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溶血症的孩子会怎样(o型母亲如何避免溶血)

ABO溶血症,作为新生儿常见的一种溶血性疾病,严重威胁着新生儿的生命健康。本文将从ABO溶血症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提高公众对这一疾病的认识,为新生儿健康保驾护航。

一、ABO溶血症的定义及病因

1. 定义

ABO溶血症是指由于母婴血型不合,导致胎儿或新生儿红细胞破坏,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在我国,ABO溶血症是新生儿溶血病中最常见的一种。

2. 病因

ABO溶血症主要由母婴血型不合引起。当孕妇为O型血,胎儿为A型或B型血时,孕妇体内的抗体可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攻击胎儿红细胞,导致溶血。

二、ABO溶血症的临床表现

1. 轻型ABO溶血症

新生儿黄疸,一般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程度较轻,消退较快。

2. 重型ABO溶血症

新生儿黄疸出现早,程度重,伴有贫血、肝脾肿大、水肿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胎儿死亡。

三、ABO溶血症的诊断

1. 血型鉴定

通过检测孕妇和胎儿的血型,判断是否存在血型不合。

2. 抗体检测

检测孕妇血清中的抗体水平,了解抗体对胎儿红细胞的影响。

3. 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

观察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判断贫血程度。

4. 超声检查

观察胎儿脏器功能,了解病情严重程度。

四、ABO溶血症的治疗

1. 光疗

通过蓝光照射,分解新生儿体内的胆红素,减轻黄疸症状。

2. 输血治疗

对于贫血严重者,可给予输血治疗。

3. 免疫球蛋白治疗

对于抗体水平较高者,可给予免疫球蛋白治疗,降低抗体水平。

4. 药物治疗

针对具体症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五、预防措施

1. 孕妇产前检查

孕妇在产前进行血型鉴定和抗体检测,了解是否存在血型不合。

2. 及时治疗

对于存在血型不合的孕妇,要及时进行治疗,降低母婴血型不合的风险。

3. 重视新生儿黄疸的观察

新生儿出生后,要密切关注黄疸程度,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ABO溶血症作为新生儿常见的溶血性疾病,对新生儿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了解ABO溶血症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有助于提高公众对这一疾病的认识,为新生儿健康保驾护航。加强孕期检查和预防措施,降低母婴血型不合的风险,确保新生儿健康成长。

ABO溶血症是什么病它对胎儿影响有多大

ABO溶血病是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发生在母亲O型,胎儿A型或B型,其他血型极少见。

本病是由于胎儿接受了母体的(通过胎盘)同族免疫抗体而发病,其发病条件是母体曾接受异种抗原刺激,产生相应的免疫抗体,母体所产生的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胎儿对此抗体具有免疫敏感性而得病。

溶血可致胎儿贫血、心脏扩大、肝脾肿大、胎儿及胎盘水肿,血液中红细胞增多,严重时胎儿缺氧,造成胎死宫内。新生儿还会出现黄疸,间接胆红素可以通过血脑屏障使脑神经核黄染,影响智力发育和神经功能。因此产前检查血型可以及早了解胎儿情况,尽早准备好新生儿溶血症的各项监测措施。

ABO溶血症是个什么情况

ABO溶血病是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发生在母亲O型,胎儿A型或B型,其他血型极少见。 本病是由于胎儿接受了母体的(通过胎盘)同族免疫抗体而发病,其发病条件是母体曾接受异种抗原刺激,产生相应的免疫抗体,母体所产生的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胎儿对此抗体具有免疫敏感性而得病。

ABO溶血病的症状轻重差别很大,轻症仅出现轻度黄疸,易被视为生理性黄疸而漏诊,有些仅表现为晚期贫血,重症则可发生死胎,重度黄疸或重度贫血。肝大及核黄疸在重型病例可出现,但脾大少见。 与Rh溶血病比较,症状较轻,临床表现以黄疸为主,黄疸出现较早(24~36h)并较快加深。血清胆红素可达255?mol/L(15mg/dl)以上,少数超过340?mol/L(20mg/dl),如不及时处理亦可并发胆红素脑病。贫血、肝脾肿大程度均较轻。发生胎儿水肿者更为少见。 1.黄疸 是ABO溶血病的主要症状,大多数出现在生后2~3天,生后第1天内出现黄疸者占1/4左右。同样,产生重度黄疸[指血清总胆红素在342?mol/L(20mg/dl)以上]者亦为1/4左右。 2.贫血 ABO溶血病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贫血,但一般程度较轻,重度贫血(指血红蛋白在100g/L以下)仅占5%左右。 ABO溶血病的某些轻型病例,可能早期症状不重,但到生后2~6周发生晚期贫血,或到生后8~12周“生理性贫血”时期贫血表现得特别严重,这是因为抗体持续存在,发生慢性溶血所致。血型抗体可使红细胞寿命缩短。据报道,这类小儿红细胞的寿命仅35天左右,每天血红蛋白下降值约为同期正常小儿的4倍,红细胞破坏增加,而这时骨髓造血功能生理性低下,不能有效地代偿,终致发生新生儿晚期贫血(neonatal late anemia)。 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母婴ABO血型不合,外加一项红细胞致敏的指标(改良直接Coombs试验或抗体释放试验)阳性,即可确诊。

新生儿ABO溶血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ABO溶血病是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发生在母亲O型,胎儿A型或B型,其他血型极少见。 本病是由于胎儿接受了母体的(通过胎盘)同族免疫抗体而发病,其发病条件是母体曾接受异种抗原刺激,产生相应的免疫抗体,母体所产生的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胎儿对此抗体具有免疫敏感性而得病。 (二)发病机制 发病者的母亲多数为O型,具有免疫性抗A及抗B抗体;婴儿多数是A型,特别多见于A1其次为A2,及B型。多见于O型母亲,是由于母亲其抗A、抗B抗体除了属于IgM的天然抗体外,同时还有IgG的免疫性抗体。A(B)型血清中则主要是抗B(A)IgM,极少有抗B(A)IgG,而IgM抗体是不能通过胎盘的。免疫性抗A或抗B抗体(IgG)则可通过胎盘,抗体进入胎儿体内后,附着于胎儿相应红细胞膜上,与其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溶血。ABO溶血病可以第一胎发病,这是因为母亲产生免疫性IgG抗体,除了可以由红细胞抗原刺激外,还可以由多种非特异性刺激产生,因具有ABO的血型物质可存在于多种组织细胞及体液中,如血清、唾液、胃液、卵巢囊肿液、精液、羊水、汗、尿、泪、胆汁、乳汁中;以及由于肠道寄生虫感染,注射伤寒菌苗、破伤风或白喉类毒素等非特异性刺激而引起免疫性抗体,由于有如此众多的刺激均可使孕妇产生抗体,故孕妇在怀孕前就已具备了这些抗体,因此第一胎就可发病。 具有免疫抗体的母亲,虽其胎儿与其ABO血型不合,但不一定发病,这是由于来自母体的抗体,被胎儿血浆和组织中存在的血型物质结合,阻止抗体对红细胞的作用。同时还由于胎儿红细胞表面的抗原密度较小,因此结合的抗体量少,不引起症状。 具有免疫性抗体的妇女在分娩过一次ABO溶血病的婴儿后,以后怀孕的情况,据Mothan分析大量资料发现,约1/3的新生儿比第一胎的病情为重,1/3的新生儿与第一胎相似,另1/3则比第一胎为轻。

ABO新生儿溶血症的症状

ABO溶血常见的是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妈妈是O型血,胎儿是A型或者B型血,这种不同的血型抗原会引起母亲在怀孕期间产生抗A或者抗B抗体,这些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他的红细胞就受到这些抗原、抗体的影响,就会在体内破坏很多。他出现的症状主要是黄疸出现得非常早,严重的ABO溶血,可能黄疸在生后几个小时,3-4个小时就出现,正常孩子的黄疸是生后24个小时出现,还有一些孩子会表现贫血,肤色苍白、呼吸增快,严重的贫血,会影响孩子的心功能,可能会心率增快、反应较差、无法进食,这些都是ABO溶血或者溶血病的一些早期表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

    本文地址:https://www.shdoqs.com:443/yuer/25807.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