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各类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其中,光明牛奶事件更是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关注。本文将带您回顾这一事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并探讨如何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一、事件回顾
2013年,江苏南京市民王女士在超市购买了一箱光明牛奶,回家后发现牛奶已经过期。经过调查,发现这箱牛奶是从光明乳业南京工厂生产的。随后,南京多家超市被查封,涉及光明牛奶的产品被下架。
二、事件原因分析
1. 企业内部管理混乱:光明乳业南京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违规操作现象。如生产设备老化、员工操作不规范等,导致产品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2. 监管不到位:在此次事件中,相关部门在监管过程中存在疏漏。如对光明乳业南京工厂的检查不够严格,导致其违规生产得以持续。
3. 消费者维权意识不足:部分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对产品的质量缺乏关注,导致问题产品得以流入市场。
三、事件影响
1. 光明乳业品牌形象受损:此次事件使得光明乳业的品牌形象受到严重影响,消费者对其产品的信任度下降。
2. 食品安全问题再次引发关注:光明牛奶事件再次引发了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促使相关部门加强监管。
四、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措施
1.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管,确保产品质量。
2. 严格监管制度: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加大对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
3. 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通过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使其在购买产品时能够关注产品质量。
五、总结
光明牛奶事件是一起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它再次提醒我们,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只有加强监管、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才能确保食品安全,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
以下为表格形式呈现的事件影响:
影响方面 | 具体表现 |
---|---|
品牌形象 | 光明乳业品牌形象受损 |
消费者信心 | 消费者对光明乳业产品的信任度下降 |
食品安全 | 食品安全问题再次引发关注 |
监管力度 | 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加大对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 |
通过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我们可以确保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让我们共同努力,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怎么查光明牛奶的真伪
打电话查防伪!
一是看牌子,一般来说名牌的不会假,比如说蒙牛伊利的;二是看包装,好的牛奶包装不会太坏;三是看营养,一般的纯牛奶的蛋白质含量都在2.5~3.2之间;四是闻气味,好的牛奶一般都有很浓的奶香味。
市场上的牛奶饮品形形色色,光从名称上看就有纯牛奶、纯鲜牛奶、鲜牛奶、酸奶、风味牛奶、含乳饮料等。其实这些牛奶饮品根据配料不同,可分为纯牛奶和含乳饮料两种。
纯牛奶也叫鲜牛奶、纯鲜牛奶,从产品的配料表上,可以看到这种产品的配料只有一种,即鲜牛奶。鉴别纯牛奶的好坏,主要有两个指标:总干物质(也叫全乳固体)和蛋白质。这两个指标的含量在产品的包装袋上一般都有说明,它们的含量越高,牛奶的营养价值就越高,一般来说,价格相对也会较高。此外深受消费者欢迎的酸奶是用纯牛奶发酵制成的,因此酸奶也属纯牛奶。
…………………
95315防伪标签网讯国际金融报
光明乳业日前再次登上“黑榜”。10月19日,某网友在微博爆料称,“今日买牛奶,作为一个上海消费者,照例还选光明。起初看到瓶子上有蓝色印迹,以为是外表污渍。仔细一看,竟是瓶内牛奶中漂浮着不少蓝色固体颗粒物,顿感恶心,大为震惊!”在其上传的多张图片中可以清楚看到,出问题的货品为1.5L桶装光明纯鲜牛奶,瓶口位置可见该桶装牛奶生产日期为“10月17日”,上市日期为“10月18日-10月23日”;图片中桶装纯白牛奶确有蓝色颗粒状漂浮物。
对此,光明乳业第一时间回应称,消费者投诉的1.5L纯鲜牛奶出现颗粒物的原因已查明,为加工时摩擦出的塑料瓶盖颗粒,目前已调整完毕。
同时,光明乳业公关部向媒体强调,鲜奶中出现塑料颗粒是个别事故,现在也没再接到其他消费者投诉,因此暂不召回该批次产品。光明方面还表示,是否召回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公司并没有统一的召回标准及制度。
记者注意到,从今年6月至今,光明乳业问题频发,5个月接连曝出6次产品质量问题,包括清洗用碱水流入鲜奶、芝士片及奶油菌落总数超标、奶酪食品中含有儿童禁食的乳矿物盐等。而在上述三起质量事件发生后,光明方面都曾宣布,召回所有涉事产品。
“从去年到今年陆续出现这么多问题,说明光明乳业在内部管理上存在纰漏和不规范,尤其是生产加工、物流配送等环节,企业应该正视问题的严重性。”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乳业分析师宋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久经考验的老牌企业频频出现事故,而且犯了改,改了又犯,如此下去,根基再牢固的企业也会不堪一击。
宋亮给记者列出一组数据:今年上半年,光明乳业实现营业收入64.61亿元,同比增长16.49%,净利润同比增长31.89%。“企业一旦压缩成本,极易出现质量不过关等问题。”宋亮直言,光明的成本控制可能存在一定问题。
导致华西乳业倒牛奶事件发生的原因
华西乳业倒牛奶事件发生的原因:作为西南最大的乳品企业,四川华西乳业的市场零售价突然全线降低,卖出了近年来的最低价,甚至比可乐、中档纯净水还便宜。
四川好又多、家乐福等超市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300毫升的华西奶售价已从春节前的2.20元骤降到目前的1.50元;每件华西奶(300毫升装)的售价也由50多元骤降到39元。
华西乳业有关负责人这样表示自己的无奈:“今天我们倒掉鲜奶,是为了不打击奶农的饲养积极性,避免其杀掉奶牛,从而保住今后的奶源,我们必须挺过这一关。”也就是说,即便公司的生产能力消化不了收购量,每天都有几十吨鲜奶不能按时处理,也必须坚持收购。
据了解,目前成都周边的奶源产量有增无减,仁寿、新都、雅安等地的不少农民已尝试着养殖奶牛,这使得去年成都市场的鲜奶供应量比过去增长了30~40%。
春节过后本是牛奶销售淡季,但成都周边奶源产量却有增无减,每天约有100吨鲜奶从周边区县流向成都石羊场奶站。
奶源有了,却出现企业配套措施跟不上的麻烦。华西乳业方面引进的德国生产线全负荷运作时,日产量可达100吨;按普通运作状态,日产量也可达60吨。但是,要达到这一生产能力,公司每天的电力负荷在1260千伏,可华西乳业所处的石羊场目前属限制用电区,只能供应620千伏。
与此同时,华西乳业放出话,眼下该做的不是减产,而是扩大生产规模,覆盖西南、西北等地区,并向华北延伸”,目前,四川企业的乳制品产量仍然远远比不上一些外地大型品牌,如华西乳业规划3年内鲜奶年产量达10万吨,可这个数量仍比光明、伊利等外地品牌现在的产量少了3~5倍。
在华西乳业看来,既然要扩大规模,不可避免首先要保住奶源,不能让人家抢了去,于是乎,上演了一出不管自己是否消受得了,先稳住再说的戏剧.
光明牛奶的老厂长是什么梗
“光明牛奶的老厂长”这个梗实际上是指中国企业家、光明乳业前董事长王佳芬。她因在企业管理和领导风格上的一些特点,以及在电视节目《波士堂》中的表现而被网络热议,进而形成了一种特定的网络梗。
王佳芬作为光明乳业的前董事长,其领导风格和管理方法在企业界有一定的知名度。她在任期间,对光明乳业进行了多项改革和创新,使得光明乳业在国内市场上取得了一定的竞争优势。然而,她的某些决策和管理方式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和讨论。
在电视节目《波士堂》中,王佳芬作为嘉宾出现,她在节目中的表现被一些观众和网友捕捉并放大。例如,她在节目中展现出的强势、直率的性格,以及对某些问题的独特见解,都成为了网友热议的焦点。这些特点被网友进行了一定的夸张和演绎,进而形成了“光明牛奶的老厂长”这个特定的网络梗。
此外,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发展,一些关于王佳芬的言论和事件在网络上被广泛传播和讨论。这些言论和事件往往带有一定的娱乐性和调侃性,使得“光明牛奶的老厂长”这个梗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开来。
总的来说,“光明牛奶的老厂长”这个梗是对王佳芬个人形象和领导风格的一种网络演绎和调侃。它反映了网络时代人们对于企业家形象和领导风格的关注和讨论,同时也体现了网络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影响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