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疾病,发生率高达50%-60%。该病的主要症状为皮肤、黏膜黄染,严重时可能对新生儿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本文将从新生儿黄疸的危害、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提高人们对新生儿黄疸的认识,为新生儿健康保驾护航。
一、新生儿黄疸的危害
1. 脑损伤
新生儿黄疸严重时,胆红素会透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导致脑细胞受损,出现脑性核黄疸。脑性核黄疸是一种严重的脑损伤,可能导致智力低下、运动障碍、听力障碍、癫痫等后遗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2. 肝功能损害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引起的,胆红素在体内堆积,导致肝脏负担加重,进而损害肝功能。严重时,可引发胆汁淤积性肝炎、肝细胞坏死等疾病。
3. 胆道闭锁
新生儿黄疸是胆道闭锁的重要表现之一。胆道闭锁是指胆汁无法正常排出体外,导致胆汁淤积,进而引起肝脏、胆囊等器官的损害。若不及时治疗,胆道闭锁可能导致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后果。
4. 生长发育迟缓
新生儿黄疸可影响新生儿生长发育。胆红素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可能导致新生儿生长发育迟缓,影响智力、运动等各方面的发展。
5. 胆红素脑病
胆红素脑病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多见于新生儿黄疸严重病例。胆红素脑病可能导致智力低下、运动障碍、听力障碍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新生儿的身心健康。
二、新生儿黄疸的病因
1. 胆红素代谢障碍
新生儿黄疸的主要病因是胆红素代谢障碍。胆红素是红细胞代谢产物,正常情况下,胆红素在肝脏、肠道等器官代谢、排泄。当胆红素代谢异常时,胆红素在体内堆积,导致新生儿黄疸。
2. 胆道异常
胆道异常也是新生儿黄疸的常见病因。如胆道闭锁、胆总管囊肿等疾病,可导致胆汁淤积,引发黄疸。
3. 胎粪排出延迟
胎粪中含有大量胆红素,胎粪排出延迟可导致胆红素在肠道内重吸收,加重黄疸症状。
三、新生儿黄疸的诊断与治疗
1. 诊断
新生儿黄疸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血清胆红素水平等。血清胆红素水平是判断新生儿黄疸程度的重要指标。
2. 治疗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原则为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减轻胆红素对机体的损害。治疗方法包括:
(1)光照疗法:通过蓝光照射,使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便于排泄。
(2)换血疗法:对于血清胆红素水平过高、有发生胆红素脑病风险的新生儿,可行换血疗法。
(3)药物治疗:如苯巴比妥等药物,可促进胆红素代谢。
(4)手术治疗:如胆道闭锁等疾病,需进行手术治疗。
四、新生儿黄疸的预防
1. 加强孕期保健
孕妇在孕期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了解胎儿的发育情况,及时发现并治疗胎粪排出延迟等问题。
2. 做好新生儿护理
新生儿出生后,应及时清除胎脂、胎粪,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预防感染。
3. 密切关注新生儿黄疸症状
新生儿出生后,家长应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皮肤、黏膜颜色,若发现黄染,应及时就医。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严重时可能对新生儿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了解新生儿黄疸的危害、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有助于提高人们对新生儿黄疸的认识,为新生儿健康保驾护航。
新生儿黄疸的危害
黄疸初期患者
危害:黄疸初期会使宝宝精神萎靡、嗜睡、吮奶无力、肌张力减低、呕吐、不吃奶。
原因:新生儿的血脑屏障发育还不够完善,而间接胆红素又容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压迫神经。
黄疸重症患者
危害:如果黄疸持续加重,可出现发热、高声尖叫、抽搐甚至角弓反张,呼吸衰竭而死亡。
原因:黄疸严重的小儿,血液中的间接胆红素可以进入脑组织,造成脑的损伤,称为胆红素脑疾(又称核黄疸)。在血中胆红素急剧升高时,则会对宝宝身体发育产生危害。
黄疸重症者治疗后遗症
危害:经治疗存活者,多遗留有严重的智力低下、手足不自主乱动,或伴有眼球活动障碍、听力减退、牙釉质发育不全等后遗症。
警示:因此一旦发现宝宝黄疸加重或持续不退,应及时请医生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新生儿黄疸有哪些危害
新生儿黄疸可以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前者一般没什么危害,后者病因复杂,不及时诊治,严重者可以致残致死,家长应高度重视。
新生儿早期,由于其胆红素代谢的特点,可在一定时间、程度上出现血清高未结合当红素增高,称之为生理性黄疸。大多数足月儿生理性黄疸于生后2-3天出 现,4-5天达高峰,黄疸程度轻重不一,持续7-10天消退,早产儿可延长至2-4周。生理性黄疸大多不需要特殊处理,但除外生理性黄疸,如黄疸出现的时 间过早、消退的时间过长、程度过高等,都应该视为病理性黄疸,予以重视。 新生儿黄疸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要考虑为病理性黄疸:1.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2.足月儿胆红素>220.6μmol/L(12.9mg /dl),早产儿 >255μmol/L(15mg /dl);3.血清结合胆红素>26μmol/L(1.5mg /dl);4.胆红素每天上升>85μmol/L(5mg /dl);5.黄疸持续时间较长,超过2-4周,或者进行性加重,或者退而又现。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原因较多。按其发病机制可分为红细胞破坏增多(溶血性、肝前性)、肝脏胆红素代谢功能低下(肝细胞性)和胆汁排出障碍(梗阻性、肝后性) 三大类。按实验室测定血清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浓度的增高分为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和高结合胆红素血症(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如两者同 时存在则称混合性高胆红素血症。临床上新生儿黄疸最常见的疾病有:新生儿ABO溶血、头皮血肿、感染以及窒息等,另外还有各种宫内感染、围产期病毒感染所 致的新生儿肝炎、先天性胆道畸形、先天性遗传代谢病等也可引起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最为严重的并发症即为胆红素脑病,为胆红素毒性所致的基底节和不同脑干核损伤的中枢神经系统表现,除了典型的胆红素脑病,胆红素还可引起其 他形式的轻型神经系统损伤,可以表现为一个或多个系统功能障碍,称为别胆红素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可出现反应低下、嗜睡、拒乳甚至惊厥,直至陷入昏迷,危 及生命。即使抢救成功,也会遗留运动障碍、听力异常、眼球运动障碍和牙釉质发育异常等后遗症。
新生儿黄疸高的危害有哪些
一般要把新生儿黄疸区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所谓的生理性黄疸也就是生后2-3天出现皮肤黄染,4-5天到达高峰,1周以后会消退,这种属于生理性黄疸,对生理性黄疸而言,对宝宝的身体健康是不会产生任何危害的。需要把它鉴别出来病理性黄疸,而现在又称为新生儿高胆红血症。病理性黄疸的原因有很多,有母婴血型不合溶血性黄疸,还有感染导致的黄疸,还有胆道闭锁或者是G-6-PD酶缺陷导致的黄疸等,对于这种病理性黄疸,需要进行干预治疗,黄疸高到一定程度的,会对宝宝的神经系统发育产生危害,又称为胆红素阶段,脑病,甚至核黄疸,任其下去,严重的会造成脑瘫,更严重的会危及孩子的生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