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是家庭的新成员,他们的到来给家庭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在婴儿的成长过程中,儿歌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婴儿歌曲不仅能够丰富婴儿的听觉世界,还能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情感联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本文将从0至1岁婴儿歌曲的特点、作用以及育儿智慧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0至1岁婴儿歌曲的特点
1.节奏明快:0至1岁婴儿歌曲的节奏一般都比较明快,有利于婴儿的听觉适应和音乐感的培养。
2.旋律简单:旋律简单、易于传唱,便于婴儿模仿和记忆。
3.歌词贴近生活:歌词内容多与婴儿的生活息息相关,如哺乳、睡眠、玩耍等,有助于婴儿认知世界。
4.富有童趣:婴儿歌曲富有童趣,能够激发婴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二、0至1岁婴儿歌曲的作用
1.促进听觉发展:婴儿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歌词对婴儿的听觉刺激,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听觉分辨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
2.培养情感:婴儿歌曲中的温馨、欢快的旋律和歌词,有助于培养婴儿的情感,使他们学会表达喜怒哀乐。
3.促进语言发展:婴儿歌曲中的歌词简单易懂,有利于婴儿学习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促进身体协调:婴儿歌曲中的动作表演,有助于婴儿在听歌的同时进行身体协调训练。
5.增进亲子关系:家长与婴儿共同欣赏歌曲,有助于增进亲子感情,促进亲子互动。
三、0至1岁婴儿歌曲中的育儿智慧
1.注重情感交流:家长在给宝宝唱歌时,要关注宝宝的表情和情绪,与宝宝进行情感交流,传递关爱。
2.尊重宝宝个性:每个宝宝都有独特的个性和喜好,家长在挑选歌曲时,要尊重宝宝的兴趣,避免强迫宝宝接受不喜欢的歌曲。
3.循序渐进:宝宝的音乐素养需要逐步培养,家长在给宝宝唱歌时,要由浅入深,逐步提高宝宝的音乐鉴赏能力。
4.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家长可以给宝宝播放婴儿歌曲,营造温馨、愉悦的音乐氛围,让宝宝在音乐中健康成长。
婴儿歌曲是陪伴宝宝成长的重要元素,它不仅能够丰富宝宝的听觉世界,还能在育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家长在给宝宝唱歌时,要关注宝宝的需求,注重情感交流,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让宝宝在音乐的熏陶下茁壮成长。相信通过合理的育儿方法,宝宝们一定会健康、快乐地度过0至1岁的美好时光。
参考文献:
[1] 陈蓉. 婴儿歌曲在育儿中的作用及实践[J]. 现代育儿, 2018(12): 58-59.
[2] 张慧敏. 婴儿歌曲对宝宝身心发展的影响[J]. 妈妈宝宝, 2017(10): 28-29.
[3] 胡晓丽. 婴儿歌曲在亲子教育中的应用[J]. 教育教学论坛, 2019(10): 194-195.
0到3岁宝宝身心发展的规律
0到3岁宝宝身心发展的规律
0到3岁宝宝身心发展的规律。孩子是妈妈们的心尖,0到3岁是孩子发育非常关键的时期,这时候我们需要注意孩子的发展情况。接下来就由我带大家了解0到3岁宝宝身心发展的规律。
0到3岁宝宝身心发展的规律1
1、感知觉能力发展
(1)感觉发展
新生儿最早出现的皮肤感觉,如触觉、痛觉、温度感觉等,然后初步出现敏锐的嗅觉、味觉、视觉和听觉。
(2)知觉能力的发展
婴幼儿在伴随的时候能较好的完成手眼协调的动作,比如操纵、摆弄物品等,这都是利用知觉能力来综合认识物品的属性。
2、记忆能力发展
5~6个月的时候孩子能认识并记住自己的妈妈,但是保持的时间还比较短;
1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活动范围的扩大,认识事物的增多,会记住越来越多的东西,但这是的记忆是无意识的,缺乏明确目的性。
2岁左右,能够有意识回忆以前的事情,但是这种能力还比较弱。
要知道3岁之前,孩子是有记忆的,只是这种记忆大多是无意识的,日后会规划到潜在记忆中,所以千万不要以为孩子啥也不知道……
3、思维能力发展
思维能力从发生到发展、成熟大约需要18~20年的时间。
0~1岁,为婴幼儿思维方式的准备事情,凭借手摸、体触、口尝、眼见耳闻等能力,开始产生萌芽状态的思维方式。
孩子吃手也是促进思维发展的一种必然过程,所以在冬季尽量在宝宝的手上涂抹天然无添加的宝宝面霜,建议松达婴儿山茶油霜,以“能吃的宝宝面霜”闻名,即便吃到嘴里也没有关系。
1~3岁是婴幼儿拥有了低级思维形式,即感知动物思维,又称知觉行动思维。这时候婴幼儿只有在摆弄具体事物的时候才能思考。
3岁左右在感知思维的基础上,逐步发展期具体形象思维,3~6岁思维活动逐渐占有主导地位。孩子会对角色扮演、游戏、画画表现浓烈的兴趣。
4、想象能力的发展
1~2岁联系能力比较差,主要是一些日常生活的模仿,比如哄娃娃睡觉,喂娃娃吃东西。
3岁左右随着语言和经验的发展,已经能形成简单主题,比如喜欢角色扮演,扮演医生对打针画面进行模仿。
5、注意力特征变化
3个月左右的婴儿可以较为集中的注意某个比较感兴趣的新鲜事物。5~6个月的时候能稳定地注视某一物体,只是维持时间较短。
1~3岁无意注意迅速发展。1岁半能集中注意5~8分钟;1岁9个月能集中注意8~10分钟,2岁能集中注意1-~12分钟,2岁半能集中注意10~20分钟。
所以当孩子集中注意摆弄某个物件或者玩耍时,作为家长不要经常打扰,否则会阻碍孩子注意力发展。
6、人际交往关系
婴儿的人际交往关系首先是亲子关系,其次是玩伴关系,再次是逐渐发展起来的群体关系。0到3岁的孩子主要发生的是亲子关系和玩伴关系。
1岁前主要依赖亲子关系,家长可以在宝宝洗澡后,在自己双手上涂抹适量松达婴儿护肤山茶油给宝宝做一个美美的抚触,可以增进亲子间情感交流。1岁以后开始向往一对一的玩伴关系。
7、自我意识发展
1岁的时候逐渐认识到自我,到3岁左右能逐渐把握作为一个社会人的自我。
在这一发展阶段内,孩子会对自己的物品更为在意,千万不要强迫孩子进行玩具分享。
8、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出生1~2天内,会出现痛、厌恶、微笑反应。
出生7天后开始有了兴趣反应。
3~6周有愉快的反应,遇到熟悉的面孔会微笑。
4~8周会愤怒,经常出现在4~6个月的时候,比如行动受阻就会大哭咆哮等。
8~12周会有悲伤情感,经常出现在5~7个月与熟悉亲人分离时。
3~4个月会出现惧怕,主要出现在7~9个月接触陌生人时。
6~9个月最早出现惊奇,11~13个月最早出现害羞。
9、意志力发展
1岁前孩子会产生一些不随意运动。
1到3岁家长有意识的引导孩子要做什么,禁止做什么,2到3岁的时候孩子就产生了意志力萌芽,可以控制自己的一些简单行为,比如坐下等待开饭,等热水稍微凉一些再喝。
10、气质特征
人的气质既有先天因素也和后天环境相关,相应的教育可以促进婴幼儿良好气质特征的发展。
11、语言发展
0~1岁为语言发生期,开始咿咿呀呀学语,开始听懂别人说话,自己开始说话。
1~3岁为语言的初步发展期,包括词汇发展、句式掌握和口语表达等。
12、动作能力发展期
婴幼儿第一年是动作能力的告诉发展期,包括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
动作发展是先从整体再到分化动作,最开始是全身的笼统动作,然后是局部的准确、专门化动作。
先上部动作再到下部动作,即先抬头,然后俯撑、翻身、坐、爬、站立行走。
先大肌肉再到小肌肉动作,即先头部、躯体、四肢,再到灵巧的小手及准确的视觉动作。
0到3岁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智力发展与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家长只有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才能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
0到3岁宝宝身心发展的规律2
两岁宝宝的身心发展概况
1、认知能力的发展
两岁的宝宝80%能进行颜色命名,但正确率只有25%。表现出较明显的颜色偏好,一般来说,易受孩子喜欢的颜色是红、黄、绿、橙、蓝。有80%的孩子能用语言说明物体的大小,88%能正确选择物的大小。
2、注意力的发展
一般来说,1岁半时能集中注意力5-8分钟,2岁10-20分钟,2岁半10-20分钟,到了3岁时间更长一点,他们能长时间地注意一个事物,自己也能独立地玩。
3、记忆力的发展
2岁以后的孩子的记忆能力有了明显的进步,此时他已能再认相隔几十天或几个月的事物,还能表现出较好的回忆,也就是重现,自己能回想到相隔一个月甚至更多时间的事物或物体。
4、动作能力的发展
两岁的宝宝最明显的是运动能力的发展,所以当孩子眼睛一张开就开始吵吵闹闹。这时已经能够用单脚保持平稳2-3秒,双脚同时起跳,着地能不摔倒。从这时候起一直近3岁,孩子一般都采用双脚同时起跳的方式,能够双脚交替一步踏上一阶楼梯,有时也需要手扶栏杆或由大人牵引。
孩子胳膊和手上的劲也越来越大,能扔出一些略重的玩具、书本、沙包等等,能提、拿一些重物,如妈妈的包、一本厚书等。对物体的操作也日趋精细、准确,大多数的孩子已能在1分钟正常用纸穿上5-6个珠子,在25分钟内把5-7个小球装进瓶子里,这说明孩子的动用具有了一定的速度。
5、自我意识的发展
过了2岁时,孩子思想逐渐成熟,而且趋于复杂化,大人这时不可再一味地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最主要的特征是有了逃避父母的保护和自我意识强烈,正在尝试独立自主,父母若无不马上适应这种急速的变化,只会带来泄气和灰心,如果顺着他,也许反抗心还不至于太强,其实一个可爱且有依赖性的孩子试着反抗,这对大人而言也算是件可喜的事。多少产生点反抗意图,较能激起他真的了解应对人生冲突的意志而增加思考能力。
6、社会性的发展
两岁的宝宝在社会人际关系上,虽然能和亲近的大人相处得很好,但是对于不认识的人或不熟悉的同龄孩子仍然不能打成一片,不过心里非常渴望与之交朋友。对于语言和知识的吸收非常有兴趣,常会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借此逐渐吸收知识和新的语言。这时大人若能顺水推舟,孩子就更能顺利成长。在知识方面,大人所扮演的角色中要回答孩子的问题,为孩子的成长准备一完善的环境。
0到3岁宝宝身心发展的规律3
宝宝发展迟缓家长应该怎么做
1、走路需要慢慢来
有些孩子可能在8个月的时候就开始尝试迈出第一步,但如果15个月大的时候仍没有开始走路的,才会被认为是“走路较晚”。
即便如此,这也不意味着你的孩子发展严重滞后。他可能很会爬,所以不急着走路,或是因为他把精力全部放在了另一个技能的掌握上,比如学说话。
发展经常会爆发式地出现。孩子们可能会在一个领域有迅速的发展,而另一个领域则停滞不前。
你能做什么:首先,确保你的孩子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练习。
检查儿童安全防护装备(楼梯口装上门栏,将书架固定起来),使他在没有安全隐患的情况下,随心所欲地扶着家具走路。
你也可以通过和他玩“到妈妈这里来”的游戏,或牵着他的手走路,来鼓励他迈出步子。
2、慢慢学会说话
尽管你很渴望孩子能说出第一个词语,但他可能自己咿咿呀呀的十分自在,直到接近16个月大的时候,不会说话都是比较正常的。
在很多情况下,孩子的语言能力看上去似乎落后了,然后你突然看到他言语能力的爆发式发展。
所以如果你一岁的孩子还不会说话,那是不需要着急的。
可能只是你非常善于阅读他的非语言暗示(哼哼声、手指来点去,以及其他手势),他可能觉得自己不需要说话。
你能做什么:即使你的孩子说得不多,也不意味着他不能理解你,或者不打算取得突破。
最好的做法就是整天跟他说话。眼神交流,用旁白叙述你正在做什么,不管是穿上鞋子还是准备午餐,都要讲出来。
帮孩子将物体标签化也是一种很好的做法。比如在杂货店,你可以说:“红苹果”,然后指给她看。通过这种举动和其他的口头活动,比如读书或是唱儿歌,让他接触到新的词汇,并且告诉她:事物是有名字的。
如果一切都失败了,假装不懂她的手势是什么意思,说:“我不懂,你是想要那个瓶子吗?”
3、不愿意玩拍手游戏
日常生活中,很多育儿书或者身边的人会说,我们可以和1岁以上的孩子一起玩拍手游戏:你拍一,我拍一……但你的孩子可能并不知道这其中的奥义。
孩子们只玩有趣的游戏,如果他们不觉得这个游戏很有趣,他们就不会玩。
你能做什么:拍手游戏会帮助建立协调、精细的运动技能和空间意识,即使你的孩子没有立即参与进来,也要坚持继续做下去。
和他一起尝试其他互动手势游戏和歌曲,找到他最喜欢的一个。他可能对你拍一我拍一不感兴趣,但很可能对躲猫猫等或者其他击掌游戏更为热衷。确保你跟他练习的那些活动是他最乐意参与的。
4、不用器皿
虽然大多数孩子可以在15个月大之前握住叉子,但是他们缺乏灵巧的手眼协调能力,不能很好地掌握它。
如果你的孩子没有兴趣去尝试,可能是因为他觉得:用手指拿食物是完全没问题的,或者她只是不喜欢你护着扶着的举动。
很多家长都不敢让孩子用餐具,因为他们不想事后进行大规模的清洁工作。但是,你的孩子需要练习,并且把周围搞得脏脏乱乱的,来提高她的技能。
你能做什么:每次吃饭都要给小孩一把勺子或叉子,即使它根本没被用上,或者被孩子扔到了地板上,也还是要给孩子用。
然后在她的椅子下面放一个垫板,这样,每次漏了一点食物到地上的时候,你就不需要跳起来擦擦捡捡了。
你可以示范她如何使用勺子或叉子,甚至轻轻地引导她的手来教她。但不要强迫这个过程。
即使她又换回用手指吃饭,也比让她感到挫败,进而不愿使用餐具要好得多。
什么时候需要担心
在迈向动作或言语发展里程碑的时候,如果孩子表现比较迟缓,一般来说也没有太多需要担忧的。但是,如果他在多项发展技能上都遇到了困难,或者你觉得不安,请与儿科医生谈谈,给他做个评估。
0至3岁宝宝的发展参考对照表
第一个月表现
听见人说话的声音,会伴有心率,呼吸,眨眼的反应和变化。
出现语音的偏好,尤其喜欢妈妈的声音
能感觉妈妈的心跳和别人心跳的不同
能发出细小的喉音,能嘟哝出3-4个声调,会用嘴唇的蠕动来回应你和他的交流
开始注意突然的持续不断的声音,而且会寻找声源
听到他人说话的声音或者熟人面孔时会微笑
用手轻轻拍他胸口是会笑
喜欢在自己的眼前晃动双手,喜欢看活动的玩具和小动物
开始能抓住摇铃等容易握住的物品,时间很短
俯卧时能稍稍抬起头
拉住手腕起来时头部能竖直片刻
有了初步的分辨颜色的能力,会好奇的注视光亮的颜色鲜艳的物体,但能力很弱
轻易不会主动注视物体,要靠外在的颜色和声音来吸引
有了最初的追踪物体的能力,对水平运动的追踪能力要强于对上下运动追踪的能力
视觉能集中5秒钟左右,注视的最远距离大约1-1.5米
用声音呜表示大便嘘表示小便,并不断的强化,能够建立良好的两便习惯
第二个月表现
开始模仿短促的声音,自己能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
俯卧时头能离开床面
身体感觉发展迅速,喜欢玩手
吮吸拇指时自己会感觉非常舒服
调整晶状体曲度的能力提高,视觉和听觉已经比较协调,喜欢看曲线图
能够注视出现在眼前的物体,并且能够短暂的追踪,喜欢盯住手指看
喜欢看人脸图形,出现对人脸的积极情绪反应
对人,特别是对其他小宝宝感兴趣,有小伙伴出现时,会表现的很高兴
喜欢听音乐,喜欢听妈妈的歌声
会对别人的微笑和谈话有反应
有最初的伴随音乐节奏的反应
如果有人唱歌或演奏会一动不动的注视一会
第三个月表现
能够笑出声,能发出声音,能认出妈妈
用微笑激发别人对自己的好感,邀请承认和他互动
有人和他说话时会微笑表现的很高兴
能够转头约90度,俯卧时能够抬头约45度
当不舒服或烦躁时会坐立不安和哭闹
开始主动注意自己身体以外的环境,能倾听周围环境的各种声音,会将头扭向声源
开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主动注视,比如:饥饿的时候注意奶瓶
注视的最远距离4-7米
会两手相握,抓摇铃时开始摇动发出声音
能够分辨简单的形状,比如先后给他球和方盒子他会做出不同的反应
能够分辨彩色和黑白,看到红色会表现出异常兴奋
已经有深度的知觉,当把他抱到床边让他往下看,会有惊讶的反应
能够分辨出两个相距8音程的音调
开始对自己和他人的身体有一定的区分
第四个月表现
开始对爸爸表现出明显的兴趣
能够区分自我和他人,比如能够分出自己和妈妈,愿意和妈妈微笑
能够从众多声音中区分妈妈的声音,听到妈妈的声音会安静或发出微笑
能主动仰卧翻身,俯卧抬头大约90度
运动协调能力提高,并且会把奶嘴放到嘴里
喜欢自己摇动并注视摇铃,喜欢抓手臂范围内的物品
调节晶状体的能力接近成人,视力有较大的进步
开始表现出对颜色的视觉偏爱,对自己喜欢的颜色会多注视一些时间
喜欢看人脸的图案,如照片和画像
对声音表现出了积极的身体反应
开始盯着别的小婴儿看,并且会主动伸手触摸婴儿的脸
第五个月表现
能发出元音a o
能够无意识的发出bo mo的声音
能辨别记住不同人的声音,听到妈妈的声音会高兴
能够通过说话的速度音调和音量来分辨人的情绪
听到各种声音,尤其四各种大自然的声音,会表现得高兴
会180度的转头,扶住腋下的时候能站立
能够短时间坐,但头和身体会稍微前倾
能够抓住远处的玩具,手中的玩具掉落,会用眼睛寻找
被抱着的时候,会表现出兴奋并且会主动要求大人摇晃自己
能够感知区分出音乐旋律的变化,已经能够分辨出两个相距只有半个音程的音调
能够注视唱歌或演奏者10分钟以上
对暖色调的物体表现出偏好,喜欢红色橙色黄色
能够追踪一个直线的物体,但当物体拐弯的时候,就不在追踪了
能够利用动作一致性的线索认出自己,比如看到镜子中的小宝宝的动作和自己做的一样,会认识到镜子中的人是自己
第六个月表现
经常把玩具放进嘴里
能够注视远距离的物体,比如低空飞过的鸟
会把头转向近处的闹钟,聆听滴答的声音
坐起来时能够轻松保持平衡,上半身能以腹部为中心转动
视觉和触觉协调,开始用双手 探索 世界
专心于重复动作,如把积木在两手之间到来到去,但动作仍显的笨拙
能够分辨大小,能够按成人的指示找出大皮球小皮球
表现出一定的大小知觉恒常性,比如,给宝宝先后两次呈现出同一个人物的头像,但两次呈现的远近距离不一样,但是他知道头像大小没有变化
能够区别有生命物体和无生命物体的运动
开始认生,看到陌生人会表现出害怕,能够记住妈妈的脸,记住看过的小动物
对发出声音的声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试图模仿听到的声音
能够伴随着音乐摇摆,跳动,并且咿咿呀呀的唱歌
和同伴之间能够彼此微笑并发出呀呀的声音
第七个月表现
喜欢拍打物体,喜欢用积木敲打桌子
能够独自坐稳
会用双手支撑住身体尽力往前挪
会主动把头转向父母走来的方向,或者转头寻找身边的声音
总是伸手抓住一块积木,再抓第二个
乐于把极目扔到地上,体验自己的能力
故意把皮球扔到地上,看到皮球弹起来的时候会笑
会用拇指和其他的手指抓握
能区分简单的音调
当音高发生变化,主旋律有升降的时候,宝宝会主动的摇动头部配合
视力基本达到成人水平,能辨别父母面部的表情
出现分离焦虑,父母不在身边时,会表现出焦虑烦躁不安的现象
看见陌生人的时候,会把目光转向熟悉的成人
第八个月表现
想要某个玩具和物品的时候,会对着她发声
能初步理解几个常用名词的意义,能把这些词和物品联系起来
扶住双手能够站立
能把双手拿的积木对敲
喂他吃饭的时候,会抓勺子
会假装喂熟悉的人吃东西
手和眼的协调能力完善,会把小块的东西放嘴里
具备了初步的物体形状恒常性认识,能够认识到有一些物体的形状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能辨别出比较细微的节奏变化
会怕,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喜欢观察 探索 周围环境,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被抱着的时候,会轻轻的拍成人的后背
换尿布的时候,会配合成人,主动翘起小屁股
喝奶时,牛奶少得喝不到时,会把奶瓶高高举起
第九个月表现
扶住双手能够走步
会撕纸,能够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物品,喜欢扔玩具和物品
能够感知初步的因果关系,知道拉动玩具下面的毯子,把玩具拽过来
爬到床边向下看,会有恐惧的反应
视线开始引导手的运动,比如看到一个物体,能够很准确地拿起或触碰
可以持续的用手追逐玩具,能够挑选自己喜欢的玩具
开始喜欢上了咿咿呀呀的说话.开始能跟着音乐有节奏的胡言乱语
听到自己的名字的时候,会转头寻找声源
自己会爬,躺着的时候能够自己坐起来,喜欢照镜子
具备较强的模仿能力,比如看到某给人做出动作,隔一会,当他再次看到这个人时,就会模仿这个人的动作,而这个模仿不是当时模仿,是过一段时间后,再次看到这个人时才做出来
和小伙伴之间彼此注意的时间越来越长,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动作和他人的动作之间的相互关系,比如看到小伙伴做出好玩的动作之后自己也模仿同样的动作
第十个月表现
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名字
知道一切熟悉物品的名称
理解不和要的词的基本意义
听到玩具这个词时会看他的玩具
对不同人说话时会用不同的语调,对亲近的人语调更高
手眼动作能够协调
能够扶东西站起来
嫩够独立站立片刻
能够明确区分大小,轻重,在这一时期是学会辨别物品大小的关键期
对感兴趣的事情能比较长时间的观察
能够辨别出音乐的节奏,但还是不能很好的辨别他人所打的节拍
看着镜子里的自己,能够对着镜子做高兴或难过的表情
能注意到自己熟悉的物品的细小部分,比如能够发现今天用的奶瓶和以前用的不是一个
第十一个月表现
能够模仿出简单的名词
有节奏的胡言乱语渐渐的变得复杂连贯
会扶着家具走,能由成人牵着两只手或一只手行走
会扶物蹲下,能够拉住物品站起来
会一个一个的把积木叠起来,但通常不超过4块
能够听指令分辨红,绿,蓝,黄四种颜色
会注意大自然的声音,如风声,雨声以及各种动物的叫声
喜欢和大人藏猫猫
喜欢藏玩具的 游戏 ,对新的玩具与好奇心,会不停的摆弄
记忆力迅速发展,如当成人说到小狗时,宝宝不用看图片也不用看实物就能用汪汪来表示
开始对图画书中的图画感兴趣
能够看图片识别自己熟悉的几种物品
开始显示出更大的独立性,当不喜欢被大人搀扶或抱着的时候,开始有反抗行为
第十二个月表现
会说一些物品的名字,但是大多只能用单字表示
可以听懂大人简单的语音和命令,比如不行,坐下,等
对禁止性的词语如不行,不可以有反应
能自己坐下,能蹲下身体前倾拿够物品,能把小球从瓶口放进瓶子
有空间关系感,视觉记忆提高
能够区分出2个物体和3个物体,3个物体和4个物体的不同
开始表现出对某几首乐曲的偏爱,对管弦乐和合唱的声音比较青睐
能够自主地注视观察感兴趣的事物,比如小金鱼在水里游,小鸡吃米,小猫抓脸等
能对同伴的行为作出反应,并且试图去控制对方
对各种动物以及大自然的美丽景物表现出一定的兴趣
学会走路,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更喜欢到户外,经常会拉着妈妈的手往外面走
第十三至至十五个月表现
身体感觉发展迅速,喜欢玩手
喜欢把东西放到嘴里
用手拿放扔时,动作的精细度有所提高
能用肢体语言进行交流,通过手指触及东西,摇手表示再见
能理解成人的一些语言,并尝试更深的去了解他们的含义
当别人对他说烫时,会用嘴吹勺子里的食物
喜欢重复做某件事情,如把杯子里的水不断的倒出来,倒进去
开始模仿短促的发音,自己能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
能更好的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更明确的表达自己的意图
当感到害怕的时候,会抓住照料者的胳膊或大腿
开始有意识的注意聆听突然的持续不断的声音,会主动寻找声源
喜欢聆听音乐,喜欢听妈妈的歌声
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并且对着镜子做高兴难过或者生气的表情
对颜色有自己的偏好,并会把不喜欢吃的食物推带一边去
当大人想帮他完成 游戏 的时候,会把大人的手推开
喜欢和父母或者照料者一起玩, 游戏 的时候会注视熟悉的成人,伸手去够大人的脸
当父母离开时,会依依不舍
对人特别是小宝宝感兴趣,有小伙伴出现时,会表现得高兴
第十六至第十八个月表现
能很快坐,爬,匍匐站立甚至走
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身体
喜欢捡小物品
会改变他抓握的动作,从掌形(整个手)到钳手(食指和拇指)
会把自己的小凳转方向,以帮助自己够到某个玩具
能嘟哝发出一些声音和声调,会用自己的发音方式来回应同别人的交流
能够指认出猫,但有可能会说出这是狗
会拿一本书给成人,让成人给他读
会指着图画书的图画,用眼睛示意成人,让成人告诉他这个是什么
能人出自己和家人的照片
有更强的自我意识,知道自己是谁
能够用明确的动作表达自己的情绪,如高兴愤怒悲伤快乐甚至尴尬
坚持要穿自己喜欢的衣服,当大人给他穿衣服的时候,会表示出自己穿
有最初的伴随音乐节奏的反应
如果有人唱歌或演奏,会一动不动的注视一会
喜欢同龄的伙伴,但 游戏 的技巧尚缺乏
喜欢帮大人做事
喜欢模仿大人的动作
第十九至二十一个月表现
词汇量增加,会说50-200个字词
喜爱童谣,有饿喜欢唱歌
开始了解书面翻动是从左到右,每一页的第一个字总是最前方出现
可以用汤勺吃东西
能够弯腰捡起一个玩具而不摔倒
能够在父母的帮助下爬楼梯
有的孩子会倒着走,引自己发笑
会把两块积木堆叠在一起,喜欢翻纸篓纸箱抽屉等
开始说出几个简单的数字
对物体任意排序,没有规则,也没有依据
知道不同的颜色是不一样的
已经能够涂鸦,但不知道自己的作品表达什么意义
把握音调的能力加强,懂得重复部分歌曲
开始自编自唱,但常常没有什么逻辑,想什么就哼什么
短时间内,动作和音乐协调一致
开始理解别人的感受,并做出一些亲 社会 行为,如旁人感到难过时,会有安抚行为
没有正式成熟的同伴 游戏 ,但是开始明白另外的人可以加入到 游戏 中来,喜欢进行平行 游戏
自我意识的增强有时会引发负面的态度行为
开始关注常规行为和应该怎么做
开始能够集中注意
能够区分图片上常见的动物
能够独立的玩,爱玩沙子和水
第二十二个月至第二十四个月表现
辨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和同一个人的不同语调,能听懂简单的故事
开始将单个字组成两字以上的句子或将手势和单字组成句子,开始使用代词我你他,开始表达自己的想法
能够一页一页的翻书,能够自如的使用铅笔
会跑(稍有腾空的阶段),但不协调
喜欢从楼梯或台阶往下跳,开始短距离的跳跃
可以踢大球
能堆起四块积木
能大致模仿画圆
伸手抓握的能力显著增强
尽管还不能数数,但是可以根据成人的指示拿出1个2个或3个物体
在成人的帮助秒,能够把红色的积木或者相同形状的积木放一起
能认识简单的几个图形
喜欢涂鸦,并赋予它们意义,解释给家长听
可以感受高低的不同,被家长抛到空中的时候表现的异常兴奋
开始有节奏感,喜欢做类似的跳舞活动
唱歌次数增多,开始能长较长但旋律简单的歌曲
表现出最早的复杂 情感 ,如骄傲羞涩和负罪感等
开始用语言表达解释自己的 情感
自我中心的移情出现
安抚的方式更为合理
做出一些成就,很自豪高兴,想让别人也注意到
注意出现分配,开始能进行单项任务,又能觉察周围环境的动态
通过拼装,拆卸物体获得快乐
对声音的反应越来越强烈
第二十五至第二十七个月表现
注意力出现分配,开始能进行单项任务,又能察觉周围环境的动态
会跑(稍有腾空阶段),但不协调
可以踢较大的球
伸手抓握物体的能力显著增强
能模仿别人的一些动作
开始用语言来表示,解释自己的 情感
更多的亲 社会 行为,并且行为方式更为合理
自我中心的移情出现
能够从1数到5.可以根据成人的指示拿出1个2个或3个物体
在成人的帮助下,能够把相同颜色或者相同形状的积木放在一起
意识到物体在大小方面是不同的,但还不知道如何确切的将它们分级
能够把红色的积木放到红碗里,蓝色的积木放到蓝色的碗里,但还不具备基本分类能力
开始喜欢节奏感,喜欢做类似跳舞的活动
唱歌的次数增多,开始能唱较长的但旋律简单的歌曲,能准确重复几首歌或一小部分有节律的曲子
对声音反应越来越强烈
能分辨不同人声音和同一个人的不同声调,能听懂故事
第二十八至三十个月表现
注意的事物逐渐增多,时间不断延长
能够感知并说出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
能够在纸上画出简单的形状,最开始画的是圆圈和长方形
宝宝在视觉观察和认知能力发展迅速,不但能辨认简单的颜色和形状,而且产生立体概念
能够独立走楼梯
能单脚跳或双脚腾空跳
能后退,侧着走
能把球等物体抛出1米远
能画横线
能够自己扣纽扣
开始表现出复杂的 情感 ,如羞涩和自豪等自我意识较强的 情感
能够诸如高兴,悲伤,生气这类词来表达自己或他人的 情感
开始猜测他人的态度和 情感 ,尤其是对自己的赞同和反对
自我意识增强,会用我这个词与动词连用来谈论自己
开始建立友谊,与同龄人交往日趋复杂并表现越来越积极
能有效的进行交流,如使用手势和语言
第三十一至三十三个月表现
能通过各种感官认识事物,听觉,嗅觉,触觉等都有了发展
知道的物体名称更多了,并且能把物体和名称联系起来
能够准确的有方向的投物体
精细动作进一步发展,能够开始学用筷子,能够自己解扣子,扣扣子
对形状颜色已经比较敏感,开始为自己选择衣服的样子和颜色
可以用纸折出简单的图形
可以进行简单的泥塑
能够从1数到10
可以通过儿歌记住1到10的写法
对季节有了感知,能区分冬天和夏天
能够用更多,更大,更小来表明顺序,但仍不能确切的划分等级
能认识更多的情绪,表情,并且可以表达出来
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更熟练的使用你,我,他,等人的代词
表现出第一个逆反期特征,喜欢反着父母的要求来,要独立
开始尝试着说完整的句子
能随音乐而动,用一定的身体动作和技巧来配合音乐的表演
能使用小的打击乐器,摇铃或手鼓
第三十四至三十六个月表现
注意集中的时间有所延长,有的宝宝字看电视节目时注意能维持20至30分钟
能够认识和说出基本颜色,有了一些区分,如不仅笼统的说红色,还能说浅红或深红等
能杂纸上画标记,螺旋线,曲线
尝试画代表一定意思的画,如动物或小人,有时无法辨认
说动物名称的同时能给它归类,如这是狗,它是动物
已经有了大小,形状的概念,能够给自己的作品图色
可以较好的完成简单的拼图 游戏 ,并具备上下的方位概念
可以根据给出的物体来数数,对序数词有了一定的认识,开始尝试按照数量的多少或者大小进行排序,但有时会出错
运动能力提高,会跑,能双脚离地连续跳跃2至3次,会钻,爬,能够将球等物体扔出3米远,能左右脚交替走楼梯
能运用更为复杂的应对策略调整自己的行为,如更换自己的目标或通过交谈来排遣有压力的事
清楚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
开始能理解诸如强弱,高低,快慢,升降调等音乐符号
根据韵律变化唱歌,能带感情跳舞,包括身体和手臂运动
开始根据不同的旋律,弹奏相应的乐器,但演奏能力能低
能指认家长描述的物体
平均掌握800个字,但仍只能说些短句,能进行简单的对话,交流
0至1岁亲子互动方式大全
0至1岁亲子互动方式大全
0至1岁亲子互动方式大全助宝宝健康成长,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成长是甜蜜和困难交织的过程,共同努力让孩子变得更加优秀。现在分享0至1岁亲子互动方式大全助宝宝健康成长。
0至1岁亲子互动方式大全1
一、第一个月
宝宝的第一课开始啦,我们一起来做游戏。您可以先准备一些可爱的小玩具,比如一些颜色鲜艳、带音乐的彩色气球、小毛绒玩具。先把它们放在宝宝的面前20-30厘米处,让彩色和音符来吸引他的注意力,等他的眼睛看过来时再改变玩具的位置,他的视线也会随着玩具的移动而改变。您还可以偶尔变化一下玩具移?动的方向,会使他注意力更集中,重复以上动作,直到他不想看为止。
游戏目的:通过玩具的位置的变化来调动宝宝的视线,可以提高他的注意力和观察能力。
二、第二个月
1、骑马
让宝宝平躺,放在家长的大腿上,家长用手把住宝宝的身体,保证安全。之后家长可以一边前后轻轻晃动身体,一边跟宝宝说话、唱歌、说儿歌。
游戏目的:增进宝宝与家长之间的感情,也可以试试宝宝的胆子,训练胆量。
2、模仿爬行
当宝宝趴着时,家长也可以趴在床上,做出向前爬的动作,注意要慢一些,让宝宝可以看清。鼓励宝宝抬头,活动肘部,做出想要向前爬的动作。游戏目的:锻炼宝宝颈部、肩膀和肘部的力量。
三、第三个月
1、多带宝宝去户外,多晒太阳,这对宝宝的成长很有帮助。
2、母乳妈妈如果多吃含钙量高或是含铁量高的食物
乳汁自然有营养,宝宝就不容易缺钙或缺铁。
3、唱歌打节奏
给宝宝唱“如果幸福你就拍拍手”。需要注意的是,唱歌时要用动作和声音来强调曲调的不同。可以在一句唱完的时候停顿一下,在歌曲音调一样的地方拍手。再唱一遍时,在之前拍手的地方拍拍其他的东西。多唱几遍给宝宝听。
游戏目的:培养宝宝对音调和语言的理解能力,也可以分散宝宝的注意力。
4、发出不同声音
家长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比如笑声、哭声、温柔的声音、生气的声音、命令的声音、奇怪的声音等等,看宝宝的反应。
游戏目的:训练宝宝对不同声音做出反应,让他知道不同情感的表达方式。
四、第四个月
1、尽情摇摆
这是一个欢乐的小游戏,邀请宝宝做你的舞伴一起跳个舞吧。妈妈先播放音乐,曲子最好选择欢快活泼的。伴着音乐的节奏,妈妈轻轻抱起宝宝,笑着对他说:“宝?宝,和妈妈跳个舞吧。”待宝宝同意后,妈妈就可以用两只手分别拖好他的头和背部,一边在他耳边轻轻哼唱,一边随着音乐的节奏带着宝宝摆动身体,可以前后左右有规律地晃动。一曲舞完后,妈妈可不要忘了向宝宝表示感谢。在游戏中,妈妈要注意稳住宝宝的身体,如果他的情绪不够高昂,可以让他先休息一会儿。
游戏目的:这个游戏不仅可以增进亲子感情,也可以刺激宝宝的听觉,培养他的`音乐素养。
五、第六个月
1、拍皮球
妈妈提前准备好一个彩色的小皮球,先告诉宝宝:“宝宝,我们来拍皮球”。
在宝宝的注意力被皮球吸引后,妈妈将皮球向有墙壁的方向滚去,这样它还会再滚回来。妈妈也可以轻轻拍打皮球,让它上下弹跳。这样宝宝的眼睛会一直盯着皮球看,随着皮球的移动而转变视线。在这两项活动进行时,妈妈可以一边说,“滚球?球”或是“拍球球”。宝宝如果表现出对球很感兴趣的样子,妈妈不要去阻止宝宝试图伸手拿球的举动,而是应该鼓励他主动抓住球,去感受球的重量和触感。
游戏目的:这个游戏可以丰富宝宝的感觉,训练他的观察能力和视觉追踪能力,培养他的语言理解能力。
六、第七个月
1、找娃娃
妈妈提前准备好一个娃娃和一个空盒子摆在宝宝面前,当面把娃娃放在盒子里,将盒子的口封好。接下来妈妈放下盒子,问宝宝:“娃娃不见了,娃娃在哪里?宝宝,我们来找娃娃吧。”如果宝宝可以很顺利找到娃娃,用小手指着盒子,妈妈别忘了称赞他。如果宝宝一时找不到娃娃,妈妈可以适当引导宝宝,再问宝宝:“娃?娃在哪里呢?”同时慢慢移动盒子,让宝宝注意到盒子的存在,勾起他的记忆。
游戏目的:可以训练宝宝的记忆力和注意力、观察力。
七、第八个月
1、认识我家
在家时,家长可以抱着宝宝多在房间里走走,边走边跟宝宝说家里都有些什么东西。比如,告诉宝宝“这是凳子,是用来坐的,平时宝宝也坐过??”等等。尽量详细地描述一些跟宝宝有关的物品,这样会让宝宝对这些物品有一个大致的概念,多重复几次,宝宝就会知道自己最常用的一些物品的名称是什么。在讲解的过程中,家长要注意观察宝宝的情绪,如果宝宝很开心,就说明他懂你的意思,他觉得很有趣,家长就可以继续。
游戏目的:帮助宝宝认识事物,锻炼听觉,增进亲子感情交流
八、第九个月
1、语言能力
宝宝会开口叫爸爸、妈妈,可以说个别简单的字。对于身体的各部分宝宝能够指认,而且可以模仿手势、脸部表情和声音。
2、运动能力
宝宝会借助椅子爬上爬下。宝宝会自己打开抽屉,会翻柜子,探索里面的东西。
九、第十个月
1、亲子互动搭建宝塔
这是一种难度较大的积木游戏。妈妈可以尝试让宝宝自己搭建一个宝塔,当然之前妈妈要先在宝宝面前做几次演示,让他把宝塔推倒后,再让宝宝自己动手。在宝宝搭积木时,妈妈可以在一旁引导,鼓励他尽量多垒几块积木。多练习几次以后,宝宝堆的积木会越来越多。游戏结束后,别忘了和宝宝一起把积木放回盒子中。
游戏目的:可以加强宝宝手眼的协调能力,培养他东西归位的好习惯,促进他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十、第十一个月
1、滚来滚去
家长和宝宝相对而坐,中间隔约1米的距离,家长先把球滚到宝宝那里,引导宝宝把球滚回来。一开始,宝宝或许不能很好地控制球的方向,可以让他多尝 试几次,手把手教他如何把球滚向某个固定方向。反复几次,宝宝就能逐渐掌握滚球的要领。家长还可以在地上放几个瓶子,模仿玩保龄球的样式,让宝宝滚球碰倒这些瓶子。
十一、第十二个月
1、顽皮的皮球
准备好一条长毛巾和一个玩具皮球。家长和宝宝面对面做好,中间隔适当距离,家长和宝宝的双手各抓住毛巾的一个角,使毛巾能够平整展开。家长把皮球放到毛巾上,开始和宝宝做游戏。宝宝双手放高,皮球滚向家长那端。宝宝双手放低,球会滚到宝宝那端。
游戏目的:培养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以及反应能力,培养宝宝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0至1岁亲子互动方式大全2
一、婴儿期亲子游戏大全——在床上动一动
宝贝躺在床上时,爸比妈咪可以轻轻帮幼儿动动身体或是摇晃身体。
二、婴儿期亲子游戏大全——抓气球
气球绑在婴儿床上方,或是由爸比妈咪用手拿着,距离约宝贝往上手抓可以碰到的地方,让宝贝尝试着用手摸摸气球、拍拍气球。
三、婴儿期亲子游戏大全——坐小船
将宝贝放在爸比妈咪的脚上后,脚轻轻的左右晃动;如果力气够的话,也可以尝试将脚上下抬动。做的时候可以配合好听的儿歌,就像在坐小船一样。
四、婴儿期亲子游戏大全——举高高
将宝贝抱起来,握住腋下轻轻的前后左右晃动…边晃动时一边告诉宝贝:“我们现在要往前啰”、“我们现在要往后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