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严重威胁着全球人类的健康。在我国,乙肝病毒感染者达1亿多,其中乙肝携带者占绝大多数。乙肝防治取得了显著成效。乙肝携带者能否传染人、如何防治等问题依然困扰着许多人。本文将从乙肝病毒传播途径、防治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消除大家对乙肝携带者的恐慌心理。
一、乙肝病毒传播途径
1.血液传播: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如输血、使用未经消毒的注射器等。
2.性传播:乙肝病毒可以通过性接触传播,尤其是与乙肝病毒感染者发生性关系时。
3.母婴传播:乙肝病毒可以通过母婴垂直传播,即母亲在怀孕、分娩或哺乳期间将病毒传给胎儿或婴儿。
4.日常接触传播:虽然日常接触传播的可能性较小,但乙肝病毒仍然可能通过亲吻、共用餐具、毛巾等途径传播。
二、乙肝携带者是否会传染人
乙肝携带者,即乙肝病毒感染者,通常是指乙肝病毒携带者。他们体内的乙肝病毒数量较少,病毒复制能力较弱,往往不具有传染性。只有在乙肝病毒大量复制、病毒载量较高时,携带者才可能具有传染性。因此,乙肝携带者并非都会传染人。
三、乙肝防治方法
1.疫苗接种: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种乙肝疫苗。我国规定,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应接种第一针乙肝疫苗,此后还需接种两针加强针。
2.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于高风险人群,如乙肝病毒感染者、孕妇等,可注射HBIG进行被动免疫。
3.定期检查:乙肝携带者应定期检查肝功能、HBV DNA等指标,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4.药物治疗:对于病情较轻的乙肝携带者,无需特殊治疗。但对于病情较重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抗病毒治疗。
四、关爱乙肝携带者,消除恐慌心理
1.了解乙肝知识:了解乙肝病毒传播途径、防治方法等知识,有助于消除恐慌心理。
2.尊重乙肝携带者:乙肝携带者并非都是传染源,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给予关爱和支持。
3.加强宣传教育:政府、医疗机构和社会各界应加强乙肝防治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乙肝的认识和防治意识。
乙肝携带者并非都会传染人,我们应该消除恐慌心理,关注乙肝防治知识,关爱乙肝携带者。只有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遏制乙肝病毒的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让我们携手共建一个没有乙肝的世界!
乙肝携带者会传染人吗
乙肝携带者会传染人。
乙肝携带者是指感染了乙肝病毒但并未出现肝炎症状的人。他们体内存在病毒,具有传染性。下面将详细解释乙肝的传染性和传播方式。
乙肝携带者的传染性主要取决于其体内病毒的数量和活跃程度。虽然乙肝病毒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但主要是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等途径传播。血液传播是乙肝最重要的传播方式之一,通过输血、手术、纹身、共用注射器等方式,如果带有病毒的血液接触到健康人的伤口或黏膜,就可能导致感染。母婴传播是另一种常见的传播方式,乙肝病毒可以通过孕妇的胎盘传染给胎儿。此外,性接触传播也是乙肝病毒传播的一种重要方式,性接触时如果未采取保护措施,病毒可能通过性器官分泌物传播。
值得注意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普通接触,如拥抱、握手、共同用餐等,一般不会传播乙肝病毒。这是因为乙肝病毒不会通过消化道或空气传播。然而,为了安全起见,建议未感染乙肝病毒的人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如避免直接接触乙肝携带者的血液和体液。如果身边有乙肝携带者,应保持适当的距离,并注意个人卫生,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总之,乙肝携带者具有传染性,需要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来降低感染风险。了解乙肝的传播方式和预防措施对于保护个人健康至关重要。
和乙肝患者吃饭会传染吗
乙肝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近年来,随着乙肝患者的增加,人们不免会担心, 和乙肝患者吃饭会传染吗 ?其实,乙肝病毒主要是通过血液、体液和母婴传播。和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起吃饭并不会被传染。
和乙肝患者吃饭会传染吗
乙肝病毒主要是通过血液、体液和母婴传播。和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起吃饭、说话、共用电话、共用餐具、共用卧具、马桶、浴室、游泳池等,或是握手、拥抱,是不会传染乙肝的。但如果和乙肝患者一起吃饭时,共用餐具又在此时恰好口腔皮肤粘膜有破损(即口腔溃疡),还是有可能感染乙肝病毒。
乙肝传播途径一般有:
1、输血传播。这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如输人全血、血浆、血清或其他血制品,通过血源性注射传播。实验证明,只要极微量含有乙肝病毒的血液,就可引起乙肝的传播。
2、医源性传播。如医疗器械被乙肝病毒污染后消毒不彻底或处理不当,可引起传播。包括手术、牙科器械、采血针、针灸针和内镜等。
3、母婴传播:母婴传播是最重要的传播途径。母婴传播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垂直传播,另外一方面就是水平传播。主要是在围生期和出生后的密切生活接触水平传播。
4、性接触传播。近年国外报道对性滥交、同性恋和异性恋的观察肯定,乙肝的性传播是性伙伴感染的重要途径,这种传播亦包括家庭夫妻间的传播。
5、昆虫叮咬传播。在热带、亚热带的蚊虫以及各种吸血昆虫,可能对乙肝传播起一定作用。
6、生活密切接触传播。与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长期密切接触,唾液、尿液、血液、胆汁及乳汁,均可污染器具、物品,经破损皮肤、粘膜而传播乙肝。其中口对口传染可能是最重要方式。因为急慢性肝炎及病毒携带者的唾液中都能检查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乙肝的危害
1、乙肝具有一定的突发性。当肝炎病毒侵入人体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当外界条件成熟,可突然爆发,而且具有不可抑制性。
2、乙肝的难治愈性。现在肝炎药品市场药品繁多,,但是真正治愈肝病的特效药很少,治疗肝病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用药,规范治疗。
3、乙肝具有恶变性。统计资料证明:乙肝病毒携带者如果治疗不及时将有31.6%-60.1%转化成慢性肝炎,20.8%-56.3%的慢性肝炎患者将恶化成肝硬化、肝腹水,16.5%-51.1%的肝硬化患者将癌变,得了肝癌等于走到了生命的边缘。
4、乙肝的家族聚集性。经过调查许多肝病患者,发现一个共同的问题,在有乙肝病史的家庭内得病概率比普通家庭多25.2%,我国患乙肝的幼儿中有22-50%的母体通过胎盘或产道传染给胎儿的垂直传染成为攻克肝炎的一项世界性难题。
5、乙肝的传染性。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脱氧核酸(DNA)病毒,这种病毒可以在酸性或碱性的环境下生存,生命力极其顽强,它可以随着病人排出体外的各种体液传染给其他的健康人,在病人尿液、唾液、乳汁、羊水、月经、阴道分泌物中可以分离出肝炎病毒标志物(也就是HbsAg)表面抗原,正常人接触这些分泌物,通过血液或溃疡面极易感染。
精彩推荐:
佝偻病能治好吗
水痘疫苗有必要打吗
手足口病严重吗
小儿咳嗽偏方
出水痘能吃什么
乙肝病毒携带者会传染人吗
乙肝病毒携带者具有一定传染性.因乙肝病毒携带者体内存在一定数量的乙肝病毒,但其肝脏并未受损,但仍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慢性乙肝)是指慢性乙肝病毒检测为阳性,病程超过半年或发病日期不明确而临床有慢性肝炎表现者。临床表现为乏力、畏食、恶心、腹胀、肝区疼痛等症状。肝大,质地为中等硬度,有轻压痛。
病情重者可伴有慢性肝病面容、蜘蛛痣、肝掌、脾大,肝功能可异常或持续异常。
根据临床表现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而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指乙肝病毒检测为阳性,无慢性肝炎症状,1 年内连续随访3 次以上血清ALT 和AST 均无异常,且肝组织学检查正常者。
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在一类致癌物清单中。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于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乙型肝炎患者和HBV携带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HBV可通过母婴、血和血液制品、破损的皮肤黏膜及性接触传播。感染HBV后,由于受病毒因素、宿主因素、环境因素等影响,会出现不同的结局和临床类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