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作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困扰着许多患者。当黄疸症状逐渐好转时,我们往往能从大便的颜色变化中感受到健康的回归。本文将围绕黄疸好转时大便的颜色变化,探讨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以及如何通过观察大便颜色来判断黄疸的康复程度。
一、黄疸与大便颜色
1. 黄疸的定义
黄疸是指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导致血清中胆红素浓度升高,从而使皮肤、黏膜和巩膜出现黄色的症状。黄疸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其中病理性黄疸多见于肝脏、胆道、血液系统等疾病。
2. 大便颜色与黄疸的关系
正常情况下,大便呈黄褐色,这是因为胆红素在肠道中受到细菌的作用,被还原成胆素原,进而形成粪胆素。当黄疸发生时,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导致肠道中的胆红素含量增加,从而使大便颜色变浅。
二、黄疸好转时大便颜色的变化
1. 黄疸初期
在黄疸初期,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大便颜色变浅,呈灰白色或陶土色。此时,患者还需注意观察其他症状,如皮肤、黏膜、巩膜是否出现黄色,以及是否有瘙痒、乏力等表现。
2. 黄疸好转期
随着黄疸好转,肠道中的胆红素含量逐渐恢复正常,大便颜色也逐渐变深。此时,大便颜色可能呈浅黄色、金黄色或黄褐色。患者可观察大便形状、质地等,以判断黄疸康复程度。
3. 黄疸康复期
在黄疸康复期,大便颜色恢复正常,呈黄褐色。此时,患者无需过度担忧,但还需定期复查,以确保病情稳定。
三、如何判断黄疸康复程度
1. 观察大便颜色
如前所述,黄疸好转时大便颜色会逐渐变深。患者可定期观察大便颜色,以判断黄疸康复程度。
2. 关注其他症状
除了大便颜色,患者还需关注其他症状,如皮肤、黏膜、巩膜是否出现黄色,是否有瘙痒、乏力等表现。若症状明显改善,则说明黄疸康复程度较高。
3. 定期复查
黄疸患者需定期复查,包括肝功能、胆红素水平等指标,以全面了解病情变化。
黄疸好转时,大便颜色变化是判断病情的重要依据。通过观察大便颜色,患者可了解黄疸康复程度,从而调整治疗方案。在此过程中,患者还需关注其他症状,并定期复查,以确保病情稳定。愿广大黄疸患者早日康复,重拾健康生活。
(注:本文所涉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病情请遵医嘱。)
小孩黄疸好转会有什么表现
表现有:身体皮肤粘膜的黄色染逐渐褪去,吃奶量上升,精神状态变好。新生儿黄疸一般有以下几个明显的表现:
1、皮肤、巩膜等组织的黄染,黄疸加深时,尿、痰、泪液及汗液也被黄染,唾液一般不变色。
2、消化道症状,常有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泄或便秘等症状。
3、胆盐血症的表现,主要症状有:皮肤瘙痒、心动过缓、腹胀、脂肪泄、夜盲症、乏力、精神萎靡和头痛等。当小孩的这些症状都开始逐渐变好,那就意味着,孩子黄疸的病情在逐渐变好。
新生儿有黄疸,新妈妈不能吃哪些东西
新生儿黄疸不是单一因素,主要还是看哪种情况导致的,必要时需要及时去医院照蓝光治疗。
新生儿有黄疸妈妈不能吃哪些东西?
50~60%的新生儿都会出现黄疸现象,通常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2周以上不退并且宝宝状态不好需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
如果是母乳性黄疸,需要暂停母乳喂养3 5天。给新生儿补充水份,方便胆红素的排泄。新手妈妈远离烟酒、辛辣刺激的食物,更不能吃过多滋补食物。
黄疸新生儿如何护理?
①、保持新生儿皮肤、脐部及臀部清洁,防止破损感染。
②、观察精神状态,是否有吃奶困难、嗜睡的现象。
③、警惕是否有抽搐、四肢强直、双目斜视的现象。
总之,新生儿出现黄疸很常见,但母乳妈妈也要注意,不是母乳性黄疸就要多喂奶,加大喂奶频率,帮助排小便。
小十五奶宝宝来了
新生儿黄疸
每一个新生儿多多少少都会有此情况出现的,这个是由于刚出生的宝宝皮肤红润,喂食母乳的时候,皮肤会变黄,主要是是喂食母乳导致的,由于宝宝喝下母乳分解出来脂肪,从而产生脂肪酸,脂肪酸会抑止分解胆红素的酸素,从而导致黄疸的出现。
黄疸的发病期限
黄疸一般在生后4-5天出现,正常足月的婴儿,母乳性黄疸情况会在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可以持续2-3周,以母乳为主的宝宝,则会持续1-2个月,当然黄疸的出现时对宝宝 健康 的是没有任何影响的,除了皮肤会变黄以外,奶妈妈不用太过担心。出现黄疸的时候奶妈妈要适当的保持乳头的清洁卫生,以及给宝宝喂食一些葡萄糖水,都可以缓解脂肪酸。
奶妈妈应该注意禁忌哪些食物
如果宝宝出现黄疸的情况,奶妈妈一定要注意对一些能产生黄色素的食物保持距离。最常见的有如胡萝卜、南瓜、桔子等,还有一些冷性的食物(在往期中讲到冷性食物种类可以翻看)
因为这黄疸病是由于孩子体内寒湿阻滞,使胆汁排泄不畅,溢于肌肤造成的。孩子体内的寒湿全来自母亲,只要是母亲怀孕期间吃了太多的寒凉食物,宝宝出生后多数会得黄疸病。,对黄疸的持续性就会提高,所以一定要注意,多吃一些平温的食物。
那么奶妈妈 吃什么能帮助缓解症状
最常见食物就数新鲜的果蔬食物为最好,当然了再吃方面最禁忌的就是酱油,尽量避免少吃或者不要,因为考虑的南北方差别较大,可能平常的一些习惯都会加些酱油调味。新鲜的蔬菜绿色性的蔬菜也有很多种,比如生菜、乌塌菜、芹菜、等等,都非常适合。
关注小十五,有更多的 育儿 疑难问题在往期的答疑当中进行回复!当然也可以留言评论多跟小十五互动,保证宝宝的健 健康 康的出生,快快乐乐的生活!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家宝宝之前也是有黄疸,龙凤双胞胎,两个都有黄疸,下面我分享一下得了黄疸要做好几个防范和护理,首先:
一、注意宝宝大便颜色如果是肝脏胆道发生问题,大便会变白,但不是突然变白,而是愈来愈淡,如果再加上身体突然又黄起来,就必须带给医生看。
二、多让宝宝接触自然光照
尽量不要让家里太暗,窗帘不要都拉得太严实,白天让宝宝接近窗户旁边的自然光,电灯开不开都没关系,不会有什么影响。家中太暗对宝宝吸收维他命D有影响,但也不要让宝宝直接晒到太阳,怕会晒伤,而且也怕紫外线带来伤害。
三、时刻观察宝宝黄疸情况
黄疸是从头开始黄,从脚开始退,而眼睛是最早黄,最晚退的,所以可以先从眼睛观察起。如果不知如何看,建议可以按压身体任何部位,只要按压的皮肤处呈现白色就没有关系,是黄色就要注意了。
四、宝宝出现黄疸后妈妈不要吃特别油腻、刺激食物、辣的、凉的东西,可以吃点易消化的,避免对宝宝有伤害的,或者引起肠道不舒服等等,主要是清淡饮食,多吃青菜,喝小米粥,易消化的东西。
以上经验希望能帮助到你。
如果新生儿出现黄疸了,母乳喂养的宝妈饮食上就需要注意营养的均衡,要避免少吃油炸、油腻,辛辣、刺激生冷的食物,比如要少吃含有辣椒,大葱,大蒜等刺激性食物,因为这些刺激性食物可能会引起宝宝体内出现内热,导致导致大便干燥或者大便排出不顺畅,引起宝宝胆红素肠肝循环增加,不利于黄疸的消退。
另外,妈妈饮食还要尽量避免过多的食用含有黄色色素的食物,比如说胡萝卜、南瓜,橘子等等这些也要避免食用,否则如果食用过多可能会引起高胡萝卜素血症,容易加重宝宝的黄疸,宝宝去黄疸最好的还是宝宝要多吃多拉。
最后再来一点,宝宝有黄疸的宝妈们也不要着急,只要不是病理性了,多晒晒太阳,多吃多拉,黄疸很快就会退下去的,实在指数高了可以照蓝光也可以吃药退下来的,新手宝妈都有颗玻璃心,只要宝宝一点不舒服就会六神无主,作为一个过来人想对所有新手宝妈说“没事的,别怕!养孩子的过程就像奥特曼打小怪兽,我们总会胜利的 ”
新生儿黄疸一般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种,主要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而引起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新生儿在出生2-3天后,就可以用肉眼看出皮肤有点黄,黄疸部位多见于躯干,巩膜及四肢近端,一般不过肘膝。在4-6天达到高峰,7~15天多半就会消失,这时的黄疸值一般不超过15mg/dl的正常范围,属于生理性黄疸
早产儿生理性黄疸较足月儿多见,可延迟1 2天出现,黄疸程度较重,消退也较迟,可延至2 4周。
如果黄疸迟迟不消退,可考虑母乳性黄疸。发病原因是由于此种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含量多、活性高,使婴儿胆红素在肠道中重吸收增加而引起黄疸。如果新生儿开奶迟,摄入量不足,肠蠕动减少时,β-葡萄糖醛酸苷酶在肠道中分解结合胆红素,还原为未结合胆红素,后者易被小肠重吸收进入血循环,加重黄疸。
母乳性黄疸轻者不需特殊处理,增加母乳喂养的次数,喂奶最好在每天10次以上,促进排泄,胆红素也会自行降至正常。有的母乳性黄疸可能3个多月才退黄,并不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目前比较公认的干预标准为血清胆红素275 425μmol/L(16 25mg/dl)时停母乳,改配方奶喂养2天以上,直到胆红素降到安全范围。
新生儿黄疸期间,妈妈饮食没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但还是需要少食太油腻或辛辣的食物。
你的宝宝应该是母乳宝宝,不然你不会问新妈妈不能吃什么,其实新生儿黄疸是十分常见的。我孩子刚出生时候也有的,一般来问题不大。但是需要区分黄疸的原因是什么才好决定下一步怎么办,一般来说新生儿黄疸,准妈妈只需要给持产妇正常饮食就好了。 那么宝宝新生儿黄疸如何才能尽快退下去呢?
一、发生新生儿黄疸怎么办:
如果发现宝宝脸蛋和身体发黄,那么就基本可以确定孩子已经黄疸了。这个时候家长切不可盲目用药, 如果没有出院,那么就及时询问医生黄疸的病因什么?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如果已经出院了,首先先确定孩子出生后哪天发生身体发黄,然后可以晒太阳一到两天看看症状有没有好转,如果没有好转就及时去医院。
二、生理性黄疸怎么办
这里只介绍生理性黄疸,因为病理性黄疸,最好还是去医院找出具体病因,因为任何不谨慎就有可能导致给宝宝留下 健康 隐患。
由于我的孩子就是生理性黄疸,前后大概十天左右退下去的,主要是这几步:
1、晒太阳:
由于三伏天还没有完全过去,家长可以根据当地气温,选择温度相对凉爽的时候,如果上午10以前,下午4点以后出去。晒太阳的时候,注意遮挡孩子眼睛,避免造成伤害。
2、饮食注意事项
母乳宝宝
新手妈妈这个时候一定要吃一些好消化食物,让孩子加速身体循环,多排便。 这个时候不要吃大补汤,像猪蹄汤、骨汤等。此外新手妈妈一定要多喝水,避免孩子和自己干燥造成大便干燥。
人工喂养宝宝:
这个时候爸爸妈妈一定要把奶粉冲稀一些,避免孩子上火,进而不排便
注意:建议每天去医院测黄疸值,如果黄疸一直下不去,就不要在家尝试了。一般来说,孩子如果是生理性黄疸10天左右就退了,超出这个时候就要警惕了。
三、如果出现这些情况就赶快去医院:
1、新生儿吃奶量减少。
2、黄疸情况更加严重,持续超过30mg/dl以上。
3、新生儿的精神状态改变,出现如:凝视、小抽动等情况。
这位宝妈,孩子黄疸严重与否,建议注意这几件事,1、是不是出生一天之内出现的(区分生理和病理重要点指标),2、定期监测黄疸值,3、观察大便有没有发白,4、有没有前文所说的并发症。5、黄疸值有没有急剧升高的时候(这往往是宝宝可能患有其它疾病影响的)。 至于你所说的新手妈妈饮食问题,真的不大的,只要是生理黄疸,注意照顾一般都没有事的。
不知道我的回答,是否解决您的疑问,如果还有疑问,欢迎留言,留言必复。
现在新生儿的黄疸现象比较多,其实对于新生儿来说,出现黄疸现象是很常见的,而如果黄疸严重的,或是家长护理不当,那么是可导致黄疸加重,从而给小儿 健康 带来影响的,因此对于新生儿黄疸,家长要注意护理,平时生活及饮食上都要多加注意,以利于黄疸的消退。
对于新生儿黄疸来说,在饮食上也是需要注意的,当然这时宝宝主要就是以母乳为主,其它就是水,汤之类的,因此对于这时期有黄疸的患儿来说,如果要忌口的话,主要就是宝妈有的食物要注意,以防通过乳汁而影响宝宝,下面来看看新生儿黄疸不能吃什么。
新生儿如果有黄疸现象的,而且宝宝是母乳喂养的,那么宝妈就要注意饮食调理,对于胡萝卜、南瓜、橘子等,这些带有色素的食物,这时最好尽量不吃,以防通过乳汁的吸入而导致宝宝黄疸加重。
对于小儿黄疸指数如果不超过(255μmol)15mg/d的,那么就属正常范围。这种情况一般不用处理的,有的新生儿出生三四天就会出现黄疸现象,这主要是由于新生儿的肝功能不健全而引起的,一般到7—10天会自然消退。当然如果黄疸两周后还不退的,要及时就诊,看看原因再针对性治疗。
对于新生儿有黄疸现象的,可给宝宝吃点茵栀黄,同时让宝宝多喝水,多排泄,适当的多晒太阳,这对于退黄也是有帮助的。尤其是要尽早的让宝宝把胎便排出来,这对于黄疸的消退也是很重要的。
新生儿黄疸也可通过一些食疗来退黄,如茵陈蛋汤,有清热利湿退黄的作用,还有牡蛎肉玉米须汤,也可清热退黄,对于新生儿来说,也可选择蒲公英稠米汤,服用后可起到清热解毒,消退黄疸的作用。
上面就是关于新生儿黄疸的一些防治方法及不能吃的食物,主要是宝妈要注意饮食的调理,对于一些可加重宝宝黄疸现象的食物要避免食用,当然如果黄疸严重的,还是需要及时就诊治疗的,尤其是病理性黄疸,危害很大,更不可轻视防治工作,以防给宝宝的 健康 带来严重危害。
几乎一半以上的新生儿都会出现黄疸,新生儿有黄疸和宝妈吃什么没有很大的关系,除非宝宝有母乳性黄疸,那就需要暂时停一停母乳喂养。
我们家小妞出生的第二天就有黄疸,整个月子里都是黄黄的,新生儿有黄疸是很正常的,我就每天早晨和傍晚抱她在楼下晒一会太阳。出了月子之后黄疸就退下去了。
引起黄疸的主要原因:
黄疸出现的关键原因是,宝宝体内胆红素增高。胆红素其实是人体自然产生的黄色色素物质,是正常的代谢废物。
宝宝出生前,是由胎盘负责排出这种物质;出生后肝脏负责将它们通过大便排出体外。但宝宝刚出生时,肝脏功能还不是很健全,不能完全排出胆红素,就会使胆红色的产生量大余排出量,造成新生宝宝出现黄疸。
按照出现的时间和深浅程度不同,黄疸可以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通常,宝宝出生后的24小时至9 10天内出现的黄疸是生理性黄疸属于正常现象;
如果宝宝在出生后24小时内或出生一个月后出现黄疸,或者几个小时、几天内皮肤明显变黄,就要怀疑是有溶血、感染等引起的病理性黄疸,就需要去医院检查治疗。
如何应对新生儿黄疸?
1、让宝宝多吃母乳
退黄疸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尽可能的多给宝宝喂母乳。新生儿的胆红素通过大便排出,因此宝宝排便的次数越多排出的胆红素也就越多,相应的黄疸消退的就越快。
2、晒太阳
适当的晒太阳对黄疸消退也有一定的帮助。宝宝晒太阳时,要用衣物或帽子遮挡住宝宝的眼睛,并充分暴露身体皮肤,但注意不要着凉。最好是阳光温和的时候,每次不超过半个小时,经常变换体位避免晒伤。
这时候新妈妈的饮食,就按照月子期间的饮食原则来就可以了。宝宝的黄疸和宝妈的饮食习惯没有关系,新妈妈好好照顾自己自己保证宝宝的口粮就可以了。
我儿子出生第二天医生过来查房说有黄疸、我生理性黄疸、黄胆值不到15、就给我开了退黄药、和药浴、直到第三天准备办理出院、医生过来检查说黄胆值很高19了、叫我赶紧送儿科住院观察、当时医生跟我说了很多黄疸的危险性、说如果黄胆过高会影响到大脑之类的、在严重就换血、到时候我哭都来不及好多好多、又说送儿科最少都一个星期以上、一天可能要两千起、看情况、我哪里那么多钱啊、不同意送去儿科医生还骂我说我是个不负责任的妈妈之类的话、我当时哭了、一是吓到了、二是我没有多余的送我儿子住院、当时我生孩子都是借钱生的、我只能无能为力的哭、医生走了隔壁床的宝妈就和我说、他第一胎女儿也是有黄疸、说十个小孩久个黄、没事的、叫我回去给我儿子多吃多拉、多晒太阳、去市场跟买草药的阿婆说小孩黄疸、自然会抓、回来泡药浴、一个月后会退的、我听到这样说我心里松了一口气、我坚决不理医生的建议我坚决出院、回去泡药浴、每天晒太阳、两天去医院检查、没有退、医生又叫我住院、药都不开给我、不同意住院就叫我签不同意书、说出什么事都是我自己的事、就这样坚持不住院、泡药浴晒太阳、跑医院、满月后我儿子的黄疸值终于退下来了、我好开心啊、但我从来没有忌口什么、医生没有和我说过、也没有人说要忌口、但做月子吃的都很清淡的、现在想想那时候真的被医生吓死了、
你好,新生儿出现黄疸与肝脏代谢功能异常、血细胞破坏过多有关。新生儿黄疸多数是一种生理现象,一般于刚出生三天左右,逐渐出现皮肤发黄测量黄疸指数偏高,一般属于生理性黄疸,。如果血清胆红素没有超过正常值,一般在两周内可以逐渐消退。
新生儿黄疸可以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正常生理性黄疸在孩子出生之后2周左右即可消退。但如果是病理性的黄疸,孩子需要口服茵栀黄、照蓝光等退黄疸治疗。
新生儿黄疸与妈妈的饮食其实关系不大,不要刻意的在意饮食,保持正常就可以。
但是要注意的是,无论是任何时候,宝宝出现黄疸,只要是母乳喂养的宝妈,一定要多吃些清淡且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蔬菜水果,不吃刺激性的食物,避免食用容易影响奶水质量的食物,如辣椒、咖啡等刺激性的食物,还可以适当添加喂养量,来加快宝宝黄疸消失。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
小儿黄疸是什么表现
未满月(出生28天内)新生儿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有关小儿黄疸内容,欢迎大家一起来借鉴一下!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类型不同,新生儿黄疸的症状也有所不同。
生理性新生儿黄疸症状表现为 :
新生儿在出生后第2~3天出现皮肤、白眼球和口腔黏膜发黄,有轻有重。一般在脸部和前胸较明显,但手心和脚心不黄。第4~6天最明显,足月儿在出生后10~14天消退,早产儿可持续到第3周。在此期间,小儿一般情况良好,无其他不适表现。
新生儿出现生理性黄疸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家长也要注意密切观察。一般来说,生理性黄疸黄疸比较轻,血中胆红素浓度较低,不会影响小儿智力。
病理性黄疸症状表现为 :
小儿黄疸可能发生在生后24小时以内,或持久不退,或消退后又出现黄疸,或黄疸进行性加重。
病理性新生儿黄疸还会引起其他疾病的表现,比如核黄疸。发生时,小儿黄疸明显加重,开始表现为嗜睡,吸奶无力或呛奶,肌张力减退。如治疗不及时随后可出现呻吟、尖叫、抽搐、呼吸衰竭等严重症状。部分患儿死于呼吸衰竭,存活的患儿常有智力障碍、脑性瘫痪等后遗症。
以上就是新生儿黄疸症状的介绍,要注意的是在新生儿出现黄疸时,家长可以喂葡萄糖水帮助退黄。黄疸较重时,应及时将患儿送往医院治疗,防止核黄疸的发生,避免影响小儿的智力发育。
新生儿黄疸的原因
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症状,引起新生儿黄疸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所特有的一种现象,由于胎儿在宫内低氧环境下,血液中的红细胞生成过多,且这类红细胞多不成熟,易被破坏,胎儿出生后,造成胆红素生成过多,约为成人的两倍;另一方面,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使胆红素代谢受限制等原因,造成新生儿在一段时间出现黄疸现象。
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是在第2—3天开始,这时皮肤呈浅黄色,巩膜(白眼珠)以蓝为主微带黄色,尿稍黄但不染尿布,第4—5天最黄,足月儿在第10—14天消退,检查肝功能正常、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加。早产儿的生理性黄疸会出现得较早、较高,也持续较久,可延迟致3周—4周消退。虽有黄疸,但孩子没有什么不适,一般情况好。生理性黄疸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不需治疗。
2、母乳性黄疸
因吃母乳新生儿发生黄疸称为母乳性黄疸,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少数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原因还不十分明了。其黄疸特点是:在生理性黄疸高峰后黄疸继续加重,如继续哺乳,黄疸在高水平状态下继续一段时间后才缓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时,黄疸明显下降,若再次哺乳,黄疸又上升。由于母乳中含有孕二醇激素,它可以抑制新生儿肝脏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力,致使血液中的胆红素不能及时进行代谢和排泄,于是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增加,出现新生儿皮肤和巩膜的黄染。
出现母乳性黄疸后,一般不会影响小儿的健康,也无发烧和食欲不好的症状。如及时停止喂母奶,黄疸大约在2—4天内减弱,6—10天内全部消失。对于母乳性黄疸,一般不会引起神经系统的伤害。对于母乳性黄疸也不必惊慌,停母乳时可用牛奶暂时替代,待黄疸好转后可以继续用母乳喂养。
3、溶血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O、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逐渐加重。早期可进行换血疗法,如果是ABO血型引起的轻微症状,只要采用光照疗法即可。
4、感染性黄疸
感染性黄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原因,使得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的黄疸。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其他感染有风疹病毒、EB病毒、弓形体等较为少见。细菌感染以败血症黄疸最多见。黄疸的特点是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出现持续性黄疸。
5、阻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胆道闭锁较为常见,其黄疸特点是生后1—2周或3—4周又出现黄疸,逐渐加深,同时大便颜色逐渐变为浅黄色,甚至呈白陶土色,这种黄疸一般B超检查即可确诊。
此外,还有药物性黄疸。如由维生素K3、K4、新生霉素等药物引起者。遗传性疾病如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陷、红细胞丙酮酸激酶缺陷病、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半乳糖血症、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囊性纤维病等也可引起黄疸。
不论是何种原因,病理性黄疸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其预后较差,除了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还可能引起死亡,因此,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重在预防,如孕期防止弓形体、风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后防止败血症的发生;新生儿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等。平时要密切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一旦发现有病理性黄疸的迹象,应马上及时送医院诊治。面对宝宝的黄疸不要紧张也不要着急,是生理性的自然会消除,是病理性的就抓紧时间治疗,平时注意仔细观察,精心护理。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以前认为不必治疗,针对目前提倡优生优育,提高人口质量,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提前早开奶,加速胎便的排出。②饥饿、缺氧、便秘、脱水、酸中毒、头颅血肿等可加重生理性黄疸,应给予治疗。
高间胆血症:危害性主要是产生核黄疸,对核黄疸的研究,以往认为间接胆红素是脂溶性和亲脂性的,其为游离状态,与富含有脑磷脂的脑细胞有亲和力,易透过血脑屏障损害神经核而引起核黄疸。
治疗措施:传统方法有:
①光疗:适用于任何间接胆红素血症,胆红素>205μmol/L,使用波长420~460mm的蓝光(冷光源),可持续或间接照射24~48小时。光照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已有40余年历史,它能有效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小,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至今仍为新生儿黄疸治疗的“标准”疗法。为使光疗发挥最大的疗效,临床使用中比较了不同光源的作用,目前新的光疗提议采用氮化镓发光二极管,它是一钟高能耐用的光源,可发出高强度窄光谱的蓝绿光,而蓝绿光的光谱范围与胆红素的吸收光谱范围交迭。此光源降解胆红素的作用比传统的蓝光冷光源效果好,光疗后胆红素反弹幅度很小。
②药物治疗黄疸的新观点:应用锡中卟啉治疗,其代号为(SnMP)。它是目前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认可用于临床惟一的血红素类似物。血红素加氧酶(HO)是血红素代谢产生胆红素的限速酶,抑制血红素加氧酶(H0)活性可减少胆红素的生成,因此在新生儿肝脏对胆红素处理功能尚未成熟时,使用该药更具有合理性,锡中卟啉不进入脑组织,安全剂量范围很宽,在体内不被降解,也不影响肝脏中未结合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的结合及排泄,被SnMP阻断未能降解的血红素不会在组织内蓄积,而是被肝脏以原形排入胆道系统经肠道排泄。
用法:一次小剂量注射SnMP 3~5 μmol/kg可维持7~10天左右,而该段时间恰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最高峰期,所以可在该时期应用注射SnMP以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对应用SnMP治疗后达5年的新生儿,随防未发现严重的早期或晚期不良反应。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与护理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与护理应注意如下几点:
(1)胎黄常因孕母遭受湿热侵袭而累及胎儿,致使胎儿出生后出现胎黄,故妊娠期间,孕母应注意饮食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
(2)妇女如曾生过有胎黄的婴儿,再妊娠时应作预防,按时服用中药。
(3)婴儿出生后就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
(4)注意观察胎黄婴儿的全身症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惊惕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对重症患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5)密切观察心率、心音、贫血程度及肝脏大小变化,早期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
(6)注意保护婴儿皮肤、脐部及臀部清洁,防止破损感染。
(7)需进行换血疗法时,应及时做好病室空气消毒,备齐血及各种药品、物品,严格操作规程。
新生儿黄疸的食疗法
一、治疗方法
中药方
方剂1:金钱草15g,栀子6g,茵陈9g,甘草3g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新生儿黄疸
方剂2:茵陈、茯苓各20g,栀子、白术各15g,木通5g
制用法:水煎服。大便干结者去除白术,加大黄5g,枳实5g;发热烦躁,舌质绛红者,加生地20g,丹皮、赤芍各15g。
适应症:新生儿黄疸湿热证
方剂3:黄连、茵陈、云苓各10g,黄柏、黄芩、栀子各6g
制用法:研成粉,用蜂蜜调成药饼。贴于肚脐,外用热水袋温暖肚脐。
适应症:胎黄不退先天不足,气血两虚证。
食疗法
方剂1:蝉蜕0、5g,绿豆5g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新生儿黄疸
方剂2:鲜蘑菇或番薯适量
制用法:做菜煮汤。食用。
适应症:新生儿黄疸阴黄证
方剂3:冬瓜皮、玉米叶各3g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新生儿黄疸
二、家庭护理
1、婴儿出生后,即应密切观察皮肤黄疸情况,注意过早出现或过迟消退,或黄疸逐渐加深,或黄疸退后复现等情况,以便及早考虑病理性黄疸的诊断。
2、注意观察荒诞婴儿的全身症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吸吮困难、惊剔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及早发现重症婴儿,及早治疗。
3、注意保护婴儿皮肤、肚脐部及臀部的清洁,防止破损感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