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湿疹概述
湿疹,又称异位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它以皮肤瘙痒、红斑、丘疹、水疱、鳞屑等症状为特征,严重时可导致皮肤增厚、皲裂。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2亿人患有湿疹,我国患病率约为1.5%。
二、湿疹的病因
湿疹的病因复杂,目前尚无明确结论。研究表明,湿疹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人患有湿疹,其后代患病的风险较高。
2. 免疫因素:湿疹患者的免疫系统异常,导致皮肤对某些物质产生过敏反应。
3. 环境因素:如气候变化、空气污染、过敏原等。
4. 饮食因素:如辛辣、油腻、海鲜等刺激性食物。
5. 精神因素:情绪波动、压力过大等。
三、湿疹的症状与诊断
湿疹的症状主要表现为:
1. 皮肤瘙痒:这是湿疹最典型的症状,患者常感到难以忍受的瘙痒。
2. 红斑:湿疹患者的皮肤表面出现界限清晰的红色斑块。
3. 丘疹:皮肤表面出现大小不一的凸起。
4. 水疱:皮肤表面出现透明或黄色水疱。
5. 鳞屑:皮肤表面出现白色或银色鳞屑。
湿疹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结合病史、家族史、过敏原检测等方法。
四、湿疹的治疗与护理
1. 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如抗组胺药、皮质类固醇激素等。
(2)物理治疗:如紫外线照射、光疗等。
(3)中医治疗:如中药、针灸等。
2. 护理方法:
(1)保持皮肤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患处,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洗涤剂。
(2)保持室内空气湿润:使用加湿器,保持室内湿度在50%-60%。
(3)穿着宽松、透气、柔软的衣物:避免穿着粗糙、刺激性的衣物。
(4)避免过敏原:如尘螨、花粉、宠物毛发等。
(5)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波动、压力过大。
五、湿疹的预防
1. 健康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辛辣、油腻、海鲜等刺激性食物。
2. 适度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3. 保持良好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4. 避免接触过敏原:如尘螨、花粉、宠物毛发等。
5. 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洁床单、被褥,避免细菌滋生。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患者需关注自身皮肤健康,积极预防和治疗。加强日常护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在此,我们呼吁社会各界关注湿疹患者,共同为皮肤健康助力。
参考文献:
[1] 胡志坚,刘洪涛. 湿疹的病因与发病机制[J]. 中国皮肤性病杂志,2018,32(1):1-4.
[2] 李明,张晓燕. 湿疹的中医治疗进展[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3):123-126.
[3] 张丽,李慧,王丽娜. 湿疹的护理与预防[J]. 护理研究,2017,31(12):1947-1949.
湿疹图片湿疹症状图片
湿疹的种类有哪些,根据湿疹的病程
1、慢性湿疹,这类型的湿疹有的发病时就是表现为慢性型的,不过多数则是有急性和亚急性发展而来,慢性湿疹一般好发于四肢部位,如手足、小腿、肘窝、窝等处,多对称分布。皮损表现为局限型的,可出现皮肤增厚、浸润彰明并伴有苔藓样变,色素沉着明显。可导致剧痒难忍,遇热或到晚上睡觉时瘙痒会更明显。病情缠绵,可经年累月难得痊愈。如患者不注意护理,局部治疗处理欠当或饮食不当时,可卖到慢性湿疹出现急性发作,从而出现一些急性湿疹的症状。
2、亚急性湿疹,这类型的湿疹炎症反应缓解,皮损红肿、渗出会有所减轻,病变主要以丘疹为主,可有轻度的糜烂或是少量的渗液,伴有少许结痂或鳞屑现象,这时期的湿疹还是有痒感的,病程可长达数周,如迁延不愈的则可转为慢性湿疹;如果处理不当也可导致病情剧烈变化,从而可逆转为急性湿疹。
3、急性湿疹,这类型的湿疹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最常见于头部,四肢屈侧,还有阴部、手足背等部位,一般多局限在某些部位,全身性的少见。其皮损表现为多形性,即可出现红斑、丘疹、丘疱疹,或是伴有水疱、糜烂、渗出、结痂、脱屑等现象。一处地方可出现好几种损害,炎症反应明显,其中皮听见中间炎症明显,可伴有糜烂、渗出,不过病损境界不清楚,肿胀较轻,可出现瘙痒感,瘙痒严重的可影响睡眼,有的还可因抓挠而引发细菌感染,从而导致出现毛囊炎、疖肿、脓疱疮、淋巴管炎等化脓性皮肤病。急性湿疹及时治疗的话,可很快愈合,不过易复发。
湿疹的种类有哪些,根据湿疹的部位
1、局部性湿疹:仅发生在特定部位,即可以部位命名,如手部湿疹、女阴湿疹、阴囊湿疹、耳部湿疹、乳房湿疹、肛周湿疹、小腿湿疹等。
2、泛发性湿疹:皮损多,泛发或散发于全身多个部位。如钱币性湿疹、自身敏感性湿疹、乏脂性湿疹。
湿疹的诊断方法
主要根据病史、皮疹形态及病程。一般湿疹的皮损为多形性,以红斑、丘疹、丘疱疹为主,皮疹中央明显,逐渐向周围散开,境界不清,弥漫性,有渗出倾向,慢性者则有浸润肥厚。病程不规则,呈反复发作,瘙痒剧烈。
湿疹的治疗
目的在于抗炎、止痒。可用抗组胺药、镇静安定剂等,有继发感染者加用抗生素。亚急性期可选用糖皮质激素乳剂、糊剂,为防止和控制继发性感染,可加用抗生素;慢性期可选用软膏、硬膏等;顽固性局限性皮损可用糖皮质激素进行皮损内注射。
湿疹病因复杂,常为内外因相互作用结果。内因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精神紧张、失眠、过度疲劳、情绪变化、内分泌失调、感染、新陈代谢障碍等,外因如生活环境、气候变化、食物等均可影响湿疹的发生。外界刺激如日光、寒冷、干燥、炎热、热水烫洗以及各种动物皮毛、植物、化妆品、肥皂、人造纤维等均可诱发。是复杂的内外因子引起的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
湿疹长什么样子图片
湿疹的症状及图片展示一、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炎症,其症状表现多样。通常,湿疹会导致皮肤发红、肿胀、瘙痒,还可能出现小丘疹、水疱、渗液等症状。由于湿疹的类型和个体差异,其表现形态也各不相同。以下是对湿疹症状的详细解释和图片展示。二、湿疹的症状详细解释:1. 湿疹的一般症状:湿疹通常表现为皮肤局部或全身的红肿、瘙痒。在急性湿疹中,可能出现红色丘疹、水疱,甚至皮肤糜烂。慢性湿疹则可能导致皮肤增厚、表面粗糙、色素沉着等。2. 不同类型的湿疹:湿疹有多种类型,包括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和慢性湿疹。不同类型的湿疹,其症状表现也有所不同。例如,急性湿疹可能表现为剧烈的瘙痒和广泛的红斑;慢性湿疹则可能出现皮肤肥厚和苔藓样变。3. 湿疹症状的变化:湿疹的症状可能随着病情的发展而变化。在初期,可能只是轻微的红肿和瘙痒;如果未及时治疗或护理不当,可能会发展为严重的渗液和糜烂。因此,及时诊断和治疗对控制湿疹症状非常重要。4. 湿疹的图片展示:由于湿疹的表现形态多样,且涉及个人隐私,在此不便展示具体的湿疹图片。建议在网上搜索湿疹图片以获取更直观的印象,或在就医时咨询医生以了解更准确的湿疹表现。总的来说,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其症状表现多样。若出现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就医,以便得到专业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湿疹有几种类型和图片
1 按疾病程度划分 急性湿疹
急性表现为阴囊表皮可见针头大小的,成群的丘疹和水疱,边缘呈弥漫性。继续发展时,水疱有时融合形成较大的疱,疱破裂后形成糜烂面,有渗液,浆液干燥后形成痂,阴囊红肿,有继发感染时则有脓液流出,之后炎症逐渐减轻,红肿渐消,分泌物减少,丘疹和疱疹不再发生,糜烂愈合。但有部分病人由于搔抓皮肤显着浸润变厚,形成或多或少的苔藓样变,则急性湿疹已向慢性湿疹转化。
慢性湿疹
慢性湿疹根据临床表现分为干燥型和潮湿型两种。潮湿型整个阴囊肿胀突出,有轻度糜烂、溢液、结痂和显着浸润、肥厚,皱纹深阔,稍发亮,色素加深,阴囊比正常显着增大,由于严重瘙痒间有累累抓痕。另一种为干燥型,水肿变厚不如前者突出,有薄痂和鳞屑,呈灰色,由于浸润变厚,间有裂隙,可有不规则的色素消失。
亚急性湿疹
急性湿疹炎症,症状减轻后,皮疹以丘疹,鳞屑,结痂为主,但搔抓后仍出现糜烂.亚急性,由急性病变拖延4周以上,以一种皮损迁延不愈而演变成亚急性,糜烂、渗出较急性期减轻,皮肤轻度增厚。亚急性湿疹为介于急性与慢性湿疹间的阶段,常由于急性湿疹未能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使病程迁延所致。皮损较急性湿疹轻,以丘疹、结痂、鳞屑为主,仅有少量水疱及轻度糜烂。
2 按特点划分 脂溢型湿疹
脂溢型多见于1~3月的小婴儿,其前额、颊部、眉间皮肤潮红,被覆黄色油腻性鳞屑,头顶部可有较厚的黄浆液痂。以后,颏下、后颈、腋及腹股沟可有擦烂、潮红及渗出。其母孕期常常有脂溢性皮炎或较严重的痤疮。患儿一般在6个月后改善饮食时可以自愈。
渗出型
渗出型湿疹多见于3~6月肥胖的婴儿。先出现于头面部。除口鼻周围不易发生外,两面颊可见对称性小米粒大小红色小丘疹,间有小水疱及红斑,基底浮肿,片状糜烂渗出,黄浆液性结痂较厚。因抓痒常见出血,有黄棕色软痂皮。剥去痂皮后露出鲜红色湿烂面,呈颗粒状,表面易出血。如不及时治疗,可向躯干,四肢及全身蔓延,并可以继发感染。
干燥型
干燥型湿疹多见于6个月~1岁小儿,或在急性亚急性期以后。皮肤表现为丘疹、红肿、硬性糠皮样脱屑及鳞屑结痂,无渗出,常见于面部、躯干及四肢伸侧面。往往合并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
3 按部位划分 肛门湿疹
肛门湿疹病发于肛门处,亦可涉及附近皮肤,皮损常为浸润肥厚,湿润或少许渗出,也能引起皲裂,剧痒。
手部湿疹
手部湿疹的最大特点是易受气侯影响,多见冬天加重,而夏季缓解。常常侵犯指背,皮损表现浸润增厚较明显,可伴皲裂及脱屑。奇痒难名,往往因洗涤剂等刺激而招致病情恶化。
耳部湿疹
耳部湿疹惯发在耳后皱襞处,中医称旋耳疮。皮损呈红斑、糜烂、渗出少许、结痂及皲裂。多对称分布、痒感较著、易并发感染。以儿童患者占多数。
女阴或阴囊湿疹
女阴或阴囊湿疹多发生于女阴或阴囊部位,皮损呈红斑、糜烂及渗出,也可出现苔藓样变,色素沉着明显,该部湿疹、由于神经分布丰富故自觉奇痒难忍。
小腿湿疹
小腿湿疹临床较为常见,好发生在胫部内、外侧面,分布对称,皮疹表现与急性或慢性湿疹相同。某些患者并发静脉曲张,多在小腿下三分之一处,患处因血液回流障碍,可引起慢性瘀血,局部色素沉着颇著,有的还可发生贵疡。
乳房湿疹
乳房湿疹多见于女性,常在哺乳期易患此病。好发于乳头、乳晕及其周围,往往双侧同时受累。皮疹呈红斑、浸润、糜烂、渗出及结痂,有时伴皲裂。自觉痒甚,且有轻度痛感。若停止哺乳,症状可迅速改善,直至获痊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