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确定自己是否抑郁了(怎么确定自己是否抑郁了20题)

抑郁症,这一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正困扰着越来越多的人。据统计,全球约有3.5亿人患有抑郁症,其中中国约有5400万人。面对抑郁的阴影,我们该如何识别自己是否陷入其中,又如何寻求帮助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

一、抑郁的定义与表现

1. 抑郁的定义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是一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心理疾病。患者常伴有兴趣减退、精力不足、食欲不振、睡眠障碍等症状。

2. 抑郁的表现

(1)情绪低落:持续的情绪低落,对平时感兴趣的事物失去兴趣。

(2)认知功能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思维迟缓。

(3)睡眠障碍:失眠或过度睡眠,睡眠质量差。

(4)食欲不振:食欲减退或暴饮暴食,体重明显下降或增加。

(5)精力不足:疲劳、无力,难以完成日常活动。

(6)自杀倾向:产生自杀念头,甚至出现自杀行为。

二、如何确定自己是否抑郁

1. 自我评估

(1)对照抑郁症状,查看自己是否具备其中多数症状。

(2)关注症状持续时间,若持续两周以上,可能存在抑郁倾向。

(3)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判断症状严重程度。

2. 量表检测

(1)抑郁自评量表(SDS):通过20个条目评估抑郁程度。

(2)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由17个条目组成,评估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

(3)贝克抑郁量表(BDI):由21个条目组成,用于评估抑郁症状。

三、抑郁的成因

1. 遗传因素:家族史中存在抑郁症患者,患病风险较高。

2. 环境因素:长期处于压力、焦虑等不良环境中,容易引发抑郁。

3. 生物因素:神经递质失衡、内分泌失调等。

4. 心理因素: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等。

四、如何应对抑郁

1. 积极寻求专业帮助:心理咨询、药物治疗等。

2. 调整生活方式: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度运动。

3. 学会情绪管理:学会应对压力、焦虑等情绪,提高心理韧性。

4.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家人、朋友保持良好沟通,寻求社会支持。

5. 适当参与社会活动:参加兴趣小组、志愿者活动等,丰富生活。

抑郁的阴影笼罩着我们的生活,但只要我们勇敢面对,积极寻求帮助,就一定能走出抑郁的阴影。让我们共同关注心理健康,关爱身边的抑郁患者,为他们提供温暖和支持。

参考文献:

[1] 张明园,杨甫德,姜荣环.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 谢宇,王浩,陈雪. 抑郁症的心理治疗方法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22(4):714-716.

[3] 李梅,刘芳,张丽丽. 抑郁症的诊断与治疗[J].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5,22(2):30-32.

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得了抑郁症

抑郁症的诊断共有 5 个标准。

在判断自己是否有抑郁症之前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抑郁症。

关于抑郁症的定义五花八门,但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把抑郁情绪与抑郁症混为一谈。从抑郁情绪发展到抑郁症是一种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以两周的时间为分界线。两周是由众多精神领域专家商定的时长标准,不足两周的情绪低落就是抑郁情绪,如果超过两周还无法自行调节恢复,就有可能是抑郁症了。但这并不是判断是否患有抑郁症的唯一标准。

抑郁症的诊断共有 5 个标准:

以下两种情况至少满足其中之一:

(1)抑郁心境或悲伤;

(2)对于曾经喜欢的活动,失去兴趣或愉悦。

同时,至少存在以下状况中的 4 种:

(1)体重改变或食欲改变;

(2)失眠或嗜睡;

(3)感到不安烦躁,或者言语和运动迟缓;

(4)疲乏或失去能量;

(5)感到无价值或内疚;

(6)难以集中注意力或难以做决定;

(7)经常想死或自杀,计划自杀或企图自杀。

2.相关症状几乎每天都有,并且持续不少于两周。

3.引起巨大的痛苦,社会、职业或其他关键方面的功能受损。

4.症状并不是由毒品、药物、精神病性障碍或其他躯体疾病所致。

5.未出现过躁狂或轻躁狂。

只有当以上 5 个标准都全部符合的时候,才可能被诊断为抑郁症。

谁更容易得抑郁症?

什么人更容易得抑郁症?这个问题没有明确的答案,但以下均为抑郁症高发人群:

第一,如果一个人的父母、子女或同父母的兄弟姐妹中有人得过抑郁症,那么这个人得抑郁症的可能性比其他人要高出 2~10 倍。

第二,经历过创伤性事件的人,比如性侵、霸凌、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

第三,性格比较内向、敏感、悲观、自卑的人。

第四,长期处于压力和紧张的氛围中,并且情绪无法得到疏解的人。

第五,有其他严重的疾病尤其是脑部疾病的人。

很多抑郁症患者会有自杀的想法,但这绝对不是因为他们意志薄弱或想要博得关注,而是因为决策能力下降、行事容易冲动,或者被情绪反复及躯体症状折磨得生不如死。每个人都有求生本能,当这一本能被扑面而来的绝望感淹没,逼你放弃自己的生命时,希望你能够做到以下几点:

1.不要独处,尽量去人多的地方。

2.找一些事情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不要一直陷在「自杀」这件事里。

3.如果还是无法摆脱自杀的冲动,就去找一个你信任的人,让他寸步不离地陪伴你。

4.如果以上方法都无法打消你的自杀念头,就必须去医院了,通过住院或者电休克疗法快速摒除自杀的冲动。

抑郁症有哪些常见症状及表现?

我们对抑郁症并不陌生,但真正了解它的人少之又少。它会引起 5 个方面的问题。

睡眠问题

第二天要上班,但你辗转难眠到凌晨两点。试了几十个 ASMR(自发性知觉经络反应),换了各种睡眠姿势,3 点 20 分,头很痛,眼很酸,但就是睡不着。

成瘾表现

午间休息,边吃外卖边刷淘宝,物流信息提示你有 3 支口红、2 件衣服等待签收。需不需要好像没那么重要,只有拥有,只有不间断的快递,才能缓解你内心的不安。

抑郁情绪与情感

夜色来临,曾经最爱的夕阳在此刻看起来满目悲凉。眼泪不知不觉就流下来了。你好像不悲伤,却又仿佛悲伤到绝望。

悲观认知

结束一天的工作躺在床上,你开始内疚、懊恼。今天因为你的一个小失误,导致整个部门加班,你觉得自己糟糕透顶,做什么都不行,没有人能救得了你。

躯体症状

胃很灼热,想吐,在卫生间直起身子的瞬间突然眩晕、耳鸣。也许是因为一直睡不好,走在上班的路上,一阵强烈的疲惫感袭来,但你清楚地知道不能请假。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2017 年发布的报告显示,抑郁症的全球发病率为 4.4%。2005—2015 年,抑郁症患者的增长率为 18%。自青春期早期开始的抑郁,女性比男性的发病率高 1.5~3 倍。

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是生理、心理与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状况,而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我国已确诊的近 1 亿抑郁症患者中,每年约有 28 万人自杀。

全球每年因为抑郁症自杀的总人数约为 80 万人。在我们身边,每 15 个人中就有 1 个人饱受抑郁症的折磨。2/3 的患者有过自杀的念头,半数以上患者尝试过自残行为,接受正规治疗、坚持吃药或心理咨询的患者不到 7%,有 15% 的重度抑郁症患者最后选择自杀离世。

「郁闷」,「烦躁」,「别理我,烦着呢」,这些言语实际上都是抑郁情绪的代名词。抑郁症作为一种常见的情绪疾病,分为心理症状和身体症状两大类。心理症状表现为持续性情绪低落、兴趣缺失等,身体症状表现为长时间精力减退、失眠等。

抑郁症患者因为其大脑中的 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这两种神经递质的不平衡,会出现典型的「三低」症状,即情绪低落、兴趣降低、精力下降,并导致食欲和性欲改变,甚至悲观厌世,企图自杀。

如果怀疑自己有抑郁倾向,应先通过专业可靠的量表进行测评,确定自己的真实情绪状态,再根据测评结果采取下一步行动。如果在两周内,出现下列症状中的一个或多个,请及时做检测:

•几乎每天都感到心境抑郁、易怒、易暴躁。

•经常感觉对几乎所有活动的兴趣明显减退。

•在没调整饮食方式的情况下,体重却明显减少或增加。

•经常失眠或嗜睡。

•经常感到反应迟缓,精神运动性激越或迟滞。

•经常感到疲劳或精力不足。

•经常感到自己无价值,有内疚感,甚至达到妄想的程度。

•无法集中注意力。

•反复产生死亡的想法,包括无特定计划的自杀企图,或有具体计划的自杀行为。

无论是身陷抑郁情绪还是抑郁症,都请记住:

•你不是唯一有这些感觉的人,许多人都经历过这种情况并且至今仍然好好活着。

•你不必自责,任何人都可能遭遇这种情况。

•专业人士(包括医生和心理咨询师)能够帮助你,你会好起来的。

「不高兴」就是抑郁吗?

「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周围所有人都讨厌我。」

「不想吃饭,不想出门,呼吸真费力啊!」

「他们在嘀咕些什么?肯定是在说我的坏话吧?我真的那么招人讨厌吗?」

「我不和任何人说话,不和任何人有交集,就安全了!」

在现代社会的大环境下,压力源不断增多,很多人对自己的状态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究竟是怎么了,更不知道该从何处入手解决。只有一点是确定的:「我不快乐。」「快乐」日益成为一种奢侈品,抑郁的情绪却日渐泛滥,成为新的「时代精神流感」。同是患了「流感」,有些人知道要早早服药治疗,调整作息,提升免疫力,争取在短时间内痊愈;有些人却懵懵懂懂,在迷茫和犹豫中错失良机,一路跌跌撞撞,导致病情加重。这其中的分界线就在于能不能正确、及时、充分地认识自我。

早在 6 世纪,古希腊人就懂得了认识自我的重要性,于是「认识自我」这 4 个字也被永久地镌刻在德尔斐城中,成了太阳神庙上的唯一碑铭。这 4 个字像一道耀眼的光,表达了人类对生命力与生俱来的向往和亘古不变的追求。随着社会向前发展,人类对自我的认知也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从追求果腹到心理探寻,从物质条件到精神食粮,从食物分配到情绪管理,人类更加关注内心,也更加重视未来。

人与人之间虽然看起来十分不同——来自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成长背景,生活中遇到不同的问题——但又极其相似。每个人都在渴求幸福,追寻快乐。幸运的是,幸福感是一种可以后天习得的能力,是每个人都能获得和值得拥有的能力,但前提是要了解自我和认识自我。

抑郁研究所提供了 8 种针对不同人群的量表,供大家进行免费测评,旨在使「认识自我」这件事变得更容易、更科学,也更直观。只有有效地把控自己的情绪,才能与真实的自己和解。尼采说过:「聪明的人只要能认识自我,就什么也不会失去。」我们希望你关注心理健康,但永远不需要相关的治疗。

常见的抑郁量表包括如下 8 种:

抑郁自评量表(SDS):最严谨,知名度最高,医院诊断大多用此量表作为辅助手段。

焦虑自评量表(SAS):与 SDS 配套的焦虑量表,焦虑与抑郁经常共病。

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题目最少,更偏躯体化,时间紧的时候可以用。

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存在睡眠问题时用。

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出现躁狂症状时用。

老年抑郁量表(GDS):适合 56 岁以上人群。

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适合产后女性。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测试遇到困难时得到帮助与支持的程度及可能性。

以上 8 种量表和医院使用的量表都是依据标准化程序制定出来的,各项数据指标均符合国际通用标准,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医院也会将量表进行各种不同的组合以辅助诊断。

如果测试结果为中度抑郁,从理论上讲,你就应该去医院,诊断是不是真得抑郁症了。但在实际操作中,为谨慎起见,可以先自我观察一到两周,看在这段时间内是否依旧处于抑郁状态。如果是,就立刻去医院;如果不是,可以找咨询师聊一聊。

不同量表的测试结果不同,应该以哪个结果为准呢?不同的量表测试目的不一样,侧重点也不同,量表不等值的时候虽无法做比较,但这些测试都具有参考价值。就抑郁来说,首选最符合自己特点的那个量表,其次以 SDS 为准。

如何确定自己是否得了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典型的表现包括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另外一些患者会以躯体症状,具体可表现为

1、显著而持久的抑郁悲观,闷闷不乐,无愉快感,凡事缺乏兴趣,高兴不起来。

2、程度重的可悲观绝望,有度日如年、生不如死等。典型的抑郁心境还具有晨重夜轻节律的特点,即情绪低落在早晨较为严重,而傍晚时可有所减轻。

3、患者本人会感到大脑反应迟钝,或者记忆力、注意力减退,学习或者工作能力下降或者犹豫不决,缺乏动力,以往可以胜任的工作生活现在感到无法应付;

4、患者自我评价降低,会将所有的过错归咎于自己,常产生无用感、无希望感、无助感和无价值感,甚至开始自责自罪。

你觉得你抑郁吗怎么判断自己是否抑郁

以前在不了解抑郁症的时候,以为抑郁症只是因为心情引起的,甚至有些人觉得抑郁症是作出来的,其实,抑郁症真的很痛苦。我曾经有过抑郁症,但是还好不严重,经过大半年的调理和朋友开导,我逐渐走出来了。过程很长也很痛苦,所以,当身边的人有抑郁症的时候,请去帮助他们。

抑郁症轻度的状态

情绪低落,冷漠,无精打采,表现下降,兴趣削减,自发性降低,感觉“低潮”,时不时感觉抑郁,身体机能紧张但大部分还未受损。

中度

所有轻度的症状被强化,偶尔会大哭,烦恼,整体机能轻度受损,疲倦,焦虑,社交出现障碍,可能出现食欲紊乱、睡眠障碍或睡眠过度,很难集中注意力和记忆,性欲减退,大多数时候觉得沮丧,偶尔伴有一段时间的心烦意乱,对疾病敏感,对挫败感容忍程度低,觉得没有希望。严重

所有轻度和中度症状的强化,身体机能处于最低限度或已完全停止运作,会想到自杀,一直都很沮丧。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有抑郁症

心情不好就是抑郁的表现吗? 我们都不时地会感觉到自己情绪低落一一并不是很严重,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是觉得自己处于低潮期。这样的时候很短暂,也容易变化,所以心情不好不能算是抑郁症。虽然令人不愉快,但并不严重。

那么我又怎么判断,自己一个小时之前为论文而忙得焦头烂额又热得苦不堪言时的沮丧心情,是不是抑郁症呢?我知道这肯定不是,因为这种情绪会及时消失。如果你还不确信,就等等看。如果长期情绪并没有改善的话,那你最好要去看医生。

一定要找医生!

自己是没法诊断自己有没有得抑郁症的,只有医生可以诊断,所以不要非得诊断出自己得了抑

郁症了再去看医生,而是觉得不良情绪给生活带来负面影响了就立刻去看医生!

诊断抑郁症的标准很容易找到,目前国际上通用的DSM-IV和ICD-10 ,内容网上一搜就到而且浅显易懂,但是这些是给执照医生诊断用的,如果给我们拿来自我诊断,读起来的感觉往往是:“糟了,我有这个症状!” 这主要是因为很多精神疾病的症状都很相似,比如抑郁症让人情绪低落,但是焦虑症、边缘型人格障碍或者一些家庭变故都会让人情绪低落,如果没有精神疾病的专业背景很容易误诊,比如没病的时候误以为自己得了病或者以为自己得了这个病其实得的是那个病。

但是,如果需要做个简单判断,DSM-IV和ICD-10是可以用来参考的,如果看这些诊断标准觉得自己存在症状且这些症状给你的生活带来负面的影响,千万不要自己瞎诊断,不要在网上搜如何克服抑郁症,也不要想着等一阵子看看会不会好点,而是应该立刻去和心理医生或者精神病医生聊一聊。注意,在参考诊断标准的时候,哪怕你只有一个症状,只要这个症状让你感到痛苦,你就应该去找专业医生帮助。你可能有抑郁症,可能没有抑郁症,也可能是别的情况,只有医生可以告诉你,而不管有没有抑郁症,医生都能给你最专业最有针对性的帮助,减缓和治愈你受到折磨的精神状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

    本文地址:http://www.shdoqs.com/yuer/20516.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