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一个充满希望与挑战的词汇。他们是一群特殊的生命,提前降临人间,面临着诸多生存挑战。正是这群小小的生命,用顽强的毅力书写着生命的奇迹。本文将从早产儿的定义、原因、危害、护理和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让更多人了解并关注这一特殊群体。
一、早产儿的定义与原因
1. 定义
早产儿,是指胎龄在28周至37周之间出生的婴儿。由于胎龄不足,早产儿在生理、心理等方面都未完全发育成熟,需要特别的护理和关爱。
2. 原因
早产儿的原因众多,主要包括:
(1)孕妇因素:如孕妇年龄过大、过小、营养不良、妊娠并发症等。
(2)胎儿因素:如胎儿发育异常、多胎妊娠、胎盘异常等。
(3)社会因素:如家庭经济条件、医疗条件等。
二、早产儿的危害
1. 生长发育迟缓
早产儿由于胎龄不足,生长发育迟缓的风险较高。这可能导致身高、体重、智力等方面的落后。
2. 呼吸系统疾病
早产儿呼吸系统发育不成熟,易患肺炎、呼吸衰竭等疾病。
3. 感染性疾病
早产儿免疫系统功能较弱,易感染细菌、病毒等病原体。
4. 神经系统疾病
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易患脑瘫、智力障碍等疾病。
三、早产儿的护理
1. 保暖
早产儿体温调节能力差,需保持温暖。可使用暖箱、保暖被等设备。
2. 喂养
早产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喂养方式。可选用早产儿配方奶粉、母乳等。
3. 感染预防
加强早产儿的消毒、隔离措施,预防感染。
4. 康复训练
针对早产儿的生长发育特点,进行康复训练,如物理治疗、语言治疗等。
四、早产儿的未来展望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早产儿的生存率不断提高。未来,以下方面有望为早产儿带来更多希望:
1. 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提高
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提高,有助于降低早产儿的死亡率。
2. 遗传学研究的深入
遗传学研究有助于了解早产儿的发病机制,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3. 社会关爱
社会各界对早产儿的关爱和支持,有助于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
早产儿,这个充满希望与挑战的词汇,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顽强。让我们共同努力,为这群特殊生命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让他们在关爱中茁壮成长。
33周早产儿成活率48小时无并发症
33周早产儿成活率48小时无并发症
33周早产儿成活率48小时无并发症,我们都知道,想要自己的身体健康起来是需要注意很多的事项和禁忌的,因为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特别是怀有身孕的人。以下分享33周早产儿成活率48小时无并发症。
33周早产儿成活率48小时无并发症1
中国33周出生的早产宝宝存活率很高。大多数宝宝的体重都在1.4~2.3千克之间,看起来比足月的宝宝要瘦。有些宝宝能够自主呼吸,很多宝宝的呼吸问题也只需要补充氧气便可解决。
有些宝宝已经能够用母乳或配方奶喂养了,不过,呼吸有困难的宝宝多半还需要鼻胃管喂养。跟孕周更小的早产儿相比,这个时候出生的宝宝出现早产所致的重度残疾的可能性降低了,但发生学习和行为障碍的风险还是比足月宝宝要高。
早产儿注意事项
早产儿出生时必须注意保暖,处理时动作要轻巧而迅速。受凉常会造成不可挽救的并发症,产房温度必须保持25℃左右。
为了预防窒息,产程中最好不用对胎儿呼吸中枢有影响的麻醉、镇静药。胎头娩出时,先将胎儿口、鼻腔内的黏液挤出。未清除干净者,可在胎全部娩出时用消毒吸管吸清,必要时用气管内插管。口内勿用纱布揩,以免擦伤黏膜促成感染。有呼吸困难或青紫者及时给氧。
待断脐完毕,用消毒植物油纱布轻轻揩去颈下、腋下、腹股沟等皱褶处过多的胎脂,然后裹以布类。处理就绪后,尽快转入已调节好温度的早产儿暖箱内。治愈标准是,早产儿一般情况良好,吸乳情况好,体重已达到2300g左右,无贫血及其他营养缺乏等疾病症状,在室内温度21~24℃下能保持正常体温时,可以出院。
早孕期内需要孕妈妈需要注意自己的饮食以及生活环境,如果长期饮食不正常将会导致早产的可能。早产儿身体比较差,在照顾时需要十分用心,一旦身体出现不适,需要送医检查。
33周早产儿成活率48小时无并发症2
预防早产儿脑瘫的保健操
侧卧对称性姿势。使小儿侧卧于床上,双上肢及双手保持在躯干的正中位,此姿势可控制异常性非对称性姿势及异常性的伸肌紧张。
3-4月俯卧抬头训练。继续让小儿进行俯卧位抬头训练。
翻身。用玩具诱导小儿翻身,帮助小儿翻身时可一手握位小儿的手,另一手在其肩部轻轻地向对侧翻身,每日至少练习7-8次。
平衡训练。将小儿仰卧位放置在被单上,两位家长分别抓住被单两头进行左右摇荡。每日2-4次。
手口协调性训练。仰卧位,让小儿两手抓双足放至口,练习手口眼协调性动作。
抓握训练。将玩具放在中线的位置,诱发小儿的上肢向前伸出、手指分开进行抓握。每日进行7-8次。
5-6月坐位训练。小儿双下肢分开、躯干前倾,双上肢前方支撑坐,也可练习靠坐。每日练习5-6次,每次10分钟。
俯爬。家长可在其前方用玩具逗引,后方抵住小儿足底帮助向前移动。每次5-10分钟,每日练习7-8次。
早产儿的家庭护理
早产儿因为没有足月,在母体内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养分,所以在护理方面需要更加小心谨慎。家长要精心细致喂养宝宝,注意给宝宝保暖,同时要防止外人接触宝宝,避免感染外来病菌。宝宝的居室要保持安静、清洁。
1、注意保暖
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0—25℃,被窝的温度应保持在30—32℃,房间要经常开窗通空气。换尿布时动作要快,不要凉着孩子。体重低于2、5千克时,不要洗澡,可用食用油每2—3天擦擦婴儿脖子、腋下、大腿根部等皱褶处。若体重3千克以上,每次吃奶达100毫升时,可与健康新生儿一样洗澡。
2、精心喂养
早产儿体重增长快,营养供给要及时,最好是母乳喂养。住院时,妈妈挤出奶来由护士喂,回家后就可以直接喂奶了。吃奶量可根据孩子的体重来确定,一般说来,每千克体重每天需要150—180毫升,2.5千克重的婴儿每天喂350—450毫升就可以了。喂奶的次数每天7—9次或按需哺乳。
3、防止感染
除专门照看孩子的人外,最好不要让其他人走进早产儿的房间,更不要把孩子抱给外来的亲戚邻居看。专门照看孩子的人,在给孩子喂奶或做其他事情时,要换上干净清洁的衣服,洗净双手。
4、保持安静
早产儿的居室要保持安静、清洁,进入早产儿的房间动作要轻柔,换尿布、喂奶也要非常轻柔、敏捷地进行,不能大声喧哗或弄出其他刺耳的响声,以免惊吓婴儿。
33周早产儿成活率48小时无并发症3
早产儿长大后有缺陷吗
有无缺陷,是根据胎龄和住院期间所发现的疾病所决定。一般胎龄越小,长大后有缺陷的几率越高。如只有25周,非常有可能长大后有慢性肺疾病,或大脑发育方面有问题。而36周胎龄的早产儿,被称作过度足月儿,住院期间没有发现严重的合并症,长大后是正常的孩子。
32周以下或者极低出生体重儿,1.5公斤以下甚至1公斤以下的早产儿,因为他们面临很多生死的关头心、肺、脑等可能在任何一个环节可能就跃不过去,对于这种孩子在重重的打击之下,他的神经系统发育确实面临更多更多的困难,一般比较成熟的早产儿,出生后随着营养的充足摄入,和足月儿会逐渐拉近差距,直至一样
早产儿是胎龄在37足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早产儿由于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各项指标发育的都不是很完善。一般皮肤都比较薄嫩,组织含水量高。抵抗力比较差,体温调节不稳定。早产儿的呼吸快而浅,吸引力及吞咽能力都较弱。由于肝脏不成熟,肝功能不全等原因也造成了凝血机制不健全,容易出血的症状。各项指标都不达正常,半数的`早产儿长大后都会有缺陷。
1、晚期早产儿:指34周之后出生的早产儿,器官发育情况相对较好,长大以后发生各种缺陷的几率非常小;
2、早期早产儿:指34周之前出生的早产儿,出生时器官发育成熟度相对较差,并发症的发生几率较高,长大后出现精神、运动、智能方面障碍的几率比其他新生儿高。
早期早产儿出院后需进行长期随访,建立随访档案卡,前半年每月进行1次随访,后半年每两个月进行1次随访,随访评估需持续到儿童早期。通过随访可发现早产儿早期发育缺陷情况,及时进行治疗,减少后期再发生缺陷的情况。提倡定期随访,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
早产儿的后遗症
宝宝有可能会脑瘫。早产宝宝最容易出现脑损伤,进而出现脑瘫。智力低下、癫痫、试听障碍也属于伤残型脑瘫。 脑瘫也是早产儿长大后较为多见的后遗症。主要是因为早产儿出现脑损伤所致,如果脑损伤根治不了,就会造成脑瘫。脑瘫这种疾病会伴随终生,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所以,孕妇在孕期一定要做好预防早产的措施,这样才能将早产的危险降到最低。
宝宝的眼睛和肺部也会出现问题。早产宝宝出生后可能会引起各种并发症不得不通过氧和呼吸机治疗,而采取治疗的同时也有可能伤害宝宝不成熟的视网膜血管形成和不成熟的支气管和肺受到损伤。是治疗也是伤害,宝宝的视力不但会受到影响还需要长期依赖氧气,出院以后也容易发生呼吸道干扰而需要反复住院。
早产宝宝患心血管精疾病和Ⅱ型糖尿病的风险也相对较高。早产宝宝需要母乳喂养,可能还会用到母乳强化剂,虽然在努力帮宝宝补充充足的营养,但是有些宝宝即使生长到青春期,他们的声长、体重或者是头围也比足月生宝宝有差异,容易患心血管精疾病和Ⅱ型糖尿病的风险也相对较高。
智商偏低是早产儿长大后最常见的后遗症。因为早产儿是不足月就出生的,当时大脑还没有完全发育好,所以大多数的早产儿智商较常人偏低。而且,早产儿的社交能力也比同龄人差,这都是大脑发育不成熟造成的后果。智商偏低的早产儿,一般都是孕28周—孕33周这段时间内出生的婴儿来说的,如果早产儿在孕34周及以后出生的,这种智商偏低的后遗症非常少见。
什么是早产儿
什么是早产儿?很多时候大家都弄不明白究竟怎样的才算是早产儿,有什么特征及区别吗?下面就带大家详细了解什么是早产儿?早产儿有哪些特征?
什么是早产儿?很多时候大家都弄不明白究竟怎样的才算是早产儿,有什么特征及区别吗?下面就带大家详细了解什么是早产儿?早产儿有哪些特征?
什么是早产儿
人类正常妊娠期从母亲末次月经的第一天开始计算,为期280天。妊娠期<37周(259天)出生的新生儿称为早产儿,妊娠期<32周(224天)则为极度早产儿。其出生体重大部分在2500g以下,头围在33cm以下。少数早产儿而体重超过2500g,其器官功能和适应能力较足月儿为差者,仍应给予早产儿特殊护理。
通常约有7~8%的婴儿在怀孕37周之前出生,这种婴儿就被称为早产儿。妊娠期< 32周(224天)则为极度早产儿。胎龄在37足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称为早产儿或未成熟儿,其出生体重大部分在2500g以下。少数早产儿体重超过2500g,其器官功能和适应能力较足月儿为差者,仍应给予早产儿特殊护理。
早产儿的特征
1、头颅较大
头颅相对更大,与身体的比例为1:3,囟门宽大,颅骨较软,头发呈绒毛状,指甲软,男婴睾丸未降或未全降,女婴大阴唇不能盖住小阴唇。
2、呼吸系统不成熟
因呼吸中枢和呼吸器官发育不成熟,呼吸功能常不稳定,部分可出现呼吸暂停和青紫。有些早产婴儿因肺表面活性物质少,可发生严重呼吸困难和缺氧,称为肺透明膜病,这是导致早产儿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
3、消化吸收能力弱
吸力和吞咽反射均差,胃容量小,易发生呛咳和溢乳。消化和吸收能力弱,易发生呕吐,腹泻和腹胀。肝脏功能不成熟,生理性黄疸较重且持续时间长。肝脏储存维生素K少,各种凝血因子缺乏易发生出血。此外,其他营养物质如铁、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糖原等,早产儿体内存量均不足,容易发生贫血,佝偻病,低血糖等。
4、体温中枢发育不成熟
体温中枢发育不成熟,皮下脂肪少,体表面积大,肌肉活动少,自身产热少,更容易散热。因此常因为周围环境寒冷而导致低体温,甚至硬肿症。
5、神经反射差
各种神经反射差,常处于睡眠状态。体重小于1500克的早产儿还容易发生颅内出血,应格外引起重视。
6、免疫功能差
早产儿的免疫功能较足月儿更差,对细菌和病毒的杀伤和清除能力不足,从母体获得的免疫球蛋白较少。由于对感染的抵抗力弱,容易引起败血症,其死亡率亦较高。
什么叫早产儿
什么叫早产儿
什么叫早产儿,怀孕以后是有很多问题注意的,如果准妈妈怀孕了,那么作为准爸爸的男性,也会非常高兴。如果他对于宝宝充满期待,下面看看什么叫早产儿及相关资料.
什么叫早产儿1
早产儿指的就是妊娠满28周胎儿到不足37周之间分娩出来的新生儿,早产儿体重大多都比较低,一般在1000-2499克之间,一个是是宫内生长时间不足导致了低体重。
此外,各个脏器发育也不成熟,所以出生以后会比较弱,容易出现感染、脏器发育不全、颅内出血、呼吸窘迫等新生儿疾病。
虽说满了37周就算足月儿,但是现在也有观点认为即使到了37周,孩子脏器功能还是发育不完善,因此和39周以上的新生儿比有比较大的差异,也是要做一些特殊的对待。
通常宝宝在孕妈妈怀孕37周之前出生的都被称为早产儿或未成熟儿。他们大部分体重都在2500g以下,头围小于33cm。早产儿的器官功能和适应能力都比别的宝宝要弱,因此要给予他们特殊护理。早产儿要先在早产儿室接受特殊护理,这里要保持恒温、恒湿并有新鲜的空气。另外,早产儿最好要用母乳喂养。
区分足月儿和早产儿主要的标准,主要看的是母亲的怀孕周数,也就是孕周,妈妈怀孕37-42周之间分娩产出的新生儿为足月儿,如果孩子是在妈妈怀孕28-37周之间出生,就称为早产儿。
实际上早产儿已经不限于28周以后出生,在临床上也救治了很多比28周还小的孩子,现在还有很多24周或者25周就出生的孩子也可以存活,所以37周以前出生的孩子都笼统的称为早产儿。
当然,对于早产来说有不同的分类,现在还会分的更细,比如胎龄34-37周之间,叫晚期早产儿,发育相对更成熟,更接近于足月儿。
再往前可能还有早期早产儿、极早期早产儿等,根据孩子的胎龄来决定,也就是母亲的孕周。对早产儿的脏器发育不成熟,越小的孩子脏器发育不成熟,而且对疾病的抵抗力越差,所以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就越高.
而且越小的孩子以后遗留各种后遗症,尤其是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几率就越大。相对来说尽量还是要避免早产儿的出生,如果孩子已经早产,要积极的到儿科去做救治,并且在孩子治好之后定期的做生长发育,以及神经系统的测评,争取早发现问题,早干预。
什么叫早产儿2
一、早产儿喂养
1.开始喂奶时间
通常在生后6-12h开始喂糖水,24h后开始喂奶,体重小于1000g的婴儿则一般在生后48-72h开始喂奶。
2.奶量及间隔
喂养奶量计算公式:
出生10天内早产儿每日喂奶量(ml)=(宝宝出生实足天数+10)×体重(千克/100)
10天后每日喂奶量(ml)=1/5-1/4体重(千克)
3.哺喂方法及姿势
早产儿最好还是吃易于消化吸收的母乳,若不得不吃配方奶也必须找接近于母乳的专门配方奶,切记奶水浓度过高,而且也只能作为母乳的补充。宝宝出生时体重较重,这种情况下孩子可直接哺乳。若宝宝出生后体重过轻,可考虑滴管或胃管喂养.
为了避免呛奶和吐奶可将宝宝抱起来喂奶。如若人工喂养,一定要选择合适的奶嘴,太大或太小都将不利于宝宝的正常吃奶。吃奶的时候最好让宝宝休息几秒钟,而且每次给宝宝喂奶后都最好把宝宝抱起来,轻拍宝宝的后背来防止宝宝吐奶。
4.奶粉
对于消化系统不好的未足月早产宝宝,他们更适合饮用母乳或专门设计的早产儿配方奶粉。倘若是奶粉喂养,待宝宝体重恢复正常,达到2500g时,便应该逐步更换为婴儿配方奶粉。
二、早产儿护理
1.注意保暖:
由于早产儿体温不稳定,调节困难,因此要多测体温,努力确保体温恒定,最高体温与最低体温之差不得大于1℃。
2.精心喂养:
早产儿更需要母乳喂养。母乳里富含氨基酸等多重营养,这些营养元素有助于早产宝宝更好的吸收和成长。母乳容易被宝宝吸收,益于消化系统的.发育,还能提高免疫力。针对不会吸吮或者吸吮力弱的宝宝,建议新妈妈按时按量挤出母乳,再进行喂食。
3.预防并发症:
定期进行视力、肺部、肠道、黄疸等的检查,观察是否呼吸困难、体温不稳定或出血,时常调换卧姿有助于肺部循环,防止肺炎。
4.保持安静:
早产儿需要安静、清洁的生长环境,因此喂奶、换尿布等时要轻柔,切忌大声喧哗或是抽烟。
5.防止感染:
保证早产儿生活的房间空气清新。不要让无关人等进入早产儿房间。即使是抱孩子,也要先洗手并换上干净衣服。母亲患感冒时应戴口罩哺乳,哺乳前应用肥皂及热水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6.婴儿抚触:
经常抚摸孩子刺激孩子眼、手、脚等,可促进孩子智力发育,助于消化吸收和睡眠。出现下面情况,请及时与医生联系:
(1)一般认为,宝宝正常体温值在35℃—38℃,一旦发现宝宝体温不在此范围内,说明宝宝身体出现异常,爸妈要尝试通过物理等疗法帮助宝宝维持体温。若仍没有让体温值回归正常,需及时与医联系就诊;
(2)咳嗽,吐白沫,呼吸急促;
(3)吃奶量猛然减少,肤色发黄,哭声虚弱;
(4)突然性腹胀;
(5)痉挛、抽搐。
什么叫早产儿3
早产儿喂养
1、乳类喂养
(1)强化营养:采用强化母乳、早产儿配方奶或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喂养的方法。按矫正年龄的体重未达到第 25 百分位的适于胎龄早产儿及未达到第 10
百分位的小于胎龄早产儿,出院后均需继续强化营养。达到上述体格生长标准时,应逐渐减低强化营养的能量密度,期间密切监测生长速度及血生化指标,直至停用。
(2)非强化营养:不需强化营养的早产儿首选纯母乳喂养,注意补充多种维生素、铁、钙、磷等营养素及指导乳-母均衡膳食。母乳不足时补充婴儿配方奶。
2、食物转换
在保证足量母乳和 / 或婴儿配方奶等乳类喂养的前提下,根据发育和生理成熟水平及追赶生长情况,一般在矫正 4~6
月龄开始逐渐引入泥煳状及固体食物。
3、营养素补充
(1)铁剂补充:继续补充铁剂2 mg/(kg·d),酌情补充至矫正 12
月龄。使用母乳强化剂、强化铁的配方奶及其他富含铁的食物时,酌情减少铁剂的补充剂量。
(2)维生素A、D和钙、磷补充:继续补充维生素D800~1000 U/d,3 个月后改为 400
U/d,直至2岁,酌情补充维生素A、钙和磷。
早产儿护理
照护时间尽量集中,动作轻柔,避免频繁、过度刺激。
1、保暖
根据早产儿的体重、发育成熟度及环境温湿度,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适度保暖,提倡“袋鼠式护理”方法。
2、避免感染
接触早产儿前和换尿布后洗手,减少亲友探望,每次喂奶后清洁和消毒奶具,居室每日开窗通风。保持脐部干爽清洁,若发现脓性分泌物或脐轮红肿,及时就诊。
3、提供适宜睡眠环境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安静,光线明暗要有明显昼夜区别,帮助早产儿建立昼夜节律。注意早产儿体位,避免吸入或窒息。
4、预防接种
参考《国家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相关要求进行预防接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