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治疗作为一种无创、便捷的治疗方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人们对于雾化治疗的认识却存在误区,其中“一次雾化,一次肺的损伤”的说法更是让人心生疑虑。本文将从雾化治疗原理、肺损伤机制、雾化治疗的安全性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正本清源。
一、雾化治疗原理
雾化治疗是将药物制成气溶胶,通过吸入的方式进入呼吸道,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其原理是将药物溶解在水中,通过高频振动或超声波的作用,使药物分子形成微小的雾滴,从而实现药物在呼吸道内的均匀分布。
二、肺损伤机制
肺损伤是指肺组织受到各种因素刺激后,发生结构和功能上的改变。雾化治疗过程中,药物气溶胶在呼吸道内的沉积和分布,可能会对肺组织产生一定程度的刺激和损伤。以下是肺损伤的几种机制:
1. 药物刺激:部分药物在雾化过程中,可能会对肺组织产生刺激,导致炎症反应。
2. 气溶胶沉积:药物气溶胶在呼吸道内的沉积,可能会对肺泡壁造成损伤。
3. 氧化应激:雾化治疗过程中,药物气溶胶可能会产生自由基,导致氧化应激,损伤肺组织。
三、雾化治疗的安全性
虽然雾化治疗存在一定的肺损伤风险,但并不意味着一次雾化就会导致肺损伤。以下是对雾化治疗安全性的分析:
1. 药物选择:合理选择药物是降低肺损伤风险的关键。在雾化治疗过程中,应选择对肺组织刺激较小的药物,如β2受体激动剂、糖皮质激素等。
2. 雾化时间:雾化时间过长,药物气溶胶在呼吸道内的沉积量增加,可能会增加肺损伤风险。因此,应根据病情调整雾化时间。
3. 雾化设备:选择合适的雾化设备,确保药物气溶胶的细小程度,有助于降低肺损伤风险。
4. 个体差异:不同个体对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因此在雾化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雾化治疗作为一种便捷、有效的治疗方式,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存在一定的肺损伤风险,但通过合理选择药物、调整雾化时间、选择合适的雾化设备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肺损伤风险。因此,我们不应过于担忧“一次雾化,一次肺的损伤”的说法,而应关注雾化治疗的安全性,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 张晓峰,李晓红,王丽丽. 雾化吸入治疗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8,33(12):935-938.
[2] 刘晓燕,陈晓红,张伟,等. 雾化吸入治疗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展[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9,39(7):723-726.
[3] 王丽,刘晓燕,陈晓红,等. 雾化吸入治疗的安全性探讨[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8,38(10):945-948.
做一次雾化伤一次肺
是该禁止还是提倡?
家庭雾化是该禁止还是该提倡?
雾化对于咳嗽有痰,气管炎哮喘等毛病确实很见效,但是自己在家里,给孩子做家庭雾化我还是不太建议。我始终认为孩子生病时,还是应该及时就医,遇到问题听医生的。
我来分享一下我家孩子的真实故事。
我家闺女有过敏性鼻炎,所以鼻子和嗓子很容易感染。
她大概4岁的时候,有一天突然开始咳嗽,有痰。去医院检查是急性支气管炎,医院给开了几盒口服的药,吃了几天药明显见好了。
小孩子吃药很费劲,见好后她就怎么也不吃药了。结果没几天又开始咳嗽了。
后来也是听别人说雾化很管用,于是我就带她到附近的药店去买药然后做雾化。果然做雾化才两次就明显不咳嗽了。
后来大概过了一周的样子,孩子又开始咳嗽了。我又接着做了两次雾化,就又好了。
这个时候我觉得雾化真管用,不知道医院为啥从没给开过雾化。
好景不长,有天夜里孩子突然就发烧咳嗽,我听着她嗓子里的痰音,感觉她喘气都费劲。我第一时间带孩子去医院,医院给孩子开了不少药,这次还是没开雾化。
不过,我发现自从孩子咳嗽做了雾化之后,虽然好的明显快了,但是发病的间隔也明显缩短了。
后来没多久孩子又有些咳嗽了。我就想起之前给孩子做推拿的中医大夫。于是打跟她把情况说了一下,她教了我几个简单的推拿手法。
于是我就给孩子推了一次,果然当天晚上孩子症状就减轻了不少。同时这个中医大夫也告诉我,不要怕孩子咳嗽,她是通过咳嗽排痰。还告诉我可以给孩子喝一些大蒜水。之后我又给孩子推了几天,每天喝点大蒜水,她就不咳嗽了。
再后来,孩子只要有上火咳嗽的症状,我就赶紧给孩子喝大蒜水,做些简单的推拿,争取把病情扼杀在摇篮里。
写在最后:
为了孩子有个健康的身体,我们平时可以给孩子揉揉肚子,捏捏脊。有时间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尽量保持营养均衡。一般孩子不积食,通畅,就不爱生病。
不过一旦孩子真的生病了,应该第一时间就医,最好不要私自给孩子做雾化。
做雾化的副作用有哪些?
目前雾化治疗已经是一种很常见的治疗,主要是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雾化治疗的目的是输送治疗剂量的药物到达靶向部位。对于肺部病变患者,雾化给药与其他给药相比,可达到较高的局部药物浓度,减少全身不良反应。近年来雾化吸入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改进,提高了药物输出和吸入效率,使药物肺部浓度增加。
雾化吸入疗法适用于:哮喘、慢阻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症、肺纤维化、肺心病、急性喉梗阻、各种急慢性咳嗽、变应性鼻炎、咽喉部炎症及水肿等疾病。此外,雾化吸入疗法还可用于一些检查项目,如支气管舒张/激发试验、痰标本采集等。
目前有雾化剂型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大类。
吸入性皮质醇激素是目前最强的气道局部抗炎药物,使用最广泛的是布混悬液。支气管扩张剂 支气管舒张剂分为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和非选择性抗胆碱能药物,根据起效和持续时间的不同可分为短效和长效,目前国内雾化吸入用支气管舒张剂均为短效,主要有特布他林,可必特。这一类药物根据个体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可能存在心慌,手抖的一些反应,但是通过雾化吸入,药物主要在局部有效,很少出现这些不良反应。粘液溶解剂主要为乙酰半胱氨酸,可降低痰液黏度,使痰容易被咳出,对于浓稠黏液分泌物过多的呼吸道疾病,如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及其病情恶化、肺气肿、 黏稠物阻塞症以及支气管扩张症,均有较好疗效。 总体来说,雾化吸入主要是在气管及肺部起效,很少进入血液循环,相比起全身用药,雾化吸入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更少,因此是一个比较好的治疗。我是全科鲜医生。
做雾化有副作用吗
小孩咳嗽做雾化好不好?
当婴儿咳嗽时,首先需要弄清楚咳嗽的原因。如果仅由普通感冒如鼻塞和流鼻涕引起,咳嗽一般不严重,多次喂少量水,或服用少量咳嗽药,对症治疗就足够了,通常不需要雾化。如果孩子经常咳嗽,那是由于支气管炎或肺炎。痰液粘稠且难以咳出,或者咳嗽严重影响孩子的睡眠。它可以被雾化。雾化具有较好的止咳化痰效果,见效快,副作用小。
西药有哪些副作用?
段医生讲科普带你一起涨知识!药物因其作用原理不同,且不同的剂量药理作用有差别,因此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往往伴有很多不良反应。
我们通常认为的副作用几乎等同于药物的不良反应。但需强调,不良反应不等同于副作用,副作用仅仅是不良反应中的一种情况。
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有以下几类: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继发反应、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依赖性等。1.副作用
指药物在治疗剂量范围内出现的不良反应。由于药物对脏器的选择性低导致的。
如阿托品在治疗胃肠痉挛时,往往会引起口干,心悸,便秘等副作用;降血压药物卡托普利引起的咳嗽;使用激素类药物引起的水钠储留。
副作用办法避免,多数比较轻微且可以预料。
2.毒性反应
指药物剂量过大或在体内蓄积过多发生的危害性反应。
一般来说,毒性反应可以预知,也应该是可以避免发生的。有些药物的致癌性,致畸性和致突变性;有些药物对肝脏,肾造等造成急性损伤。
3.后遗效应
指停药后,药物仍在体内有残存并发挥作用。
如安定(镇静催眠药),次日仍可出现乏力,困乏等情况。
4.停药反应
指长期服用某种药物,突然停药后使原有疾病的加重。
如可乐定降血压,突然停药可导致血压明显升高。
5.继发反应
指药物在治疗作用发挥之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即使是在治疗剂量下,也有可能会带来这样的结果。
如我们长期使用或者是经常使用广谱抗生素,使很多敏感细菌被杀死后,会导致一些耐药菌或真菌大量繁殖,导致二重感染。
6.变态反应
指药物引起的免疫反应,也就是咱们常说的过敏反应。常见于这些过敏体质的患者。
如青霉素类抗生素,部分人应用后会出现轻微甚至严重的过敏反应。
7.特异质反应
指少数特殊体质的患者,因为药物的固有药理反应造成的不良影响,有时候严重程度跟剂量也成正比。
如先天性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的患者,在应用伯氨喹后,容易发生急性溶血性贫血。
8.依赖性
指长期应用某种药物造成的一种强迫要求连续和定期使用该药的一种行为或者是反应。其实目的就是感受到药物的精神效应或避免由于停药造成身体不适。
如长期使用的患者会对产生依赖性。
大家不难发现,药物的一些不良反应可遇见,但很多情况下药物没有办法遇见并避免。关注段医生,健康又养生。
宝宝做雾化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在家里可以准备一台好的雾化机,不要买太便宜的。好的雾化机雾化的分子更小,雾化的时间会长一些,但是效果会好些。雾化机除了做雾化用,还可以用来清洗鼻子。
那么做雾化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如果是在医院做,药应该都是医生配好了,就是雾化的罩子要更换一个。
那么在家里做雾化的时候,注意的问题就要多一些了。
第一,药的种类和剂量千万不要弄错了。雾化用平喘的药物多一些,有时候还要配一点激素,然后一点生理盐水。
第二,如果有一段时间没有用了之后,就要在使用之前清洗干净,包括装药的地方以及雾化的面罩。然后在加入药物前,先通会气,让里面干燥一点,然后再加入药物。
第三,雾化前半个小时不要吃东西了。
第三,可以坐着,也可以半躺着来做雾化,面罩要把鼻子也罩进去,总之要让孩子在很舒服,放松的状态下做雾化。如果是小宝宝对雾化很抗拒,也可以等他睡着了做。其实雾化的时候还是很舒服的,一般不会有什么不适感。
第四,雾化完了之后要簌簌口,还要清洗一下脸,以免残留的激素还留在脸上和口腔内。有的孩子每次做完雾化都不洗脸,嘴唇边的绒毛会粗,会变深。
第五,一般每天做一次雾化就可以了,最多一般也是两次。做完了之后及时清洗干净。
希望每个宝宝都健健康康,关注我,更多的育儿知识带给你!
雾化的副作用有哪些
硫酸特布他林注射液有什么副作用?
首先作为药物来说,肯定都是有副作用的。用药时权衡利弊,获益大于风险的时候就可以用。
特布他林是是一种选择性的β2受体激动剂,β2受体主要分布在气管等部位,所以它能够舒张支气管平滑肌,而且可以抑制一些引起气管痉挛物质的释放,提高支气管黏膜纤毛上皮清除异物的能力。所以临床常用于哮喘、支气管炎、慢阻肺引起的气道痉挛,呼吸困难等症。
硫酸特布他林注射剂起效还是比较迅速的,注射使用后15分钟就可以起效,可以维持作用1.5-4小时。
硫酸特布他林常见的副作用可能引起心动过速、肌肉震颤、头晕、失眠,有些人可能出现过敏反应,比如出现皮疹、荨麻疹,还有的人可能出现血糖异常。需要注意的是长期使用该药,可能引起机体耐受,作用效果下降,所以注射制剂一般在疾病急性发作的时候才使用。
是否可以使用硫酸特布他林注射液进行雾化?不建议使用硫酸特布他林注射液进行雾化,因为临床上有专门供雾化使用的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
1.特布他林注射液药品说明明书对用药途径有规定,仅有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并没有雾化吸入给药途径;
2.注射剂往往含有防腐剂,如酚类、亚硝酸盐、吸入后可刺激呼吸道,容易诱发哮喘、气道痉挛。
3.另外注射剂的药物粒径也是达不到雾化液粒径要求的;
4.注射剂剂量也是到不到要求,对于雾化吸入特布他林要求成人及20kg以上儿童,每次5mg,而注射剂只有0.25mg/支,剂量太小。
我是无名药师,点击关注,我会与您分享更多的药物知识。
有哪些要注意的?
孩子因呼吸道问题到儿科就诊的约占60%。由于空气质量较以往有所下降,罹患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的孩子较以往有所增加。对于哮喘来说,孩子有家族史、存在特异性体质(过敏体质)的发生率较高。临床上使用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国际哮喘防治指南上建议使用β2受体激动剂(β2RA)治疗哮喘急性发作,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控制哮喘复发。有的宝爸宝妈们“谈激素色变”,其实,国外相关的临床研究已经证实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具有良好的疗效、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2012年GINA(国际哮喘防治指南)指出,长期低剂量的吸入糖皮质激素对儿童生长发育和骨骼代谢无显著影响。同时,吸入糖皮质激素长期治疗的全身反应(如生长迟缓、肾上腺抑制、白内障、骨密度下降和骨折)的风险未见升高。因此吸入疗法在儿科呼吸道相关疾病(尤其是过敏性疾病)中得到普遍的应用。
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雾化吸入药物为糖皮质激素,其次为β2受体激动剂(β2RA)、抗胆碱能药物、粘液溶解剂等。吸入糖皮质激素是当前治疗哮喘最有效的抗炎措施。通常使用布。吸入支气管舒张剂是缓解气道痉挛的最主要的治疗措施之一。尤其在喘憋症状较为明显的孩子,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可以有效的控制哮喘急性发作,也可以用于预防运动型哮喘。
雾化吸入治疗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1、定期消毒雾化器,避免吸入装置滋生细菌或真菌2、吸入装置不能公用,避免交叉感染。3、使用氧源驱动的雾化时需要注意避免明火。有的家长不注意场合的吸烟,是非常大的安全隐患。4、秋冬时节,家长喜欢给孩子涂脂抹粉,防止皮肤皲裂。雾化前需要给孩子清洗脸部,避免这些脂质物质吸附了大量的药物,加大毒副作用。5、雾化前半小时尽量不进食,避免孩子在进行雾化治疗时受气雾的刺激而引发呕吐。6、在家进行雾化治疗时,需要避免雾化药物进入眼睛。雾化治疗后需要及时清洗颜面部。7、在使用射流雾化时,尽量使用口器吸入,年龄小的孩子使用面罩吸入。如果使用面罩吸入时建议使用密闭式面罩。远离面部的开放式面罩会减少进入肺部的药雾微粒量。8、孩子的呼吸节律对雾化吸入同样有影响,在孩子进行雾化治疗时,建议家属用玩具或者采用其他的哄住孩子。如果孩子哭吵不安,会影响药雾微粒进入肺部,减低疗效。
医院的误诊有多可怕?
2019年春天四五月份,我总觉得两条腿发硬,腰也不舒服,感觉不对劲,就去了医院,刷医保卡支付了100元打了个B超,不超不要紧,这一超,说我右肾占位,长东西了,而且还不是好东西,必须要转入肿瘤医院去治疗。
这不是晴天霹雳吗?
赶紧办理了转院手续,老公陪着我到了肿瘤医院,一个姓刘的医生接待了我们,随后预存款办理了住院。
老公陪我在医院,当时他已经有点六神无主了,趁我眯着的时候扒我床边抹眼泪,我一激灵睁开了眼,劝他说,没事的,早死晚死都得死,早死早超生,别想那么多,我走了你该找人找人,我这么一说,老公扭头走出门去,去走廊暗自神伤去了。
说来也怪,我自己倒没觉着自己是得的绝症,心很静也很安然。
老公不行,偷摸给在外地的女儿打了,女儿连夜飞回来了。
我还埋怨老公多事儿,让女儿担心。
第二天,又是抽血又是化验,又是B超的,一顿检查,检查完后把检验单据拿给医生看,医生说:谁说你肾上长东西了,我说在家那边的医院做B超时,打B超的人说的,把B超单据拿给医生看,医生说,没影的事儿,什么东西也没长,只是右肾外包膜外有点积液。
老公和女儿一听高兴了。老公说你进B超室时,我在外面一直念阿弥陀佛,祈祷无事。
女儿不放心哪,说再继续查查,医生说那就做个加强cT吧,就这样又做了个加强CT,结果和B超一样,片子上清清晰晰的,确实是右肾外包膜积液。
医生说,用点消炎药吧,静养,让积液慢慢吸收。
医生还问我摔倒过吗?我确实摔倒过,但时间已经很长了呀。
医生说,说不定什么时候嗑碰了没注意也会出现这种情况,没有外界的撞击一般不会有积液的。
我也实在想不起来什么时候撞过腰部了。
只是更年期冒汗,大冬天浑身都爱汗渍渍的。
就这样住了三天院,用了点消炎药就出院了。
女儿还是不放心,又找了她大学同学帮忙联系了市第一医院又做了一次核磁共振,进一步明确病情。
做核磁的人太多了,记得那天是中午排到的核磁检测。
做完后拿到片子,做核磁的医生看了看说,没事,外包膜积液,和在肿瘤医院做的结果一模一样。
这回心都放下了。
一个月后又去了系统内医院复查,打了B超,还是外包膜积液,还没完全吸收。
即然不是不好的病,我干脆也不管它了,该干嘛干嘛了。
这次误诊让全家人跟着着急上火,姊妹们当时听说都哭了。
好在没事。
去年五月末,我又去体检,又做了B超,别说,积液没了,医生说是完全吸收了。
题主问:医生误诊有多可怕?误诊应该怎么办?
谁都不是完人,都有可能判断失误的时候。
医生也不是神,所以他们也有偏颇的时候。
所以,一旦在一个医院确诊了某项疾病,想要进一步明确病情,一定要多去几家医院检查下,这样能更好地确诊病情。
误诊确实挺可怕,但也应理性对待,误诊了说明身体没毛病,可喜可贺。
我兄长今年三月突然手指麻木不好使了,筷子都拿不住了。
到省医院检查是脑梗,住院期间又查出脑部长个瘤,而且长的部位很不好,省医院说做微创保守得20万元。
后来我建议嫂子又去了盛京医院做了一遍核磁,确诊无误后在盛京医院做的微创手术,前后医疗支出14万多点不到15万。
所以一旦一个医院确诊了病情,千万要再去另一家医院检查下,多花点钱弄准病因,别盲目听一家医院的,有时候一家医院医生判断失误,换家医院说不定就柳岸花明了呢。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健康是责任,是对自己和家人的责任,所以要爱惜身体,少得病少花钱,就是存钱了,每一二年体检一次还是有必要的。
健康是唯一的,健康才是人生的财富,保有健康才是福气。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