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会吃手可以排除脑瘫吗(会吃手的宝宝会是脑瘫吗)

吃手,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一种行为。许多家长在孩子吃手时,会担忧这是否意味着孩子患有脑瘫。事实上,吃手并不是脑瘫的唯一标志。本文将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吃手行为与脑瘫之间的关系,为家长们提供正确的认知。

一、吃手行为的原因

1. 味觉探索

婴幼儿时期,孩子通过口腔感知世界。吃手可以让孩子尝到手指的味道,从而满足味觉探索的需求。

2. 安抚情绪

当孩子感到焦虑、不安或饥饿时,吃手可以起到安抚情绪的作用。这是因为口腔周围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吃手可以刺激这些神经末梢,产生舒适感。

3. 生理需求

吃手可以满足孩子对吮吸的需求。吮吸是婴儿出生后的一种本能,有助于他们适应外界环境。

4. 发育需求

吃手有助于婴儿口腔肌肉的发育,为日后的语言能力打下基础。

二、吃手与脑瘫的关系

1. 脑瘫的定义

脑瘫(Cerebral Palsy)是指由于脑部发育异常或损伤导致的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脑瘫的病因包括遗传、感染、早产、窒息等。

2. 吃手与脑瘫的关联

吃手行为本身并不能直接证明孩子患有脑瘫。部分脑瘫患儿在早期可能会出现吃手行为。这是因为脑瘫患儿的运动能力受到限制,无法进行其他更有趣的活动,从而导致吃手行为。

3. 诊断脑瘫的依据

诊断脑瘫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1)出生前的病史,如早产、窒息等;

(2)出生后的发育状况,如运动能力、姿势等;

(3)神经影像学检查,如脑电图、磁共振等。

三、如何正确看待孩子的吃手行为

1. 放宽心态

家长不必过于担忧孩子的吃手行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吃手行为会逐渐减少。

2. 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

家长应关注孩子的整体发育状况,如运动能力、语言能力、社交能力等。如果发现孩子在其他方面存在问题,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3. 创造丰富的环境

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感官刺激,如色彩、声音、触感等,有助于孩子全面发展。

4. 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

鼓励孩子尝试各种活动,如爬行、走路、游戏等,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

吃手并非脑瘫的唯一标志。家长在关注孩子的吃手行为时,应保持理智,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了解吃手行为的原因,有助于家长正确引导孩子,让他们健康成长。

宝宝会吃手可以排除脑瘫吗

宝宝会吃手可以排除脑瘫吗

宝宝会吃手可以排除脑瘫吗,生活中,怀孕的妈妈都会定期到医院做各种检查,害怕胎儿会出现什么畸形的情况,即使是宝宝出生了,也会测试宝宝的动作反应,是否有脑瘫的症状,那么宝宝会吃手可以排除脑瘫吗?下面和我一起来看看吧!

宝宝会吃手可以排除脑瘫吗1

会吃手可以排除脑瘫吗

会吃手不可以排除脑瘫,脑瘫的判断依据不止生长发育这一项标准。应该综合评定才能判定宝宝是否是脑瘫。脑瘫一般指小儿脑性瘫痪。小儿脑性瘫痪又称小儿大脑性瘫痪,俗称脑瘫。

是指从出生后一个月内脑发育尚未成熟阶段,由于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以姿势各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征。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障碍综合征,病变部位在脑,累及四肢,常伴有智力缺陷、癫痫、行为异常、精神障碍及视、听觉、语言障碍等症状。

脑瘫早期症状

1、新生儿或3月婴儿易惊、啼哭不止、厌乳和睡眠困难。

2、早期喂养、进食咀嚼、饮水、吞咽困难,以及有流涎、呼吸障碍。

3、感觉阈值低,表现为对噪声或体位改变易惊,拥抱反射增强伴哭闹。

4、生后不久的正常婴儿,因踏步反射影响,当直立时可见两脚交互迈步动作。3月龄时虽然可一度消退,但到了3个月仍无站立表示或迈步者,既要怀疑小儿脑瘫。

5、过“百天”的婴儿尚不能抬头,4到5月挺腰时头仍摇摆不定。

6、握拳:一般生后3月内婴儿可握拳不张开,如4个月仍有拇指内收,手不张开应怀疑小儿脑瘫。

7、正常婴儿应在3到5月时看见物体会伸手抓,若5月后还不能者疑为小儿脑瘫。

8、一般生后4到6周会笑,以后认人。痉挛型小儿脑瘫患儿表情淡漠,手足徐动型常呈愁眉苦脸的样子。

9、肌肉松软不能翻身,动作徐缓。触摸小儿大腿内侧,或让小儿脚着床或上下跳动时,出现下肢伸展交叉。

10、僵硬,尤其在穿衣时,上肢难穿进袖口;换尿布清洗时,大腿不易外展;擦手掌时,以及洗澡时出现四肢僵硬。婴儿不喜欢洗澡。

宝宝会吃手可以排除脑瘫吗2

孩子会吃手可以排除脑瘫吗

宝宝吃手是不能排除脑瘫的情况的,宝宝会吃手是宝宝在3-4个月的时候出现的’一种生理性反应,宝宝通过吃手来探索外界世界,宝宝通过吃手可以缓解不安定的状态,避免孩子紧张、焦虑的情绪。

另外,宝宝吃手是一种的生理性的保护反应,宝宝通过吸吮手指可以分散注意力,宝宝吃手随着月龄的增大,一般宝宝7-8个月的时候,吃手的现象会逐渐消失。

所以,宝宝吃手并不可以排除脑瘫,脑瘫是孩子的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损害出现的反应。脑瘫的孩子可以表现为智力障碍、肌张力异常,所以如果宝宝明显的出现会吃手,而且吃手时间比较长的话,说明孩子脑子受到了一定的损害,要及时地去医院就诊除外脑瘫的情况。

孩子脑瘫如何护理

1、饮食护理

早产儿脑瘫要注意做好饮食护理,在饮食上需供给高热量、高蛋白及富有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对独立进食困难儿应进行饮食训练,在喂食时,切勿在患儿牙齿紧咬情况下将匙硬行抽出,以防损伤牙齿。

专家指导,在喂食时应保持患儿头处于中线位,患儿头后仰进食可致异物吸入。要让患儿学习进食动作,尽早脱离他人喂食的境地。

2、日常生活护理

早产儿脑瘫还要注意做好日常生活的护理。搞好脑瘫患儿的清洁卫生,定期洗浴,并及时更换衣服、床单、被褥;室内保持空气新鲜,阳光充足,通风良好,温度适宜。定期用紫外线照射消毒,地面经常用消毒液拖檫,保证小儿脑瘫患儿室内的清洁卫生。

专家指导,小儿脑瘫患儿因发育迟缓,各种动作的发育均迟于同期的健康小儿,行动不便。故应有专人守护,注意安全,以免造成意外伤害。

3、功能训练

早产儿脑瘫的护理还要注意功能训练。专家指出,瘫痪患儿大脑病损是静止的,但所造成的神经功能缺陷并非永远固定不变。如不早期进行恰当治疗,异常姿势和运动模式会固定下来,同时还会造成肌腱挛缩,骨、关节畸形,进而加重了智力障碍。

专家指导,对瘫痪的肢体应保持功能位,并进行被动或主动运动,促进肌肉、关节活动和改善肌张力。尤其 0~6岁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平时要给患儿丰富的语言刺激,鼓励患儿发声、矫正发声异常,并持之以恒地进行语言训练,以增强患儿对社会生活的适应势力。

小儿脑瘫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一、痉挛型:

典型痉挛型四肢瘫患者表现为双上肢屈曲、内收内旋、屈腕手握拳。双髋关节内收内旋,屈曲不充分,坐位双下肢伸直、尖足、骨盆后倾,常取盘坐为姿势,立位表现为头前倾下颌突出,颈椎前凸。

二、手足徐动型:

(1)、紧张性手足徐动型:临床表现为既有手足徐动型特点又有痉挛型表现,呈现持续紧张状态,肌张力波动减少,不随意运动相对不明显。

(2)、非紧张性手足徐动型:临床表现为不随意运动,肌紧张轻。多在随意运动明显,安静时肌紧张完全正常,活动时肌张力明显增强,来回变化。

三、肌张力低下型:

主要表现为:肌张力低下,以抗重力肌最明显。

四、混合型:

常见有痉挛型与手足徐动型混合,表现既有腱反射亢进,又有手足徐动的不随意运动。

五、分类不明型:

少见,为不能明确分属为哪种类型的脑瘫。

扩展资料:

小儿脑瘫的形成原因

先天性异常: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脑发育异常,在四肢性瘫痪的脑瘫病人中53%与先天性异常有关;在非四肢性瘫的脑瘫病人中,35%是先天性发育不良所致。

脑缺血缺氧:在脑瘫患者中,20%是由窒息及产伤所引起,导致缺血缺氧的因素有:

(1)母亲因素:如患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心力衰竭、大出血、贫血、休克或吸毒、药物过量等;

(2)胎盘因素:如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胎盘坏死或胎盘功能不良等;

(3)脐带血流阻断:如脐带脱垂、压迫、打结或绕劲等;

(4)分娩过程异常:如臀位产、滞产、手术产(产钳)或应用麻醉药等;

(5)新生儿因素:除窒息外,还有许多心肺功能异常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呼吸窘迫综合症、周身循环衰竭、红细胞增多症。

核黄疸:为脑瘫重要原因,随着国产医学的进步,核黄疸引起脑瘫的比例下降。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小儿脑瘫很多不为人知的因素脑瘫儿有何表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

    本文地址:https://www.shdoqs.com:443/yuer/34804.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