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睡眠时间表(婴儿睡眠时间表1-12月)

睡眠对婴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宝宝身体发育、智力发展、情绪稳定。许多家长对于宝宝的睡眠时间表存在疑问。本文将根据婴幼儿睡眠时间表,为您揭秘宝宝高质量睡眠的秘密。

一、婴幼儿睡眠时间表

1.新生儿(0-3个月)

新生儿每天需要睡眠18-20小时,白天睡眠时间约为3-4次,每次1-2小时。夜间睡眠时间约为14-16小时。这个阶段的宝宝睡眠时间较长,有助于身体和大脑的发育。

2.婴儿(4-11个月)

婴儿每天需要睡眠14-15小时,白天睡眠时间约为3-4次,每次1-2小时。夜间睡眠时间约为10-12小时。宝宝在这个阶段开始逐渐形成规律的睡眠模式。

3.幼儿(1-2岁)

幼儿每天需要睡眠12-14小时,白天睡眠时间约为2-3次,每次1-2小时。夜间睡眠时间约为10-12小时。宝宝在这个阶段开始逐渐减少白天睡眠次数。

4.学龄前儿童(3-6岁)

学龄前儿童每天需要睡眠11-13小时,白天睡眠时间约为1-2次,每次1-2小时。夜间睡眠时间约为9-11小时。宝宝在这个阶段逐渐形成较为稳定的睡眠模式。

二、如何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1.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

家长应尽量让宝宝每天在相同的时间睡觉和醒来,以帮助宝宝形成规律的生物钟。

2.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

宝宝的睡眠环境应保持安静、舒适、温暖。建议使用柔和的灯光,避免强光刺激宝宝的眼睛。

3.注意睡前护理

睡前为宝宝洗澡、讲故事、唱摇篮曲等,有助于宝宝放松身心,进入睡眠状态。

4.避免过度疲劳

家长应避免让宝宝过度疲劳,以免影响宝宝的睡眠质量。

5.适当锻炼

适量的户外活动有助于宝宝身心健康,有助于宝宝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婴幼儿睡眠时间表是家长了解宝宝睡眠需求的重要依据。家长应根据宝宝的年龄和个体差异,合理安排宝宝的睡眠时间。通过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宝宝将拥有高质量睡眠,为健康成长奠定基础。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宝宝创造一个美好的睡眠环境。

宝宝的睡眠时间是多少

充足的睡眠,可以让宝宝注意力集中、记忆力良好,而且对周围充满好奇,求知欲特别旺盛。反之睡眠时间不足就会引起诸多问题,那么,宝宝正常要睡多长时间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宝宝的睡眠时间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宝宝的睡眠时间是多少

1-4周:15-16小时

新生儿大概睡15到18小时一天,但每次只睡到2到4个小时。早产婴儿可能睡眠时间更长,也会因肠绞痛而时间缩短。新生儿没有形成生物钟,而且昼夜不分,还没有形成固定的睡眠方式。

1到4个月:14-15小时

从第6周起稍有规律一些,你会发现宝宝的睡眠开始有些规律。整觉可以睡到4-6个小时。晚上的睡眠逐渐稳定。这一阶段应该能够区分白天和黑夜。

4到12个月:14-15小时

4到12个月能保持每天睡到15个小时以上是非常理想的,令人遗憾的是很多宝宝到了11月只能睡到12个小时。在这阶段,因为宝宝白天的活动增加,如何协调宝宝的活动与睡眠,非常关键,为宝宝养成的良好习惯做前期准备。

1到3岁:12-14小时

有些宝宝在将近1岁半的时候,白天的上下午都没有睡觉的习惯,那么睡眠时间只有10个小时。另外,上海出版的《父母学做医生》一书,多次被国内医学生长发育文献引用,也指出1岁的孩子到3岁孩子至少睡眠13-14小时,才能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否则容易影响身高。

二、睡眠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睡眠时间的长短可以按年龄区分,宝宝大一岁睡眠时间就减去十五分钟。对于小宝宝来说,不同的年龄需要的时间也是不一样的。只有睡眠好了,才能保障宝宝身体的健康。有一部分儿童比其他人睡的要少,但是并不影响他玩耍和进食,然而大部分的儿童还是需要充足的睡眠,因为身体和大脑发育都离不开良好的睡眠质量。

对于具体的睡眠时间的把握,美国的心理学家和睡眠学教授推荐了儿童睡眠时间表,并请了小学生进行实践。结果显示,看似简单的睡眠时间表可以帮助爸爸妈妈尽快了解孩子应该几点睡觉,所以这次实验也引起了很多爸爸妈妈的关注。

三、该如何让孩子安稳入睡

比方说,你的孩子喜欢听故事的`话,就给孩子讲故事,这样能够让孩子放松下来,可以让孩子尽快进入睡眠。法国睡眠学教授戴敦认为,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制度是一件很关键的事情。她自己的孩子在学龄前都是七点上床休息,然后可以一觉睡到大天亮。到了七岁,孩子早就已经有了早睡早期的好习惯。

她的孩子上了中学后,因为学习和作业的缘故,作息时间会有所推迟,但她从来不被允许在睡觉时做其他事情,孩子如果睡不好的话,就会影响学习能力,整个人精神也不太好,听课会走神。睡的好的,第二天工作或者记忆力更好。研究人员还发现,那些成绩不怎么好的孩子,认知能力更容易被睡眠质量影响。因此,一定要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睡眠习惯,爸爸妈妈要在小时候就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

宝宝各个阶段的睡眠时间表

睡眠对于保护人的心理健康与维护人的正常心理活动极其重要。我整理了宝宝各个阶段的睡眠时间表,供参考!

正常小儿每天所需的睡眠时间如下:

初生~2个月:20小时

2~4个月:16~18小时

4~9个月:15~16小时

9~12个月:14~15小时

12~15个月:13~14小时

15月~2岁:13小时

2~3岁:12.5小时

3~5岁:12小时

宝宝各个阶段视力有哪些保护事项

胎儿期

眼及视力发育

早在母亲怀孕第四周,胎儿的视觉就已形成。此时,胎儿的眼睛很小,而且被一层皮层包覆着。以后四、五个月,眼神经、血管、水晶体和视网膜开始发育,到第六个月末,胎儿眼睛已有很大的发展。

保健重点:

母亲要避免不良因素影响

自母亲怀孕起,就要注意进食高蛋白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增加抵抗力,不可饮酒、吸烟和随意用药。要尽量避免可能受到的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如果孕妇在此时患风疹、感冒发烧,或受其他病毒和细菌侵犯,再加上用药不当,就会给胎儿眼球的正常发育带来不良影响。如果夫妻双方均是高度近视,应进行遗传性眼病的咨询。

新生儿期(0~28天)

眼及视力发育

宝宝刚出生时,对光线就会有反应,但眼睛发育并不完全,视觉结构、视神经尚未成熟,视力只有成人的1/30。他能追着眼前的物体看,但视野只有45度左右,视力也只有成人的1/30。而且只能追视水平方向和眼前18~38公分的人或物。新生儿偏爱注视较复杂的形状和曲线,以及鲜明的对比色。

保健重点:

尽早发现先天异常

应注意孩子双眼的大小、外形、位置、运动、色泽等,尽早发现先天异常,并应防治源于产道的感染性眼病。

1~3个月

孩子满月后,已具有注视与两眼固视能力,会注视抱他的人,不过无法持续太久,眼球容易失去协调。三个月后宝宝的视野已经可达180度,也可看到自己的手,也能够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此时,大多数婴儿的视觉可以平稳地”跟随”运动的物体,也能将视线固定在某物体上。

4~6个月

4~6个月的宝宝视网膜已有很好的发育,能由近看远,再由远看近,4个月时开始建立立体感。这一时期的宝宝会以视线寻找声音来源,或追踪移动的物体,例如妈妈在房间内走动,婴儿的眼睛也会跟着转动;此时婴儿己经能够转动身体,会伸手去捉眼睛看到的东西,如在婴儿床上方挂着的.小吊饰等。这个时候的视力约为0.1。

6~12个月

6个月以后,两眼可以对准焦点,孩子会调整自己的姿势,以便能够看清楚想要看的东西。

8个月大时,对于眼前突然消失的东西,会出现寻物的反应,特别喜欢用视线来追踪眼前的物体,眼、手的协调也较为顺利。此时,宝宝的视力保持在0.1~0.2之间。

8个月以后,宝宝真的能够用眼睛辨识亲人了。这个时候的宝宝积极运用全身的感觉器官如视觉、听觉,尤其是触觉去认识世界。到1岁时,视力约为0.2。如果孩子学习走路的时间明显延迟,或走路容易跌倒、被东西绊倒,都有可能是视力出现问题了。

保健重点:

抱着宝宝到处走走

防止眼内斜:很多父母喜欢在小婴儿的床栏中间系一根绳,上面悬挂一些可爱的小玩具。如果经常这样做,孩子的眼睛较长时间地向中间旋转,就有可能发展成内斜视,也就是俗称的

1~3岁

眼及视力发育

1~3岁孩子的视力发育标准约能达到0.1~0.6之间。一般2岁时为0.4,已经可以判别事物的远近,且视线跟得上快速移动的东西,并看得清楚。3岁时为0.6,视觉较为敏锐,喜欢观察,会借由眼睛来引导手去接触新事物,眼手协调更灵活,立体视觉的建立已接近完成。

从1岁开始,孩子特别喜欢藉由眼睛导引手部活动,他们喜欢接触新事物,眼手间的协调能力也因此快速成长,视觉辨识能力在这一阶段也大大提高了。

保健重点:

谨防眼外伤

孩子逐渐长大,活动范围越来越大,还学会了奔跑,眼外伤的可能也增大。这时应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如不要拿着铅笔、筷子等尖物猛跑;家里人在使用洗涤剂时,要让孩子避开,以免液体溅到孩子眼中,造成化学烧伤;如果眼内进了灰尘等异物,不要用不干净的手帕去擦,以免造成眼球表面的划伤和继发感染。

4~6岁

眼及视力发育

4~6岁的孩子视力已逐渐成熟,视力的清晰度增加,6岁时能达到1.0,基本达到成人的水准。

这一阶段若孩子视力异常,有明显的征兆。喜欢近距离看电视,喜欢眯眼或歪头看东西,喜欢揉眼睛,或对视觉活动特别不感兴趣,这些都应该引起重视。这时近视问题也已经浮现, 当孩子出现近距离看电视或看书,常抱怨看不清楚,很容易撞倒东西时,可能都是出现近视的重要征兆,需要及时接受检查与持续进行各种矫正治疗。

保健重点:

不要长时间用眼

不要用眼过度:此时孩子的眼睛还处于不完善、不稳定的阶段,长时间、近距离地用眼,会导致孩子的视力下降和近视眼的发生。因此特别要注意限制孩子的近距离作业时间,一般每次不应超过30分钟。可以经常带孩子向远处眺望,引导孩子努力辨认远处的一个目标,这样有利于眼部肌肉的放松,预防近视眼的发生。

监测视力发育状况:此时应开始对孩子的视力进行监测,特别是要分别查两眼的视力,以便发现单眼的视力异常。因为视力不好的一只眼睛常常失去使用机会而发展成为弱视,弱视可由屈光不正(远视、近视、散光)、斜视等引起,越早治疗,效果越好,6岁以前是最佳治疗时机。因此,最好每3~6个月做一次视力检查,有条件的还可以在这一阶段进行1次散瞳验光。

0—12个月婴儿睡眠时间表

0~12个月婴儿的睡眠时间会有一定差异,个体不同时间也会有所不同,大多是比较规律的,睡眠时间也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

新生儿的睡眠时间大多为18~20个小时左右,2~3个月婴儿睡眠时间为16~18个小时左右,5~9个月婴儿睡眠时间为15~16个小时左右,1岁时婴儿睡眠时间为14~15个小时左右。

随着年龄增长睡眠时间也会有所减少,2~3岁左右睡眠时间为12~13个小时左右,4~5岁左右睡眠时间为11~12个小时左右,7~13岁睡眠时间为9~10个小时左右。

大多婴儿大脑皮层兴奋性相对较低,比较容易疲劳,导致经常进入睡眠状态,婴儿时期除了吃奶外,大多数时间都在睡眠。随着大脑皮层发育,睡眠时间也会逐渐缩短。

认识宝宝睡眠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不论宝宝什么时间入睡,只要他睡眠的总量够了就可以。

睡眠时间充足对于宝宝的生长发育是非常关键的。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睡眠中,人体释放的生长激素比平时多3倍。当然,宝宝的睡眠质量也很重要。入睡时间不同,深睡眠和浅睡眠所占的比例就会发生变化。

入睡越晚,浅睡眠所占的比例越多,深睡眠的比例越少。而深睡眠和宝宝的生长发育是直接相关的,因为生长激素主要是在深睡眠时期分泌的。所以,建议尽量让宝宝早点入睡。

误区二:宝宝的睡眠时间没有达标,会影响生长发育。

实际上,虽然每个年龄段的宝宝都有特定的睡眠需求量,但是宝宝之间也存在个体差异。原则上,只要宝宝的精神状态好、食欲正常、没有消化方面的问题、体重增长良好就可以。

但是如果偏离太多的话,比如新生儿每天需要睡16~18个小时,如果你的宝宝只睡到12个小时,建议可以咨询一下医生,进行相关检测。

误区三:让宝宝养成睡午觉的好习惯。

对于3岁以上的宝宝来说,他们白天精力很旺盛,玩耍和不断的活动能消耗他们的精力,令他们在夜间能睡得很好。一般宝宝夜间睡眠时间充足,质量也不错,就能够满足他们生长发育的需求。所以,如果宝宝没有睡午觉的需求,父母也不必强求。

误区四:抱着睡会让宝宝有一种安全感,可以让他更快地入睡。

抱着睡确实可以让宝宝获得一种安全感,但也容易让宝宝形成依赖感。等到宝宝大一点,家长想改变有时会很困难。这种依赖心理还会延长宝宝的入睡时间,容易造成入睡困难。而且,当宝宝夜间醒来,父母如果不能及时给予相应的安慰,他们很难再自己入睡。

这对培养宝宝独立入睡的习惯和形成夜间深睡眠、浅睡眠的自然转换都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建议家长早点让宝宝在婴儿床上睡觉,逐步培养独立入睡的能力。

误区五:宝宝一有动静,轻轻地拍拍他,可以帮他继续入睡。

宝宝的睡眠分为深睡眠和浅睡眠两种状态。对小婴儿来说,特别是刚出生的宝宝,深睡眠和浅睡眠基本各占50%,而且是不断交替的。

深睡眠时,宝宝处于完全休息状态,除了偶尔的惊跳和极轻微的嘴动外,没有其他活动;浅睡眠时,宝宝的手臂、腿和整个身体经常会有些活动,脸上还可能会做怪相、皱眉、微笑等等,这些都是浅睡眠时期的正常表现。

所以,如果宝宝出现轻轻抽泣或运动,不建议急着去拍他、抱他或者给他喂奶,先在床边观察一段时间,看宝宝是否能接着睡。否则,给予过多的干预,会人为地打断宝宝深睡眠和浅睡眠的自然交替,破坏宝宝的睡眠规律。

若宝宝出现了哭闹等更多的表现,再进行其他处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

    本文地址:http://www.shdoqs.com/yuer/3003.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