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该病具有传染性强、病情严重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本文将全面解析猩红热的治疗方法,为广大读者提供科学的防护措施。
一、猩红热的诊断
1. 病史采集:了解患者近期是否有呼吸道感染症状、有无与猩红热患者接触史等。
2. 体征检查:观察患者是否有皮疹、咽喉痛、发热等症状。
3.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咽拭子培养、血清学检测等。
二、猩红热的治疗方法
1. 抗生素治疗
猩红热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抗生素治疗。首选药物为青霉素类,如青霉素G、阿莫西林等。治疗剂量根据患者年龄、体重和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调整。一般疗程为7-10天。
2. 支持治疗
(1)对症治疗:针对高热、头痛、咽喉痛等症状,给予退热药、止痛药等。
(2)补充水分:患者应多饮水,以补充因发热、出汗等引起的脱水。
(3)休息:保证充足的休息,有助于病情恢复。
3. 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猩红热主要采用清热解毒、凉血化瘀等方法。常用中药有银花、连翘、黄芩、板蓝根等。根据患者病情,可辨证加减药物。
4. 饮食调理
患者应保持清淡、易消化的饮食,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可适量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猕猴桃等。
三、猩红热的预防措施
1. 早期发现、早期隔离:一旦发现猩红热患者,应立即隔离治疗,防止疾病传播。
2. 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与猩红热患者密切接触。
3. 注射疫苗:目前尚无针对猩红热的疫苗,但可通过接种百白破疫苗预防链球菌感染。
4. 加强公共卫生宣传:普及猩红热的防治知识,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
猩红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关键。本文全面解析了猩红热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治疗、支持治疗、中医治疗等。还提出了预防措施,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科学的防护指导。希望读者在阅读本文后,能够对猩红热有更深入的了解,做到科学防护,远离疾病。
猩红热吃什么药好的快 猩红热能洗澡吗
在日常生活中,猩红热会出现皮疹的现象,一定要小心处理。那么猩红热能洗澡吗?不妨和我了解下!
猩红热吃什么药好的快 猩红热吃什么药好的快之西药
【首选抗生素药物—青霉素】
猩红热是由于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也就是说猩红热的发病与细菌感染有关,既然是细菌感染,那么要治疗猩红热就需要用抗生素了,而治疗猩红热的抗生素中青霉素是首选的药物。
青霉素廉价易得,抗菌谱广,毒性很低,在临床上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细菌感染性疾病。A组溶血性链球菌属于革兰氏阳性菌,而青霉素对这一类细菌比较敏感,可以作为杀菌的药物,青霉素通过破坏细菌的细胞壁,达到杀死细菌的目的。
早期应用青霉素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应用方法具体如下:
儿童2万-4万U/kg体重,分2-4次,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用青霉素治疗后,80%的患儿24h即可退热,平均1.1天咽拭子培养可阴转,4天咽炎消失,皮疹消退,普通型患儿连用5天即可。
对于较严重的中毒性或脓毒型猩红热患儿可适当加大青霉素剂量,加至10万-20万U/(kg·d),静脉滴注,连续用药到热退以后3天。
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剂量20-40mg/(kg·d),分3次或4次口服。也可用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复方磺胺甲恶唑),亦可选用氯霉素、林可霉素或头孢菌素等。
对带菌者可用常规治疗剂量的青霉素,连续7天,一般均可阴转。
【青霉素过敏可改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在使用青霉素之前,一定要做皮试,也就是过敏试验。不少人对青霉素有过敏史,对这类人群,如果患上了猩红热就不适合使用青霉素抗菌治疗了,可以改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比如红霉素、土霉素等,也可以使用复方新诺明新一代的磺胺类药物进行抗菌治疗。
不管是青霉素,还是红霉素等其他类型的抗生素治疗,都需要治疗一个疗程,至少应使用抗生素一周以上,且要进行咽拭子细菌培养的检查,检查是阴性了,才可以停止使用抗生素。如果是阳性,说明细菌还没有完全被杀死,需要继续使用抗生素治疗。
【并发症应对症下药】
高热可用较小剂量退热剂,或用物理降温等方法,年长儿童咽痛可用生理盐水漱口或杜灭芬含片。若患儿发生感染性休克,应积极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给血管活性药物等。
并发风湿病的患儿,可给抗风湿治疗。阿司匹林剂量儿童为0.1/(kg·d),分3次或4次口服,症状控制后,药量可减半。积极的抗风湿治疗,可预防心脏瓣膜病变的发生。发生了肾炎的患儿,可按内科治疗肾炎的方法处理。
猩红热吃什么药好的快之中药
【中药处方】
中药处方一:
组成:板蓝根10克 生石膏18克 竹叶3克 赤芍5克 丹皮3克 芦根10克 生地12克 银花10克 连翘10克 牛蒡子3克 玄参6克。
用法:水煎待温,分次服。
治法:清热解毒,泻热滋阴。
主治:猩红热。毒疹已出,仍高热,口渴、咽喉红肿、疼痛,可见腐物附着,时或谵语,舌质红或绛有芒刺、中心老黄苔,脉洪数。
中药处方二:
组成:连翘15克 双花15克 菊花20克 牛蒡子10克 芦根15克 黄芩10克 生地20克 玄参15克 寸冬15克 竹茹15克 栀子10克。
用法:水煎服,每5小时服1次,可以连续服用,直至痧透热解。
治法:清热解毒透痧。
主治:烂喉丹痧。其疹点颗粒界限不清,融合成片,以胸背为甚,唯口唇四周呈灰白色而无疹点。伴随疹点的出现,症见高热神昏,谵语,耳聋狂躁,干呕不眠,口干喜冷饮,脉象洪数,舌起芒刺,舌苔赭腻,黑干如胶皮。
加减:丹痧未透不宜攻下,如大便严重秘结者,可加大黄10克,服药后大便得通,即减去大黄。若配合牛黄安宫丸1~2丸,以凉黄酒调化,随汤药同服,效果更显。
备注:烂喉丹痧又称时疫喉痧,沿门阖境,传变迅速;此乃天时寒暖不定,秽霉浊气发为温毒,从口鼻内侵肺胃之气分,肺胃热毒上攻而发。
中药处方三:
组成: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牛蒡子6克、玄参6克、桔梗10克、蝉衣3克、浮萍10克、豆豉10克、荆芥3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待温,分次服。
治法:辛凉清热,解毒利咽。
主治:邪侵肺胃。突然发热恶寒,头痛呕吐,咽喉疼痛红肿,肌肤丹痧隐约可见,舌质红苔白,脉浮数。
中药处方四:
组成:犀角3克(先煎)、生石膏25克(先煎)、黄连1.5克、鲜生地10克、鲜石斛10克、鲜芦根10克、鲜竹叶6克、连翘10克、元参10克。
治法:清气凉营,泻火解毒。
主治:毒在气营。壮热不解,面赤口渴,咽喉肿痛,伴有糜烂的白点,皮疹密布,色红如丹,甚则色紫如淤点。见疹后1-2日舌苔黄燥,舌质红刺,3-4日后舌苔剥脱,舌面光红起刺,状如杨梅,脉数无力。
组成四:沙参10克、麦冬10克、玉竹10克、天花粉10克、生甘草3克、扁豆10克、桑叶10克。
治法:养阴生津,清热润喉。
主治:疹后阴饬。丹痧布齐后1-2日,开始皮肤脱屑,此时身热渐退,咽部糜烂疼痛亦渐减轻,但留有低热,唇口干燥,或伴干咳,食欲不振,舌红少津,脉细数。
【简易方药】
(1)大青叶、板蓝根、土牛膝根各15g。每日1剂,水煎服。用于邪侵肺卫证。
(2)紫草、车前草各15~30g。水煎,连服7日。用于毒炽气营证,也可用于预防。
【中成药】
(1)三黄片:每次2~3片,每日3次。用于毒炽气营证。
(2)五福化毒丸:每次1丸,每日2次。用于毒炽气营证。
【外治疗法】
(1)金银花、山豆根、夏枯草、青果、嫩菊叶、薄荷叶各适量。煎汤漱口,每日2~3次。用于咽喉肿痛。
(2)玉钥匙散或锡类散,吹喉。每日 2~3次。用于咽喉肿痛。
(3)金不换散或珠黄散,吹喉。每日2~3次。用于咽喉糜烂化脓。
猩红热能洗澡吗
猩红热出疹期间一般不洗澡,这时候免疫力比较弱,孩子容易感冒,而且出疹期间传染性是最强的,护理的人容易受到传染。这期间为了保持孩子皮肤清洁,可以用温水擦擦身,重点是清洗私密部位,而使用过的毛巾、水盆都应高温消毒,包括换下来的衣被也要洗晒。
如果出疹期间瘙痒难耐,可以用炉甘石洗剂清洗皮肤,肥皂擦洗是绝对不行的,家长还应当给患儿剪短指甲避免挠抓。
到了恢复期,孩子出现脱屑现象时,也不宜频繁洗澡,若洗澡沐浴时水温不宜过高,洗澡的时间要短,可加入少量油类如液体石蜡减少痛感。当皮肤大块脱皮时,用消毒剪刀修剪,不要撕剥,以免皮肤感染。而且需要注意病床被褥清洁,勿使皮屑飞扬,以免出现交又感染。
猩红热怎么护理 1、注意通风和消毒
患儿日常用品应当及时进行消毒,衣被要洗晒,用具可以暴晒,至少30分钟,食具煮沸消毒。孩子的疾、鼻涕要吐或移在纸里烧掉,用过的脏手绢要用开水煮烫。另外,孩子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每天不少于3次,每次15分钟,保持卫生和环境安静。
2、注意皮疹瘙痒
猩红热发病期间可以伴有皮疹瘙痒等症状,家长应当给患儿剪短指甲避免挠抓,可给予温水浴或炉甘石洗剂清洗皮肤,禁用把翻皂擦洗。当出现大片脱皮应任其自然脱落,局部可涂以石蜡油。
3、注意脱皮
当出现皮肤脱屑时,需要注意病床被褥清洁,勿使皮屑飞扬,以免出现交又感染。当皮肤大块脱皮时,用消毒剪刀修剪,不要撕剥,以免皮肤感染。
4、注意饮食调节
猩红热发病后,饮食要清淡,多饮开水。患儿应进食高热量和高蛋白的流食,为机体补充能量,对抗病毒。患儿应多食牛奶、豆浆、蛋花汤、鸡蛋羹等含优质蛋白高的食物,还应多给藕粉、杏仁茶、莲子粥、麦乳精等补充热量。
5、注意忌口
猩红热的孩子忌食发物、过甜过咸的食物、辛辣食物、冷饮、较长纤维的蔬菜和水果、热性水果和油炸食物,不然会刺激患儿咽喉,使粘液分泌增多,加重病情。
6、注意周边环境
居室应垂挂窗帘、门帘,最好为红色,如无红色者也宜深色为佳。禁绝一切秽气、臭气及其他难闻的怪味,严禁焚烧纸类、布类,因这种气味可以使透泄正常的麻疹陷去,造成毒邪内陷的恶果。
猩红热初期怎么治疗
1.抗生素疗法
青霉素是治疗猩红热和一切链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早期应用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病情严重者可增加剂量。为彻底消除病原菌、减少并发症,疗程至少10天。对青霉素G过敏者可用红霉素,严重时也可静脉给药,疗程7~10日。
2.对症治疗
高热可用较小剂量退热剂,或用物理降温等方法。年长儿咽痛可用生理盐水漱口或杜灭芬含片。
什么是猩红热 什么症状 怎么治疗
猩红热 是由β(乙)型A群溶血性链球菌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也可引起扁桃体炎,丹毒,风湿热,心内膜炎及局部感染。临床以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猩红色皮疹和疹退后皮肤脱屑为特征。少数人在病后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并发症。 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冬春之季发病为多。多见于小儿,尤以2—8岁居多。 一)普通型 潜伏期一般2~4天,最短1天,最长7天。起病急骤,发热,体温一般38℃~39℃,重者可达40℃以上,婴幼儿起病时可能产生惊厥或谵妄。患者全身不适,咽喉疼痛明显,会影响到食欲。咽喉及扁桃体显著充血,亦可见脓性分泌物。舌头红,乳头红肿如草莓,称杨梅舌。颈部及颌下淋巴结肿大,有触痛。皮疹于24小时左右迅速出现,最初见于腋下、颈部与腹股沟,1日内迅速蔓延至全身。典型皮疹为弥漫着针尖大小的猩红色小丘疹,触之如粗砂纸样,或人寒冷时的鸡皮样疹。疹间皮肤潮红,用手压可暂时转白。面颊部潮红无皮疹,而口周围皮肤苍白,称口周苍白圈。皮肤皱折处,如腋窝、肘、腹股沟等处,皮疹密集,色深 红,其间有针尖大小之出血点,形成深红色“帕氏征”。口腔黏膜亦可见黏膜疹,充血或出血点。病程第1周末开始脱屑,是猩红热特征性症状之一,首见于面部,次及躯干,然后到达肢体与手足掌。面部脱屑,躯干和手足大片脱皮,呈手套、袜套状。脱屑程度与皮疹轻重有关,一般2~4周脱净,不留色素沉着。 (二)其他类型 1.轻型 全部病程中缺乏特征性症状,往往至出现典型的皮肤脱屑时,才取得回顾性的诊断。患者可有低热1~2天或不发热,皮疹隐约可见,出疹期很短,无杨梅舌。发病后1~3周皮肤脱屑或脱皮。 2.中毒型 起病急骤,体温可高至40.5℃以上。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头痛、惊厥、呕 吐、为常见症状。咽扁桃体炎症严重。有明显红斑疹。如合并脓毒症状,甚至发生休克, 危险性很高。 3.外科型 链球菌经皮肤或黏膜伤口感染时,可有局部急性化脓性病变,皮疹从创口开始,再发展到其他部位皮肤。无咽炎和杨梅舌。 一、中医治疗 (一)辨证论治 1.邪侵肺卫 主症 发热骤起,咽部红肿疼痛,皮肤潮红,可见隐约细小红点,点如锦纹,舌质红苔薄黄。 次症 头痛,或伴有呕吐,脉浮数。 理化检查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加,多价红疹毒素试验阳性。 辨证要点 本证为痧毒疫疠之邪侵犯肺卫,肺胃受邪,其气失和,故见发热、头痛、咽喉红肿疼痛等症状;皮肤潮红,可见隐约细小红点,状如锦纹,为痧毒由里出表的反映。 治疗原则 辛凉宣透,清热利咽。 方药运用 解肌透痧汤加减:葛根、蝉蜕、浮萍、淡豆豉、荆芥、射干、桔梗、马勃、牛蒡子、甘草、连翘、竹茹、僵蚕。 2.毒在气营 主症 壮热不解,皮疹密布,色红如丹,甚则色紫如瘀点,疹由颈、胸开始,继而弥漫全身,见疹后的1~2天,舌苔黄糙,舌质红刺,3~4天后舌苔呈剥脱,舌面光红,舌质紫红有刺,状如杨梅,脉数有力。 次症 面赤口渴,咽喉肿痛,伴有糜烂白腐,大便干结,小便短赤。 理化检查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加,咽拭子涂片免疫荧光检查或培养可见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 辨证要点 本证为毒热窜人气营,气血受邪,血热熏蒸,因而形成毒在气营的病理变化。痧毒外达,其热必炽;毒火上攻咽喉,则咽喉肿痛,伴有糜烂白腐;痧毒犯营,痧火透达表现为皮疹密布,色红如丹,甚则色紫如痧点;舌为心之苗,痧毒火热及心,心热上熏舌体,故见舌刺红肿似“梅”。 治疗原则 清气凉营,泻火解毒。 方药运用 凉营清气汤加减:生石膏、连翘、薄荷、甘草、生地、丹皮、赤芍、犀角(水牛角代)、栀子、黄连、石斛、竹叶、玄参、白茅根、芦根。若丹痧布而不透,壮热无汗者,方中去黄连、石膏,加淡豆豉、浮萍,用以表散,促使痧疹透达;若苔糙、便秘、咽喉腐烂气味秽臭者,方中去石斛、竹叶,加大黄、玄明粉,以通腑泄火。 病程中若见高热、头痛、呕吐、神昏、抽搐,舌苔黄糙、舌质红绛,脉数等症,为痧毒内陷心肝之变证,治宜镇惊熄风,药用紫雪丹,或安宫牛黄丸。 3. 疹后伤阴 主症 丹痧布齐后1~2天,开始皮肤脱屑,伴有低热,舌红少津,脉细数无力。 次症 咽喉糜烂疼痛减轻,唇口干燥,或伴有干咳,食欲不振,大便秘结。 理化检查 血象一般正常,多价红疹毒素试验阴性。 辨证要点 本证为痧毒疫火外达肌肤,阴伤液枯,从而致肌肤失润而枯,随之脱落;肺胃阴伤,故见低热、舌红少津、唇口干燥、食欲不振等症。 治疗原则 养阴生津,清热润喉。 方药运用 沙参麦冬汤加减:沙参、麦冬、天冬、石斛、玄参、桔梗、甘草、芦根。若低热不解者,加地骨皮、银柴胡;食欲不振者,加佛手、麦芽;大便干结者,加知母、火麻仁。 若见发热、心悸、胸闷、神疲、多汗、肢节疼痛,舌苔薄、舌质淡红,脉数无力,或结代等症,为毒热伤及心气、血脉所致,治宜益气养血,滋阴宁心,药用炙甘草汤加减:炙甘草、人参、当归、丹参、生地、麦冬、石斛、五味子、柏仁、桂枝。 (二)其他疗法 1.单验方 (1)黄芩:为清热解毒之品,对丹痧的防、治均有疗效。每日10—15g,水煎,分3次 服,连用3天。 (2)板蓝根、大青叶各15g,甘草5g,水煎服。 2.外治法 (1)锡类散:取药少许吹喉中,以清热解毒,消肿利咽。 (2)珠黄散:吹于患处,用于咽喉红肿、溃烂时。 3.针刺疗法 取风池、天柱、合谷、曲池、少商、膈俞、血海、三阴交,用泻法,每日1次。 二、西医治疗 (一)抗生素疗法 青霉素是治疗猩红热和一切链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早期应用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4万~8万U/(kg.d),分2次注射。病情严重者可增加剂量。为彻底消除病原菌、减少并发症,疗程至少10天。对青霉素G过敏者可用红霉素20~40mg/(kg·d),分3次口服,严重时也可静脉给药,疗程7—10日。 (二)一般护理 急性期患儿应卧床休息,较大儿童用温淡盐水含漱。饮食以流质、半流质为宜。皮肤保持清洁,可予炉甘石洗剂以减少瘙痒。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