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吃什么药(中暑吃什么药效果最快)

夏季高温,人们容易中暑,这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疾病。中暑后,身体会出现头晕、恶心、乏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生命危险。因此,了解中暑的预防和治疗方法至关重要。本文将为您介绍中暑后的用药知识,帮助您正确应对中暑。

一、中暑的成因及症状

1.成因

中暑是由于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导致身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引起的一系列症状。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等因素都可能导致中暑。

2.症状

中暑的常见症状包括:

(1)头晕、头痛、乏力、恶心、呕吐等。

(2)体温升高,可达38℃以上。

(3)面色潮红、皮肤干燥。

(4)心率加快、血压下降。

(5)严重时,可出现抽搐、昏迷等症状。

二、中暑的用药原则

1.及时补水

中暑后,首先要补充水分,以维持身体水分平衡。建议饮用淡盐水、清凉饮料等,避免饮用含酒精、咖啡因等刺激性饮料。

2.物理降温

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用温水擦拭身体、用冰袋敷在额头、腋下等部位,帮助降低体温。

3.合理用药

根据症状,合理选择药物进行治疗。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暑用药:

(1)解热镇痛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用于缓解中暑引起的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

(2)抗过敏药:如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等,用于缓解中暑引起的皮肤瘙痒、过敏等症状。

(3)抗病毒药:如板蓝根颗粒、金银花颗粒等,用于缓解中暑引起的发热、咽喉肿痛等症状。

三、中暑用药注意事项

1.遵医嘱用药

在用药过程中,一定要遵医嘱,切勿自行增减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

2.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在使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

3.关注药物副作用

在使用药物时,要关注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如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

4.合理调整用药时间

根据病情变化,合理调整用药时间,避免药物作用过强或过弱。

中暑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疾病,了解中暑的成因、症状、用药原则及注意事项,对于预防和治疗中暑具有重要意义。在夏季高温天气,大家要时刻注意防暑降温,合理用药,确保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 陈志华,刘晓辉. 中暑的预防与治疗[J].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9,26(4):1-3.

[2] 李晓东,张晓红. 中暑的中医治疗[J]. 中医临床研究,2018,10(6):102-104.

[3] 胡晓燕,王芳. 中暑的护理与健康教育[J]. 护理研究,2017,31(10):2624-2626.

中暑了吃什么药好呢!

1

藿香正气——适宜桑拿天“中暑”用

【适用症状】头痛、心烦、厌食、腹痛、腹泻等。

【忌用人群】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慎用;孕妇、小儿、老年体虚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中暑后别忙着吃藿香正气类药物,因为藿香正气只适合“桑拿天”造成的中暑,不适合高温中暑。

如果长时间在户外久待,因烈日暴晒引起的中暑不适合用“藿香正气”。因为藿香正气药性偏温,可能会加重不适症状。此外,在烈日暴晒下由于汗液排出,人体水分丢失,而藿香正气具有“除湿”作用,此时使用反会加重体内缺水。

*2

仁丹——对高温“中暑”最有效

【适用症状】头昏、头痛、恶心、胸闷等。

【忌用人群】小儿和老年人慎用,孕妇不宜服用。与藿香正气类药物不同,仁丹具有清暑开窍、消暑解热的作用,更适合因暴晒导致的中暑患者服用。

仁丹含有的薄荷冰有散热、醒脑的作用,还可缓解中暑者出现的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一般建议服用量是成人每次口含10~20粒,即可缓解症状,但仁丹内含朱砂,久服易致汞中毒,婴幼儿慎用。老年人肝肾功能差,大剂量服用会加速肝肾功能衰退。

*3

风油精——出汗时要慎用

【适用症状】中暑引起的头痛、头晕,以及晕车、蚊虫叮咬等。

【忌用人群】孕妇、新生儿禁用;皮肤有烫伤、损伤及溃疡者禁用;涂抹后皮肤出现皮疹、瘙痒者停用。

把风油精涂抹到人中、太阳、印堂等穴位,可起到预防中暑的作用。如果因中暑引起腹痛,可在肚脐滴几滴风油精,再贴上伤湿止痛膏,即可缓解疼痛。

在出汗时不宜使用,因为风油精含有薄荷脑、樟脑等芳香剂,这些成分会通过汗腺被人体吸收,而且出汗时汗腺分泌活跃,因此不宜使用,尤其是过敏体质的人群更应在出汗时慎用此药。

*4

最后提醒大家

1.多种防暑药只能缓解轻度中暑症状,严重者要早送医院治疗。

2.中暑后应尽快远离高温环境,先物理降温再吃药。

3.别把中暑症状误当感冒。

4.没有不适症状时,服用防暑药意义不大。

中暑吃什么药

您好!发现自己和其他人有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表现时,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并多饮用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还可以在额部、颞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如果出现血压降低、虚脱时应立即平卧,及时上医院静脉滴注盐水。

中暑之后禁忌:

第一,忌大量饮水。中暑的人应该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切忌狂饮不止。因为,大量饮水不但会冲淡胃液,进而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排汗亢进。结果会造成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严重者可以促使热痉挛的发生。

第二,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中暑的人大多属于脾胃虚弱,如果大量吃进生冷瓜果、寒性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使脾胃运动无力,寒湿内滞,严重者则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第三,忌吃大量油腻食物。中暑后应该少吃油腻食物,以适应夏季胃肠的消化功能。如果吃了大量的油腻食物会加重胃肠的负担,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道,输送到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人体就会感到疲惫加重,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中暑吃什么药会好

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而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渐进的。

先兆中暑症状

●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

●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轻症中暑症状

●体温往往在38度以上。

●出头晕、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

●如及时处理,往往可于数小时内恢复。

重症中暑症状

顾名思义,是中暑中情况最严重的一种,如不及时救治将会危急生命。这类中暑又可分为四种类型:热痉挛、热衰竭、日射病和热射病。

热痉挛症状特点:多发生于大量出汗及口渴,饮水多而盐分补充不足致血中氯化钠浓度急速明显降低时。这类中暑发生时肌肉会突然出现阵发性的痉挛的疼痛。

热衰竭症状特点:这种中暑常常发生于老年人及一时未能适应高温的人。主要症状为头晕、头痛、心慌、口渴、恶心、呕吐、皮肤湿冷、血压下降、晕厥或神志模糊。此时的体温正常或稍微偏高。

日射病症状特点:这类中暑的原因正像它的名字一样,是因为直接在烈日的曝晒下,强烈的日光穿透头部皮肤及颅骨引起脑细胞受损,进而造成脑组织的充血、水肿;由于受到伤害的主要是头部,所以,最开始出现的不适就是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继而可出现昏迷及抽搐。

热射病症状特点:还有一部分人在高温环境中从事体力劳动的时间较长,身体产热过多,而散热不足,导致体温急剧升高。发病早期有大量冷汗,继而无汗、呼吸浅快、脉搏细速、躁动不安、神志模糊、血压下降,逐渐向昏迷伴四肢抽搐发展;严重者可产生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等。

对策

中暑以后怎么办?

发现自己和其他人有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表现时,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并多饮用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还可以在额部、颞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如果出现血压降低、虚脱时应立即平卧,及时上医院静脉滴注盐水。

对于重症中暑者除了立即把中暑者从高温环境中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外,还应该迅速将其送至医院,同时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救治。

防护

出行躲避烈日

夏日出门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10点至16点时在烈日下行走,因为这个时间段的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0倍!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有条件的最好涂抹防晒霜;准备充足的水和饮料。此外,在炎热的夏季,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仁丹、风油精等一定要备在身边,以防应急之用。外出时的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织物,应少穿化纤品类服装,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

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要尽可能地减少外出活动。

别等口渴了才喝水

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已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1.5至2升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另外,夏季人体容易缺钾,使人感到倦怠疲乏,含钾茶水是极好的消暑饮品。

夏天的时令蔬菜,如生菜、黄瓜、西红柿等的含水量较高;新鲜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为80至90%,都可以用来补充水分。另外,乳制品即能补水,又能满足身体的营养之需。

保持充足睡眠

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最佳就寝时间是22时至23时,最佳起床时间是5时30分至6时30分。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

    本文地址:http://www.shdoqs.com/yuer/34628.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