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作为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行为障碍,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上升。许多家长和教师对此表示担忧,试图探寻多动症的成因。本文将围绕多动症的成因展开,旨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这一病症,提高对多动症的认识,为预防和治疗提供有益参考。
一、多动症的成因
1.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是多动症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多动症患者家族中其他成员也患有类似病症的比例较高。这表明多动症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根据权威机构发布的报告,遗传因素在多动症发病中所占的比例约为30%。
2.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对多动症的发病起着重要作用。其中包括:
(1)孕期因素:孕妇在孕期受到的病毒感染、营养不良、不良情绪等,都可能导致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异常,从而增加患多动症的风险。
(2)分娩因素:早产、难产、低体重等分娩异常,都可能对婴儿神经系统造成损伤,引发多动症。
(3)家庭因素:家庭环境对儿童行为的影响不容忽视。家庭氛围紧张、父母离异、家庭暴力等,都可能导致儿童情绪不稳定,进而诱发多动症。
(4)学校因素:学校环境中的竞争压力、师生关系紧张、教学方式不当等,也可能成为诱发多动症的导火索。
3. 药物因素
部分药物,如某些抗抑郁药、抗组胺药等,可能导致儿童出现多动症症状。过量使用某些含咖啡因的食品和饮料,也可能引发多动症。
二、多动症的诊断与治疗
1. 诊断
多动症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特征。医生会通过观察儿童在家庭、学校、社交等场景下的行为表现,结合病史和家族史,综合判断是否患有多动症。
2. 治疗
(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多动症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多动症药物包括兴奋剂、非兴奋剂等。
(2)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等,旨在帮助患者改善情绪,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3)教育干预:针对多动症患者的教育干预,主要包括行为矫正、注意力训练等,以帮助患者提高学习效率和社交能力。
多动症的成因复杂,涉及遗传、环境、药物等多方面因素。提高对多动症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一病症。作为家长和教师,我们应关注儿童身心健康,为他们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成长环境。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多动症患者的教育和康复,助力他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李明,张晓燕. 多动症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学论坛报,2019(12):5-8.
[2] 胡丽娜,张晓芳. 多动症的诊断与治疗[J]. 中华儿科杂志,2017,55(6):452-455.
[3] 刘丽华,刘晓梅. 多动症的遗传与环境因素研究进展[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6,30(9):726-729.
抽动症是怎么引起的呢
神经递质失调学说
与大脑皮质-基底节-丘脑-皮层神经回路结构及功能的异常有关,神经节病变及多巴胺系统功能紊乱所致的相关神经递质失调,可能是抽动症的主要发病机制。
遗传易感性
抽动症是具有遗传倾向的神经精神性疾病。其遗是具有遗传倾向的神经精神性疾病。其遗传方式倾向于常染色体不完全显性遗传或多基因遗传,存在性别差异,男性多于女性。
社会心理环境精神因素
目前认为,抽动障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精神创伤、精神压力过大、情绪波动等可诱发或加重抽动。抽动症与家庭教养不当有关,抽动症患儿有不同程度的个性异常,如孤僻、易冲动、性格内向、焦虑、适应外界环境能力差等。
感染相关性因素
目前研究提出个体抗链球菌抗体与链球菌抗原的交叉反应作用于基地神经节,是导致抽动障碍的原因。
多动症是怎么引起的
1.脑神经递质数量不足
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脑内神经递质浓度降低,削弱了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活动,使孩子动作增多。因此,多动症儿童首先必须考虑药物治疗。非母乳喂养的儿童,父母尤其应该注意这一原因。
2.脑组织器质性损害
母亲孕期患高血压、甲状腺肥大、肾炎、贫血、低热、先兆流产、感冒等;分娩过程异常;儿童出生后1~2年内,中枢神经系统有感染或外伤。这样的儿童易患多动症。
3.遗传因素
一部分观点认为,先天体质缺陷和器官异常、染色体异常、父母的精神病等遗传因素,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孩子的脑功能,造成其先天体质缺陷,从而导致多动。
4.心理因素
因为儿童心理发育不成熟,如在此期间,家庭关系不和睦,动辄打骂或在学校受不当体罚及歧视等都将使孩子受到重大精神创伤,导致抽动或多动等行为异常。
管教不当,过度溺爱、百依百顺,会使孩子十分任性,骄横,不愿或不能自控。
对孩子过分苛刻、粗暴,则会造成长期过分心理紧张,情感压抑,出现行为紊乱,也是造成抽动症、多动症发病的原因之一。
5.其他因素
教育方法不当及早期智力开发过量,环境压力远远超过孩子心理的承受能力,导致孩子心理发育滞后,自控能力降低。另外,微量元素的缺乏、环境污染、中毒或对食物产生变态反应如过量摄入食物中所含添加剂、调味品、防腐剂、人工色素、含铅量过度的食物,都可能会导致多动症。
儿多动根在父母
家庭的过度关注,也会使一些孩子越来越愿意在父母面前过度表现。过去很多家庭有两三个孩子,父母忙于工作无暇关注他们是否“多动”,而现在,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宝贝”,父母、祖父母及外祖父母所有大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身上,宠爱有加,也使得孩子有所娇纵。寒暑假过后,很多孩子难以适应新学期紧张的生活,就诊量往往比平日增加了两成,主要在于有些孩子在寒假中的生活规律被打破,一时难以适应新学期生活。专家表示,患有儿童多动症的孩子有轻微脑功能失调,除了注意力不集中以外,还可能出现交友困难、情绪起伏等症状。但也有很多都是父母存在误区,将孩子学习不好与多动症直接划上等号。
儿童抽动症是怎么引起的
儿童抽动症是儿童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抽动症的危害性是非常大的,而造成抽动症的原因有多种,但是至今还没有准确的抽动症病因。儿童抽动症可能与孩子的习惯模仿、体质因素和精神因素等有关。
一、儿童抽动症是由什么引起的
1、习惯及模仿:孩子开始的抽动表现是因为条件性的逃避反应,如,眼中有异物而眨眼,或是模仿他人的抽动,时间长了就会形成一种抽动的习惯。
2、体质因素:某些神经类型的孩子是很容易发生此病,如,神经质,多动,情绪不稳定,对人对事敏感等。并且这种疾病还会伴有一些不明原因的头痛,腹痛,遗尿等,所以认为抽动症的发生与患者本身的体质有很大的关系。
3、精神因素:一些精神上的刺激也是会导致此病的发生的,如,家庭不和,责备过多,对学习要求过高等,这些都会导致人们产生矛盾的心理,抽动就会成为心理矛盾的外在表现。此外,过分的现在孩子的活动也是会导致此病的。
4、其他:一些突发的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脑部的轻微损伤也是会引发此病的。有人认为该本病是儿童发育过程中的不良习惯。
二、抽动症会带来的危害
1、抽动症会引发学习困难
孩子患了抽动症会出现学习成绩下降,上课不认真听讲。注意力无法集中,常常会因为控制抽动而走神,老师安排的作业也无法按时完成。没有一个好的生活习惯,对所学知识慢慢失去兴趣。又因在学校经常遭到嘲笑而逃避与学习有关的食物或事情,不爱上学,常常喜欢一个人在角落里呆着。
2、抽动症会导致个性偏执
抽动症患儿会会出现情绪上的易激动和脾气暴躁,十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态度。一旦他人对其看法偏向消极方面,就会产生厌恶心理,容易走极端。因个性偏执导致与周围人群相处不融洽,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常常会感到孤独,不能正常的进行交流等。
3、抽动症会引起孩子社会退缩和交流障碍
无法与他人家里良好的关系,经常会产生被害心理,认为周围所有的人都在嘲笑他,不相信他人;在与人接触时,也会不自觉地产生自我保护意识;在与人沟通时,经常回避对方的身体接触甚至是视线接触,会产生沟通交流障碍。
4、抽动症会使孩子产生心理阴影
抽动症的孩子难免会遭到一些人的嘲笑,这些都会造成孩子的心理障碍,是孩子产生心理阴影,这个是关键。产生心理阴影就会拒绝与社会进。
儿童抽动症如果可以确定病因的话就比较好治疗,但是目前来讲抽动症的具体病因往往无法确定。儿童抽动症对孩子来说影响很大,具有强大的危害性。如果儿童抽动症反复发作可能会对孩子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儿童抽动症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