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的发育是家庭关注的焦点,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为了帮助家长们更好地了解宝宝在不同阶段的发育状况,我国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2020婴儿发育标准对照表》。本文将围绕该标准对照表,详细解读婴儿各阶段的发育特点,为家长们提供科学的育儿指导。
一、婴儿发育标准对照表概述
《2020婴儿发育标准对照表》是我国卫生健康委员会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的。该表涵盖了婴儿从出生到1岁的各个阶段,包括生理、心理、语言、认知等方面的发展指标。
二、婴儿各阶段发育特点
1. 出生至3个月
(1)生理特点:新生儿出生后,身体逐渐适应外界环境。在这个阶段,宝宝体重会迅速增加,身高增长相对较慢。宝宝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器官功能逐渐完善。
(2)心理特点:宝宝开始对外界事物产生兴趣,能通过哭声、眼神等表达需求。此时,家长需要多与宝宝互动,满足其情感需求。
(3)语言特点:宝宝在这个阶段开始发出咿呀声,这是语言发展的初步阶段。
2. 4-6个月
(1)生理特点:宝宝在这个阶段体重、身高增长速度加快,消化系统逐渐成熟,能吃辅食。
(2)心理特点:宝宝开始出现认生现象,对熟悉的人和环境产生依赖。
(3)语言特点:宝宝咿呀声增多,发音逐渐清晰。
3. 7-9个月
(1)生理特点:宝宝在这个阶段学会爬行,手眼协调能力提高。
(2)心理特点:宝宝开始对周围事物产生好奇心,愿意探索。
(3)语言特点:宝宝能模仿简单的音节,如“妈妈”、“爸爸”。
4. 10-12个月
(1)生理特点:宝宝在这个阶段学会站立、行走,身体协调能力增强。
(2)心理特点:宝宝开始有独立意识,愿意尝试新事物。
(3)语言特点:宝宝能说出简单的词语,如“喝水”、“吃饭”。
5. 13-18个月
(1)生理特点:宝宝在这个阶段身高、体重增长明显,身体机能更加完善。
(2)心理特点:宝宝开始有较强的自我意识,愿意与人交流。
(3)语言特点:宝宝能说出简单的句子,如“我要吃饭”、“我要喝水”。
6. 19-24个月
(1)生理特点:宝宝在这个阶段动作更加灵活,能跑、跳、爬。
(2)心理特点:宝宝开始有较强的独立性,愿意独立完成一些事情。
(3)语言特点:宝宝能说出更多词语,句子结构逐渐完善。
《2020婴儿发育标准对照表》为家长们提供了科学的育儿指导,使家长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宝宝各阶段的发育特点。每个宝宝都是独一无二的,家长们在关注宝宝发育的也要关注其个性发展,给予关爱和支持。相信在家长们的共同努力下,宝宝们一定能够健康成长。
2020年版“0到18岁儿童身高标准表”,你家孩子达标没
只要孩子们聚一起,旁边的家长们就难免会给娃比比个头、比比体重。也要互相问问:”你家孩子吃得多不多,有多高啊?”如果自家娃吃得好、长得快,心里自然会有些小窃喜。 但如果孩子在同龄人里,又瘦又矮半截,家长就会暗暗心急,担心孩子发育落后。
比如带布布去打疫苗时,就听到一位奶奶说:”我家孙女去年的裤子今年还能穿,这一年就没长多少啊。”去年穿得正好的裤子,今年还能穿,宝宝确实长得不快。难怪这位奶奶直发愁。
不过,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生长节奏,比别人矮并不代表发育就落后。那么, 宝宝在不同阶段,身高和体重分别为多少才算达标呢?
首都儿科研究所,发布了2020版《0-18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标准差单位数值表》,家长们不妨对照看一看,自家娃是否在标准值范围内。
这两张图要怎么看呢?
首先以男孩和女孩为划分标准,在各自的图表中,从左边第一列找到宝宝对应的年龄,然后横向找到宝宝身高所在区间。
“中位数”代表标准。-2SD到+2SD之间,也属于正常范围,但家长也不能大意。 身高若小于-2SD,则是矮小;大于+2SD,那就是宝宝长太快了。
也就是说,我们的孩子,有一半没有达到中等水平。即使父母身高过硬,但也有超过一半以上的孩子,没有达到遗传所预期的身高。
孩子的身高,确实会直接影响他将来的形象,也会关系到他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所以,对于家长来说,孩子的个头,会一直牵动我们的心弦。
那娃的身高,到底是由什么决定,又受哪些因素影响呢?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医师孙念怙认为:孩子的身高,75%取决于遗传,剩下的25%,由环境决定。
遗传:
一个人的身高,首先受父母遗传影响,这是毋庸置疑的。如果父母都不高,那孩子很大几率不会长太高。如果父母都高,那孩子也就天生有长高个的潜力。但如果爸妈中,只有一方高,这又怎么看呢?
孙念怙医生给出这样一个计算公式,能预测我们的孩子,在未来能长到多高:
(公式建议收藏哟~)
比如爸爸180cm,妈妈160cm,那么儿子将来很有可能就是【(180+160) 1.08】 2=183.6cm。而女儿,就可能会是(180 0.923+160) 2=163cm。
由此可见,孩子的身高,并不由一方决定,而是父母两个人共同决定的。 这种计算方式,也就是算出孩子很有可能 会遗传到的身高 。不过,这并不是绝对的。因为,环境也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环境:
孩子身高会受后天环境影响, 比如钙质 。孩子骨骼生长离不开钙元素,如果宝宝在快速发育阶段,钙供给不足,那么骨骼生长也难跟上节奏。
另外就是营养。 宝宝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各大营养物质的共同作用。营养不够,会直接导致宝宝生长迟缓。而营养过剩,又可能引起性早熟, 这会导致骨骺线提前闭合。
儿科医生崔玉涛认为:一旦长骨两端的骨骺线闭合消失,那就意味着骨骼不会再生长了。
还有一种就是, 生长激素的分泌。 只有生长激素分泌正常,宝宝才会 健康 地生长发育。
所以,抛开父母的遗传,我们也要格外注意环境因素带给宝宝的影响。 尽量抓好这25%的几率,在先天的基础上,为宝宝身高再多争取几公分。
要孩子在遗传的基础上,成为”后天型选手”,这就需要我们家长平时在以下几个方面多注意:
1、均衡营养
宝宝一出生,最好能母乳喂养到半岁或者一年。有条件的,甚至都可以喂到2年。母乳中含有的营养,就足够半岁前宝宝的发育需要了。而6个月以后,则要注重 及时补充铁元素。辅食也要由细到粗、由单一到多种类型。
但不要一听说什么好,就攒足劲给娃补,以免引起性早熟。营养补充虽然重要,但 均衡合理才是 健康 的饮食习惯。
2、适当运动
科学的运动,不但能加速新陈代谢,还能刺激生长激素的分泌,使遗传潜力得到最大的发挥。
较小的宝宝,不要一味地抱着,应该让他们适当地动起来。 比如一岁以内可以结合生长规律,让他们练习抬头、翻身、爬等。 等能走路后,就可以每天 带娃出去走走,鼓励他们多迈开腿。
再大一点的孩子, 可以尝试各类安全的户外运动、 游戏 等。 每天2小时的户外活动,能接触到阳光中的紫外线,这能 帮助维D的合成,从而促进骨骼生长。
3、保证充足的睡眠
高质量的睡眠,能更好地促进生长激素分泌。美国 育儿 专家西尔斯博士认为:
如果宝宝相应睡眠时间没这么长,家长也不要着急。如果娃晚上 睡得踏实,白天又很精神,情绪状态都很好 ,那说明他的睡眠时间并没有问题。相反,如果孩子晚上 老是夜醒 ,则可能睡眠质量不高,父母要及时帮娃改正。
4、把握长高关键期
孩子在 婴幼儿时期 和 青春期 ,是长个子的 两个关键时期。 这段时期,孩子个头往往会很明显地往上窜。父母在这两个时期要多注意给娃做好以上几点。
布谷妈妈说:
相关阅读推荐:
1、大脑发育好的娃,婴儿时期常出现图像反应,反应越多智商越高
2、 宝宝是否智商高,婴儿期就能看出来,有几类表现长大是个聪明娃
3、 娃反应快就是智力高吗?心理学家给出几点建议,养育高智力孩子
儿童标准身高表,你家孩子达标没7大因素影响孩子身高,需了解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莫过于焦虑的是孩子的身高问题,许多家长看到同龄人家的孩子比自家孩子要高一些,不少家长都陷入到了“身高焦虑”当中。
在去年,国家发布了《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报告显示,我国18-44岁男性和女性的平均身高分别为169.7厘米和158厘米,与2015年相比分别增加1.2厘米和0.8厘米[1]。
如果身高偏离了正常范围,很多家长不免担心自家孩子是不是出现什么问题?那么今天就来了解孩子的身高问题。
1、遗传因素
父母双方的遗传因素决定了孩子出生的生长发育的“轨道”或特征等趋向,一般来说,个子高的父母所生的孩子,身高相比之下都是比较高的,但是, 个子高的父母的孩子会受到隔辈或家族中矮小亲属的升高影响而导致矮小。 如果父母矮小是后天因素导致的,通常不会遗传。
2、膳食因素
在孕期,由于 宫内营养不良 可影响胎儿的发育,在出生之后, 后续的膳食因素 也会影响到发育,比如蛋白质、热量的不足,可影响体重、身高以及脑部发育。但是,如果营养过剩的话,就会导致肥胖,甚至性早熟,所以,需要合理膳食。
3、疾病因素
在孕期, 风疹、(带状)疱疹、巨细胞病毒以及弓形感染 可导致胎儿发育异常;若是孕妇患有 糖尿病 ,可导致胎儿畸形的发生率相比正常情况增加2-6倍;若是孕妇患有 甲亢 ,对胎儿可有生长障碍的影响。
在孩子出生后,要注意激素方面的影响,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甲状旁腺激素等内分泌激素的分泌障碍,都会导致较为严重的生长迟缓。
4、睡眠因素
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很重要,每天的生长激素大部分在夜间睡眠时分泌,白天分泌相比下很低,如果孩子夜间睡眠不足,可能就会影响到孩子身高的发育, 建议孩子每天的睡眠时间应大于9个小时。
5、“早熟”因素
“早熟”也就是骨骼发育超前,这种相当于“透支”了后续的身高发育,导致后面身高停滞不前,原因主要是 除开饮食以外的性开发和性诱因 等都增加了性早熟的发生。
6、运动因素
孩子适当运动有利于生长激素的分泌,比如 打篮球、游泳、跑步 等,每天三十分钟以上,都可以促进身高发育。
7、其他因素
(1) 父母 育儿 积极性: 早期母婴接触可促进婴儿食欲、体重增加,同时,父母 育儿 的动力、能力与教育孩子的积极性,能和子女生长发育有明显关系。
(2) 用药因素: 在孕期,妊娠期用药是基本禁止的,否则会影响到孩子出生后的生长发育。
(3) 情绪/环境因素: 一项同卵双胞胎出生后被抱养离开双亲的差异性研究显示,不良的情绪会导致生长差异;还有环境条件,比如经济发展水平、 社会 制度、文化、自然环境等,也是影响身高的客观因素。
而有的父母听说:打生长激素可以帮助长高?
生长激素的确可以帮助矮小的孩子长高,重组人生长激素是临床治疗药物中的一种, 对儿童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所致的生长障碍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 ,为后续身高发育奠定基础。
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适合通过打生长激素来提高身高,生长激素不是孩子的“增高神药”。
孩子长高的关键要素 ,还得是做好均衡膳食,补充优质蛋白,多参加户外运动,保持充足的睡眠很重要,还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这样才更是有利于身高的发育。
首都儿科研究所发布了中国儿童年龄身高标准图,根据全国孩子各年龄段的身高平均值得出,家长们不妨对照了解一下。
上述图表分析:
以4岁的男孩为例,若身高低于96.7cm,处于第3百分位(相当于在100个小朋友中,身高仅超过3个小朋友),那么孩子的身高就比较矮小;
如果身高是104.1cm,处于第50百分位(身高超过50个小朋友),孩子就是标准身高;
若是身高111.8cm,处于第97百分位(身高超过97个小朋友),就说明孩子偏高了。
总之,孩子身高不达标,或者生长迟缓,建议积极去到医院进行检查,到儿童生长发育专科或儿童内分泌科就诊,了解病因再对症处理。
# 健康 热力计划# #清风计划# #身高#
小孩子的身高体重标准表
男孩身高、体重对照表,一般有以下三种方法:
A、一般认为男性的标准体重是身高(厘米)-105=标准体重(公斤)。
B、世界卫生组织计算标准体重之方法。男性:(身高cm-80)*70%=标准体重。标准体重正负10%,为正常体重。标准体重正负10%-20%,为体重过重或过轻。标准体重正负20%以上,为肥胖或体重不足。
C、另一种新式的标准体重计算,标准体重=身高(m)*身高(m)*22,超重计算公式:超重%={(实际体重-理想体重)/(理想体重)}x10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