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始末(三聚氰胺奶粉事件是怎么回事)

200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食品安全事件震惊了全国,无数家庭陷入了悲痛之中。这场事件的主角便是三聚氰胺奶粉,它给无数婴幼儿带来了无法挽回的伤害。本文将回顾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的始末,以警示人们关注食品安全,珍爱生命。

一、事件背景

1. 三聚氰胺的毒性

三聚氰胺,又称三聚氰酸,是一种白色结晶粉末,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长期摄入三聚氰胺会导致肾结石、尿毒症等严重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2. 奶粉市场乱象

我国奶粉市场在2008年之前,一直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原料供应不稳定、生产过程不规范、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这些问题为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二、事件始末

1. 发现问题

2008年9月,我国多地发生婴幼儿肾结石病例,经调查发现,这些病例与食用三鹿集团生产的奶粉有关。随后,三鹿集团宣布召回问题奶粉。

2. 深入调查

在事件发生后,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迅速展开调查。经调查发现,三聚氰胺并非三鹿集团独有,其他一些奶粉企业也涉嫌添加三聚氰胺。

3. 严惩犯罪

在事件调查过程中,相关部门依法对涉嫌犯罪的奶粉企业进行了查处,并对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我国政府加大了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完善了相关法律法规。

4. 悲剧后果

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给无数家庭带来了无法挽回的伤痛。据统计,事件导致数万名婴幼儿患上肾结石,数百人死亡。

三、反思与启示

1. 重视食品安全

三聚氰胺奶粉事件警示我们,食品安全关乎人民生命健康,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政府、企业、消费者都要共同努力,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2. 加强监管

政府要加大对食品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确保食品安全。

3. 提高公众意识

消费者要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学会辨别真伪,不购买无证、无牌的食品。企业要诚信经营,严把产品质量关。

4. 强化责任追究

对食品安全事件的责任人要依法严惩,让违法者付出代价。要加强对食品安全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

三聚氰胺奶粉事件是一起令人痛心的食品安全悲剧,它警示我们时刻关注食品安全,珍爱生命。让我们共同携手,筑牢食品安全防线,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伊利三聚氰胺事件始末是什么

伊利三聚氰胺事件始末是:2008年,伊利奶粉被检测出含有三聚氰胺,这一事件迅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对伊利及整个乳制品行业造成了重大影响。

2008年9月8日,甘肃岷县14名婴儿同时被诊断出患有肾结石,随后在这些婴儿食用的奶粉中发现了化工原料三聚氰胺。这一发现迅速引起公众关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随即对全国婴幼儿配方乳粉进行大规模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包括伊利在内的多家知名乳制品企业的奶粉中均含有三聚氰胺。伊利儿童配方乳粉被抽查的35个批次中,有1个批次不合格,三聚氰胺最高含量为12毫克/千克。

这一事件对伊利造成了巨大的冲击。首先,伊利作为行业领军企业之一,其品牌形象和产品信誉受到了严重损害。消费者开始质疑伊利的产品质量,导致伊利奶粉销量急剧下降。其次,伊利股价在短时间内遭受了暴跌,市值大幅缩水。为了挽回市场信心,伊利迅速采取行动,全额承担损失,并积极召回问题产品,同时加强了对供应商和生产环节的监管,以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然而,伊利并未因此一蹶不振。在事件发生后,伊利积极应对,通过一系列措施逐步恢复了市场信心。伊利加强了对产品质量的管理和控制,提高了生产标准和检测要求,确保产品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同时,伊利还加大了对市场的投入和宣传力度,通过举办各种促销活动和品牌推广活动,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总的来说,伊利三聚氰胺事件是一起严重的食品安全事故,对伊利及整个乳制品行业造成了重大影响。但伊利通过积极应对和采取有效措施,逐步恢复了市场信心,并在后续的发展中继续保持了行业领先地位。这一事件也提醒我们,食品安全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任何企业都必须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安全,切实履行社会责任。

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始末是什么

开始:2008年5月20日,有网友声称自己的孩子吃了三鹿奶粉小便出现异常,而三鹿以四箱新奶粉为代价解决这件事。

结束:2011年4月,卫生部公布婴幼儿配方奶粉新国标GB10765-2010、GB10767-2010,该标准在多个项目要求中均比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婴幼儿奶粉标准更严格,被誉为“全球最严格婴幼儿奶粉国标”。

具体介绍:

2008年3月,南京出现喝奶儿童结石案例,前所未有。

2008年6月28日,兰州军区第一医院收治了首例患有肾结石的婴幼儿患者,7月中旬,甘肃省卫生厅接到婴儿结石病例报告,随即展开调查,并报告了卫生部。2008年9月8日,14名婴幼儿食用三鹿奶粉后患肾结石的消息被媒体披露。

2008年9月11日上午,三鹿乳业对外宣称奶粉合格。2008年9月11日晚,三鹿乳业承认7000吨奶粉受到污染。对8月6日前生产的所有奶粉全部召回。

2008年9月11日晚,卫生部提醒公众停止使用三鹿奶粉。2008年9月12日,三鹿称经过调查,是奶农及收奶站私自加入三聚氰胺,由于全球均没有乳品三聚氰胺检测标准,导致受污染奶粉上市销售。

2008年8月1日下午6时,三鹿取得检测结果:送检的16个婴幼儿奶粉样品,15个样品中检出了三聚氰胺的成份。

2008年8月2日下午,三鹿分别将有关情况报告给了其注册所在地石家庄市政府和新华区政府,并开始秘密回收市场上的三鹿婴幼儿奶粉。

2008年8月4日至9日,三鹿对送达的原料乳200份样品进行了检测,确认“人为向原料乳中掺入三聚氰胺是引入到婴幼儿奶粉中的最主要途径”。

2008年9月13日,患病婴幼儿实行免费救治,所需费用由财政承担。有关部门对三鹿婴幼儿奶粉生产和奶牛养殖、原料奶收购、乳品加工等各环节开展检查。质检总局将负责会同有关部门对市场上所有婴幼儿奶粉进行了全面检验检查。

2008年9月15日,甘肃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称甘谷、临洮两名婴幼儿死亡,确认与三鹿奶粉有关。

2008年9月16日,央视报道经过国家质检总局对109家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的491批次产品进行了排查,检验显示有22家企业69批次产品检出了含量不同的三聚氰胺。

由于三鹿是当时全球最大的奶粉基粉生产企业,所生产基粉向国内国外多个企业销售,三聚氰胺污染奶粉引发乳品行业骨牌效应。

2008年9月17日,国家质检总局宣布取消食品业的国家免检制度,所有已生产的产品和印制在包装上已使用的国家免检标志不再有效。几天后再宣布撤销蒙牛、伊利和光明三个品牌液态奶产品的“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2008年9月19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要求中国当局在四名婴儿因饮用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而丧生后,对此一问题“展开全面调查”。世界卫生组织也严厉谴责中国没做好食品卫生的管控,而且还刻意隐匿消息。

2008年9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不要把中国描绘成“万恶之源”,这些问题会出发达国家,同样也会出新兴工业国家。他们正在帮助中国对相关机制进行改善。但是宣称所有食品安全问题都源于中国,则是完全错误的。

2009年初,国家卫生部接受国务院委托,领衔清理原有乳业标准,再造生鲜乳新国标。

2010年4月,生鲜乳新国标正式颁布,乳蛋白含量从1986年国标的2.95%,降到了2.8%,菌落总数则从2003年的每毫升50万调整至200万,均为历史新低。

在丹麦,在新西兰,在几乎所有的乳业大国,生乳蛋白质含量标准都至少在3.0以上,而菌落总数,美国、欧盟是10万,丹麦是3万。被称为“全球最差牛奶国标”。

一年后,国家卫生部声明,“据调查,标准颁布以后,绝大多数奶农赞同现行生乳国家标准。”

2011年4月,卫生部公布婴幼儿配方奶粉新国标GB10765-2010、GB10767-2010,该标准在多个项目要求中均比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婴幼儿奶粉标准更严格,被誉为“全球最严格婴幼儿奶粉国标”。

2014年6月,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布获得新版婴幼儿奶粉生产许可的82家乳品生产企业。2015年8月11日,“三聚氰胺”四个大字还在消费者心中萦绕,挥之不去。2015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

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的始末是

事故起因是很多食用三鹿集团生产的婴幼儿奶粉的婴儿被发现患有肾结石,随后在其奶粉中发现化工原料三聚氰胺。

根据我国官方公布的数字,截至2008年9月21日,因使用婴幼儿奶粉而接受门诊治疗咨询且已康复的婴幼儿累计39965人,正在住院的有12892人,此前已治愈出院1579人,死亡4人,另截至到2008年9月25日,香港有5人、澳门有1人确诊患病。

事件引起各国的高度关注和对乳制品安全的担忧。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公布对国内的乳制品厂家生产的婴幼儿奶粉的三聚氰胺检验报告后,事件迅速恶化,包括伊利、蒙牛、光明、圣元及雅士利在内的22个厂家69批次产品中都检出三聚氰胺。

该事件亦重创中国制造商品信誉,多个国家禁止了中国乳制品进口。2008年9月24日,中国国家质检总局表示,牛奶事件已得到控制,2008年9月14日以后新生产的酸乳、巴氏杀菌乳、灭菌乳等主要品种的液态奶样本的三聚氰胺抽样检测中均未检出三聚氰胺。

国际组织反应

2008年9月19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要求中国当局,在四名婴儿因饮用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而丧生后,对此一问题“展开全面调查”。世界卫生组织也严厉谴责中国没做好食品卫生的管控,而且还刻意隐匿消息。西太平洋总监尾身茂在马尼拉批评中国未在第一时间向国际社会通报毒奶粉丑闻。

欧盟委员会负责健康和消费者保障的官员马德林说,外国消费者都在观望毒奶粉事件的进展,他也期望北京方面能够有个全面的解释。马德林说:“政府之间、监管人员之间最重要的问题是,我们是否彼此开诚公布,经济监管人员有责任公布信息。我期待监管人员在彼此管辖的范围内惩罚拖延。”

随着三鹿毒奶粉事件的发展,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于2008年9月25日联合发布声明,对危机扩大表示担忧,希望中国当局今后会对婴幼儿食品实施更严格的监管。

2008年9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指,不要把中国描绘成“万恶之源”,这些问题会出现在发达国家,同样也会出现在新兴工业国家。他们正在帮助中国对相关机制进行改善。但是宣称所有食品安全问题都源于中国,则是完全错误的。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国奶制品污染事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

    本文地址:https://www.shdoqs.com:443/yuer/26047.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