝用双手抓握玩具,使左右脑同步发展。

2.给宝宝照镜子,加强自我认识。

3.引导宝宝翻身,加上运动能力。

成长标准

身高:男 62—75厘米;女 60—74厘米。

体重:男 6—12公斤;女 6—11.5公斤。

注意事项

1.辅食添加时间,根据宝宝对食物的渴望感,4—6个月都可以。

2.不要用牛奶、酸奶代替配方奶。

3.宝宝开始有脾气,要让宝宝自己安静下来后再引导。

早教(重点:练习自己坐)

大动作:会翻身,会双手支撑着坐。

精细动作:会撕纸。

感官能力:物品掉落时,会低头找。

语言能力:会发出4—5个单音。

社交能力:和大人玩“躲猫猫”(用手绢遮住脸)的 游戏 。

妈妈:1.让宝宝看说话的口形,训练语言发展。

2.宝宝哭泣时,清拍小嘴,辅助发音。

3.教宝宝识物,认知能力。

成长标准

身高:男 63.5—78厘米;女 63—76厘米。

体重:男 6.5—12.5公斤;女 6—12公斤。

注意事项

1.保护宝宝牙齿,吃完奶后,喂几口温开水冲洗口腔。棉签蘸淡盐水,每天早晚帮宝宝清洗牙床和牙齿。

2.宝宝会出现假哭假笑等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妈妈应视情况让宝宝觉得这样做不能达到目的,几次后宝宝就不会再这样了。

3.宝宝扔东西不是惹你生气,开始时是因为发育不全拿不稳,妈妈不应生气,应和宝宝玩扔东西的 游戏 ,适当加以引导。

4.宝宝怕生人,出现依恋,可给予更多陪伴和引导。

早教

大动作:不需要用手支撑,可以单独做五分钟以上。

精细动作:能伸手够取较远的物件。

感官能力:听力已接近成人。

语言能力:能发出ma、ba、ai。

社交能力:能辨别生人。

妈妈:1.让宝宝多听音乐,加强乐感。

2.让宝宝敲打不同材质的玩具,加强分辨能力。

3.为宝宝准备手抓食物,锻炼小手灵活性。

成长标准

身高:男 64—79厘米;女 63.5—77厘米。

体重:男 7—13公斤;女 6.5—12.5公斤。

注意事项

1.第一个认生期,不要用天黑、咬人、有怪兽之类的威胁孩子。

2.喜欢重复来回听一个故事,只玩一个玩具,做一个动作,不要阻止。

3.不要纵容孩子用哭解决问题。

4.不要给宝宝喝糖水、冰水。

5.训练宝宝用小勺。

早教

大动作:会肚子贴地匍匐着往前爬行。

精细动作:能将玩具从一只手换到另一只手。

感官能力:能辨别出熟悉的声音。

语言能力:能发出ma ba 的声音。

社交能力:对大人的赞扬或训斥,有兴奋或委屈的表情。

妈妈:1.引导宝宝爬行,训练身体协调性。

2.玩寻找的 游戏 ,提高分析能力。

3.经常带宝宝外出扩大视野。

成长标准

身高:男 64.5—81厘米;女 64—79厘米。

体重:男 7.5—13.5公斤;女 7—13公斤。

注意事项

1.不要给宝宝喝纯净水和矿泉水,喝煮好的温开水。

2.不要给宝宝吃膨化食品,爆米花,松花蛋,油条,腌制食品,味精多的食品会影响宝宝智力。

3.经常锻炼宝宝的爬行能力,不要急于让宝宝行走,让他随便爬。

早教

大动作:爬行时可以腹部离地。

精细动作: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握住小颗粒。

感官能力:能随成人的手或眼神注视某样玩具或物品。

语言能力:能理解简单的语言,模仿简单的发音,且能将语言和动作联系起来。

社交能力:对不想要的东西会有不要(推开或摇头)的表示。

妈妈:1.引导宝宝自己找身边的玩具,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2.玩模仿的 游戏 ,加强宝宝学习能力。

3.将玩具摆放在固定位置,加强记忆。

成长标准

身高:男 65—82厘米;女 64.5—80厘米。

体重:男 8—14公斤;女 7.5—13.5公斤。

注意事项

1.不要吃糖和巧克力。

2.制定宝宝吃饭规则,定时定量,定位置,养成良好习惯。否则宝宝容易不爱吃饭,影响发育,坚决不吃零食。

3.和宝宝一起看书,教宝宝一页一页地翻书。

4.给宝宝准备玩具箱,让宝宝玩完玩具自己放回去,可以告诉他小球回家啦。

5.培养宝宝乐感,每天10-15分钟古典音乐,宝宝爬行时可以放有节奏的音乐。

早教

大动作:能从坐姿扶栏杆站起。

精细动作:会抓住汤勺,会拉掉帽子。

语言能力:能学发音,包括人称和简单的动词。

社交能力:听他的名字会有反应。

妈妈:1.鼓励宝宝多发音,加强语言能力。

2.给宝宝一些新鲜玩具,培养专注力。

3.和宝宝一起看书,培养阅读的兴趣。

成长标准

身高:男 65.5—83厘米;女 65—80.5厘米。

体重:男 8.5—14.5公斤;女 8—14公斤。

注意事项

1.学习站立。

2.给宝宝营造独立思考的环境,宝宝玩玩具时不要打扰,若买了新玩具,看见宝宝还在玩别的玩具也不要打断宝宝。

3.不要使用学步车。

4.宝宝任性,不能纵容,可转移注意力,等宝宝安静下来再处理。

早教

大动作:能独立站片刻,十秒左右。

精细动作:会把物品放入容器中,为其脱衣服时能配合大人。

语言能力:能有意识并正确地发出一个音来,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意愿。

社交能力:能用手指出要去的地方或所要的东西。

妈妈:1.玩串珠 游戏 ,促进精细动作发展。

2.教宝宝认识身体部位,学习认识自己。

3.教宝宝不同表情的含义,加强认知能力的发展。

成长标准

身高:男 66—84厘米;女 65.5—83.5厘米。

体重:男 9—15公斤;女 8.5—14.5公斤。

注意事项

1.让宝宝多翻书,可以锻炼手指灵活,陪宝宝看书,每天坚持看,养成宝宝主动看书的习惯。

2.训练宝宝自己走,宝宝摔倒了一定不要马上扶,忍痛引导宝宝自己起来,开始时宝宝会很慢,慢慢会自己起,这样的宝宝坚强。

3.给宝宝说话的机会,如宝宝如果想拿杯子,不要马上递给他,要鼓励宝宝说出来,要经常训练宝宝说话的机会,12-24个月是宝宝口语表达阶段,训练宝宝主动表达自己的要求。

4.创造光脚丫的条件,有利于独自站立和行走。

早教

大动作:牵住宝宝的手,可行走三步以上。

精细动作:能握笔在纸上画,留下笔道。

语言能力:见到爸爸妈妈时能主动叫爸爸妈妈。

社交能力:向他要东西时能主动松手,把物品放在大人手中,能配合穿衣服。

妈妈:1.加强语言交流,促进语言能力开发。

2.可以加强色彩认知能力。

3.教宝宝自己吃饭,促进手眼协调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

    本文地址:http://www.shdoqs.com/yuer/40043.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