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任性的孩子。他们可能会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或者在家长面前无理取闹。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们往往会感到头疼不已。如何应对和引导任性的孩子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了解任性孩子的原因
1. 家庭教育缺失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如果过于溺爱孩子,或者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过于严厉,都可能导致孩子任性。以下是家庭教育缺失的几种表现:
| 缺失类型 | 表现形式 |
|---|---|
| 溺爱 | 过度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忽视孩子的内心需求 |
| 教育方式严厉 | 对孩子进行严厉的批评和惩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
| 忽视孩子需求 | 对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不闻不问,让孩子感到被忽视 |
| 家长缺乏耐心 | 在教育孩子时缺乏耐心,容易对孩子发火 |
2. 孩子自身性格原因
有些孩子天生性格开朗、活泼,喜欢表现自己,这就容易导致他们在公共场合表现得任性。以下是孩子自身性格原因的几种表现:
| 性格原因 | 表现形式 |
|---|---|
| 开朗活泼 | 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引起他人注意 |
| 爱表现 | 在家长面前无理取闹,寻求关注 |
| 好奇心强 | 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缺乏自制力 |
| 自我中心 | 只关心自己的感受,不考虑他人意见 |
二、应对任性的方法
1. 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
家长要注重家庭教育,既要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又要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以下是一些建议:
| 建议类型 | 操作方法 |
|---|---|
| 满足物质需求 | 在保证基本生活需求的前提下,适当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 |
| 关注内心需求 | 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给予关心和支持 |
| 教育方式适度 | 采用民主、平等的教育方式,避免过于严厉或溺爱 |
| 培养耐心 | 在教育孩子时,保持耐心,避免对孩子发火 |
2. 引导孩子学会尊重他人
家长要教育孩子学会尊重他人,以下是一些建议:
| 建议类型 | 操作方法 |
|---|---|
| 教育孩子尊重他人 | 通过讲故事、举例等方式,让孩子明白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
| 培养孩子换位思考 | 鼓励孩子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会体谅他人 |
| 创设情境模拟 | 通过模拟情境,让孩子学会在公共场合保持安静、礼貌 |
3. 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以下是一些建议:
| 建议类型 | 操作方法 |
|---|---|
| 发现兴趣爱好 | 与孩子多交流,了解他们的兴趣所在 |
| 鼓励尝试新事物 | 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
| 提供适当支持 | 在孩子进行兴趣爱好活动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支持 |
面对任性的孩子,家长既要关注孩子的物质需求,又要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通过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引导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和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我们可以帮助孩子逐渐改正任性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保持耐心,相信孩子会慢慢成长为一个懂事、有礼貌的人。
让我们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努力,让他们在快乐、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如何面对任性倔强的孩子
,是我在进行教育讲座时,家长们提问最多的问题之一。一个家长说:“我女儿3岁了,以前一直比较听话。可是近来特别任性,不但不听话,还总跟大人闹别扭。前些天,天气特别冷,我要给她穿棉衣,可她就是不穿。我告诉她外面很冷,不穿棉衣会冻着、会生病。可她就是不听,坚决不穿。我勉强给她穿上,她一甩袖子,就又脱下来了。眼看上班就要迟到了,我急得冲她大喊起来,还打了几巴掌。最后索性强按着硬把棉衣给她套上,拉起她就往幼儿园走,但她一边走还一边不停地扭动着。你说我应该怎样对她?”也有不少家长提问:“孩子以前挺乖的,怎么现在越来越任性、越来越不听话了,不知道应该怎么管教?”如果你是一位读过儿童成长方面书籍的家长就会知道,上述情况并不是孩子真的任性了,而是孩子正处于“第一反抗期”。这个时期,孩子有一定的叛逆性。你让他向东,他偏要向西;你要他向南,他偏要向北;你跟他来硬的,他比你还硬。这种情况,你不如先依了他,等他牛劲过了再跟他讲道理。比如用缓和的语气告诉她外面很冷,不穿棉衣会冻坏身体,接着带她到室外去感觉一下,如果确实冷,她自然会加衣服。这样做也用不了几分钟,这样孩子就不会任性、犯倔。如果你硬要孩子按你的想法去做,虽然孩子会暂时屈服于你,但时间长了,还真的会将一个正常、平和的孩子塑造成一个真正任性倔强的孩子。那么什么是真正的任性倔强呢?真正的任性倔强就是:孩子做什么事情都很固执、抗拒、不服从父母管教、不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或者表面上答应,内心不服,父母不在旁边时,就由着自己的性子来。任性是人类性格品质中不好的一种表现。倔强虽然也有好的一面,但过了头也是不好的。一般来说,任性、倔强等性格有先天的遗传因素,但也有很多是由于早期家庭教育不当造成的。造成任性、倔强的原因一般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惯出来的;第二种是打出来的;第三种是家长提示出来的。有一些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给予孩子的爱护关照太多。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无论对错一律满足,时间一长就给孩子形成了想要什么就得有什么,我想怎么着就要怎么着的错误认识。而当他们的愿望不能得到满足时,就大哭大闹,哭闹不止,而此时家长如果继续迁就,就更增长了他任性的成分。也有一些家长,对孩子要求非常严格,他们希望孩子各方面都很优秀,不允许孩子有过失、有错误,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的落后教育观念,动不动就打骂孩子、使用暴力,久而久之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明明知道自己错了也要对抗,养成了倔强的脾气,而此时家长更气不过,于是再狠打。这样越打越犟,越犟越打,本来平静随和的孩子,却被家长打成了一头不服管教的犟牛。还有一些家长,孩子本来偶尔犯一些小脾气、使一点小性子是很常见的,但家长就认为是孩子任性、犯倔。于是人前人后地讲孩子多么任性、多么倔强,讲得多了,相当于给孩子暗示,反而强化了他的叛逆,由偶尔的任性犯倔,变成了真正的任性倔强。找出了孩子任性倔强的原因,纠正起来似乎就有了方向。对于由于娇惯造成的任性倔强,家长就要狠下心来,坚持原则,在孩子哭闹时不理睬、不迁就、不给他好处,等他停止哭闹了再给他讲道理,并告诉他以后越哭闹越得不到好处。还要告诉他无论什么事情、什么要求,都要用积极协商的办法去解决。这样不但可以纠正孩子的任性,而且培养了孩子用积极的方法处理问题的好习惯。案例一:知心姐姐卢勤老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她去商场买东西,看到一个两三岁的孩子要买一个很贵的玩具,妈妈没有给他买,这孩子就大哭大闹,先是对妈妈拳打脚踢,后来索性坐在地上撒泼。搞得这位妈妈十分难堪,怎么劝怎么哄也不行。妈妈叹了口气,拿出钱包,准备“屈服”了。就在这时卢勤老师制止了她:“不能惯着他!不能让无理取闹的孩子得到任何好处,不然你一辈子都要受苦。”卢勤老师劝她马上“离开”,不再理这个孩子,孩子哭得更厉害了。然后,卢勤老师对这个孩子说:“你就坐在地上哭吧。你看,妈妈已经走了,她才不会给一个这么不懂礼貌的孩子买玩具呢!大家也不会理你的!”说完,摆摆手,让围观的人全都走开。孩子把抹眼泪的手指分开一道缝,看了看,大家都走了,妈妈也“走”了。他立刻停住了哭声,爬起来去追妈妈。看到妈妈头也不回地往前走,孩子急了,喊着:“妈妈,等等我!我不闹了!等等我!”看,对待这样的孩子,就要采取这样的措施,如果不是卢勤老师的帮助,这位妈妈就会在教育孩子的战场上败下阵来。而孩子一旦在这样的“较量”中占了上风,那就会助长孩子的任性,如果以后再有冲突,妈妈就难于取胜了。对于打骂造成的任性倔强,家长首先要检讨自己,要摒弃落后的教育观念和粗暴的教育方法。要尊重孩子,平等对待孩子,多和孩子沟通、多讲道理。要允许孩子犯错误,允许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当孩子按自己的意愿试了行不通的时候,你再给他指导,这时他才会心服口服,这样培养出的孩子,不但不会任性,而且还养成了自信、坚强、勇于创新、善于改正错误的好习惯。案例二:我以前的同事柴老师,对学生很严厉,对自己的孩子更严厉,常常为一些小事骂学生、打孩子,结果和学生关系不好,和自己的孩子也闹得很僵。他的话孩子根本听不进去,他很烦心,老在办公室诉苦。我们都劝他:首先改一改自己的脾气,不要动不动就板着脸批评学生、打骂孩子,即使孩子有错误,也要心平气和地和孩子沟通,不要大事小事都上火,将心比心,谁愿意老被别人批评指责?通过同事们的开导,他改变了自己,结果不但和学生的关系好了,和自己孩子的关系也好了。对此他深有感触地对大家讲:“宽容、和颜悦色地和孩子沟通,确实比批评打骂好得多,孩子越打骂越倔强、越不听话!”对于因为暗示造成的任性倔强,家长应丢掉人前人后讲孩子缺点的坏习惯。要淡化他的任性倔强,有意表扬他的平静随和。当孩子偶尔犯倔的时候,采取宽容的态度,容许孩子按自己的意思做事、允许孩子发泄不满,事过之后再和孩子进行交流。这样孩子的任性倔强就会一点点地消失,而且会变得通达随和起来。案例三:我有个朋友,在孩子处于“第二反抗期”时,常常表现出一些不服从大人的举动。这本来是正常现象,但他们夫妇却老说孩子不听话,还爱在别人面前说孩子任性倔强。一次我到他家串门,见我来了,他就叫孩子出去买个西瓜回来。但孩子就是不去,他很尴尬,就说:“我这儿子惯坏了,很任性……”使不动孩子,他就自己去买西瓜了。等他走后,孩子就来跟我道歉:“莫叔叔对不起,不是我不想听话,是我爸妈老说我任性倔强、不听话,我很烦,所以故意气他们……”听了孩子的话,我的心里有底了。我先安慰了孩子,肯定他父母的错误,再给他讲自己应该怎么做。对于我的建议,孩子很顺从,根本看不出他是一个任性倔强的孩子。等我朋友回来后,我把孩子的感受向他讲了,又给了他具体的建议,让他不要再这样对待孩子,结果他们双方都发生了改变。为此,我的朋友和他的孩子都很感激我。以上三点,是应对孩子任性倔强的最常用方法。
任性是父母娇惯出来的,那么怎么教育任性的孩子
有些孩子做事总是有着自己的性子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稍有不如意,就大吵大闹、乱发脾气,或闷闷不乐。任性的孩子总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他人。面对这样的孩子,有的父母觉得无所谓,根本没有要教育孩子的意识,还有一些父母是毫无办法,只能对孩子百依百顺。
教育专家建议,要让孩子不再任性,需正确运用家长的权威。调查表明,孩子出现任性与家长不能正确运用自身的权威有很大关系。家长如果平时能够真诚地关心孩子、与孩子谈心、严肃地批评孩子的过错,就能在孩子心中树立权威的形象,取得孩子的信任,家长的劝说就容易被孩子接受,孩子任性的可能性也就大大减少了。因此,家长一定要正确地运用自身的权威,孩子才不会任性。
关于如何教育任性的孩子,建议如下:
一、和孩子交点儿劲,不能太顺着孩子
对于任性的孩子,父母越是迁就他,孩子就越是骄横。所以,对于任性的孩子,父母绝不能手软。比如,父母带孩子出去玩,孩子刚走了一会儿,就要爸爸背,爸爸不背,就赖在地上打滚,怎么也不肯走。这时,父母绝对不能把孩子扶起来,连哄带抱。而是要让孩子意识到,父母不会妥协,一定要自己起来走。父母坚持不理孩子之后,孩子就会自觉没趣,只好收场。
二、不妨给孩子“戴高帽”,调动孩子的自尊心理
孩子都喜欢得到父母的赞赏和夸奖。在孩子任性的时候,不妨给孩子戴个高帽,夸奖孩子一番,这也是一种有效的引导,孩子高兴了,自然就不再任性了。父母可以这样说:“我们家的孩子最好了,知道那个东西又贵又不实用,从不给父母增添负担。”
三、适当运用家长权威
父母如果平时能够真诚地关心孩子,使孩子信服,就会在孩子心中树立权威的形象,取得孩子的信任和敬佩。当孩子任性时,父母只要严肃地说明自己的道理,就会说服孩子不再任性。如果父母总是对孩子百依百顺,看不到孩子的成绩,又不严肃批评孩子的错误,就会使孩子越来越任性。
散文《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原文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1](选自《顾城的诗》)
(顾城1981年3月所作)
顾城
也许
我是被妈妈宠坏的孩子
我任性
我希望
每一个时刻
都像彩色蜡笔那样美丽
我希望
能在心爱的白纸上画画
画出笨拙的自由
画下一只永远不会
流泪的眼睛
一片天空
一片属于天空的羽毛和树叶
一个淡绿的夜晚和苹果
我想画下早晨
画下露水
所能看见的微笑
画下所有最年轻的
没有痛苦的爱情
画下想象中
我的爱人
她没有见过阴云
她的眼睛是晴空的颜色
她永远看着我
永远,看着
绝不会忽然掉过头去
我想画下遥远的风景
画下清晰的地平线和水波
画下许许多多快乐的小河
画下丘陵——
长满淡淡的茸毛
我让它们挨得很近
让它们相爱
让每一个默许
每一阵静静的春天的激动
都成为一朵小花的生日
我还想画下未来
我没见过她,也不可能
但知道她很美
我画下她秋天的风衣
画下那些燃烧的烛火和枫叶
画下许多因为爱她
而熄灭的心
画下婚礼
画下一个个早早醒来的节日——
上面贴着玻璃糖纸
和北方童话的插图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我想涂去一切不幸
我想在大地上
画满窗子
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
都习惯光明
我想画下风
画下一架比一架更高大的山岭
画下东方民族的渴望
画下大海——
无边无际愉快的声音
最后,在纸角上
我还想画下自己
画下一只树熊
他坐在维多利亚深色的丛林里
坐在安安静静的树枝上
发愣
他没有家
没有一颗留在远处的心
他只有,许许多多
浆果一样的梦
和很大很大的眼睛
我在希望
在想
但不知为什么
我没有领到蜡笔
没有得到一个彩色的时刻
我只有我
我的手指和创痛
只有撕碎那一张张
心爱的白纸
让它们去寻找蝴蝶
让它们从今天消失
我是一个孩子
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
我任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