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洛芬,作为一种非甾体抗炎药,被广泛应用于缓解疼痛、降低发热和消炎等方面。近日有患者在服用布洛芬4小时后出现高烧的情况,这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将围绕这一现象,探讨布洛芬的副作用、人体反应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布洛芬等相关问题。
一、布洛芬的副作用
1. 消化系统:布洛芬可导致胃肠道不适、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
2. 肝脏:长期大量使用布洛芬可能对肝脏产生损害,引起肝功能异常。
3. 肾脏:布洛芬可导致肾脏损害,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等症状。
4. 心血管系统:布洛芬可增加心脏病发作、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5. 免疫系统:布洛芬可能降低人体免疫力,使患者更容易感染疾病。
二、人体反应与高烧
1. 药物代谢:布洛芬在人体内代谢过程中,可能产生一些中间代谢产物,这些产物可能导致体温升高。
2. 免疫反应:布洛芬可能刺激免疫系统,引发发热反应。
3. 药物耐受性:长期服用布洛芬可能导致人体产生耐受性,降低药物退烧效果。
三、如何正确使用布洛芬
1. 遵医嘱: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布洛芬,切勿自行购买或随意增减剂量。
2. 注意剂量:严格按照说明书或医生建议的剂量服用,避免过量。
3. 注意用药时间:布洛芬退烧效果最佳时间为服用后30分钟至1小时内,超过4小时后效果逐渐减弱。
4. 注意禁忌症:患有消化系统疾病、肾脏疾病、心脏病等患者,应谨慎使用布洛芬。
5. 联合用药:在必要时,可与退热药、止痛药等联合使用,提高治疗效果。
布洛芬作为一种常用药物,在治疗疼痛、降低发热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在使用过程中,患者应充分了解布洛芬的副作用和人体反应,严格按照医嘱和说明书使用。若在服用布洛芬4小时后出现高烧,应及时就医,排除其他疾病可能。
我们呼吁广大患者关注自身健康,合理用药,避免因不合理用药导致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让我们共同为维护身体健康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陈文,张晓华,张丽华. 布洛芬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6,23(1):10-11.
[2] 赵志刚,王丽,李晓波. 布洛芬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注意事项[J].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5):1-3.
[3] 杨晓华,李晓波,张丽华. 布洛芬的副作用及应对措施[J].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8,25(3):8-9.
吃过四次布洛芬24小时可孩子又出现高烧怎么办
布洛芬只是起退烧的作用!得找到引起发烧的原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才行,发烧只是表面症状,得查找出病因,消除病灶才行!一般孩子发烧先要查个血常规,看是有炎症还是有病毒,对症用药才行,布洛芬只是在38.5度以上才可以救急使用,退热的同时还得查找发烧的原因。
现在是发烧,吃了布洛芬五小时后又开始发烧,怎么办
指导意见:如果孩子是吃了布洛芬后很快呕吐的,那么,很有可能把布洛芬也吐出来了。这种情况,就会明显影响到退热效果。还需要重新服用退热药。另外,孩子发热往往是病毒感染性疾病造成的,针对这种情况,最好同时给孩子服用抗病毒药物来治疗。
小孩发烧吃美林布洛芬混悬,第=天又发烧怎么办夜
小儿发烧
几度算发烧?
儿童的体温在36.2℃~38℃为正常。一般定义:肛温高于37.8℃,口温高于37.3℃,腋温高于36.8℃为发烧。现在用耳温枪的机会较多,耳温枪所量的温度与肛温相近,均称为“核心温度”(core temperature)。
当宝宝体温达上述的发烧温度时,使用以下温和(物理性)的退烧方法可让宝宝舒服一些:
1.冷敷法:这个方法简便易行,用冷毛巾敷在前额,毛巾变热后再用冷水浸后重新敷用。用冷水袋或冰袋敷效果较用冷毛巾敷前额要好。
2.全身温水拭浴或泡澡:将宝宝衣物解开,用温水(37℃左右)毛巾搓揉全身或泡澡,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将体气散出;另外水气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
每次泡澡约10~15分钟,约4~6小时一次。
3.以凉毛巾擦拭:用稍凉的毛巾(约25度)在额头、脸上擦拭。
4.多喝水:有助发汗,此外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体内流失的水份。
退烧药的种类很多,一般都在体温达摄氏38.5℃以上时才开始服用,而且每次服药中间一定要间隔4~6小时。退烧药包含水剂、锭剂、栓剂和针剂:
1.水剂:较温和而安全,最普遍使用的是普拿疼糖浆(acetaminophen)及Ibuprofen糖浆。
2.锭剂:阿司匹林锭剂退烧效果也很好,但某些特定的病毒感染,
3.栓剂:用来塞肛门,由直肠吸收,效果快速,当小孩拒绝吃药时也能退烧,非常方便,但使用次数要少,因密集使用容易退烧过度,使体温降太快,或是反复刺激肛门,造成腹泻,过度使用栓剂也有引发胃溃疡的案例。
4.针剂:打退烧针是最不安全的方法,有的孩子甚至会过敏休克。然而目前并没有针对退烧针所作的过敏试验,因此除非无法使用口服退烧药(如严重呕吐或禁食中)且无法使用肛门塞剂(如严重腹泻),用尽方法仍无法退烧,最后一步才会考虑打退烧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