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体温是衡量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正常体温的维持对于人体各项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本文将围绕人体体温正常范围展开,探讨其奥秘、影响因素以及如何维护正常体温。
一、人体体温正常范围
1. 正常体温范围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正常体温范围在36.1℃至37.2℃之间。其中,口腔温度的正常范围在36.3℃至37.2℃之间,腋下温度的正常范围在36.0℃至37.0℃之间,直肠温度的正常范围在36.5℃至37.7℃之间。
2. 体温波动
人体体温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一般来说,体温在一天之中会呈现周期性变化,如早晨较低,下午较高。女性体温较男性略高,儿童体温较成人略高。
二、影响体温的因素
1. 环境温度
环境温度对体温有显著影响。当外界温度较高时,人体通过出汗等方式散热,使体温降低;反之,当外界温度较低时,人体通过产热等方式使体温升高。
2. 饮食与运动
饮食与运动也会影响体温。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会增加体内产热量,使体温升高;而运动过程中,肌肉活动产生热量,也会导致体温升高。
3. 生理周期
女性生理周期也会影响体温。在排卵期,女性体温会略有升高,这是由于卵巢分泌的孕酮所致。
4. 药物与疾病
某些药物和疾病也会影响体温。如抗生素、激素等药物可能导致体温升高;而感染、炎症等疾病可能导致体温升高。
三、如何维护正常体温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有助于维持正常体温。
2. 注意保暖与防暑
在寒冷季节,要注意保暖,避免体温过低;在炎热的夏季,要注意防暑,避免体温过高。
3. 保持室内温度适宜
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0℃至25℃之间,有利于人体维持正常体温。
4. 避免过度劳累
过度劳累会导致体温升高,应注意劳逸结合,避免体温异常。
人体体温正常范围的维持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了解体温正常范围、影响因素以及如何维护正常体温,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关注自身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让我们共同努力,保持体温正常,享受健康生活。
人体的正常体温范围是多少度
1、体温(T)正常值:36.0~37.0℃。腋测法是测量体温最常用的方法。擦干腋窝汗液,将体温表的水银端放于腑窝顶部,用上臂半体温表夹紧,嘱病人不能乱动,10分钟后读数,正常值为36~37℃。
2、脉搏(P)正常值:60~100次/分。婴幼儿130~150次/分,儿童110~120次/分,正常成人60~100次/分,老年人可慢至55~75次/分,新生儿可快至120~140次/分。
3、呼吸(R)正常值:16~20次/分。呼吸正常值平静呼吸时,成人16~20次/分,儿童30~40次/分,常为44次/分,儿童的呼吸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逐渐到成人的水平。呼吸次数与脉搏次数的比例为1∶4。
4、血压(BP)正常值:90~140/60~90mmHg。血压的产生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并作用于血管壁的压力称为血压,一般指动脉血压而言。心室收缩时,动脉内最高的压力称为收缩压;心室舒张时,动脉内最低的压力称为舒张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为脉压。
生命四大体征包括呼吸、体温、脉搏、血压,医学上称为四大体征。它们是维持机体正常活动的支柱,缺一不可,不论哪项异常也会导致严重或致命的疾病,同时某些疾病也可导致这四大体征的变化或恶化。
扩展资料
正常人的体温在24小时内略有波动,一般情况下不超过1℃。生理情况下,早晨略低,下午或运动和进食后稍高。老年人体温略低,妇女在经期前或妊娠时略高。
最常选用桡动脉搏动处。先让病人安静休息5~10分钟,手平放在适当位置,坐卧均可。检查者将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并齐按在病人手腕段的桡动脉处,压力大小以能感到清楚的动脉搏动为宜,数半分钟的脉搏数,再乘以2即得1分钟脉搏次数。
两种呼吸方式人正常呼吸有两种方式,即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以胸廓起伏运动为主的呼吸为胸式呼吸,多见于正常女性和年轻人,也可见于腹膜炎患者和一些急腹症患者;以腹部运动为主的呼吸为腹式呼吸,多见于正常男性和儿童,也可见于胸膜炎患者。
成人的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称高血压。如出现高血压,但其他脏器无症状,属原发性高血压病;如由肾血管疾病、肾炎、肾上腺皮质肿瘤、颅内压增高、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脂血症、高钠血症、饮酒、吸烟等引起的高血压,属继发性高血压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生命体征
人体体温多少才是最健康的
温度和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这一观点在科学和文献中都有依据支持。
首先,保持适当的体温是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正常的体温范围在大约36.5°C至37.5°C之间,这是人体内各种酶活性正常发挥所需要的环境温度。如果体温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影响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导致身体出现不适和疾病。
其次,人体的免疫系统也与体温密切相关。根据研究,体温的升高可以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免疫系统的功能,从而提高身体抵抗力,减少感染和疾病的风险。一些感染疾病,如感冒、流感等,通常会在身体受到寒冷刺激后更容易发生,这是因为低温环境下免疫细胞的活性降低,身体抵抗力减弱。
此外,一些研究表明,环境温度和湿度也与一些健康问题有关。例如,长时间处于高温或低温环境下,可能会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和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中暑、热衰竭、寒冷过度等问题。此外,一些病毒和细菌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下更容易繁殖和传播,也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综上所述,温度和健康之间的关系是密切而复杂的。科学和文献依据表明,保持适当的体温和环境温度、湿度对于维护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应该注意调节自己的体温和环境温度、湿度,以保持身体健康。
在身体能承受的正常范围内,研究表明,体温提升1摄氏度,免疫力增强5~6倍。人体细胞缺氧和体温降低,是导致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减弱的重要原因。
问题是,这里有个bug:人是恒温动物,温度不可能使劲飙升,因为烧到38.9度你就扛不住了。
所以想着自己在家把温度提高,那是行不通的。
为什么说养生的尽头是热疗?
那有什么办法通过提升温度来增强抵抗抵抗力,又不伤害身体的方法?现代科技太赫兹热疗,来告诉你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它采用石墨烯发热技术,使得舱内保持43℃恒温,让整个身体由内到外热起来;
太赫兹波与细胞共振,从内而外热起来,深度祛寒湿,改善很多人体内的寒湿问题。俗话说“寒湿百病生”,去寒湿就相当于身体拥有了更强大的能量;释放普通空间10倍的高浓度负氧离子,在恒温条件下并不会感到闷,甚至会觉得很舒适。对女性经常发生的痛经/宫寒体寒/风湿等都有良好的改善。
今年冬季流感频发,也和抵抗力有关。增强抵抗力,就是给身体增加一道强有力的保护闸,抵抗各种病毒入侵。
愿大家都有个好身体,每天有元气!
人体体温正常范围多少
人体的正常体温是多少?
一般来说,正常体温的范围在36-37度左右,但由于测量方式的不同,标准也就不相同了。腋温的正常范围是36-37度,大于等于37.5就算高了,口温正常是在36.3-37.2之间,上午测量大于37.2或下午大于37.7就算高了,肛温在36.6-37.8算正常,大于等于38度算高。
我们平常测得额温和耳闻,因为受到的影响因素比较多,一般建议大家参考腋温,测出来的体温或更加准确。
由此可见,37度并不算发烧。判断是否为发烧,建议和自己平时在相同的条件下的体温相比较,不知道自己原来的体温是多少,也是建议参考腋温,超过37.2度可算为发烧。
一般都测量哪个部位的体温?
1、口腔温度
把体温计放在舌头下,正常情况下应该在33.2~38.2℃之间。但测试结果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咀嚼、喝饮料的温度、吸烟以及急促呼吸等,此测量方法不适合重症患者和儿童。
2、腋窝下体温
体温计需放在腋窝深处,测量时手臂位置处于固定状态,正常情况下是35.5~37℃之间。但局部出汗过多或低血压时可影响测量结果。无法配合的老年人、孩子以及危重病人不能使用此测量方法。
3、肛门体温
经过直肠测量的体温可靠,而且准确率高。正常范围是34.4~37.8℃之间,但测量方法会引起尴尬或不适感,婴幼儿适合此方法。
4、耳朵温度
耳朵温度能反映核心温度,非常方便快捷。测量方法决定测量结果,左右耳朵和耳朵前后测量的体温有一定的差异。耳朵温度正常范围是35.4~37.8℃之间。
温馨提示
疫情期间要养成上午和下午分别测量体温的好习惯。若体温持续在37.5℃以上,同时伴有胸口闷痛,呼吸困难,食欲不振,肌肉酸痛,需及时去就近医院做检查,排除新型冠状病毒的几率。期间正确面对病情,不要有太多的心理负担。保证家人和自己全程戴上口罩,去医院时不能乘坐交通工具,也不能去人口密集场所。
影响体温的因素
体温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可随性别、年龄、昼夜、运动和情绪的变化等因素而有所波动,但这种改变经常在正常范围内。
1、性别因素
一般女性较男性稍高,女性在月经前期和妊娠早期轻度升高,排卵期较低,这种波动主要与孕激素分泌周期有关, 女性的体内脂肪较男性为高这也应该是一个原因。
2、年龄因素
新生儿体温易受外界温度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因为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皮肤汗腺发育又不完全,从而体温调节功能较差,容易波动。儿童代谢率高,体温可略高于成人。老年人由于代谢率低,故体温偏低。
3、昼夜因素
一般清晨2-6时体温最低,下4-8时体温最高,其变动范围约在0.5-1℃之间。这种昼夜有规律的波动,是由于人们长期的生活方式如活动、代谢、血液循环等相应的周期性变化所形成的。而长期从事夜间工作者,周期性波动则出现夜间体温升高,日间体温下降的情况。
4、情绪与运动
情绪激动时交感神经兴奋,运动时骨骼肌收缩,均可使体温略有升高。此外,外界气温的变化,进食等均可使体温产生波动。
因此,人体的温度是相对恒定的,正常人在24小时内体温略有波动,一般相差不超过1度。生理状态下,早晨体温略低,下午略高。运动、进食后、妇女月经期前或妊娠期体温稍高,而老年人体温偏低。体温高于正常称为发热,37.3~38摄氏度为低热,38.1~39摄氏度为中度发热,39.1~41摄氏度为高热,41摄氏度以上为超高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