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炎炎,高温酷暑让人备受煎熬。合理运用物理降温方法,如擦拭汗水,成为许多人追求凉爽的必备手段。关于擦拭汗水的频率,却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将围绕物理降温多久擦一次这一问题,从科学角度进行探讨,以期为读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汗水与体温的关系
人体在高温环境下,通过汗腺分泌汗水,以带走体内多余的热量,维持体温平衡。因此,汗水是人体散热的重要途径。汗水过多会导致皮肤表面温度下降,进而影响体温调节。如何把握擦拭汗水的频率,既保证散热效果,又避免体温过低呢?
二、擦拭汗水的频率
1. 擦拭频率与汗水量
擦拭汗水的频率与汗水量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汗水量较大时,擦拭频率应相应增加。以下几种情况可作为参考:
(1)运动后:运动过程中,人体出汗量增加,此时应每隔10-15分钟擦拭一次汗水,以保持皮肤表面干燥,有利于散热。
(2)高温环境下:在高温环境下,人体出汗量较大,应每隔30分钟擦拭一次汗水,以维持体温平衡。
(3)睡眠中:睡眠时,人体出汗量相对较少,可适当减少擦拭频率,如每隔1-2小时擦拭一次。
2. 擦拭频率与皮肤状况
擦拭汗水的频率还需考虑皮肤状况。以下几种情况可作为参考:
(1)皮肤敏感:对于皮肤敏感的人群,应适当减少擦拭频率,以免引起皮肤刺激。
(2)皮肤干燥:皮肤干燥者,擦拭汗水时应选择温和的护肤品,避免过度擦拭导致皮肤干燥。
(3)皮肤油性:皮肤油性者,擦拭汗水时应选择吸油效果好的纸巾,避免汗水堵塞毛孔。
三、擦拭汗水的注意事项
1. 选择合适的擦拭用品:擦拭汗水时,应选择柔软、吸水性强的纸巾,避免使用粗糙的毛巾或布料。
2. 注意擦拭方法:擦拭汗水时,应轻柔地擦拭,避免用力过大导致皮肤损伤。
3. 保持皮肤清洁:擦拭汗水后,应及时清洗皮肤,以保持皮肤清洁。
关于物理降温多久擦一次汗水,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在实际生活中,应根据自身情况、环境温度、运动强度等因素,合理调整擦拭频率。注意擦拭方法,保持皮肤清洁,以充分发挥汗水散热的功效。希望本文能为读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度过一个凉爽的夏季。
什么是物理降温中的温水擦拭要多久一次
1. 物理降温中的温水擦拭是一种通过用温水擦拭身体来降低体温的方法。
2. 这种方法通常建议每隔30分钟进行一次,以帮助身体表面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组织缺氧,增强新陈代谢。
3. 擦拭后,应让孩子休息30分钟左右,再次测量体温。如果体温有所下降,可以考虑再次进行温水擦拭。如果体温仍然保持在38.5℃以上,应及时就医。
4. 在进行温水擦拭时,需要关闭门窗,保持室温在21℃—24℃,水温最好在32℃—34℃左右。擦拭时应采用拍打式手法,但枕后、腹部、胸前区、足底、男孩的阴囊部等部位应避免擦拭。
5. 擦拭的主要部位包括额头、腋窝、肘窝、腹股沟等,这些部位有较多血管,可以多停留一会儿以促进降温。
6. 发热时,如果体温达到38.5℃以上,应采取退热措施。物理降温方法包括使用温水毛巾覆盖额头、额头敷冷水袋、腋窝放置水袋、温水擦拭身体等。来源:孩子高烧 试试温水擦浴降温–人民健康网–人民网
物理降温是热敷还是冷敷 物理降温多久擦一次
1 物理降温是热敷还是冷敷
通常来说,物理降温采取的措施有热敷也有冷敷。
热敷一般来说是采用热毛巾擦身体或者是进行热水泡脚等进行退热,而冷敷往往是用冷毛巾放置在额头进行降温,所以一般是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结合实际进行退烧降温措施。
当出现发烧的情况时,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退烧,可以用药物进行退热,也可以采用物理方式进行退热。但是发烧一直不退或者很难受,还是建议就医。
2 物理降温多久擦一次
一般建议是每隔30分钟进行擦拭一次。
物理降温主要是通过用水或者酒精等擦拭手心、脚心以及大腿内侧流经大血管的部位,这样可以有效使局部的毛细血管等到扩张,从而提高皮肤的散热能力,促进体温的下降。
但是物理降温只是缓解因为发热引起的不适症状,但是是不能治愈疾病的,所以要根据自身的症状,去查明发热的原因,对症下药。
小贴士:
在擦拭过程中不能过度用力,避免皮肤损伤、局部感染。
3 物理降温有效果吗
物理降温是有一定的效果的。
物理降温作为一种安全、方便的降温手段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体温的,对于改善患者的舒适症状是有用的,通常可以采取酒精擦浴,或者是洗温水澡的方法来退烧。
但是有些患者尽管是使用了物理降温也是没多大效果的,就需要就医或者是采取药物退烧。
4 物理降温能用白酒吗
物理降温是可以使用白酒的。
酒精本身是具有挥发性的,可以带走较多的热量,在物理降温中可以起到比较大的帮助,可以促进外周血管的扩张,增加机体散热,从而起到降温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酒精的度数是不能过高的,在退温之后要适当注意保暖,避免着凉。
酒精降温多久擦一次
据美国儿科杂志上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这种民间疗法在当地低收入家庭和少数民族地区尤为普遍,而且世代流传,有时甚至是医生建议。把酒精涂在皮肤上,酒精蒸发能吸收热量,感觉像一阵清风拂过,从而降低体温。因此,许多父母在孩子高烧时,用酒精擦身或把酒精滴在洗澡水中。
但是,这样会造成更大的伤害。酒精中的异丙醇能迅速通过皮肤吸收,并且大量的是局部吸入,易导致酒精中毒和其他危害。一些医学文献中的病例报告称,医护人员试图用酒精给小孩降温,却使他们陷入昏迷状态。还有一些报告称,成年人用酒精浸泡过的毛巾降温或缓解疼痛易导致心脏和神经系统出了问题。
因此,至少在孩子一周岁后,简单地使用对乙酰氨基酚(一种解热镇痛药)和温水浴即可,要减少外用酒精。
因为酒精如果进入身体,会刺激血管,引起血管的扩张,通透性提高,这样容易出血,而血小板低,说明凝血功能差,一旦出血,不易止血,严重着造成失血性休克。
但是如果量少,则相对好一些。
发烧是6岁以下小儿最常见的一种病症。长期以来由于物理降温具有疗效好、使用方便、副作用小等优点而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但近年来的研究证实,传统的物理降温方式包括冰敷(冷湿敷)或酒精擦浴,不能降低人体下丘脑的体温调定点。专家指出,当机体对某一种感染产生反应时,下丘脑会使患儿的体温高于正常的水平。在较高的体温状态下,患儿机体的防御系统才能与细菌或病毒等进行抵抗。因此,在此状态下,物理降温大多是多余的。即使物理降温暂时有效,但因下丘脑体温调定点仍保持在高热水平,故患儿往往会随之出现全身的多种不适症状,如冰敷所致的寒冷刺激可使患者出现畏寒或寒战等。另外,由于小儿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神经髓鞘尚未完全形成,若使用酒精擦浴,患儿有可能因酒精成分被皮肤过度吸收而产生中毒反应。
目前,对于6岁以下的发烧患儿,世界卫生组织专家主张应采用药物降温的方法来达到降温的目的,而不需要物理降温。因为只有用退热药才能降低患儿下丘脑的体温调定点,而且只有药物降温才是符合热调节生理机制的有效降温措施。专家认为,扑热息痛为两个月以上的小儿因急性呼吸道感染所致高热的首选药物,其次是布洛芬。而儿童采取物理降温时应首选温水浴。在临床上,一般只有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发热的小儿才需要物理降温:①3个月以内的婴儿体温超过39度;②6岁以下,体温超过41度的小儿;③既往有高热惊厥史的发热小儿。当然,小儿发烧时应首先采取药物降温的方法进行治疗,当体温不能很快降下来时,为防止超高温造成人体的大脑损害,可适当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辅助治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