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皮肤问题总是让家长们头疼不已。其中,奶藓(俗称“婴儿湿疹”)就是让无数家长夜不能寐的常见问题之一。奶藓究竟是什么?它有哪些症状?如何预防和治疗?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让家长们头疼不已的“奶藓”。
一、奶藓的定义及病因
奶藓,医学上称为婴儿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炎症性疾病。它主要发生在宝宝出生后的前几个月,尤其是6个月以内的婴儿。奶藓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但可能与遗传、环境、过敏等因素有关。
二、奶藓的症状
奶藓的症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皮肤发红:宝宝患奶藓的部位会出现红斑,严重时皮肤会变得粗糙。
2. 瘙痒:宝宝会感到极度瘙痒,尤其是夜间,常常会因此哭闹不止。
3. 渗液:患处皮肤可能会出现渗液,严重时还会结痂。
4. 皮疹:患处皮肤会出现大小不一的皮疹,呈圆形或椭圆形。
三、奶藓的预防和治疗
1. 预防
(1)避免过敏原:家长应尽量避免宝宝接触可能导致过敏的物质,如花粉、尘螨、动物皮屑等。
(2)注意饮食:母亲在哺乳期间,应避免食用易引起宝宝过敏的食物,如海鲜、坚果等。
(3)保持皮肤清洁:每天给宝宝洗澡,水温不宜过高,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
(4)穿着宽松衣物:给宝宝穿着宽松、柔软的衣物,避免摩擦患处。
2. 治疗
(1)药物治疗:医生会根据宝宝的病情,开具适当的药物,如激素类药膏、抗过敏药物等。
(2)局部治疗:使用含有保湿成分的润肤霜,保持皮肤湿润,减轻瘙痒。
(3)避免刺激:避免给宝宝使用刺激性强的护肤品、化妆品等。
四、奶藓的护理要点
1. 保持皮肤清洁:每天给宝宝洗澡,水温不宜过高,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
2. 保持皮肤湿润:使用含有保湿成分的润肤霜,保持皮肤湿润,减轻瘙痒。
3. 避免抓挠:给宝宝戴上手套,避免宝宝抓挠患处,加重病情。
4. 注意饮食:母亲在哺乳期间,应避免食用易引起宝宝过敏的食物。
五、奶藓的治疗案例
以下是一个奶藓治疗案例:
宝宝小名“豆豆”,出生后不久就患上了奶藓。起初,豆豆的皮肤只是出现了一些小红点,家长们并未在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红点逐渐增多,宝宝开始出现瘙痒、哭闹的症状。经过医生检查,确诊为奶藓。
在医生的建议下,豆豆的家长采取了以下措施:
1. 避免过敏原:家长们注意观察豆豆的饮食,发现豆豆对鸡蛋过敏,于是停掉了鸡蛋。
2. 药物治疗:医生为豆豆开具了激素类药膏,每天涂抹患处。
3. 局部治疗:使用含有保湿成分的润肤霜,保持皮肤湿润。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豆豆的病情得到了明显缓解,瘙痒、哭闹的症状逐渐消失。
六、总结
奶藓是宝宝常见的皮肤问题,家长们不必过于担心。只要了解奶藓的病因、症状、预防和治疗方法,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就能有效预防和治疗奶藓。希望本文能对家长们有所帮助,让我们一起呵护宝宝的健康成长!
奶藓怎么消除
小儿奶癣家庭治疗的方法:
1、祛除过敏因素
对于婴儿来说,最常引起过敏的食物包括牛奶、鸡蛋、花生、大豆、麦子、海鲜和带籽水果。其中最为常见的,也是不太容易避免的是牛奶。
减少对孩子皮肤的刺激,是预防或治疗皮肤湿疹的很好办法。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不用碱性肥皂洗皮肤,不用香水,不用过烫的水洗患处,洗澡不宜过频。
2、消除局部感染
由于湿疹会导致局部皮肤干燥或脱屑,这样粗燥的皮肤上很容易寄生细菌或霉菌。细菌或霉菌感染又会使湿疹加重,所以局部抗感染治疗十分重要。最常见的细菌是金黄色葡萄菌,所以可以选用百多邦。如果局部皮肤红肿,并明显增厚,可能是霉菌感染,可以选用达克宁。
3、抵抗炎症反应
患有湿疹婴幼儿的皮肤改变是因为过敏或其他因素导致的皮肤炎症反应,所以改变皮肤变化就应使用抗炎症的药物。无论多少选择,真正能够具有抗炎症的药物只有激素。倍他米松、氢化可的松、莫米他松、去炎松等是常用的皮肤局部使用的外用激素的药膏或霜剂。
扩展资料
病因
病因有先天的体质因素,也有后天营养失调。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怀孕时父母多食辛辣、鱼腥海味等发物或情志内伤,肝火内动,遗热于儿所致或者生后喂乳失当,饮食不节,脾胃薄弱;过食肥甘脾失健运,湿热内生而发生。
另外,营养过多、消化不良、衣着不当等都是本病的好发因素。患者常是先天性过敏体质,约有3/4的患者父母双方或单方有过敏性疾病病史。
治疗
1、中医中药
治疗当辨证:风热盛者,治则宜清热祛风;若湿热重者,宜清热祛湿。外治:干型者可用润肌膏之类;湿型宜用文蛤散,主要药物:文蛤、轻粉、点红川椒。先将文蛤打成细块,锅内炒黄色,次下川椒同炒黑色烟起为度,入罐内封口存性。次日入轻粉研为细末,罐收贮,香油调搓。与此同时,乳母宜忌辛辣油腻等助热饮食。
2、中药偏方
(1)黄柏面、寒水石面、青黛面,以香油调涂患处渗液多的调稠些,渗液少的调稀些,每日搽2次。
(2)黄连、枯矾,共研细末加凡士林适量,配成软膏外涂患处。
预防
1、乳母及患儿忌食鱼腥、海味、辛辣、鸡、鹅、牛、羊等。
2、温开水洗脸洗身、忌用热水或肥皂清洗患部,如结痂较厚,先用植物油湿润,然后轻轻擦去。
3、患儿不宜穿化纤或毛织衣,也不宜穿着过厚,避免接触鸭绒等容易引起过敏的物品。
4、忌用刺激性过强的外用药物。
5、患奶癣较严重的婴儿,应禁止接种多种疫苗,不能注射预防针,不宜接种牛痘。
6、防止消化不良而加重奶癣。乳母应多吃蔬菜、水果、豆制品;牛奶喂哺可适当延长牛奶的烧煮时间,以利蛋白质变性,减轻致敏作用;以上喂养均忌过饱。
参考资料:奶藓.百度百科
奶癣是什么样的
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都是比较快的,平时都忙于自己的工作,对一些疾病的了解不是特别多,接下来我大家分享一下奶藓是什么样的疾病。
1.首先,表现为很小的斑点状红疹,散布或密集在一起,有的还流黏黏的黄水,干燥时则结成黄色痂。此病虽无大的危险,但病后孩子刺痒,常哭闹不安,不好好吃奶和睡觉,影响健康。
2.其次,引起奶癣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婴儿的过敏性体质所致,也有认为与母亲在怀孕期间饮食单调有关。一般说,奶癣是在婴儿出生2~3个月时开始发病,有的在面颊、前额、头颈,严重的可蔓延到躯干、四肢和臀部,有时还可继发细菌感染。痒是婴儿患奶癣时的主要症状。婴儿患奶癣,年轻的父母不要过于着急。如果婴儿是用母乳喂养的,母亲应多吃些蔬菜、水果、豆制品和肉类的食物,少吃鱼、虾、蟹等水产品。
3.最后,带孩子去医院进行一个详细的检查,因为引起奶癣这种疾病是由很多原因所导致的,检查出孩子的过敏原,从而远离这种过敏原是对于治疗奶癣这种疾病比较好的方法。
注意事项
一般来说这种疾病常发于孩子,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一定要保持孩子房间的干燥程度,千万不要让孩子长时间地处于潮湿的环境,平时可以多带孩子去户外走一走。
幼猫得了奶癣怎么办
另外,2-3个月的幼猫,换了新的饲养环境,也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属于应激反应,新家长不必过于担心。
奶癣,又名胎癣、胎疮,为发于幼猫的一种湿疮。
幼猫一般在1-3个月龄之间,极易出现奶癣现象,尤其在多只猫共同饲养的家庭环境中,更是无法避免的。有的幼猫会明显一些,有的会非常少,且长在隐蔽地方,还未等主人发觉便已悄悄痊愈。这些现象很正常且不易避免,猫妈们不用过于担心,也无需采取任何措施,一般2周左右都会不治自愈。
幼时出现过奶癣的猫咪,因体内已存在抗体,成年后反而不容易长癣(真菌)。
奶藓和猫藓的区别
无论奶藓和猫癣是皮肤真菌,潮湿温暖的环境就会滋生真菌。新生小猫皮肤抵抗力差,幼猫喝奶母猫来不及清理,宝宝的大小便也会相互沾在幼猫身上,无论奶或幼猫大小便,这些都含蛋白质加上猫窝温度较高且潮湿,很容易滋生真菌。
如何对待奶藓
1,可在猫咪饮用水/食物中添加复合维生素B
2,选择营养全面的进口天然粮
3,饲养环境定期消毒,注意通风、干燥
4,每天最好让猫咪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晒一下太阳,对抗真菌非常有效果。
5,推荐用药:德国瑞沃克特真螨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