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病毒肺炎自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自测)

自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全球范围内都笼罩在疫情的阴影之下。为了更好地防控疫情,我国政府推出了多种防疫措施,其中之一就是鼓励大家进行冠状病毒肺炎自测。如何进行冠状病毒肺炎自测呢?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

一、冠状病毒肺炎自测的重要性

在疫情肆虐的当下,进行冠状病毒肺炎自测具有重要意义。自测可以帮助我们及早发现疫情,及时隔离患者,减少病毒传播。自测可以让大家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有更清晰的了解,有利于我们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自测还可以减轻医疗系统的压力,让大家更加关注个人健康。

二、冠状病毒肺炎自测的方法

1. 体温检测:每天早晚各测一次体温,如体温超过37.3℃,应立即就医。

时间 体温
早晨 36.5℃
晚上 36.8℃

2. 咳嗽、乏力等症状观察:如有咳嗽、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症状 是否出现
咳嗽
乏力
呼吸困难

3. 接触史询问:询问自己是否接触过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如有接触史,应立即就医。

接触史 是否接触
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

4. 居家隔离观察:若出现上述症状或接触史,应立即居家隔离,避免与他人接触。

隔离时间 是否居家隔离
14天

5. 在线自测工具:现在很多网站和APP都提供了冠状病毒肺炎自测工具,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症状进行自测。

工具名称 网址/APP
健康码 https://www.healthcode.cn/
新冠肺炎自测 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symptoms-testing/self-checker.html

三、冠状病毒肺炎自测的注意事项

1. 自测结果仅供参考:自测结果不能完全代替专业医生的诊断,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2. 自测过程注意个人防护:在自测过程中,要佩戴口罩、勤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3. 关注官方信息:密切关注官方发布的疫情信息,了解疫情动态,做好个人防护。

4. 积极参与疫苗接种:积极参与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提高自身免疫力。

冠状病毒肺炎自测是防控疫情的重要手段之一。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自测,做好个人防护,共同守护我们的健康。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让我们携手共进,战胜疫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症状有哪些

1、发热,通常感冒发热在人体恢复正常体温后不会再度发热而出现反复发热的症状,而新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发热是是反反复复的,并且药物很难控制。

另外,也有少部分人群症状轻微,无发烧情况出现。

2、干咳,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会出现肺部感染的症状,其中以干咳最为多见,一些早期病患在自行服用抗生素等药物后症状会略转轻,但病情又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加重。

3、乏力,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其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均受到病毒侵袭,功能下降。这时候患者会出现全身无力的情况,如不进一步进行医学干预,有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如低血氧、急性呼吸窘迫、脓毒症、代谢性酸中毒等等严重疾病。

4、其他非典型症状:如消化系统症状表现:饮食下降、乏力、精神差、恶心呕吐、腹泻等。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心血管系统症状:如心慌、胸闷等。

眼科症状:如结膜炎。但是也有患者仅出现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鼻塞、流涕等感冒症状。

如何判断自己感染冠状病毒肺炎

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一般会出现干咳、发热、乏力等症状,少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表现。

新型冠状病毒的典型症状表现为发热、干咳、乏力,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还可能会出现咽痒、咽痛、流鼻涕、打喷嚏、结膜炎、味觉嗅觉丧失或减退、头痛、胸闷、肌肉酸痛、腹泻、腹痛等症状。轻型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一般可表现为低热、咳嗽以干咳为主、嗅觉味觉改变等;重症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可能处于呼吸困难、低氧缺氧状态,随着病情发展,在之后可能会出现急性呼吸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等;部分轻型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可能会出现精神状态混乱、意识模糊等,而重症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容易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早期皮肤表现中,可能会出现荨麻疹、红斑等;重症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皮肤表现则可能是出现冻疮样病变。

新型冠状病毒的治疗一般以隔离治疗、对症治疗为主,目前并没有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有效抗病毒药物。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的预防,接种新冠疫苗是一种有效的途径,新冠疫苗能够对人体产生防御和免疫作用。同时,还需要通过其他的方式进行预防,例如正确佩戴口罩出门、勤洗手,使用免洗酒精消毒液洗手、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前往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少聚餐、少出门、加强运动锻炼、非必要不前往风险地区等等。

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想知道的看过来

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临床表现有哪些?

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呼吸道症状以干咳为主,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

多数患者为中轻症,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2、如果出现早期临床表现,是否意味着自己被感染了?什么情况下需要就医?如出现发热、乏力、干咳表现,并不意味着已经被感染了。

但如果出现发热(腋下体温≥37.3℃)、咳嗽、气促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且有武汉旅行或居住史,或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的发热伴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或出现小范围聚集性发病,应到当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排查、诊治。

3、去医院就医需要注意什么?

就医时,应如实详细讲述患病情况和就医过程,尤其是应告知医生近期的武汉旅行和居住史、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的接触史、动物接触史等。特别应注意的是,诊疗过程中应全程佩戴外科口罩,以保护自己和他人。

4、什么是密切接触者?

与发病病例(疑似和确诊病例)有如下接触情形之一者属于密切接触者:

(1)与病例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

(2)诊疗、护理、探视病例时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与病例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3)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其陪护人员;

(4)与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人员;

(5)现场调查人员调查经评估认为符合条件的人员。

5、为什么密切接触者要医学观察14天?

目前对密切接触者采取较为严格的医学观察等预防性公共卫生措施十分必要,这是一种对公众健康安全负责任的态度,也是国际社会通行的做法。参考其他冠状病毒所致疾病潜伏期、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病例相关信息和当前防控实际,将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定为14天,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居家医学观察。

6、公众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1)保持手卫生。咳嗽、饭前便后、接触或处理动物排泄物后,要用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

(2)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避免到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众场所和人多集中地方,必要时请佩戴口罩。咳嗽和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或屈肘遮掩口鼻,防止飞沫传播。

(3)医院就诊或陪护就医时,一定要佩戴好合适的口罩。

(4)良好安全饮食习惯,处理生食和熟食的切菜板及刀具要分开,做饭时彻底煮熟肉类和蛋类。

(5)尽量避免在未加防护的情况下接触野生或养殖动物。

7、近期去过武汉,回到居住地后要注意什么?如出现临床症状,是否要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相关检查?

回到居住地之后,可在2周内注意加强身体防护,关注自身身体状态。如果接到疾控部门通知,需要接受居家医学观察,不要恐慌,不要上班,不要随便外出,做好自我身体状况观察,定期接受社区医生的随访。如果出现发热(腋下体温≥37.3℃)、咳嗽、气促等急性呼吸道感染早期临床症状,请及时到当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排查、诊治。

来源:综合世界卫生组织、中国疾控中心、湖北省卫生计生宣教中心、武汉市卫生计生宣教中心

编辑:杨明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

    本文地址:https://www.shdoqs.com:443/yuer/76717.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