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多久能发现脑瘫(早产儿多久能发现脑瘫几率大?)

脑瘫,即脑性瘫痪,是一种由于脑部发育异常或损伤导致的运动障碍,常伴随智力、感知、语言和社交等方面的障碍。早产儿由于胎龄不足,各器官发育不成熟,更容易受到脑部损伤,从而增加患脑瘫的风险。早产儿多久能发现脑瘫呢?本文将从脑瘫的定义、早产儿脑瘫的发生机制、早期发现与干预的重要性以及干预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早产儿脑瘫的发生机制

1. 脑部发育异常

早产儿由于胎龄不足,脑部发育不成熟,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尚未完全建立,导致神经传导功能受损,从而引起脑瘫。

2. 脑部损伤

早产儿在出生过程中,由于缺氧、窒息、产伤等因素,容易导致脑部损伤,引发脑瘫。

3. 感染

早产儿由于免疫系统不成熟,更容易受到感染,如脑膜炎、败血症等,感染可能导致脑部损伤,进而引发脑瘫。

二、早产儿多久能发现脑瘫

早产儿脑瘫的早期发现至关重要,一般而言,以下几种情况可以作为早期发现的线索:

1. 出生后6个月内

早产儿出生后6个月内,家长和医生可以通过观察婴儿的运动、感知、智力、语言等方面,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脑瘫的迹象。

2. 3-6个月

在此阶段,早产儿脑瘫的症状可能更加明显,如运动发育迟缓、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等。

3. 6-12个月

此时,早产儿脑瘫的症状可能进一步加重,如不能独立坐立、行走,语言能力发展缓慢等。

4. 12-18个月

早产儿脑瘫的症状可能更加明显,如运动功能受限、智力发育迟缓、语言障碍等。

需要注意的是,早产儿脑瘫的早期发现并非易事,需要家长、医生及康复治疗师共同努力。

三、早期发现与干预的重要性

1. 提高生活质量

早期发现与干预可以降低早产儿脑瘫的严重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

2. 减轻家庭负担

早期干预可以降低家庭的经济负担,避免因治疗不及时导致的长期医疗费用。

3. 促进社会和谐

早期发现与干预可以减少早产儿脑瘫患者对社会的影响,促进社会和谐。

四、干预方法

1. 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是早产儿脑瘫干预的重要手段,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

2. 药物治疗

针对脑瘫患者的症状,可适当使用药物治疗,如抗痉挛药物、改善脑血液循环的药物等。

3. 教育支持

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关注早产儿脑瘫患者的教育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支持。

早产儿脑瘫的早期发现与干预至关重要。家长和医生应共同努力,密切关注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及时发现脑瘫的迹象,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早产儿脑瘫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早产儿多久能发现脑瘫

早产儿多久能发现脑瘫

早产儿多久能发现脑瘫, 早产儿和一般新生儿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们更脆弱,因而他们也需要更多的呵护。那么,日常生活中,对于新生儿护理要重点注意了,以下早产儿多久能发现脑瘫。

早产儿多久能发现脑瘫1

一般情况下脑瘫的早期表现,大概在生后6个月左右才可以逐渐显现,对脑瘫的诊断相对比较慎重,大部分孩子能在1-1.5岁左右诊断脑瘫。

脑瘫的确诊需要一定时间,建议从孕40周开始给孩子做定期神经测评,神经测评会从多个方面来评估孩子的神经发育情况,比如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社交、适应能力等评估孩子的发育情况,综合后可以去确认孩子有没有脑瘫。一般情况下脑瘫的早期表现,大概在生后6个月左右才可以逐渐显现。

如果是特别严重的孩子,可能很小的时候会有明显肌张力增高,预后很差。大部分孩子可能在生后6个月开始逐渐出现脑瘫相关的表现,比如大运动发育落后等,一般一岁左右可以比较确认孩子有比较明显的脑瘫。

早产儿本身因为生长发育不健全,所以本身是脑瘫儿的高危人群。除此之外,早产儿可能在出生过程中会有些缺氧的过程,出生之后往往又会因为各种疾病,比如感染性疾病、黄疸或各种相关问题的影响,对孩子神经发育造成影响。

对脑瘫的诊断相对比较慎重,大部分孩子能在1-1.5岁左右诊断脑瘫。当然,在之前就可以做积极的跟进,尽早做定期的监测,争取早发现问题早管早干预。

早产儿的器官系统发育不是很成熟,所以在护理方面主要是注意喂养,同时要注意预防感染。在饮食方面建议母乳喂养,母乳喂养能够提高宝宝的抵抗力,有利于宝宝的生长发育。

早产儿多久能发现脑瘫2

喂养早产儿

任何胎龄小于37周(小于259天)的新生儿,不管其出生体重如何,都被称为早产儿(或不成熟儿)。

早产儿的营养与喂养:目前,社会各界对这个问题越来越重视。一般来说,提倡早期喂养以缩短时间或降低生理体重减轻程度,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和降低血胆红素浓度。一般来说,在出生后6-12小时喂糖水,出生后24小时喂乳。对于体重轻或身体情况比较差的妈妈,如以前发生紫绀、呼吸困难或手术分娩的妈妈,可适当推迟喂养,并可对宝宝进行静脉输液。

喂养方法:根据早产儿的成熟程度而不同。对于出生体重比较重、吮吸反射好的人,可以直接喂食,否则,可以用滴管或胃管喂食。摄入量取决于早产儿的出生体重和成熟度,可以参考计算早产儿摄入量的公式:

出生后10天内早产儿的每日哺乳量(毫升)=婴儿出生实足天数+10天)*体重(克)

出生10天后的每日哺乳量(毫升)=体重的1/5-1/4(克)

以上摄入量为最大摄入量。如果早产儿不能吃完,其余的可以通过静脉补充,以确保蛋白质、卡路里和水的供应。

喂养间隔:可根据喂奶配方和婴儿体重进行安排。对于体重不足1000克的人,应该每小时喂一次。1001 ~ 1500克的宝宝,应每1.5小时喂养一次;1501 ~ 2000克的宝宝,应每2小时喂一次;2001 ~ 2500 克的宝宝,应每3小时喂一次。对于其他具体情况应另行处理。

维生素:早产儿缺乏维生素E,容易发生溶血性贫血。早产儿对脂肪的吸收率比成熟婴儿低,并且可能缺乏脂溶性维生素和其他营养物质。早产儿到底应该用配方食品还是母乳喂养,这是还需要研究的问题。简而言之,早产儿的营养应该因人而异。因不同的情况和个体差异,营养应结合个体情况仔细考虑。

早产儿的营养需求是一个一直在讨论和研究的问题,其中包括如下几个因素:

无机盐:早产儿需要的比成熟婴儿多,因为胎儿的最后阶段是无机盐增加的阶段,如钙、磷和铁,早产儿如果不到一个月就会体内缺乏无机盐。

热量:一般认为早产儿比成熟婴儿需要更多的卡路里,每天每公斤体重需要110到150千卡。因为早产儿肺呼吸的做功大于成熟婴儿,但吸收能力低于成熟婴儿,所以最好从稍低的热能供应开始。根据情况逐渐增加。

蛋白质:成熟婴儿从母乳中摄入的蛋白质占总热量的6 ~ 7%,而早产儿摄入的蛋白质占总热量的10%,高于成熟婴儿。

氨基酸:正常婴儿有9种必需氨基酸,早产儿则为11种。因为早产儿缺乏相关的转化酶,从而蛋氨酸不能转化为胱氨酸,苯丙氨酸不能转化为酪氨酸。而胱氨酸和酪氨酸是必需氨基酸,因此必须从食物中摄取。

早产儿多久能发现脑瘫3

为什么早产儿难养

早产儿,顾名思义即早于预产期就出生的婴儿,这样的婴儿在还未发育成熟的时候就离开了赖以生存的母体,离开了熟悉的营养、温度环境,因此也面对着隐病、致残、死亡的危险。早产儿之所以难养,因为他们生来就有九个方面的不足:

1、维持体温

早产儿由于发育未成熟就出世,所以体内并未形成良好的体温调节机制,脂肪薄,难以保存体温,而且早产儿自身新陈代谢慢,肌肉活动较少,也导致他们不能有效产生热量,从而体温偏低。早产儿的汗腺又没有良好的发育,外界温度过高的’时候,早产儿又不能正常排出体内热量,导致发热。

2、正常呼吸

早产儿体内呼吸系统发育不良,呼吸过浅,节奏过快,有间歇性停止呼吸的现象。早产儿哭声无力低弱,肺叶扩张不完全,早产儿会出现皮肤青紫的症状。由于呼吸较弱,气管中的粘液也不容易通过咳嗽排出,容易反吸入胃中导致肺炎。

3、消化功能

早产儿的胃部较小,胃容量也相对较小,喂奶时会出现吐奶和呛奶的现象,容易引起肺炎。早产儿吮吸,消化能力都比较弱,容易导致营养不良。

4、肝脏功能

早产儿的肝脏功能还不够健全,肝脏合成代谢所需要的酶和蛋白含量较低,易导致低蛋白血症,水肿。早产儿出现生理性黄疸的时间较早,持续时间长,消退慢,情况较严重。凝血因子所需的维生素K较少,导致早产儿容易出血,出血后血液不易凝固。另外,维生素D和肝糖原也缺乏,易患低血钙、低血糖。

5、免疫功能

早产儿的免疫功能也不如正常生产的婴儿,对抗各种感染的抵抗力所需的血浆丙种球蛋白含量底下,这导致即时是很细微的感染也能蔓延至全身。而且早产儿皮肤薄嫩,更易感染皮肤疾病。早产儿在生产时使用急救工具,如输气管,也可能导致感染。

6、肾脏功能

早产儿的肾脏功能不健全,过滤率低,尿浓缩能力差,导致体重下降。腹泻一脱水,补水过多易水肿。早产儿对药物的代谢能力也比较低,容易致使药物中毒。

7、血液

早产儿的血小板、红细胞、血红蛋白等均低于正常生产婴儿的含量,而且出生时体重越轻,则上述指标含量越低。所以早产儿易患贫血,也容易出血。

8、神经系统

早产儿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因此常常伴有脑部发育不健全的情况。早产儿会因缺氧、感染、出血等情况造成脑细胞的损害,严重时会出现胆红素脑病,中枢系统感染。

9、生长发育

早产儿的生长发育较快,要配备相应的营养和正确的喂养方式,否则会导致早产儿佝偻病、贫血、营养不良等疾病,最终会影响早产儿的生长和智力发育。

如何护理早产儿?

早产儿与足月出生的婴儿相比,许多地方都发育不完善,所以更加需要精心护理,到能保证早产儿健康,茁壮地成长。

1、温/湿度

家长们要将早产儿生长环境的温度控制在:24摄氏度~26摄氏度之间,湿度控制在:55%~65%之间。家长们可以在房间里放置一个装有水的水盆,这样能够让室内空气更加洁净,有利于早产儿呼吸。给早产儿穿盖的衣物要求轻、暖、软,每4~6个小时为早产儿测量一次体温,减少不必要的移动、翻转动作,更不可任由他们逗玩。

2、补充维生素

早产儿生长发育比正常生产的婴儿要快,由于自身体内储备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不足,因此要为其补充维生素A、B、C、E、K,以及微量元素:钙、镁、锌、铜、铁等。以母乳喂养为佳,倘若没有母乳或母乳不足,则需选用专为早产儿定制的奶粉。

3、预防感染

若早产儿出生后在医院的早产儿室内由专门的医护人员看护,家长便无需过多担心,谨遵医护人员的嘱咐就好。若在家中,则避免他人过多与早产儿接触,避免亲吻,抚摸。看护人需勤洗手,戴口罩。

4、喂养

因早产儿的吮吸能力不如足月产儿,那么在喂养时就要有更多的耐心,一般喂养时间在半小时左右。如果早产儿刚刚从医院搬回家,则饮食方面还需与在医院时一致,环境变迁会对早产儿肠胃产生影响,让早产儿有个适应的过程,过几天便可根据家庭情况,选择喂养食物。

5、检查

定期回医院检查,确保早产儿健康成长。

新生儿能够发现是不是脑瘫吗

小儿脑性瘫痪又称小儿大脑性瘫痪,俗称脑瘫。是指从出生后一个月内脑发育尚未成熟阶段,由于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以姿势各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征。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障碍综合征,病变部位在脑,累及四肢,常伴有智力缺陷、癫痫、行为异常、精神障碍及视、听觉、语言障碍等症状。

临床表现

患儿突然僵硬:在某些体位,如在仰卧位时给孩子穿衣,屈曲他的身体或拥抱他时感到困难。松软:婴儿的头颈松软抬不起头来。将他悬空抱时,他的四肢下垂。婴儿很少活动。发育迟缓:学会抬头、坐和运用双手却迟于同龄孩子,可能用身体某一部分多于另一部分,如:有些患儿常用一只手而不用双手。进食差:吸和吞咽差。舌头常将奶和食物推出。闭嘴困难。异常行为:可能好哭、易激怒、睡眠差,或者非常安静,睡得太多,或者3个月时还不会笑。

1.早期症状

(1)新生儿或3月婴儿易惊、啼哭不止、厌乳和睡眠困难。

(2)早期喂养、进食咀嚼、饮水、吞咽困难,以及有流涎、呼吸障碍。

(3)感觉阈值低,表现为对噪声或体位改变易惊,拥抱反射增强伴哭闹。

(4)生后不久的正常婴儿,因踏步反射影响,当直立时可见两脚交互迈步动作。3月龄时虽然可一度消退,但到了3个月仍无站立表示或迈步者,既要怀疑小儿脑瘫。

(5)过“百天”的婴儿尚不能抬头,4~5月挺腰时头仍摇摆不定。

(6)握拳:一般生后3月内婴儿可握拳不张开,如4个月仍有拇指内收,手不张开应怀疑小儿脑瘫。

(7)正常婴儿应在3~5月时看见物体会伸手抓,若5月后还不能者疑为小儿脑瘫。

(8)一般生后4~6周会笑,以后认人。痉挛型小儿脑瘫患儿表情淡漠,手足徐动型常呈愁眉苦脸的样子。

(9)肌肉松软不能翻身,动作徐缓。触摸小儿大腿内侧,或让小儿脚着床或上下跳动时,出现下肢伸展交叉。

(10)僵硬,尤其在穿衣时,上肢难穿进袖口;换尿布清洗时,大腿不易外展;擦手掌时,以及洗澡时出现四肢僵硬。婴儿不喜欢洗澡。

(11)过早发育:小儿脑瘫患儿可出现过早翻身,但是一种突然的反射性翻身,全身翻身如滚木样,而不是有意识的节段性翻身。痉挛性双瘫的婴儿,坐稳前可出现双下肢僵硬,像芭蕾舞演员那样的足尖站立。

2.主要症状

(1)运动障碍 运动自我控制能力差,严重的则双手不会抓东西,双脚不会行走,有的甚至不会翻身,不会坐起,不会站立,不会正常的咀嚼和吞咽。

(2)姿势障碍 各种姿势异常,姿势的稳定性差,3个月仍不能头部坚直,习惯于偏向一侧,或者左右前后摇晃。孩子不喜欢洗澡,洗手时不易将拳头掰开。

(3)智力障碍 智力正常的孩子约占1/4,智力轻度、中度不足的约占1/2,重度智力不足的约占1/4。

(4)语言障碍 语言表达困难,发音不清或口吃。

(5)视听觉障碍 以内斜视及对声音的节奏辨别困难最为多见。

(6)生长发育障碍 矮小。

(7)牙齿发育障碍 质地疏松、易折。口面功能障碍,脸部肌肉和舌部肌肉有时痉挛或不协调收缩,咀嚼和吞咽困难,口腔闭合困难以及流口水。

(8)情绪和行为障碍 固执、任性、易怒、孤僻,情绪波动大,有时出现强迫、自伤、侵袭行为。

(9)有39%~50%的脑瘫儿童由于大脑内的固定病灶而诱发癫痫,尤其是智力重度低下的孩子。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建议到正规的专科医院就诊。

怀孕多久能查出来脑瘫

每个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健健康康的,在怀胎阶段都会细心呵护,但有时会因为母亲的无知或者无意疏忽,导致胎儿的健康受到威胁,生产出来的婴儿可能会是脑瘫儿,这是令人感到怜悯、悲伤不已的事情。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孕妈妈们应该十分注意胎儿的不良症状并及时治疗,那么,怀孕多久能查出来脑瘫?

怀孕多久能查出来脑瘫?

新生儿脑瘫是指出生后1个月内,因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经常伴有智力、视听觉、进食、吞咽、言语、行为等多种障碍,会严重影响儿童的一生。有时又称为获得性脑瘫(acquiredcerebralpalsy),约占小儿脑性瘫痪的10%。脑性瘫痪的发病率约为1.2-2.5‰(每千活产儿)。特别说明一点,小儿脑瘫对患儿的主要影响是运动障碍,有的患儿可伴有一定程度的智力低下,但与人类染色体异常和染色体畸变所造成的‘痴呆’根本不同。

脑瘫在出生前预防很困难,在出生前也无法判断是否为脑瘫儿。主要应避免几点:预防早产;定期产检,在宫内早期发现胎儿神经系统先天性异常。

孕期:妈妈要注意营养;避免宫内感染;避免受伤;孕前有基础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异常、糖尿病等应及时处理。

围产期: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预防窒息、外伤、颅内出血、感染等情况发生。

新生儿期:预防黄疸、颅内出血、低血糖、感染,新生儿期应做遗传代谢病的筛查。

早产儿脑瘫表现?

早产儿脑瘫的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喂养困难,吸吮及吞咽不协调,护理困难,频繁吐沫,以及持续体重不增。这是脑瘫的早期症状表现之一。随着早产儿的成长还会出现以下一些症状:

1、身体发软及自发运动减少,这是肌张力低下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则可诊断为重症脑损伤,智力低下或肌肉系统疾病。

2、身体发硬,这是肌张力亢进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可诊断为脑瘫。

3、头围异常:头围是脑的形态发育的客观指标,脑损伤儿往往有头围异常。

4、固定姿势:往往是由于脑损伤使肌张力异常所致,如角弓反张、蛙位、倒U字形姿势等。在生后一个月就可见到。

5、体重增加不良、哺乳无力。6、斜视:3-4个月的婴儿有斜视及眼球运动不良时,可提示有脑损伤的存在。

温馨提示:

新生儿期孩子哺乳少,较正常儿童哭闹明显,睡眠困难,早期喂养、进食、饮水吞咽困难,而且出生4~6周后还不会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

    本文地址:http://www.shdoqs.com/yuer/26575.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