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这种在历史上曾多次引起恐慌的传染性疾病,如今虽已不再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但依然不容忽视。了解猩红热的早期症状,对于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带你揭开猩红热早期症状的神秘面纱,帮助你提高警惕,做好防护。
一、猩红热简介
猩红热是由A群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患者多为儿童和青少年,尤其是学龄前儿童。猩红热具有较高的传染性,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心、肾等重要器官的并发症。
二、猩红热早期症状
1. 发热:猩红热早期,患者体温会急剧升高,可达39℃以上。发热持续时间一般为3-5天。
2. 咽痛:患者出现明显的咽痛,吞咽时疼痛加剧,有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3. 疹子:发热1-2天后,患者皮肤开始出现红色皮疹,呈针尖状,密集分布。皮疹多见于面部、颈部、躯干和四肢。皮疹通常在发热的第3-5天达到高峰。
4. 疹子特点:
(1)皮疹颜色:猩红热皮疹颜色呈鲜红色,压之褪色。
(2)皮疹形态:皮疹形态为针尖状,密集分布,相互融合。
(3)皮疹分布:皮疹分布广泛,以颈部、躯干、四肢为主,面部、耳后、腋下等部位也可见。
5. 其他症状:
(1)口周苍白:由于皮疹导致口周血液循环受阻,患者口周呈现苍白。
(2)杨梅舌:舌乳头增大,表面呈鲜红色,类似杨梅。
(3)淋巴结肿大:颈部、耳后等部位的淋巴结肿大,触痛明显。
三、猩红热治疗
猩红热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抗生素治疗:选用青霉素类药物,如青霉素、阿莫西林等,根据病情调整剂量。
2. 对症治疗:如降温、止痛、补充水分等。
3. 加强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四、猩红热预防
1.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
2. 提高免疫力:合理膳食,保持良好作息,增强自身免疫力。
3. 接种疫苗:目前我国尚未有针对猩红热的疫苗,但接种A群链球菌疫苗可有效预防链球菌感染。
猩红热早期症状明显,了解这些症状对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提高警惕,关注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状况,做好预防措施,共同抵御这一传染性疾病。在此,提醒大家:如有疑似症状,请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参考文献:
[1] 张红,李华. 猩红热诊疗指南[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5,13(1):1-4.
[2] 王艳,刘强,张晓梅. 猩红热早期诊断及治疗[J].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6,23(3):48-50.
儿童的猩红热,都有哪些症状
猩红热儿童首次被发现时会发烧、头痛和全身不适。发热持续了很长时间,发热后第二天出现皮疹,这是全身弥漫性皮疹。皮疹之间的皮肤是正常的。如果你用手按压它,你可以看到指纹。病情好转后,皮肤可能会持续脱皮,尤其是在皮肤褶皱处,这一点尤为明显。如果皮肤脱皮,就会出现糠疹之类的皮疹。同时,孩子可能有一个杨梅舌头,嘴巴周围有苍白的圆圈。
一、猩红热的诱因
β型溶血性链球菌,直径0.6~1.0μm,呈链状排列,呈乙型溶血反应,故也称其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该菌为革兰氏染色阳性,球形或卵圆形,无芽胞,无鞭毛。在有血或血清的培养基中生长良好,β型溶血性链球菌按其细胞壁上所含多糖抗原的不同又分为18个组,A组链球菌约有80多种血清型。任何一种血清型的A组菌只要能产生足够的红疹毒素都可以引起猩红热。M蛋白是链球菌有致病能力的重要因素,它可抵抗机体白细胞对它的吞噬作用,机体感染后可获得对M蛋白的特异性免疫力,且可保持数年但只对同型菌株免疫。
二、猩红热适合吃的水果
一般的水果蔬菜都是可以吃的,但是尽量不要吃一些热带水果,例如芒果。榴莲等,因为性温热,可能会刺激皮疹。蔬菜尽量选择吃苦瓜性凉。猩红热有几个阶段,初期会出现发烧,接着就会出现皮疹,并且全身弥漫,然后出现脱皮。每个阶段的饮食都要注意,尽量以清淡为主。
患了猩红热的孩子一经确诊应进行呼吸道隔离,最好让病儿单独住一房间,如果没有条件,要尽量安排病儿单独睡一张床,挂个布帘和健康人隔开,以减少空气飞沫的散播,隔离至用药后7天.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病儿衣服,被褥要经常晾晒,漱洗用具,餐具, 玩具 等都要与健康人分开使用,在隔离期间不要让其他孩子与病儿接触。
猩红热的症状有哪些
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多见于2~8岁儿童。发病原因:冬春季发病较多,由于这种细菌含有红疹毒素,所以得病后皮肤出红疹。
病状表现:感染后2~3天出现症状,发烧,数小时后全身皮肤猩红,满布细小红疹,有时如鸡皮样。在皮肤皱折处皮疹密集同时有咽痛、头痛、呕吐,也可能有腹痛,并有全身不适。检查可见患儿咽部红,扁桃腺肿大,有脓性渗出物。舌质鲜红,舌乳头肥大突出如杨梅状,称为杨梅舌。持续2~3天体温下降,皮疹逐渐消退。疹退后皮肤无色素沉着。2周左右可有脱皮。一般多为细屑样,严重病例可有大片脱皮。
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受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可能并发变态反应性疾病,常见的是急性肾小球肾炎,往往发生在猩红热2周以后。轻症只在尿常规化验发现有少量蛋白和红、白血球。重症可有水肿、少尿和血尿,也可有血压升高。因此对猩红热患儿在发病2周时,应作尿常规化验,以便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此外也可并发化脓性损害,多见于体弱儿和幼儿。常见如颈部淋巴腺炎,表现发烧、颈部淋巴腺肿大疼痛、全身不适等。也可发生化脓性中耳炎。
猩红热的疾病症状是什么
感染病后在2~12天发病,但通常在2~5天即可发病。多为急性,早期症状为发热、咽痛、头痛、呕吐等。病程第二天出现本病最主要、最特征的病变,即猩红热样皮疹。一般首先从耳朵后、脖子和上胸部开始,逐渐向下、向四肢蔓延。典型的皮疹可在全身皮肤充血发红的基础上散布,似大头针帽大小、密集而均匀的点状皮疹。用手按压红色消退,去压后红色复现。许多皮疹略凸出皮肤表面似“鸡皮样疹”,皮肤常有瘙痒感。皮肤皱褶处,如腋窝、肘窝、大腿根处,皮疹密集、色深、形成紫红色线条,称为线状疹,医学上称之为“巴氏线”。
患者面红,口鼻周围相对显得苍白,形成“口周苍白圈”。病初舌苔白,舌乳头红,类似于市售的草莓。病程第三天时,白苔开始脱落,舌面光滑里呈肉红色,外观类似于杨梅。咽部充血,扁桃体红肿,可有脓点、颈颌淋巴结肿痛。皮疹出现后48小时内达到高峰,然后按出疹前后顺序消退,2~4天多数完全消失。皮疹消退1周左右开始脱皮。病症越严重者脱皮越多,轻者似糠屑,重者成片状。手掌、脚底呈大片状,甚至似手套、袜子一样脱一层皮。
重型猩红热患者可出现化脓性中耳炎、乳突炎、鼻窦炎,甚至于败血症、中毒性休克。还可出现肝炎、肾炎、关节炎等并发症。
现在,重型猩红热患者已不多见,而不典型、轻症患者比例增加,不仔细鉴别可能被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扁桃腺炎而漏诊、误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