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饮食习惯、生理原因等因素,很多人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因此,了解哪些食物富含铁质,合理安排饮食,对于预防和改善缺铁性贫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为您盘点补铁食物,助您守护健康。
一、补铁食物分类
1. 动物性食物
(1)红肉:红肉是补铁佳品,如牛肉、羊肉、猪肉等。尤其是牛肉,富含血红素铁,吸收率较高。
(2)动物内脏:动物内脏如猪肝、鸡肝、鸭肝等,含有丰富的铁质和维生素A,有利于提高铁的吸收率。
(3)鱼类:鱼类如鲅鱼、鲫鱼、鲤鱼等,含有较多铁质,尤其是深海鱼类,其铁质含量更高。
2. 植物性食物
(1)豆类:豆类如黄豆、黑豆、绿豆等,含有丰富的植物性铁质。其中,黄豆的铁质含量较高,且吸收率较好。
(2)坚果:坚果如核桃、杏仁、腰果等,含有较多的铁质和维生素E,有利于提高铁的吸收率。
(3)蔬菜:深色蔬菜如菠菜、苋菜、芥蓝等,含有较多的非血红素铁。胡萝卜、西红柿等蔬菜中的维生素C也有助于提高铁的吸收率。
(4)水果:水果如红枣、樱桃、葡萄干等,含有丰富的铁质和维生素C,有利于提高铁的吸收率。
二、补铁食物搭配原则
1. 动物性食物与植物性食物搭配:动物性食物中的血红素铁易于吸收,而植物性食物中的非血红素铁吸收率较低。因此,将动物性食物与植物性食物搭配,有利于提高铁的吸收率。
2. 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与含铁食物搭配:维生素C可以促进非血红素铁的吸收,因此,将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与含铁食物搭配,有助于提高铁的吸收率。
3. 避免与抑制铁吸收的食物同食:茶叶、咖啡、牛奶等食物中含有较多的鞣酸、草酸等物质,会抑制铁的吸收。因此,在食用含铁食物时,尽量避免与这些食物同食。
铁质营养对健康至关重要。了解补铁食物,合理安排饮食,有助于预防和改善缺铁性贫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提高铁的摄入:
1. 增加富含铁质的食物摄入,如红肉、动物内脏、豆类、坚果等。
2. 合理搭配食物,将动物性食物与植物性食物、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与含铁食物搭配。
3. 避免与抑制铁吸收的食物同食。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关注铁质营养,守护健康!
补铁补血的食物都有哪些
一、补充含铁元素的食物,动物内脏是补铁食物首选,如肝、肾、肚、心等,且吸收率高,其次是一些动物性的食物,如瘦肉、海产品等,植物性食物含铁也高,如紫菜、海带、豆类食品、黑木耳等,但是植物性的食物铁质吸收效率不如动物性食物。
二、补血食材:
1当归
当归归肝、心、脾和大肠经,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中医早已明确其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等主要功能。正如清代《本草经百种录》所说:“当归为血家必用之药??实为养血之要品。”若分用,当归身长于补血、润肠,当归尾长于活血止痛。
2黑芝麻
有一个最简单的秘诀,黑色和红色的食物多有补血的功效。黑色的食物入肾,有助于肾藏精纳气。肾藏精,精生髓,髓化血,因此,血的根本也在于肾。至于红色食物补血,理论则源于“以形补形,以色补色”。
芝麻入肝、肾、肺、脾经,有补血明目、生精通乳、益肝养发的功效。食用芝麻,可以促进肾生血、肝藏血和脾统血的功能。
3桑椹
桑葚干是目前水果及其制品中含天然铁最丰富的,每100克含铁42.5毫克,无愧于水果中“补血果”的称号。一般建议将桑椹代茶饮用,每日食用一碗桑葚茶不但可以补血,还可以美容,但孕妇慎用。
4桂元
这种补血的食物在民间可谓是非常的有名,一般家庭要补血它绝对是首选,它含有非常丰富的铁质。建议将桑椹与桂元等组方为椹元茶这种中医组方茶饮用,可以用茶疗代替,对于肾.虚、健忘、心悸、神经衰弱之不眠症等都有很好的调治作用。除此之外,它还含有大量丰富的维生素A、b及葡萄糖、蔗糖等。
5莲藕
藕性温和,鲜藕止血,熟藕补血。莲藕,生吃可以清热凉血,止血散瘀,熟吃可以健脾胃,养血。有口鼻出血的病人,可以紧急服用新鲜的生藕汁,有迅速止血的作用。女性多吃莲藕有好处,但月经来潮期间和素有体寒痛经者不宜生吃莲藕。糖尿病人不宜熟吃莲藕或藕粉。
扩展资料:
快速补铁:
1、多吃富含铁元素的食物
食物中的铁有两种存在形式:非血红素铁及血红素铁。非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由于受其它食物成分的干扰,吸收率极低,米面中铁的吸收率只有1%~3%。血红素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不受其它食物成分干扰,吸收率较高,如肝脏中铁的吸收率达10%~20%,能让大家补铁补血更充分。
2、多吃促进铁吸收的食物
维生素C可以促进铁的吸收,维生素C是一个强还原剂,能使食物中的铁转变为能吸收的亚铁,猕猴桃、柑橘、橙子、西红柿等果蔬都富含维生素C。饭前饭后喝茶会抑制铁的吸收。
3、吃强化食物
在奶粉、米粉、豆浆中,有很多都是特别添加了铁的,“铁”的强化食物中食物标签上都有特别注明,选择合适的购买就可以。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补血
百度百科-补铁
补铁的食物有哪些
病情分析:
铁元素是造血主要原料,补铁相当于补铁,补铁补血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红色瘦肉、蛋黄、黑木耳、芝麻酱、大枣、豆制品、绿叶蔬菜和水果等。人体缺铁会引起头晕耳鸣、乏力易倦、面色苍白或萎黄等,应当要及时补铁。
指导意见:
对于缺铁和贫血的患者建议直接服用铁之缘片,可以快速补铁生血提高血红蛋白数量,安全无刺激吸收效果好,适合婴幼儿、孕妇、女性等各类人群。一般情况下,服用铁之缘2到4周后血红蛋白明显增加,2个月后可恢复到正常水平,但此时人体内的储存铁还没有达到正常水平,如果停药则贫血还会复发,还需要服用1到2月左右,使体内储存铁达到正常水平才能停药。
铁之缘片是以阿胶、乳酸亚铁、富锌蛋白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补铁补血产品。产品将传统补血中药阿胶、现代补铁制剂乳酸亚铁和富锌蛋白粉有机结合,达到了补血+补铁+补充蛋白质,三重补充的效果。点击左上方◆体恒健◆了解更多。认准CCTV合作伙伴◆体恒健商城◆
补铁食物有哪些
宝宝生长发育非常快,如果营养补充不充分的话就可能会发生贫血。贫血的发生往往是由于孩子的食物中缺乏可以很好吸收利用的铁元素。婴儿贫血需要积极补铁才行。那么补铁的食物有哪些呢?
一、补铁的食物有哪些
铁是人体含量的必需微量元素,人体内铁的总量约4-5克,是血红蛋白的重要部分,人全身都需要它,这种矿物质而已存在于向肌肉供给氧气的红细胞中,还是需多酶和免疫系统化合物的成分,人体从食物中摄取所需的大部分铁,并小心控制着铁含量。那么,我们可以吃什么补铁呢?补铁的食物有很多,可以分为以下2种。
1、动物性食物:动物肝脏、肾、舌,鸭肫、乌贼、海蜇、虾米、瘦肉、鸡肉、鸡蛋等。
2、植物性食物:黑木耳、海带、大豆、芝麻、海带、黑木耳、菠菜、紫菜、发菜、香菇、黄豆、黑豆、腐竹、红腐乳、芹菜、荠菜、大枣、葵花子、核桃仁等。
二、补铁的水果有哪些
1、樱桃
研究发现,樱桃含铁量高,是优质的补铁水果。樱桃中富含铁和维生素A,常吃樱桃可以预防缺铁性贫血。樱桃还有养颜驻容之效,可以使皮肤红润嫩白,去皱消斑。除此之外,樱桃还能够缓解电脑族因长时间操作电脑导致的肌肉酸痛。在补铁的水果中,樱桃实属上品。
2、桃子
将桃子榨汁后饮用,它的营养成分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同时也避免了牙齿与桃子的直接接触,可以保护牙齿。用成熟的桃子榨成的果汁,颜色淡黄,口感浓稠,味道也十分鲜美。而且桃子对肾脏有深层清洁的作用,可以利尿、缓泻,有助于消化。总之喝桃汁既能补铁,也能帮身体排毒,也是补铁水果中不错的选择。
3、菠萝
菠萝营养丰富,含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C含量最高,钙、铁、磷等含量也很丰富,中医认为,菠萝性味甘平,具有健胃消食、补脾止泻、清胃解渴等功效。
此外,李子、橙子、橘子、柚子、杨梅、无花果和桂圆等水果也是含铁比较丰富的水果。
三、补铁的最有效方法
补铁的最好方法是通过饮食补给,因为食补是最为天然、安全的方法。所以,在饮食上要尽可能选择含铁丰富的食物,比如动物肝脏、精肉、鱼、鸡鸭血、鲜蘑(红蘑或白蘑)、菠菜、蛋黄、黑木耳、大枣、乳类及豆制品等。
另外,在选择烹调工具上,最好使用铁锅铁铲,尽量避免煎烤,多采用炖、煮、炒等方法,多补充汤水,御寒同时,抵抗干燥。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婴儿每日铁的供给量为10mg,而这些铁元素最合理、安全的来源就是天然的食物。
四、宝宝为什么要补铁
研究表明,机体产生热量的过程需要消耗氧气,把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燃烧变成热量;氧气在体内运输和代谢又依靠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完成,而铁正是参与造血的重要原料,因此,当机体摄入铁时,耐寒能力就会明显增强。
宝宝出生4个月开始,体内贮备的铁已经用尽,要及时进行铁补给,以防患缺铁性贫血;而且,如果机体缺少运输氧气的铁,机体将无法产生足够的热量,很容易感到寒冷。
五、宝宝补铁食谱推荐
1、猪肝瘦肉粥
原料:鲜猪肝50克、鲜瘦猪肉50克、大米50克、油15毫升、盐少许。
做法:将猪肝、瘦肉洗净,剁碎,加油、盐适量拌匀,将大米洗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至粥将熟时加入拌好的猪肝、瘦肉,再煮至肉熟即可。
2、菠菜猪肝汤
原料:鲜猪肝100克、鲜菠菜200克、油15毫升、盐少许。
做法:将菠菜洗净,切碎,猪肝切成小薄片,用油、盐拌匀,备用;锅中加清水500毫升,沸后加入菠菜及猪肝,煮至猪肝熟即可。
3、芝麻花生糊
原料:黑芝麻、花生仁(连衣)各若干,白糖15克。
做法:将芝麻、花生仁洗净,炒熟后研成粉末,每次各取15克,加入开水1000毫升至1500毫升,调成糊状,再加入白糖调味即可。
本文介绍了很多补铁的食物,如果你家宝宝需要补铁的话你可以让宝宝多吃一些本文介绍的这些食物,可以让你家的宝宝很好补铁,可以让你家宝宝的缺铁状况得到很好的纠正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