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由肠道病毒引起,主要通过飞沫、接触等途径传播。手足口病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严重威胁着儿童的健康。为了有效预防手足口病,我们需要了解其传播途径、症状表现以及预防措施。本文将为您全面解读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助力宝宝健康成长。
一、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及症状
1. 传播途径
(1)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说话时,病毒通过飞沫传播给他人。
(2)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皮肤、衣物、玩具、餐具等物品,也可能感染病毒。
(3)粪-口传播:病毒存在于患者的粪便中,通过污染食物、饮水等途径传播。
2. 症状表现
(1)发热:大多数患者体温在38℃以上。
(2)口腔溃疡:口腔黏膜出现疼痛性溃疡,影响进食。
(3)手足皮疹:手掌、足底、臀部出现红色斑丘疹,可伴有瘙痒。
(4)其他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咳嗽、流涕、乏力等症状。
二、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
1. 加强个人卫生
(1)勤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尤其是在触摸公共物品后。
(2)避免用嘴亲吻儿童:成人患病时,应避免亲吻儿童,减少病毒传播。
(3)不共用个人物品:如毛巾、餐具等。
2. 注重环境卫生
(1)保持家庭卫生:定期打扫、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单位要加强卫生管理,定期对玩具、餐具等进行消毒。
3. 做好疫苗接种
我国已批准手足口病疫苗上市,建议家长为适龄儿童接种,提高免疫力。
4. 早期发现、早期隔离
一旦发现疑似手足口病病例,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对患病儿童进行隔离,减少病毒传播。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预防措施包括加强个人卫生、注重环境卫生、做好疫苗接种和早期发现、早期隔离。让我们共同关注手足口病,为宝宝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在此,提醒广大家长,提高预防意识,共同筑起手足口病防线,让宝宝远离疾病困扰。
参考文献:
[1] 张丽华,刘洪涛,王丽娜. 手足口病预防与控制[J].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8,32(2):1-4.
[2] 李晓波,刘晓峰,张晓芳. 手足口病病原学及免疫学研究进展[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7,32(6):481-485.
[3] 邓海波,张伟,王燕. 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预防策略研究[J].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9,33(3):281-285.
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及宣传
1. 手足口病预防常识
手足口病预防常识 1.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有哪些呢
一)个人预防措施 1.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 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 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特征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臀部或膝盖偶可受临床特征累。
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状。
2.手足口的预防资料有哪些课又在手抄报上的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肠道传染病,该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以3岁以下婴幼儿发病为主。90%的患者症状轻微,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同时会有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斑丘疹、疱疹,特别是口腔内的疱疹,破溃后形成口腔溃疡,还有一些孩子会出现咽喉疼、头痛或者流涕等感冒的症状。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舌、颊黏膜、口唇、硬腭、咽、扁桃体等处。青少年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
预防手足口病二注意
1. 家长当心祸及宝宝 很多成人感染手足口病病毒后往往是隐性的,自身不发病,却成为传染源。所以在4月至9月,手足口病病毒较猖獗的季节,家长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自己和孩子在外出回家后应认真洗手。“口”是手足口病最重要的传播途径,家长不要口对口地给孩子喂饭。如果大人已被隐形感染,可直接将病毒“喂”给孩子,这种喂养方法,应该杜绝。
2. 酒精不能杀死手足口病病毒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防治病毒感染亦然。手足口病病毒“颇有个性”,它在56℃以上高温环境下会失去活性,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甲醛、氯化物、酚等化学物质可抑制其活性,75%酒精和5%来苏对其没有抑制或消灭作用。对于家庭来说主要就是要开窗户通风,家庭成员用流水加肥皂洗手就可以。
手足口病毒传播三途径 人是手足口病病毒的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
1、接触带病毒的污染物 人群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水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引起感染。
2、接触带病毒的分泌物 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病人粪便、疱疹液等可通过接触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
3、病从口入 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
封堵手足口病病毒四大妙招
1. 清新空气赶走病毒 在清新的空气中,病毒是很难在室内“逗留”或繁殖的。每天最少通风三次以上,每次不低于30分钟。
2. 紫外线剿灭病毒 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杀灭病毒。宝宝的衣物、被褥适用此法,但前提条件必须是阳光充足,否则就达不到杀灭病毒的目的。
3. 高温和沸水杀绝病毒 在手足口病高发季节,宝宝使用的餐具或奶瓶等每天高温消毒,用沸水煮15分钟以上。并且不要和大人的餐具混放、共用。
4. 含氯消毒剂铲除病毒 手足口病病毒在配比合适的含氯消毒液中是难以存活的,按说明进行配比使用。适用于宝宝的衣物、被褥、毛巾、玩具等。
手足口一般给予的中药治疗: 有症状除采取抗病毒治疗外还可给中药治疗:可将金银花、茵陈、生薏仁、大青叶(即板蓝根的叶子)、甘草等放入水中,煮开后20分钟倒出,当茶饮用。喝三五天就可以,但体虚、容易拉肚子的孩子不要喝。 对于口里长疱疹、有溃疡、口气臭的孩子,除了上述方子之外,还可用灯心花、藿香、生石膏、防风、淡竹叶煎水饮用,可清心火。对于食欲不振的孩子还可在灯心花方子里增加麦芽,以开胃。 如果孩子手足出现疱疹,则可采用外洗法,用野菊花、紫草、地肤子、苦参等煮沸,冷却至适中温度时浸泡手足,以起到清热、化湿、凉血的作用。
3.怎样预防手足口病图片
手足口病起病一般较急,患儿常有发热,体温38℃~40℃,热程多为4~7天,7天以上者少见。
病初部分患儿多伴有流涕、咽痛、厌食、呕吐、腹泻等症状。手足远端部位如手指、手掌、足趾以及口腔出现红色小丘疹,并迅速转为小疱疹,直径2-4mm,如米粒大小,呈圆形、椭圆形,周围有红晕,疼痛明显。
此种皮疹有时在患儿臀部及肛周也可见到。在临床上本病以手、足、口腔疱疹为主要特征,故通称为手足口病。
口腔疱疹多分布在舌、颊黏膜、口唇、硬腭、咽、扁桃体等处,并很快变成小溃疡,患儿流涎(流口水)吃东西时痛,甚至影响进食。 预防控制措施: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
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染的关键。 (一)个人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专家呼吁:手足口病多“袭击”5岁以下小儿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患者主要为5岁以下婴幼儿,发病时患儿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阴等部位会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
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也不像水痘,所以又称“四不像”;而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个别患者可能出现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严重并发症,或危及生命。
如果没有合并症,手足口病患儿多数一周即可痊愈。
手足口病宣传标语
1、预防手足口病,人人有责。
2、手足口病的预防,关键在于春季。
3、托幼机构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4、多打肥皂勤洗手,吃手习惯不要有。
5、家长要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
6、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
7、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但成人也有发病。
8、管好垃圾和粪便,消毒杀虫是关键。
9、爱卫生,重预防,爱婴儿。
10、托幼机构应每日对玩具、用具等进行清洗消毒,减少间接接触传播。
11、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
12、养成良好的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
13、防控结合,群防群控。
14、成年人也会感染并传播手足口病病毒。
15、注意搞好孩子营养的合理搭配。还要让孩子休息好,适当晒晒太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16、注意家庭室内外的的清洁卫生,家庭成员的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暴晒。
17、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
18、手足口病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19、强化医疗感染控制工作,避免院内交叉感染。
20、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加热后食用。
21、做好消毒杀虫工作,切断手足口病传播途径。
22、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23、加强手足口病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控意识。
24、正确认知手足口病,不要听传言、盲目恐慌。
25、勤洗手、勤通风、晒晒被褥讲卫生。
26、讲究卫生,减少疾病。
27、手足口病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
28、手足口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高发。
29、手足口病可防、可治、可控、不可怕。
30、养成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的良好习惯。
31、搞好个人卫生,预防手足口病。
32、手足口病由有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
33、加强食品与环境卫生工作,减少手足口病经食品及场所传播。
34、手足口病传播方式多,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
35、搞好卫生综合整治,建设文明和谐家园。
36、家禽、家畜要圈养,避免人、畜混住一处,尤其要减少儿童与家禽、家畜的直接接触。
37、动员一切力量做好手足口病的监测和控制工作。
38、注意个人卫生,多开窗通风,勤晒被子。
39、搞好儿童、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
40、做好患儿的隔离,是手足口病防控的关键。
41、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毒从口入。
职业病宣传标语
1、劳动者应当自觉穿戴劳动保护用品。
2、岗前岗中体检好,健康损害早知道。
3、安全装置和防护设施是预防职业病的有效手段。
4、劳动者应当接受职业卫生培训和体检。
5、关爱劳动者,预防职业病。
6、防治职业病——用人单位的主体责任。
7、企业以劳动者为本,劳动者以健康为重。
8、只有员工的身体健康,才有企业的兴旺发展。
9、依法做好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维护劳动者健康权益。
10、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维护劳动者健康权益。
11、崇尚职业健康,远离职业危害。
12、工作场所应当符合职业卫生要求。
13、防治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
14、遏制职业病,预防最关键。
15、员工健康,企业兴旺。
16、关注职业健康,促进社会和谐。
17、关注职业健康,崇尚文明生产。
18、正确认识和使用,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19、正确使用和维护,职业病防护设施。
20、遵守职业安全卫生规程,杜绝不安全的操作行为。
21、了解职业病危害是劳动者的权利。
22、保护劳动者健康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23、健康工作,幸福生活。
24、保护劳动者健康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25、学习职业病防治知识,增强劳动者防护意识。
26、人人享有基本职业卫生服务。
27、为了您的健康,请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28、职业病重在预防,让我们共同努力。
29、关注职业健康,促进劳动力资源可持续发展。
30、20xx年《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推荐宣传用语。
31、要职业,不要职业病。
32、用人单位是防治职业病的第一责任人。
33、全员参加工伤保险,切实保障劳动者权益。
34、规范用工管理,促进劳动关系和谐。
35、防治职业病,幸福千万家。
36、保护劳动者健康,构建和谐社会。
37、保护员工健康,建设现代企业。
38、工作、健康、和谐。
39、预防职业病,保障职业健康。
40、预防职业病从我做起。
艾滋病宣传标语
1、预防艾滋支一招洁身自爱安全套。
2、拒绝毒品,远离艾滋,珍爱生命。
3、预防艾滋,咨询检测,利己利人。
4、践行科学发展观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
5、安全套就是好性病艾滋阻隔了。
6、生命安全帽,健康安全套。
7、进城打工挣钱忙,千万不要乱上床。
8、离别家人进城来,回家莫把艾滋带。
9、远离家乡莫花心常把家人挂在心。
10、远离毒品,预防艾滋,珍爱生命。
11、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
12、关注艾滋病问题,关爱艾滋病病人。
13、再忙不忘家人再慌不忘带套。
14、艾滋病经性接触、血液、母婴三条途径传播。
15、外出找钱不容易预防艾滋要牢记。
16、票子健康带回家,娃儿才喊好爸爸。
17、致富十年功乱搞一场空。
18、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共抗艾滋。
19、更改对待艾滋病,科学防治艾滋病。
20、务工经商千辛万苦,预防艾滋全家幸福。
21、工地戴好安全帽“性福”不忘安全套。
22、出门在外洁身自爱,预防艾滋造福后代。
23、预防艾滋病,你我共参与。
24、切莫恐惧艾滋病疾控中心去咨询。
25、防治艾滋有政策疾控免费做检测。
26、找个婆娘不容易,得了性病谁跟你。
27、外出打工致富忙预防艾滋不能忘。
28、依法推广使用安全套,有效预防性病艾滋病。
29、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法推进艾滋病防治工作。
30、预防艾滋病,人人有责任。
31、出门打工要赚钱,娱乐生活需安全。
32、开展农民工健康教育,促进新农村建设发展。
33、农民朋友去务工预防艾滋记心中。
34、奉献爱心携手同行共抗艾滋。
35、不安全性行为和共用注射器吸毒是促使艾滋病病毒传播的高危行为。
36、预防艾滋保健康,妻儿老小心欢畅。
37、戴好安全套你好他(她)好大家好。
38、预防艾滋保健康,全家和睦心欢畅。
39、关爱艾滋病人共建和谐社会。
40、进城打工求致富预防艾滋多防护。
41、避免共用注射器,有效预防艾滋病。
42、全民动员,遏制艾滋,共建和谐。
43、遏制艾滋,履行承诺。
44、遏制艾滋病预防是关键。
45、咱个传播艾滋病血液母婴性途径。
46、预防艾滋病,健康全家人。
47、怀疑染上艾滋病疾控保密做鉴定。
48、花心乱晃压力大疾控咨询来减压。
49、健康牵系你我他预防艾滋靠大家。
50、携手遏制艾滋,共建和谐社会。
51、离开家乡来打工预防艾滋别放松。
52、外出打工不要晃,妻儿老小放心上。
53、进城高高兴兴回乡健健康康。
54、正确使用安全套。
55、建设多亏农民工预防艾滋再建功。
56、预防艾滋病安全要一“套”。
57、爱心呵护生命,行动抵御艾滋。
58、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提高农民工防艾意识。
59、同心携手,遏制艾滋,共建和谐。
60、预防艾滋病,你我同参与。
宣传标语艾滋病
1、学习艾滋防治知识,保障全家身体健康。
2、播撒健康阳光,驱散艾滋魅影。
3、同志,同爱,不同艾。
4、预防艾滋病,你我同参与。
5、防艾宣传一小步,健康幸福一大步。
6、防治艾滋病,人人有责;构建和谐社会,全民受益。
7、手牵手关爱艾滋病人,心连心共筑和谐新家园。
8、珍爱你我他人的生命,坚决遏制艾滋病症。
9、预防艾滋国之大事,关爱农民情之所系。
10、远离毒品,预防艾滋,珍爱生命。
11、多一点理性,少一点冲动,夫妻忠贞爱,艾滋无处钻。
12、外出打工不容易,远离艾滋病别忘记。
13、携手遏制艾滋,共建和谐社会。
14、预防艾滋,主动咨询,免费检测。
15、为了家人,为了自己,爱惜生命,预防艾滋。
16、艾滋犹如猛虎,别拿未来去赌。
17、预防艾滋保健康,妻儿老小心欢畅。
18、美丽蓉城梦,防艾健康行。
19、手拉手攻克艾滋病毒,心连心帮扶艾滋病人。
20、防治艾滋刻不容缓,积极科学打造平安。
21、别让爱与被艾隔着一层伤害。
22、手牵手关注性健康,心连心预防艾滋病。
23、离别家人进城来,回家莫把艾滋带。
24、真情送温暖,全心全意助三农;爱心筑长城,群策群力防艾滋。
25、阳光生活,多一份爱,少一份艾。
26、预防艾滋保健康,全家和睦心欢畅。
27、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杜绝传播途径,艾滋无影无踪。
28、用科学消除艾滋病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9、防艾没有旁观者,你我都是践行人。
30、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提高农民工防艾意识。
31、学文化懂科学牵动你我,驱艾滋赶病魔平安生活。
32、珍爱生命,共同行动,用科学防治艾滋病。
33、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艾滋专找性随便。
34、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共用注射器,有效预防艾滋病。
35、洁身自爱,自然艾你不成。
36、依法推广使用安全套,有效预防性病艾滋病。
37、预防艾滋病心系红丝带,治疗艾滋病四免一关怀。
38、你的爱戴,我的防艾,中间飘着红丝带。
39、艾一次,悲一世。
40、防艾拒艾,亲爱热爱。
41、没有认认真真的爱,便有随随便便的艾。
42、爱滋不可怕,怕在不识它,国家有政策,四免一关怀。
43、全民行动驱除艾滋阴影,洁身自爱防备艾滋病痛。
44、想要爱,先防艾。
45、艾滋病猛于虎,抓防治莫马虎。
46、别爱我,我是艾滋;别怕我,我是艾滋,扼住我传播的喉咙,我比谁都乖。
47、同心同行,关爱关艾。
48、有爱传递温暖,无艾共享健康。
49、防艾手牵手,关爱心贴心。
50、政府情,人间爱,红丝带凝聚大家真爱。
51、手牵手同牵红丝带,心连心共防艾滋病。
52、手牵手携手联动预防艾滋病害,心连心齐心合力爱护健康人生。
53、打好知识防疫针,成功阻断艾滋病。
54、携手并肩消除艾滋祸患,同心协力营建和谐家园。
55、预防艾滋,咨询检测,利己利人。
56、远离艾滋病,洁身自爱行。
57、花心乱晃压力大,疾控咨询来减压。
58、找个婆娘不容易,得了性病谁跟你。
59、票子健康带回家,娃儿才喊好爸爸。
60、早一天正视爱滋病毒,多一分防范救治措施。
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
手足口病的预防 手足口病是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人群对手足口病的病毒普遍易感,但以5岁以下小儿为主。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高,患者、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该病主要通过患者的粪便、唾液、咽部分泌物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泡亦会传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内仍具传染性。虽然手足口病目前还没有什么疫苗,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1.、要勤洗手,搞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把好病从口入关。2、手足口病常在婴幼儿聚集场所发生,因此,托幼机构、学校等单位要做好晨检,及时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3、被污染的食物、日常用品、食具、玩具、床上用品以及便器等物品应及时消毒处理,衣物置阳光下暴晒,保持室内通风换气。4、预防手足口病的主要措施是做好病人粪便等排泄物的处理,切断传播途径。5、该病流行期间家长要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6. 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种。一般全年均有发生,5━7月为高发期。
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2.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有疫苗吗?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手足口病目前没有疫苗,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防可治的。
3.哪些人容易患手足口病?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病。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
4.手足口病是不是新的传染病?
手足口病不是新传染病,它是一种全球性传染病,1957年首次认识并命名,世界各国每年均有病例发生。我国1981年发现手足口病,每年都有人患病。
5.手足口病能治好吗?
如果得了手足口病,绝大多数情况下7━10天可以自行痊愈,不会留下后遗症,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根据以往的发病与治愈情况看,只有个别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脑膜炎、肺炎等,只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多数可以痊愈。
6.孩子出现可疑症状怎么办?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同时要密切观察。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一旦出现突然发高烧或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体抽动、呼吸困难等,应立即送孩子到医院就诊。
7.一般家庭怎么预防?
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经常通风;要勤晒衣被。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8.如果家里有孩子感染要特别注意什么?
要注意不让生病的孩子接触其他儿童;孩子的唾液、痰液等分泌物要用卫生纸包好丢到垃圾箱,孩子的粪便要收集好、消毒后丢入厕所,不要随意丢弃,同时要消毒便盆;看护人接触孩子前、替换尿布后或处理孩子粪便后都要洗手;生病孩子的衣服、玩具、餐具、枕头被褥等要保持卫生,孩子的日常用具要消毒;要勤开窗通风。如果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得病,还应及早告诉老师,并不要着急让孩子去幼儿园,要在全部症状消失一周后再去,防止传染其他孩子。一般症状轻不用住院治疗,居家治疗、注意休息即可,以减少交叉感染。
9.怎样对日常用品进行消毒?
如果家里没有孩子得手足口病,采用一般家庭的预防方法即可,不需要使用消毒剂。
如果家里有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可采用以下方法消毒:奶嘴、奶瓶、餐具、毛巾等物品用50摄氏度以上的热水浸泡30分钟或者煮沸3分钟;污染的玩具、桌椅和衣物等使用含氯的消毒剂(84消毒液或漂白粉)按使用说明每天清洗;孩子的痰、唾液和粪便、擦拭用纸等都最好倒入适量消毒剂,搅拌消毒后再丢入厕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