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黄疸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的一段时间内,由于母乳喂养引起的黄疸。据相关资料显示,母乳性黄疸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发病率较高,给新生儿及家庭带来了诸多困扰。本文将围绕母乳性黄疸的成因、症状及消退时间进行探讨,以期为新生儿家庭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母乳性黄疸的成因
1. 母乳中胆红素含量较高:母乳中的胆红素含量比牛奶高,且母乳喂养的新生儿胆红素排泄能力较弱,导致胆红素在体内积累,引发黄疸。
2. 母乳喂养时间过晚:新生儿出生后,母乳喂养时间过晚会导致新生儿体内胆红素积累,从而引发黄疸。
3. 母乳喂养频率过低:母乳喂养频率过低,新生儿体内胆红素排泄不畅,容易引发黄疸。
4. 母乳中某些成分影响:母乳中某些成分,如脂肪、蛋白质等,可能影响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进而引发黄疸。
二、母乳性黄疸的症状
1. 皮肤和巩膜黄染:新生儿皮肤和巩膜出现黄染,是母乳性黄疸最明显的症状。
2. 消化不良:部分新生儿在母乳性黄疸期间会出现消化不良、呕吐、腹泻等症状。
3. 精神状态差:黄疸严重时,新生儿可能出现精神状态差、嗜睡、食欲不振等症状。
三、母乳性黄疸的消退时间
1. 母乳性黄疸的消退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一般在出生后2-3周内消退。
2. 部分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消退时间较长,可达1-2个月。
3. 对于母乳性黄疸消退时间较长的新生儿,家长需密切关注其症状,必要时及时就医。
四、预防和治疗
1. 预防:在新生儿出生后,尽早开始母乳喂养,增加喂养频率,有助于预防母乳性黄疸。
2. 治疗:对于母乳性黄疸,治疗原则为观察和等待。在等待期间,家长需注意以下几点:
(1)观察新生儿黄疸程度,如黄疸加重,应及时就医。
(2)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避免感染。
(3)合理喂养,保证新生儿营养需求。
(4)加强新生儿保暖,预防感冒。
母乳性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疾病,了解其成因、症状及消退时间对新生儿家庭具有重要意义。家长在发现新生儿出现黄疸症状时,不必过于恐慌,应保持冷静,遵循医生指导,合理喂养,密切关注新生儿病情,确保新生儿健康成长。
母乳性黄疸多久能退完
母乳性黄疸多久能退完:一般情况下,母乳性黄疸多久能退完还要看处理方式和孩子自身情况来定。如果是生理性黄疸,且足月宝宝也就是满三十七周的宝宝,一般2周以内黄疸能退完。如果是早产宝宝,且是三十七周以前出生的宝宝,则有可能需要3~4周。
黄疸,多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引起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常表现为巩膜、黏膜、皮肤及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因巩膜含有较多的弹性硬蛋白,与胆红素有较强的亲和力。所以,黄疸患者巩膜黄染常先于黏膜、皮肤而首先被察觉。那么,母乳性黄疸多久能退完呢?接下来就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
母乳性黄疸多久能退完
一般情况下,母乳性黄疸多久能退完还要看处理方式和孩子自身情况来定。如果是生理性黄疸,且足月宝宝也就是满三十七周的宝宝,一般2周以内黄疸能退完。如果是早产宝宝,且是三十七周以前出生的宝宝,则有可能持续时间会稍微长一点,可能需要3~4周,但一般四周是能够退完的。此外,如果足月儿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4周,则说明黄疸时间太长了,需及时就医诊治较好。同时,还可多晒太阳,不仅可以补钙,还可降低黄疸。建议在晒太阳时,尽量选择上午10点比较好一点。还有在晒完太阳后,一定要及时补水,可有效缓解病情。
知识拓展:降黄疸最有效的方法
1、药物治疗
如葡萄糖、碱性溶液等药物,可提供能量,预防代谢性中毒、胆红素脑病。此外,还可使用白蛋白和胆红素联合治疗,以达到降低胆红素水平,并可阻止胆红素的生成及快速排泄胆红素。
2、换血治疗
换血治疗适用于溶血性黄疸,通过换血可达到换出致敏红细胞和血清中的免疫抗体,阻止继续溶血。可有效降低胆红素,防止核黄疸发生,但换血会产生一些副作用,一定要慎用。
3、照蓝光治疗
这是清除游离胆红素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且安全性很好。游离胆红素在经蓝光照射后能快速从胆汁和尿液中排泄,不需要通过肝脏。一般使用蓝光照射,持续照2~48小时。也可采用间歇照射的方法,照几个小时观察一段时间,反复操作,直到胆红素正常就可停止了。
婴儿母乳性黄疸多久能退完
黄疸在宝宝出生后是很常见的一种现象,如果宝宝出现黄疸,可以通过照蓝光的方式来治疗黄疸的形成。也有很多种原因。每个黄疸的不同治疗方式也是不一样的,那么婴儿母乳性黄疸多久能退完?
婴儿母乳性黄疸多久能退完?
母乳性黄疸易发于用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母亲怀孕时,一般无特殊疾病史。黄疸常发生在出生后第一周末或第二周初。黄疸高峰出现于第二、三周。持续母乳喂养,新生儿的黄疸经4-11周后可自行消退。如果暂停母乳喂养,则黄疸大多在2-4天内迅速减轻,在第6-9天内可完全消失。黄疸患儿的其他方面大多比较正常,生长发育、智力状况可与健康婴儿无异。如停喂母乳几天后再喂母乳,黄疸可再次出现,不过此时出现的黄疸往往是轻度的。以后,即使持续地用母乳喂养,黄疸亦不出现。这是由于母乳中的孕烷二醇激素在新生儿出生后3-10周逐渐消失。
另一方面,新生儿或婴儿自身肝脏功能和酶的发育趋于成熟,即使母乳中仍有少量的激素存在,患儿的黄疸也会同样消退。治疗:一般来说,患有母乳性黄疸的患儿不需使用药物。只要一般情况良好,也不必因黄疸存在而中断母乳喂养。如黄疸严重,则应断奶几天,待黄疸消退后再继续用母乳喂养。
母乳性黄疸主要表现为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出现黄疸,足月儿多见,黄疸出现在生理性黄疸发生的时间范围内,峰值可高于生理性黄疸,消退时间可晚于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常见黄疸出现在生后的一周以后,两周左右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若继续母乳喂养,黄疸可持续四到十二周方消退,所以母乳性黄疸一般最迟可能会持续到十二周左右,但是宝宝一般情况都是良好的,然后没有其他病理因素存在,如果是要确定母乳性黄疸,需要停母乳,一般停母乳两到三天左右,黄疸可以下降50%左右。
新生儿黄疸的正常值?
足月出生宝宝的黄疸正常值与早产儿又有所不同。通常,足月新生儿黄疸正常值是12.9毫克/100毫升,也就是100毫升的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低于12.9毫克。早产儿的黄疸正常值15毫克/100毫升血液,也就是100毫升的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低于15毫克。当宝宝的黄疸值超过12.9mg/dl或新生儿黄疸指数上升过快时(每日上升超过5mh/dl),或黄疸持续时间超过足月儿在14天内消退,早产儿在4周内消退这个时间,或者黄疸退而复现。就表示新生儿黄疸不健康,可能患了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新生儿在生后2-3天开始出现黄疸,4-5天后最明显,7-14天自然消退,一般情况良好,无不良反应,称“生理性黄疸”。早产儿由于肝功能更加不成熟,黄疸会出现得比较晚,大概在第3或者第4天,而且持续的时间会更长,早产儿黄疸可持续14天或者更久。新生儿母乳性黄疸:黄疸开始时间为生后4-7天,持续2个月左右,以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无临床症状。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黄疸出现得早,生后24小时内即出黄疸。黄疸持久,出生2-3周后黄疸仍持续不退甚至加深,或减轻后又加深。黄疸程度重,呈金黄色或黄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亦有较明显的黄疸或血清胆红素大于12-15毫克/公升。伴有贫血或大便颜色变淡者。有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呕吐等表现者。
母乳性黄疸多久能退完母乳性黄疸怎么办
母乳性黄疸会自己退吗
母乳性黄疸一般会自己退去。
这种黄疸通常表现为轻至中度,完全退去需要2-3个月。在此期间,不建议断奶,所以母乳性黄疸是可以自行缓解的。
母乳性黄疸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除了早期母乳黄疸可能导致血胆红素过高,引起脑损伤或听力障碍等并发症外,通常预后良好。
母乳性黄疸还能吃母乳吗
是否可以继续母乳喂养需视情况而定:
1. 血胆红素达到16-20mg/dl时,应考虑暂停母乳或减少母乳,增加配方奶混合喂养。当血胆红素下降至小于15mg/dl,仍可继续母乳喂养,但需加强监测,经皮测胆红素高峰时最好每天监测一次。
2. 母乳性黄疸通常表现为轻至中度,只要注意随时监测黄疸高度,密切观察宝宝皮肤和巩膜的黄染程度,可以保持母乳喂养。母乳性黄疸通常持续2-3个月才能完全退清,母乳是宝宝最好的营养,因此主张坚持母乳喂养。
母乳性黄疸多久能退
无论是早发型还是迟发型母乳性黄疸,在停止喂养母乳3-5天后,新生儿黄疸会逐渐减退。若再开始母乳喂养,黄疸会重新出现。母乳性黄疸的持续时间通常比一般生理性黄疸更长,有的可长达1-2个月,甚至更久,因此宝妈们要做好长期护理的准备。
母乳性黄疸是母乳喂养的婴儿在生后4~7天出现黄疸,2~4周达到高峰,一般持续3~4周,第2个月逐渐消退,少数可能延至10周才完全退尽。若停喂母乳3~4天,黄疸会明显减轻,胆红素下降≥50%。若再用母乳喂养,黄疸不一定再出现,即使出现也通常不会达到原有程度。
母乳性黄疸是否需要治疗
母乳性黄疸的宝宝,足月儿多见,一般状况良好,吃奶好,粪便色黄,尿色不黄,不影响生长发育,肝功正常,无溶血的表现。
1. 早发型母乳黄疸,如果血胆红素达到一定范围,应予以蓝光治疗,预防可能的脑损伤。血胆红素超过20mg/dl时,应在医生指导下治疗。
2. 晚发型母乳性黄疸治疗干预指标:血胆红素18-22mg/dl时接受光疗,血胆红素25-29mg/dl,出现嗜睡、拒奶,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母乳性黄疸的宝宝如何护理
1. 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的宝宝应尽量提高哺乳频率,鼓励少量多次喂哺母乳。研究发现增加哺乳频率可以减轻或减少黄疸的发生。
2. 母乳不足时,建议让孩子多吸吮,通过乳头适当刺激和足量水分的补足,一般母乳量都能提高。在用尽方法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适当添加配方奶,因为如果不能提供足够的能量和蛋白质,饥饿会影响肝酶结合胆红素的能力,导致血胆红素升高。
3. 宝宝多吃多排,可以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阻断胆红素的回吸收。
4. 不给宝宝喂葡萄糖水,因为葡萄糖水没有退黄疸的作用,可能减少孩子奶量,增加新生儿病菌感染和肾脏负担风险。
5. 多观察宝宝精神状态,黄疸超高预警没有被及时发现并诊断,容易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6. 最后,妈妈们不要因为吃母乳宝宝有黄疸而放弃母乳喂养,也不要认为是自己吃错了什么导致母乳性黄疸而自责。事实上这与妈妈饮食无关。母乳永远是宝宝最好的营养,只要在医生指导下正确哺乳,严密监测黄疸指数变化,最多经过2-3个月母乳性黄疸就会完全降至正常,母乳黄疸的宝妈们尽可放心!
母乳性黄疸预防方法
1. 妈妈在怀孕期间应注意饮食习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喝酒和吃辛辣刺激的食品,多食用青菜和水果,吸收更多的营养和维生素,不要轻易使用药物。
2. 宝宝在早期时,母乳摄入可能导致体内热量增加,降低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最好促进肠蠕动,使胎粪尽早排除体内,减少胆红素肠肝循环,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从而降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患病率。
3. 宝宝出生后如果出现黄疸,要密切观察宝宝黄疸情况,并做好相关记录,为医生提供准确数据,以便医生的治疗和诊断。
4. 有研究学者认为,增加新生儿早期的乳汁摄入量会导致宝宝体内热量增多,降低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促进肠蠕动,使胎粪尽早排净,减少胆红素肠肝循环,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从而降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患病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