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家长们对这种疾病的关注度也逐渐提高。儿童手足口病会传染给大人吗?本文将从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临床表现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一疾病。
一、儿童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与传播途径
1. 病原体
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肠道病毒,其中柯萨奇病毒A组16型、肠道病毒71型和埃可病毒等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毒。
2. 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包括:
(1)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说话等时,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给他人。
(2)接触传播:患者的手、口腔、皮肤等部位污染了病毒后,其他人接触这些部位也会感染。
(3)消化道传播:病毒可通过食物、饮水等途径进入人体,引起手足口病。
二、手足口病在成人中的传播情况
目前,关于手足口病在成人中传播的情况,学术界尚无明确结论。部分研究表明,成人感染手足口病后,病毒在体内复制的能力较弱,传播给他人的风险较低。但也有观点认为,成人感染手足口病后,仍具有一定的传播风险。
三、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口腔溃疡:患者口腔黏膜出现溃疡,疼痛明显。
2. 手足皮疹:患者手掌、足底、臀部等部位出现皮疹,皮疹呈红色,有水疱。
3. 发热:部分患者伴有发热,体温在38℃-40℃之间。
四、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
1. 增强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2. 个人卫生: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以及接触患者后。
3. 避免接触患者:尽量避免接触手足口病患者,减少感染风险。
4. 注意环境卫生:保持室内通风,定期消毒,避免病毒滋生。
5. 食物安全:注意食品卫生,避免食用生冷、不洁食物。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尽管目前尚无明确证据表明手足口病会直接传染给成人,但为了确保家庭成员的健康,我们仍需加强预防措施。通过了解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临床表现以及预防措施,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这一疾病,为家庭和谐幸福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郑重,张文宏. 手足口病[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 张艳,张志刚,陈思,等. 成人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J].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9,36(9):5-6.
[3] 李春艳,王立伟,杨瑞琴,等. 手足口病病原学检测与流行病学分析[J].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2017,37(9):1101-1104.
小儿手足口病会传染大人吗 小儿手足口病怎么传染
1 小儿手足口病会传染大人吗
小儿手足口病会传染大人,但主要传染给5岁以下的儿童,因为孩子免疫力低下,很容易被传染发病,而大人免疫力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也没有任何症状,但会传播病毒,所以大人接触患儿后要及时消毒手部,避免立即接触儿童。
2 小儿手足口病怎么传染
小儿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很多方式进行传播,但人群之间的密切接触是最主要的传染方式,孩子在接触患儿的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以及粪便,都会使孩子患上手足口病。此外,若孩子接触了已经被患儿污染的毛巾、牙杯和手绢以及奶具,甚至是患儿的医疗器具和床上用品都有可能被传染上手足口病。
3 小儿手足口病什么时候传染性最强
小儿患有手足口病,在发病之前的几天,眼部和粪便就能够检查出肠道病毒,在发病之后的一周内传染性最强,所以妈妈一定要带自家宝宝远离手足口病患儿,特别是发病一周内的患儿。
4 成人会携带手足口病病毒传染给孩子
小儿手足口病传染给大人一般不会发病,但大人携带手足口病的病毒后,通过与孩子亲热或不洗手给孩子喂食等很容易导致孩子感染发病。
预防手足口病成人要做好个人卫生
1、回家后换身衣服、洗洗手后再与孩子亲热。
2、孩子进食时,不要让孩子边玩边吃、不要边吹边喂、更不要将食物咬碎嚼烂吐出再喂给孩子。
3、成人不要给孩子进食不干净食物和水,定期给孩子的玩具、餐具消毒。
4、给孩子换尿布后要洗干净手并处理好孩子的大小便等。
手足口病10岁还会得吗 手足口病传染大人吗
1 手足口病10岁还会得吗
如抵抗力低下的10岁儿童可能会得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被称之为小儿疾病,一般对于10岁以上的儿童来说,即使患者接触了手足口病的幼儿,多半会因为自身抵抗力强而不会发病,但这也不是绝对的,若对方是一个经常得病、自身抵抗力低下的人10岁儿童,也可能会感染发病。
2 如何判断10岁儿童可能会得手足口病
如10岁儿童日常伴有以下9点的,说明其自身抵抗力较低,容易感染手足口病,需谨慎预防感染:
1、经常感到疲劳
2、经常感冒
3、伤口容易感染
4、肠胃功能下降;自身保护能力差
5、易受到传染病的侵袭
6、精神萎靡
7、易昏睡
8、爱做梦(恶梦)
9、身心憔悴
3 如何预防感染手足口病 1、注意个人卫生习惯
手足口病是通过病毒感染的,因此我们要勤洗手,勤洗澡;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在打喷嚏、咳嗽时注意用纸巾遮掩口鼻,并应及时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尤其是孩子,更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才能很好的预防手足口病。
2、做好家庭消毒
各种传染病的预防,我们都离不开消毒,因此家庭要常备“84”消毒液,对于儿童的玩具或其他用品应经常彻底清洗消毒,但“84”消毒液不应用于洗衣服。
3、注意家庭卫生
应注意家庭室内外的环境卫生,清洁的环境有利于防病,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每天最好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4、不和患病者接触
发病儿童的症状期传染性较强,应避免健康儿童和发病儿童接触,发病儿童家长也应主动告知其他儿童和家长,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5、不去人多的地方
在病毒流行期间,应该多待在家中或者空气干净清新的地方,避免去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因为公共场所人流量较大,空气不流通,给病毒入侵成就了很好的环境。
6、提高自身抵抗力
日常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保持乐观积极的情绪,保证每周有3—4次的运动,每次30分钟左右,可增加人体免疫细胞的数目,提高自身抵抗力。
4 手足口病哪个年龄阶段的人易得
5岁以下的儿童易得。
手足口病多感染的是5岁以下的儿童,因为这个阶段的儿童不仅自身抵抗力低下,对于个人卫生、饮食方面都缺乏辨别意识,另外这个时期的儿童多在托儿所、幼儿园等地方就读,病源比较集中,很容易感染上。
手足口病能否传给大人,大人如果携带了这个病毒会传给孩子吗
大人如果感染后很容易感染给孩子,因为孩子的免疫能力比成人抵抗力小的多.所以一旦成人感染后表现症状不会太明显,但如果感染给孩子后.孩子很可能会先严重.
另外回复回答朋友的一句话,大人感染后一样会得病,只是根据自身的免疫能力和治疗来决定是否表现出现手足口病的症状.只能说是成人感染率低些.
为了宝宝大家多学习些手足口病预防知识吧。
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
手足口病起病一般较急,患儿常有发热,体温38℃~40℃,热程多为4~7天,7天以上者少见。病初部分患儿多伴有流涕、咽痛、厌食、呕吐、腹泻等症状。手足远端部位如手指、手掌、足趾以及口腔出现红色小丘疹,并迅速转为小疱疹,直径2-4mm,如米粒大小,呈圆形、椭圆形,周围有红晕,疼痛明显。此种皮疹有时在患儿臀部及肛周也可见到。在临床上本病以手、足、口腔疱疹为主要特征,故通称为手足口病。口腔疱疹多分布在舌、颊黏膜、口唇、硬腭、咽、扁桃体等处,并很快变成小溃疡,患儿流涎(流口水)吃东西时痛,甚至影响进食。
手足口病重症病例:
1.有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的患者,同时伴有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
2.手足口病流行地区的婴幼儿虽无手足口病典型表现,但有发热伴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措施: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染的关键。
(一)个人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专家呼吁:手足口病多“袭击”5岁以下小儿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患者主要为5岁以下婴幼儿,发病时患儿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阴等部位会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也不像水痘,所以又称“四不像”;而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个别患者可能出现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严重并发症,或危及生命。如果没有合并症,手足口病患儿多数一周即可痊愈。
手足口病可通过玩具和日用品传播
“手足口病常通过患病幼儿的玩具、餐具以及日常用品传播,容易在幼儿园中造成小范围流行。”王鸣说,手足口病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主要传染源,发病第1周传染性最强。病毒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传播。例如,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以飞沫形式,经呼吸道感染新的易感者;唾液、疱疹液、粪便中的病毒可经手或借助被污染的毛巾、手绢、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经口传播给他人;与患者同居一室易被感染;饮用被病毒污染的水也可感染手足口病。
专家指出要预防手足口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是要做好疫情报告,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疫点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扩散。
2.是托幼等单位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3.是对被污染的日常用品、玩具、食具、桌椅等应消毒处理,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3%漂白粉浸泡消毒,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4.是要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5.是教育宝宝坚持饭前便后勤洗手,可有效预防病从口入。
需要提醒的是,手足口病无免疫性,患过本病后如不注意预防,还会再患。
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所以至今尚未研制出疫苗。
另外我们每个人都要养成非常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看似小事但久了便知道所带来的疾病困劳是多么的难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