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症状(手足口病症状表现)

手足口病,一种常见于幼儿的传染性疾病,给许多家庭带来了困扰。本文将从手足口病的病因、症状、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及护理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帮助家长们更好地应对这一病症。

一、手足口病的病因与传播途径

1. 病因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患者的水疱液、口鼻分泌物及被污染的物品传播。

2. 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主要在儿童中传播,尤其是幼儿园、托儿所等集体生活场所。以下是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1)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说话时,将病毒散布在空气中,其他人吸入后感染。

(2)接触传播:通过接触患者的皮肤、黏膜、水疱液等分泌物,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玩具等。

(3)消化道传播:摄入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水等,也可能导致感染。

二、手足口病的症状

手足口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10天,以下为该病的典型症状:

1. 发热:多数患者发病初期表现为发热,体温在38℃-40℃之间。

2. 口腔溃疡:口腔黏膜出现溃疡,疼痛明显,影响进食。

3. 手、足、臀部皮疹:皮疹呈红色,米粒大小,周围有红晕,分布不均。

4. 其他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咳嗽、流涕、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

三、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

1. 增强免疫力: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的良好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勤换衣物等,以提高孩子的免疫力。

2. 避免接触患者:尽量减少孩子与手足口病患者接触,避免感染。

3. 做好个人防护:家庭成员中出现患者时,应注意佩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4. 定期消毒:保持家庭、幼儿园、托儿所等场所的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处理。

5. 预防性接种:目前我国已研制出手足口病疫苗,家长可根据孩子的情况选择接种。

四、手足口病的护理方法

1. 降温:发热时,可给予孩子温水擦浴或使用退热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2. 口腔溃疡护理:可用盐水漱口,或使用口腔溃疡药膏涂抹溃疡处,减轻疼痛。

3. 皮疹护理: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可使用抗病毒药物外涂。

4. 营养支持:给予孩子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稀饭、面条等。

5. 密切观察病情: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病情变化,如有加重迹象,应及时就医。

手足口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幼儿传染病,给许多家庭带来了困扰。了解手足口病的病因、症状、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及护理方法,有助于家长们在面对这一病症时,更好地保护孩子的健康。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

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状

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1.普通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痛、厌食、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位于舌、颊黏膜及硬额等处为多,也可波及软腭,牙龈、扁桃体和咽部。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手足部较多,掌背面均有。皮疹数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消退后不留痕迹,无色素沉着。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2.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1)神经系统表现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时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阳性。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

(2)呼吸系统表现并发肺水肿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发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3)循环系统表现并发心肌炎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手足口病的症状是什么,如何防治

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 急性起病,发热,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的疱疹,疼痛明显。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预防措施】 (一)个人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二)托幼机构及小学预防控制措施 1.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5.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xi

手足口病症状及预防措施,哪些是你熟知的

手足口病本质是一种传染病,常发生6岁以下的孩子。外观上表现,手脚和屁股上出现红疹子。也会出现在口腔。患儿往往伴随咳嗽、发烧、恶心、食欲差不想吃饭。

手足口症怎么引起的:

手足口病其实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最主要的罪魁祸首是柯萨奇病毒A16型和71型,这两种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原因。小孩子自身对于外界细菌、病毒的抵抗力是较弱的,因此当小孩子患病时,小小的细菌都有可能引起大的麻烦,更何况是病毒。

手足口病的5个初期症状:

一、身体发热。当细菌进入身体,就开始了免疫力和细菌病毒间战争。为了消除外界细菌或病毒,身体会产生应急反应,体内白细胞,所以身体会发热发烧症状。

二、精神萎靡,情绪低落

大多数孩子活泼可爱,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疾病会影响人们的情绪,成年人和儿童也是如此。如果你发现平时活泼的孩子突然变得抑郁,家长首先该考虑孩子,是不是健康有隐患。

三、类似溃疡的口腔疱疹

口腔疱疹与口腔溃疡不同。

主要是成因不同。口腔溃疡是炎症导致的口腔粘膜溃烂等,而口腔疱疹则是由于病毒感染而导致的口腔长疹子。通常情况下,口腔溃疡疼痛明显,会影响吃饭喝水等动作。但疱大多不疼。当孩子出现口腔疱疹时要警惕了,继续观察看后期情况。

四、手部脚部出现疱疹

手足口病是指手、脚、口三个部分经常发生的病。如上所述,如果孩子出现口腔疱疹,就必须要警惕是否患有手足口病。如果手掌和脚底等处出现了疱疹的话,为了防止病情恶化,必须尽早治疗。

5个预防手足口病日常习惯

1、注意饮食卫生。平时加强锻炼从而提高身体素质。

2、假如身边出现患者,不和患者接触。

患者确诊后,建议严格按照医嘱治疗。假如属于居家治疗,不和其它孩子接触,家长要对孩子的衣服和排泄物进行消毒,居住环境日常消毒。

3、患儿粪便及排泄物用3%漂白粉喷洒,衣服和被子阳光日晒,开窗通气。

4、饭前便后用消毒皂洗手,不喝生水、避免生冷食物,不和其它患者接触。

5、避免去密封,人群拥挤的公共场合。尽量减少外出。外出记得戴口罩,回家后即使衣物消毒。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

    本文地址:https://www.shdoqs.com:443/yunfu/22844.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