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时期,是人生中最脆弱、最需要关爱的阶段。婴儿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容易受到惊吓。当婴儿受惊吓时,他们是否有自愈能力呢?本文将从婴儿受惊吓的自愈能力、科学护理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婴儿受惊吓的自愈能力
1. 自愈能力概述
自愈能力是指生物体在受到伤害或疾病侵袭时,通过自身的生理、生化反应,使损伤部位逐渐修复和恢复健康的能力。婴儿作为人类生命早期阶段,其自愈能力相对较强。
2. 婴儿受惊吓的自愈能力
婴儿受惊吓后,身体会产生一系列生理反应,如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这些反应有助于婴儿迅速适应外界环境,降低受惊吓的程度。婴儿的大脑在受到惊吓后,会分泌一些神经递质,如内啡肽等,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促进自愈。
二、科学护理方法
1. 安全感营造
婴儿受惊吓后,家长应尽快安抚婴儿,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可以通过抱抱、轻拍背部等方式,让婴儿感受到关爱和温暖。
2. 情绪引导
家长在照顾受惊吓的婴儿时,要注意观察婴儿的情绪变化,适时进行情绪引导。可以通过讲故事、唱儿歌等方式,转移婴儿的注意力,缓解紧张情绪。
3. 适当运动
适量的运动有助于婴儿恢复身心健康。家长可以带领婴儿进行一些简单的运动,如翻身、爬行等,以促进婴儿的身心发展。
4. 营养补充
营养是婴儿健康成长的基础。家长要注意为婴儿提供充足的营养,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以增强婴儿的抗病能力。
5. 睡眠保障
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婴儿恢复身心健康。家长要保证婴儿有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因睡眠不足导致免疫力下降。
婴儿受惊吓后,具有一定的自愈能力。家长在照顾受惊吓的婴儿时,要注重营造安全感、进行情绪引导、适当运动、补充营养和保障睡眠。通过科学护理,有助于婴儿尽快恢复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张晓红,李明. 婴儿受惊吓后的护理与心理干预[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35(12):123-125.
[2] 王丽华,刘婷婷. 婴儿受惊吓后的护理研究[J]. 护理研究,2018,32(10):2345-2347.
[3] 李晓红,陈晓霞. 婴儿受惊吓后的心理护理[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18):178-179.
儿童抽动症
儿童抽动症是多发于儿童期的运动性或发声性肌肉痉挛,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刻板的动作,例如频繁地眨眼、做怪脸、摇头、耸肩、做出咳嗽声、清嗓声等。一般可短时间内自愈或经治疗而愈,顽固者可延数年,甚至延续到成人。
引起抽动症原因主要是心理,在中医上来说,抽动症不算是一种疾病,主要是因为情志不调引起体内肝风内动、肝旺脾虚的一种症状,所以在调理方面,以平肝息风为基本法则。但是现在有一种情况也会引起小儿抽动症,就是看电视。现代医学研究已经表明,长时间看电视和玩电脑会使孩子的大脑神经发育产生畸形,令儿童抽动症发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多动症的孩子性格都很聪明、敏感、要强,家庭有一些共性:家长普遍追求完美,对孩子的要求和期望也很高,为孩子的行为设定了很多规则和要求,经常管控、限制孩子,也很少倾听孩子的想法,与孩子缺乏有效沟通,这些行为使孩子面临很大的压力。
所以调理纠正孩子的抽动症,要靠家长。
1.营造轻松和谐的家庭气氛,让孩子放松紧张的心理;
2.家长要对孩子的抽动“视而不见”,不要提醒,不要对孩子说他这样是有病;
3.尊重孩子,有事情多和孩子商量,孩子的事情尽量让孩子自己决定;
4.多带孩子到户外活动,锻炼身体,跟大自然多接触;
5.起居饮食有规律,不要让孩子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同时在饮食上要注意清淡、易消化,尤其不要吃油腻、生冷、含铅量高的食物,注意保护孩子的脾胃;
6.严禁杜绝过度使用电脑或玩游戏,且不可看过于激烈、刺激画面。
除了生活氛围的营造,对于抽动症的调理,亲子按摩是最好的手段。这就跟做婴儿抚触是一样的道理,通过妈妈或爸爸的按摩,给孩子在心理上放松,拉近亲子关系,如果再配合合适的穴位,那就事半功倍了。
中医认为抽动是筋所主,肝又主筋,所以要调理肝脏,又因为一脏受损累及三脏,三脏受损五脏具弱,所以每条经络上的重要穴位都轮着按。
风池:在脑后头发边缘有一个凹窝,挺大、很明显,往里推会触到脖子后面的两根硬筋,往上就是枕骨,用大拇指往里顶便会摸到风池穴,大致与耳垂平,点按时闭眼效果更佳。常揉风池穴,可预防和调治由风邪引起的众多疾病,如小儿抽动症、帕金森症等。
阳陵泉:在膝盖下外侧有个高出的小骨头,阳陵泉就在骨头下缘的边上,此处有一根硬筋。这个穴按摩效果不佳,要拨动才行,反复拨动至有麻感,一旦麻感到了脚面胆经就通了,效果是最好的。只要跟筋有关的疾病都可以找阳陵泉解决,如小儿抽动症。
曲泽:肝火过剩之症,有滋养肝的功效。所以最善治 “肝风内动”之症。
承筋穴:理筋即是调肝。用拳峰点按膀胱经的承筋穴以散筋。
食疗方面可参考下面这两个:
莲子百合粥:莲子 百合 两药加粳米共煮成粥,每天早晨吃一次,有补肾脾、按心神之功。
茯苓山药粥:茯苓粉与鲜山药共煮加玉米面适量熬成粥,可健脾助运,以消痰湿。
小儿抽动症不是疾病,只要家长用心和耐心去坚持调理,孩子自然会不治而愈。
小猫如果出现拉稀的情况,没去医院能自愈吗
小猫的肠胃比较脆弱,出现了拉稀这类的情况,身体各方面还未健全,是很难自愈的,主人应及时分析出导致幼猫拉稀的原因,给小猫对症下药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1、食物问题
有时候主人会给猫咪喂食很多零食或者是过多的肉质油腻的猫罐头等,或是猫粮过期变质等,都会造成猫咪不同程度的拉稀问题,对于这种情况需要及时给猫咪准备喵想益生菌,养护肠胃,搭配规律的饮食,帮助猫咪恢复。
2、寄生虫问题
如果在猫咪便便里可以看到虫卵,极有可能是因为寄生虫引起的拉稀,对此可以给猫咪准备好喵汪清宠,进行驱虫。除此之外,建议三个月对猫咪进行驱虫一次,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
3、着凉感冒问题
现在天气温差大,猫咪会很容易着凉感冒,表现症状也是拉稀,对于这类情况,建议给猫咪准备一些喵净感,之后注意给猫咪休息,尽量不要去打扰,猫咪感冒恢复后,拉稀的症状也会慢慢减少。
新生婴儿一直拉肚子怎么办
宝宝出现腹泻,最有可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不要以为就是简单的吃坏了肚子,或者着凉了;也不要擅自给宝宝吃止泻药。因为,引起宝宝腹泻的原因多种多样,妈妈要找出原因,对症下药。
腹泻可能1:生理性腹泻
生下没几天就开始腹泻,每天大便薄薄的,呈黄色或黄绿色,少则2-3次, 多则4-5次,时间长达几个月,甚至半年。但宝宝长得很好,也不见瘦。这种症状在医学上称“婴儿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下纯母乳喂养的宝宝。
预防:妈妈要少吃虾蟹类食物及各种生冷食物。
护理:如果不能及时给宝宝换尿布和清洗臀部,还可能引起红臀,甚至局部感染,因此,尿布只要湿了就得换,每次给宝宝换尿布时,还应先清洗臀部,必要时抹护臀霜,以保护局部皮肤。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儿生理性腹泻会不治自愈,因此不必用药。
腹泻可能2:喂养不当
过早过多地以粥类与粉糊喂养小儿,碳水化合物过多能引起发酵,产生消化紊乱。未按时添加辅助食品,于断奶前突然增加食物改变食物成分,因不能适应而产生消化紊乱发生腹泻。
预防:1、4个月以上宝宝,可从少量米粉开始,逐渐添加辅食,从2勺开始,直到宝宝肠胃适应,大便正常,才可逐渐加量。2、添加的辅食品种一种一种加,适应一种后,再加另外一种。3、肉食类食物不可一次食用过多,以免造成婴幼儿胃肠道负担过重,以致食物在胃肠内消化吸收障碍而出现腹泻。
护理:腹泻时暂时停止辅食添加,腹泻好转后再逐渐添加。看护人要了解宝宝的食用量,不可一次性喂宝宝太多食物,尤其是肉食。
腹泻可能3:乳糖不耐受
乳制品中的糖类主要是乳糖,其消化是靠乳糖消化酵素,缺少这种酵素就无法消化乳糖。有些宝宝断奶后,不再吃奶和奶制品,由于长期“废用”,乳糖酶活性便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最终成为乳糖酶缺乏。或者由于宝宝腹泻,损伤了肠粘膜细胞,使之分泌乳糖酶的能力下降,这就是平时所说的“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如果饮用乳类便可产生腹泻、腹胀等症状,总称为乳糖不耐症。另外,还有先天性乳糖不耐受,是指从婴儿出生即无乳糖酶。无论饮用母乳、牛乳均可导致明显的腹泻。
预防:1、配合谷物同吃。乳糖不耐受的宝宝空腹喝奶会有较重症状,但和其它食物同时吃,乳糖浓度可能在特定环境中得到“稀释”。胃肠中的乳糜作用可提高乳糖吸收率。如喝奶前吃些饼干、面包会减少排气和不舒服感觉。(要等宝宝可以添加辅食之后)2、少量多次。即使乳糖酶缺乏的宝宝,也可耐受少量乳类(30-50毫升),不会出现不耐受的症状。所以,妈妈给宝宝哺乳,也可采取少量多次食用的方法,一次食用量不超过50毫升为宜。每天多喝几次,仍可达到建议的奶量。而且久而久之,宝宝肠道中的乳糖酶也会逐渐增多(医学上称为“酶的诱导作用”),宝宝即可减轻乳糖不耐受的反应,或避免乳糖不耐受症状的出现。3、喝酸奶。酸奶是加入一定量的乳酸杆菌经发酵后生成的,发酵过程使得原奶中20%-30%的乳糖分解,蛋白质和脂肪也分解成为小的组分,使其更易消化吸收,所以喝酸奶可避免不适症状的发生。(这个要等宝宝1岁之后,尝试喝一点,一般3岁之内还是以配方奶为主的)
护理:因乳糖不耐受而引起的腹泻,一般不严重,只要不再吃乳制品,一天后就可好转。先天性的可选用特制的无乳糖配方奶粉。
腹泻可能4:秋季腹泻
宝宝秋季发生的腹泻,一般为轮状病毒引起,每年10月份到次年2月份是轮状病毒腹泻发病高峰。轮状病毒在干燥、寒冷季节容易爆发。由于6个月-2岁的婴幼儿局部免疫力和肠道消化系统发育未完全成熟,容易感染轮状病毒而发生腹泻。
预防:1、不要带宝宝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去,避免接触患腹泻的孩子。2、宝宝使用的玩具、能够触摸到的家具,都要勤用清水冲洗;吃东西前一定要洗手。 3、喂宝宝吃奶或吃饭前,一定要用肥皂及流动的水洗手。4、冷热要适度,预防感冒,使宝宝能够抵御轮状病毒的侵袭。5、不要让宝宝接触有感染病毒可能的东西。6、口服轮状病毒疫苗。
护理:1、最重要的是保证液体的摄入,如果宝宝没有呕吐,爸妈要耐心地频频喂口服补液,就象静脉点滴那样,一点一点地喂。只要把住脱水这一关,宝宝病情就不会加重。2、治疗秋季腹泻,抗菌素是无效的,相反,还可能造成小儿肠道正常菌群失调,加重腹泻症状。3.可继续进食和母乳喂养,6个月以内人工喂养的宝宝用米汤稀释牛乳,2 -3天后改为正常饮食;6个月以上宝宝可食用粥、面条或软饭,加些蔬菜,还可 以吃新鲜水果、果汁以补充钾。总之要鼓励进食,喂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物,直至腹泻停止后2周。4、处于辅食添加期的宝宝,可暂时停部分辅食,如肉、蛋等,待腹泻减轻再开始食用。停辅食时间不要超过3天。保证宝宝所需热量和营养同样重要。5、体温超过38℃,使用退热药,要按药物的说明书服用,注意服用量及时间间隔。轮状病毒腹泻是自限性的,病程一般5-10天,多数患儿如果护理得当,愈后不会有问题。如果不伴有呕吐等严重症状,在家治疗也可以。
腹泻可能5:细菌性痢疾
当各种细菌兴风作浪时,细菌性痢疾发病率就会提高。通常表现为,宝宝在腹痛的同时,还会发烧达39℃甚至更高,大便次数增多,呈脓血便,腹泻前常有阵发性腹痛,肚子里“咕噜”声增多。由于腹泻次数多,体内电解质失调,宝宝脱水严重,皮肤弹性差,全身无力。
预防:1、洗手很重要。做饭前应该先洗手;在接触肉和蛋类后也应该马上洗手;不要留过长的指甲,不要直接戴着戒指或手表洗手。2、饭菜要尽量现做现吃,避免吃剩饭剩菜。新鲜的饭菜营养丰富,剩饭菜在营养价值上已经是大打折扣。而且越是营养丰富的饭菜,细菌越是容易繁殖,如果加热不够,就容易引起食物中毒。妈妈不要试图用鼻子和眼睛来判断食物是否变质,食物是否受到细菌的污染仅凭颜色和气味是很难判断出来的。所以即使只有一点“担心”、“奇怪 ”的感觉都要下决心把它扔掉。3、高温消毒。宝宝的奶瓶、碗、勺等餐具先用专用洗涤剂仔细地清洗,然后用流水将泡沫完全冲净后,煮沸或用专用的消毒锅、微波炉等进行消毒。最后还要仔细擦干。如果还留有水,就会成为细菌繁殖的温床,一定要擦干彻底杀灭细菌。
护理:1、不要因宝宝腹泻就不让他吃东西,而是要给宝宝吃易消化的软食,如面条汤、米粥等。2、让宝宝多喝水或口服补液盐,补充体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失水厉害的要进行输液治疗。
腹泻可能6:腹部受凉
有些宝宝睡觉时,会踢被子,或者白天玩闹时,腹部露在外面,这样就很容易使腹部受凉。一旦腹部着凉,就会使肠管平滑肌受刺激,收缩加强,肠道蠕动也随之加快,正在进行着消化和吸收的食物在肠内通过加快,这不仅影响营养物质在体内的消化和吸收,还可造成排便次数的增多,且大便常呈稀烂状,因而出现了腹泻。
预防:1、不要给宝宝穿“露脐装”,内衣不可过小,最好上衣能塞入裤子内,保证肚子不会受凉。2、平时让宝宝穿着睡衣入睡。3、半夜醒来时看看宝宝是否盖好被子。
护理:保持腹部温暖,可多穿一件衣服,或用热水袋压在腹部。
TIPS 1、腹泻时保护好小屁屁 。由于宝宝腹泻时排便次数增加了许多,所以会不断地污染小屁屁,而且腹泻时排出的粪便对皮肤刺激较大,通常腹泻的宝宝都会出现屁屁疼。因此,宝宝每次排便后都要用温水清洗小屁屁,擦干后涂抹一些护臀膏。 2、注意观察记录 。护理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并记录大便次数、性状、颜色及量的变化,为医生制定治疗计划提供依据。还要注意观察病情,如果宝宝在家治疗护理期间病情不见好转,出现水样便次数频繁、口渴明显、双眼凹陷、尿量明显减少等脱水表现及高热等症状,应带宝宝到医院做进一步治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