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书籍排行榜前十名(父母必看的五本育儿书)

育儿问题逐渐成为家庭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在众多育儿书籍中,有哪些书籍深受新手父母喜爱,成为育儿路上的良师益友呢?本文将为您揭秘育儿书籍排行榜前十名,助您轻松应对育儿难题。

一、育儿书籍排行榜前十名

1.《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尹建莉

2.《孩子,你慢慢来》——龙应台

3.《正面管教》——简·尼尔森

4.《好父母决定孩子的一生》——孙云晓

5.《0-3岁婴幼儿养育全书》——张思莱

6.《育儿百科》——日本育儿协会

7.《幼儿行为心理学》——陈默

8.《孩子的成长,父母的修行》——李丹

9.《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李子勋

10.《家庭教育的艺术》——王金战

二、育儿书籍推荐理由

1.《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本书以独特的视角,揭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作者尹建莉结合自身育儿经验,为读者提供了实用的育儿方法,让家长们学会如何做一个好妈妈。

2.《孩子,你慢慢来》

龙应台以细腻的笔触,记录了与孩子共同成长的点点滴滴。这本书让读者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同时也让我们明白,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3.《正面管教》

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被誉为“育儿圣经”。本书倡导以尊重、理解和鼓励为基础的育儿方法,帮助家长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4.《好父母决定孩子的一生》

孙云晓的这本书从心理、生理、教育等多个角度,分析了家庭教育对孩子一生的影响,为家长们提供了有益的育儿建议。

5.《0-3岁婴幼儿养育全书》

张思莱的《0-3岁婴幼儿养育全书》是一本实用性极强的育儿指南。书中详细介绍了婴幼儿的成长规律和养育方法,为家长们提供了全面的育儿知识。

6.《育儿百科》

日本育儿协会的《育儿百科》是一本全面、权威的育儿百科全书。书中涵盖了从孕期到孩子成年的各个方面,为家长们提供了全方位的育儿指导。

7.《幼儿行为心理学》

陈默的《幼儿行为心理学》深入剖析了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帮助家长们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地与孩子沟通。

8.《孩子的成长,父母的修行》

李丹的这本书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家庭教育与孩子成长的关系,让家长们学会在育儿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

9.《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李子勋的《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一本关于如何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实用指南。书中提供了许多实用的方法,帮助家长们让孩子在自信中成长。

10.《家庭教育的艺术》

王金战的《家庭教育的艺术》从教育哲学的角度,探讨了家庭教育的本质和艺术,为家长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育儿理念。

育儿之路漫长而艰辛,但有了这些育儿经典之作的陪伴,相信新手父母们一定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育儿过程中的种种挑战。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育儿书籍排行榜前十名

1. 《西尔斯育儿百科》:作为经典的育儿书籍之一,作者西尔斯博士结合医学知识和多年儿科经验,提供了全面的育儿指导,涵盖喂养、睡眠、卫生保健以及情感、社交和认知发展等方面,为家长提供了实用的建议。

2. 《从0到3岁:婴幼儿最佳的人生开端》:本杰明·斯波克医生的著作,专注于婴儿早期发展和教育,提供了大量有益的建议和指导,深受家长欢迎,是婴幼儿早期发展的宝贵资源。

3. 《斯波克育儿经》:同样是本杰明·斯波克的作品,这本书以斯波克医生的育儿理念和方法为核心,为家长提供了系统性的育儿知识和技巧。

4. 《有吸收力的心灵》:这本书探讨了儿童早期教育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性,强调了环境对儿童成长的影响,为家长提供了如何创造有益于孩子发展的环境的见解。

5. 《儿童心理学》:介绍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和实证研究,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发展过程。

6. 《让孩子的大脑自由》:这本书强调了早期教育对孩子大脑发展的重要性,提供了多种促进孩子智力发展的策略和方法。

7.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提供了有效的沟通技巧,帮助家长与孩子建立更好的沟通和理解,从而更有效地引导孩子的行为。

8. 《为青少年立界线》:针对青少年的成长和行为问题,这本书为家长提供了如何设定合理界限和引导青少年成长的策略。

9. 《正面管教》:介绍了积极的育儿方法,强调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需求,通过正面的引导和教育方式,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0. 《父母的魔法书:如何应对孩子的各种问题行为》:提供了应对孩子各种行为问题的实用技巧和方法,帮助家长有效应对育儿过程中的挑战。

这些书籍都是育儿领域的经典之作,不仅在国内受到推崇,也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它们为家长提供了丰富的育儿知识和实用的操作建议,是育儿过程中的重要参考资料。

日本育儿书籍排行榜前十名

1《育儿百科》作者:(日)松田道雄

一款可以减压、发泄的游戏!

广告

这本书强烈推荐给准备怀孕和已经怀孕的新手妈妈们。书的作者是一位日本的儿科专家,我本人虽然有些“反日”倾向,但是对日本人在育儿方面的用心程度非常之敬佩。

松田前辈在书中自始至终都在致力于减轻妈妈的育儿焦虑,而且对母亲在育儿方面的辛苦付出充满尊重和理解。虽然书中有部分内容由于年代的限制已经有些过时,比如辅食添加的一些方法,但依然还是目前为止最好的一本育儿书。

我个人认为最值得反复阅读的部分是,书中非常详细地描述了孩子在1周岁以前最常见的疾病和症状,了解这些,会极大地降低新手妈妈面对小宝宝不正常情况时的焦虑情绪。此外,我非常欣赏书中一直反复强调的一点,就是妈妈不要把时间都花在给孩子做辅食、打扫卫生等家务事上,一定要尽可能多地花时间陪孩子去户外活动,这个比什么都重要。

2 《斯波克育儿经》 作者:(美)本杰明?斯波克

这是一本曾经在美国家喻户晓的育儿书,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育儿书之一。虽然因为东西方的差异,书中有些观念可能还不好接受(比如孩子一生下来就和父母分开睡觉),但是里面有非常多的观点能够给父母以极大的启发。我个人认为,如果妈妈有精力的话,可以把前面一本《育儿百科》和这本都能备在手边,因为分别是东方和西方的代表性育儿理念,对照之下对很多问题的看法会更加客观。

此外,《亲密育儿百科》(上下册,威廉?西尔斯、玛莎?西尔斯合著),也是非常经典的一套西方育儿书,同时列在这里推荐给新手妈妈。

3 《倾听孩子》 作者:(美)帕蒂?惠芙乐

这本书指导父母如何帮助孩子摆脱负面情绪,是很薄的一本小书,但是句句经典、极其实用,强烈推荐。该书在2007年再版过一次,作者加了一些新的内容,还专门给中国读者写了序言。

我感觉每次读这本书都会有新的收获,因为孩子在长大,父母的内心也在不断成熟,书中的很多理念和方法需要在漫长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去消化。如果您的孩子快2岁了,或者已经表现出“Terrible Two”的迹象,一定要赶紧学习一下这本书。

4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作者:(美)吉诺特

这也是非常非常经典的一本书,强烈推荐。这本书主要讲父母如何与孩子沟通,但其实里面的很多观念对于成人之间的沟通也非常适用,我觉得读了会让父母和孩子都非常受益。作者吉诺特博士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他的一生很短暂,全部精力都致力于儿童心理的研究和对父母老师的培训上,非常让人感动。这本书也是我经常翻看的书之一,每当我面对孩子内心烦躁不能平心静气的时候,就翻看这本书,重新找回对孩子应有的爱的感觉。

5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作者:(美)费伯,

(美)海兹立希

这本书的内容确实非常好,讲的是亲子沟通的正确方法。两位作者自己也是母亲,同时在培训家长方面非常有经验,书中用丰富的实例和插图增强理解和记忆。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位作者都是前一本书《孩子,把你的手给我》的作者吉诺特博士的学生,所以书中的观念都和《孩子,把你的手给我》非常吻合,同时更加易于理解而且有更多实用的办法。

关于这本书还有个趣事,某天好好在我桌上翻看这本书,发现里面有漫画,就让我给她讲那些画是什么意思。那些漫画都是妈妈针对一件事的正确和错误两种做法,我在讲完每组对比之后让小人选择她喜欢的那一种,结果小人全部选择了正确的做法,无一例外。看来,孩子的感觉和书中提倡的正确做法非常一致哟。

6 《过犹不及》 作者:(美)克劳德,(美)汤森德

在中国传统的观念中,人与人之间的界限很难划清,这本书是谈人与人之间如何保持界限、避免伤害自己和别人的经典之作,不仅仅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有这个问题,我们在生活中的很多时候,都可能会遭遇界限不清带来的尴尬,其实比如夫妻关系、婆媳关系甚至朋友关系中的很多问题,都是因为界限不清造成的。所以,这也是让我们自身受益的一本书。不过书中有一些涉及基督教的内容,可能读起来会有些生涩,但是依然会非常有启发,故此推荐。

此外,两位作者还有一本书《为孩子立界限》,也很不错,非常适合3岁以上的孩子的父母阅读。

7 《爱和自由》 作者:孙瑞雪

这本书目前得到越来越多的妈妈重视,其重要程度我就不多说了。在我们这一代之前,国内的传统育儿观念和做法可以说是非常缺乏爱和自由的。虽然里面的一些内容不一定是原汁原味的“蒙氏教育”,但正是因为孙瑞雪老师结合了自身的实践,才真正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和中国家长的需要。

我没有推荐蒙台梭利的原著,比如《童年的秘密》、《有吸收力的心灵》等等,这并不是说我认为蒙氏的原著不好,而是觉得孙瑞雪老师的书更适合中国的家长来阅读,更加易于理解。

孙瑞雪不是这本书的作者,而是编者,书中的案例都是由老师和家长们记录下来的,是孙瑞雪在宁夏办学时发生在孩子们身上的真实事例,孙瑞雪在每个案例后面做了点评。看了这些真实的例子和分析,我们能实实在在地了解很多孩子内在的“秘密”、了解孩子发展的规律,从而避免用成人的“有色眼镜”去看待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行为,认识这一点很重要,否则,很可能会遏制孩子的正常发展。

8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作者:李跃儿

我是在四年多以前第一次读这本书的。很厚的一本书,用了一个通宵一口气读完,当时的感觉是非常震撼,同时也非常心痛。然后就反思,反思自己的教育历程,反思身边的那些事例,反思国内的教育现状。这是一本非常能够引人深思、让人猛醒的书,我感觉李跃儿有点像目前中国教育界的鲁迅,用她犀利的文笔直击传统教育的痛处。如果作为父母你还没有下决心给孩子爱和尊重,那么最好先看看这本书,然后再去想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

9 《解放孩子的潜能》 作者:(英)Martyn Rawson

这是目前国内能看到的华德福教育方面的书中比较经典的一本,是吴蓓老师翻译的,此外还有《自由地学习》(李泽武译)、《学校是一段旅程》(吴蓓译),这两本也很好,同样推荐。因为出版日期较早,这几本书现在可能不好买到了,不过听说马上会再版。

10 《让孩子做主——母乳妈妈育儿手记》 作者:小巫

小巫这本书非常适合立志于母乳喂养的妈妈们提前阅读,我当初就是因为看了这本书,坚定了自己母乳喂养的决心,也因为本书的指导,避免了很多母乳喂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同时,这本书也对国内传统的一些育儿理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抨击”,虽然言辞很犀利甚至有些“崇洋”,但是非常能够引起关注孩子成长

十大经典育儿书籍推荐

十大经典育儿书籍推荐

话说现在市面上有很多育儿书籍,各种专家教授的。但是哪本书适合自己?哪些书买了不得重复喃?荐书堂之前已经推荐过八本教育孩子的书籍,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十大经典育儿书籍推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捕捉儿童敏感期》

作者是孙瑞雪,敏感期这个题材可能是很多家长都不知道的,比如宝宝吃手,不分享,说谎,打人,咬人,这都是敏感期的具体表现,是宝宝生长发育的必经之路,有些家长可能会误认为孩子不听话,调皮捣蛋,继而采用错误的管教方式……

书的题材非常好,也很实用,但是可读性比较差,文字表达不是很流畅,我是耐着性子看的。全书共324页,阅读起来较吃力,建议让爸爸阅读:D。

目录摘要

第一章 4个孩子的敏感期故事

一出生,敏感期就开始啦

敏感期,一个接一个的出现

迟到的敏感期,一个个补上来了

伴随母爱,儿童心智全面发展

第二章 0—2岁半

视觉

空间

细小事物

秩序

模仿

自我意识

《实用程序育儿法》

这是一个远嫁德国的姐们儿推荐给我的,她一个人带2个宝宝很强大,说这本书给了她很大帮助,目前我还在阅读中,感觉确实不错。

这本书讲述一种称为E(吃)。A(活动)。S(睡)。Y(你自己)的育儿方式,作者认为所有人在生活中都有一些固定的习惯,小宝宝也一样,只要妈妈能了解这些规律性的东西,并进行正确的引导(比如宝宝揉眼睛,打哈欠就是在释放睡眠信号),在养育的时候就可以更加轻松省力。

全书共394页,信息量很大,但是排版感觉比较凌乱,阅读起来要加点耐心才行。

《崔玉涛:宝贝健康公开课》

这是每个新生儿父母都应该买的书籍,崔玉涛是和睦家的儿科主任,有20多年的儿科从业经验。这本书包括营养与饮食,关于常见病,悉心护理三部分,每部分都非常实用,比如发烧咳嗽如何应对,怎么让宝宝好好吃饭,腹泻便秘如何应对等等,属于必备的书籍,新生儿遇到的绝大多数问题这本书都有涉及,全书共274页条理清晰,阅读起来很轻松。

目录摘要

第一章 感冒、发烧

LESSON 19 A+方案预防宝宝感冒

LESSON 20 哪些原因会引起宝宝发热

LESSON 21 高烧,会烧坏孩子吗?

LESSON 22 高烧,需要有效退热

LESSON 23 一分为二看发热

LESSON 24 高烧、腹泻防脱水

第二章 咳嗽

LESSON 25 正确认识咳嗽

第三章 腹泻

LESSON 26 问诊腹泻

LESSON 27 对付迟迟不好的腹泻

第四章 幼儿急疹

LESSON 28 虚张声势的幼儿急症

第五章 过敏

LESSON 29 过敏原检测:直击过敏根源

LESSON 30 恼人的湿疹

《冀连梅:中国人应该这样用药》

冀连梅是和睦家医院的药师,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孕妇与婴儿用药的,很科学,也很具体,包括哺乳期用药方法,孕期安全用药,抗生素的使用等章节,对新生儿父母来说也属于必备书籍。全书252页,条理清晰阅读顺畅。

目录摘要

第一章必须知道的用药常识

抗生素是把双刃剑:杀敌一万,自损三千

对输液治感冒说“不”

用药无小事,理念决定疗效

第二章宝宝的健康你做主

感冒不用药,一周也会好

治幼儿急诊和川崎病,退烧消炎药最常用

治疗中耳炎可用抗生素

药物不是缓解便秘的第一选择

及时护理,秋季腹泻可自愈

预防手足口病的五句真经

用心呵护,让宝宝远离尿布疹

湿疹的护理和治疗是一场持久战

去蚊虫,还宝宝宁静

《 游戏力 》

内容简介:

本书的重点,是解决常见的行为问题,激发孩子内在的自信力,并重建父母与孩子间亲密沟通的桥梁。游戏力,被很多人喻为亲子沟通的“双向翻译机”。

一方面,作者通过几十个案例告诉我们,孩子的任何行为都在表达着一份合理的内心需求,只不过表达方式有时是无理取闹,例如:事事对抗,每天在幼儿园门口粘着妈妈,遇到小挫折就大哭大闹,经常打人,不好好写作业,总是欺负弟妹,等等。与孩子有效沟通的第一步,就是及时而准确地“翻译”出隐藏在这些表面行为背后的需求。

另一方面,作者建议了大小几百种处理问题的方法,而根本目的是提醒我们:与孩子有效沟通的第二步,是将我们的关怀、爱心、赞赏、鼓励、期望和界限等等,“翻译”成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语言。游戏,是孩子的第一语言。如果我们想告诉孩子什么,那么最好的方式是“玩给他看”,而不是“说给他听”。既然我们都同意让孩子“在玩中学知识”,那么让孩子“在玩中懂道理”、“在玩中建立。

《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

这是一本育儿方面的百科全书从分娩,到宝宝用药,从母乳喂养,到教宝宝骑自行车,你能想到的几乎所有问题,这本书里都有涵盖,绝对配的上百科这个名字,但是唯一遗憾的是,这本书写的比较早,我买到的版本是2009年的,虽然绝大部分内容都是ok的,但是用药方面已经有些落伍,建议看崔玉涛和冀连梅的书,那上面的信息更新更科学。全书共736页,绝对大部头,小伙伴们,慢慢看吧。

目录摘要

第一部分 踏出第一步:育儿基础

第一章 什么是亲密育儿法

养育你自己的孩子

亲密育儿七法

请爸爸们也加入亲密育儿的阵营

你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

第二张 安全顺产的10个要点

第三章 为迎接宝宝做准备

选好你的育儿团队

选择母乳喂养还是奶瓶喂养

第四章 与宝宝一起迈好第一步

宝宝的最初时刻

亲密关系——什么意思,如何建立

了解刚出生的宝宝

《西尔斯育儿经》

这本书的作者依旧是西尔斯,本书主要讲述的是宝宝心理方面的问题,和申宜真的那本比较类似,包括“孩子为什么会发火,如何树立孩子的自尊”等等,如果你的宝宝已经大于1岁,这本书的内容会很合适你。

全书共462页,印刷精美,排版合理,阅读起来无压力。

目录摘要

Part Ⅰ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

chapter 1 依附性养育

养育的类型

依附性养育的十大原则

chapter 2 0—1岁:建立起亲密的亲子关系

玛莎与马修是如何建立起亲密的亲子关系

做满怀亲情的父母

依附性养育如何使管教孩子变得容易起来

chapter 3 了解1—3岁年龄段的孩子

初学走路的孩子会有什么样的行为?为什么?

与学步阶段的孩子交谈,他们能够理解什么,不能理解什么

引导学步期孩子的行为

《贝太厨房。宝宝辅食添加与营养配餐》

这是一本辅食书,宝宝到六个月以后就要添加辅食了,但是他们吃的东西和大人可完全不一样,买一本辅食书,享受给宝宝做饭的喜悦吧,看着宝宝大口大口吃着自己做出来的美食,那种感觉绝对爽到爆!

目录摘要

宝宝开始吃饭了

妈妈们应该知道的

宝宝辅食关键词

6色辅食攻略,可以吃的彩虹

宝宝饮禽搭配之yes or no

宝宝饮食搭配之备忘录

宝宝饮食搭配之四季美味

4—6个月宝宝

西瓜汁/苹果泥

南瓜糊/玉米马蹄露

黄瓜汁/红薯糊

黄花泥/南瓜小米糊

苹果米糊/红豆汤

这本书开始介绍辅食添加的注意事项,然后介绍了一些必备的制作工具,后面就是按照年龄段,提供了大量的菜谱。整本书印刷精良,菜谱写的也很详细,有一点做饭基础就可以掌握!全书249页,阅读起来毫无压力,而且还可以增加食欲。

《Casa妈咪幸福收纳》

有了宝宝之后你一定给他买了好多东西吧,奶瓶,衣服,鞋子,车子,用不了多久你就会发现自己家里的空间严重告急,有两个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1买个大房子,2学会收纳,前一个可能要花几百万,后一个大概要花40元霍霍。

这本书图文并茂(实际上几乎全是图),有非常高的实用性,一共介绍了200多种收纳窍门,很实用的。

全书222页,因为图片超多看起来非常轻松,看完之后瞬间升级为收纳高手!

目录摘要

Part 01 玄关,杂物又多又乱,着急出门的时候让你容易丢三落四

从鞋柜开始大扫除

眼花缭乱的清洁用品都有哪些功效

真空吸尘器这样子最好用

蒸汽式吸尘器这样子最省事

拖把拖地不累人

可爱又好用的小狗吸尘器(家用无尘袋吸尘器)

小工具大功效

烦人的体育用品和各种生活用品

各种球类怎么收纳

那些“高个子”物品收纳有敲门

《 西尔斯育儿经 》

内容简介:

0~10岁孩子的培养问题绝对不能等;

0~10岁决定孩子的一生;

0~10岁孩子的一年绝非普通意义上的一年,其一年等于十年;

0~10岁孩子的培养问题绝对不能等,过了汶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0~10岁孩子的培养决不可能返工重来。

不必刻意观察,孩子就感受到我们太多的东西;不必刻意模仿,孩子就模仿了我们太多的态度。我们想怎样并不重要,孩子从我们的行为中看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才重要!在孩子面前,我们不应该不假思考地生活和做事,我们必须小心,必须考虑自己这样做对孩子会意味着什么。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做好自己,不仅为孩子提供一种值得借鉴的经验,更传递给孩子一个积极的态度。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

    本文地址:https://www.shdoqs.com:443/yuer/52187.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