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计划免疫(新生儿计划免疫程序表)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新生儿计划免疫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计划免疫是指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的免疫规划,对新生儿进行一系列疫苗接种,以预防、控制和消除某些传染病的目的。新生儿计划免疫究竟有哪些好处?如何科学地进行计划免疫?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

一、新生儿计划免疫的好处

1. 预防传染病:新生儿计划免疫可以预防多种传染病,如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破伤风、乙型肝炎等。这些疾病在婴幼儿时期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严重危害宝宝的健康成长。

2. 降低感染风险:通过接种计划疫苗,宝宝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体,降低感染风险,从而降低疾病传播的机会。

3. 保护家庭和社会:新生儿计划免疫不仅保护宝宝自身,还能降低家庭和社区的感染风险,为全民健康保驾护航。

4. 提高免疫力:疫苗可以刺激宝宝体内的免疫系统,提高免疫力,使宝宝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地抵御疾病。

二、新生儿计划免疫的流程

1. 咨询医生:在宝宝出生后,家长应尽快咨询医生,了解计划免疫的相关知识,为宝宝制定合理的免疫计划。

2. 选择接种点: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正规、信誉良好的疫苗接种点。

3. 了解疫苗种类:目前,我国新生儿计划疫苗主要包括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等。

4. 按计划接种疫苗:根据疫苗种类和接种时间,按时为宝宝接种疫苗。

5. 注意接种后的观察:疫苗接种后,家长需观察宝宝有无不良反应,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咨询医生。

三、新生儿计划免疫常见问题解答

1. 问:新生儿计划免疫需要接种几次疫苗?

? :新生儿计划免疫的具体接种次数根据疫苗种类而定,家长应遵医嘱,按时为宝宝接种疫苗。

2. 问:接种计划疫苗有哪些注意事项?

? :接种计划疫苗前,家长需了解宝宝的健康状况,如有过敏史、疾病等,应及时告知医生。接种后,家长需观察宝宝有无不良反应,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咨询医生。

3. 问:疫苗是否会产生副作用?

? :疫苗可能产生轻微的副作用,如发热、皮疹等。一般来说,这些副作用在几天内会自行消退。如宝宝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

4. 问:接种计划疫苗是否会影响宝宝的健康?

? :计划疫苗是经过严格筛选、验证的,不会影响宝宝的健康。相反,接种计划疫苗可以预防多种传染病,保护宝宝的健康。

四、新生儿计划免疫表格

序号 疫苗种类 接种时间 接种次数
1 乙肝疫苗 出生后24小时内 3次
2 脊髓灰质炎疫苗 出生后2个月、3个月、4个月 3次
3 百白破疫苗 出生后3个月、4个月、5个月 3次
4 麻疹疫苗 出生后8个月 1次
5 乙脑疫苗 出生后8个月、2岁 2次

总结

新生儿计划免疫是呵护宝宝健康的守护神。家长应充分了解计划免疫的重要性,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为宝宝接种疫苗。关注宝宝的健康状况,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就医。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宝宝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什么是新生儿及婴儿的计划免疫

国家计划免疫疫苗我国目前的国家计划免疫是5苗防7病,即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麻疹疫苗和乙肝疫苗,主要预防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和乙型肝炎。非国家计划免疫疫苗除了接种国家计划免疫内疫苗外,家长们还应安排给孩子接种扩大免疫的常用疫苗及新疫苗(如麻腮风、安儿宝、水痘等)和季节性疫苗(如流感、流脑、乙脑等)。目前我国儿童扩大免疫接种的常用疫苗有麻腮风三联疫苗,一针即可预防三种疾病(麻疹、风疹、腮腺炎),与单价疫苗相比,联合疫苗的免疫反应是一样的,其预防效果较好,而且能够减少注射次数,减轻孩子痛苦,降低由不洁针头、注射器引发的传染病。这些儿童扩大计划免疫的常用疫苗都可以在当地医院的预防接种点接种。从1978年到2002年的20多年间,全国共减少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结核、破伤风六种疾病的发病3亿多人次,减少死亡400多万人,减少住院费用400多亿元。计划免疫的实施,对保障儿童健康起到了无法估量的作用。春暖花开,万物复苏,随着气温逐渐回升,各种细菌、病毒在这个季节大量繁殖,导致儿童各类传染性疾病进入高发期,主要包括甲肝、麻疹、风疹、腮腺炎、水痘等。及时接种疫苗是预防这些疾病的最佳方法。接种疫苗时间表全攻略 6个月前婴儿的预防接种 2-6个月婴儿需接种多次疫苗,如口服小儿麻痹糖丸、注射百白破三联疫苗、乙型肝炎疫苗和乙脑疫苗。每次接种都有一定的时间和要求。在婴儿满4个月时,应口服第三颗小儿麻痹糖丸,至此即完成了全程的基础免役,在婴儿体内产生了足够的抗小儿麻痹症的抗体,可维持2-3年。因此,在4岁左右还应再服一次以强化对该疾病的抵抗力。百白破三联疫苗从婴儿生后满3个月开始接种第一针,要完成该疫苗的基础免疫,还需在出生后满4个月和满5个月时再各接种一次。即在婴儿体内产生了抗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三种传染病的抗体。注射百白破三联疫苗的第二针后,因注射剂量增加了,往往会发生一定的反应,如在接种后的当天晚上婴儿会哭闹不安,难以入睡,有时还会发烧。注射的局部会红肿、疼痛,也可使婴儿烦躁不安。这种反应一般可持续1-2天,而自行恢复,不需处理。如果婴儿体温升至39.5℃以上,有抽搐、惊厥、持续性惊叫等严重反应,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治。在进行第三针注射时,应将上述情况反馈给医生,由医生决定是减少剂量注射呢?还是改用白破疫苗注射,或是不再进行第三针注射,以免再次发生严重反应或过敏反应。乙型肝炎疫苗的第三针应在婴儿满6个月时接种。因为与第二针相隔时间较长,有的家长往往会忘记。如第三针不接种,抗体水平低且持续时间短。 7-9个月的婴儿的预防接种 7-9个月的婴儿需要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麻疹疫苗后可预防婴儿患麻疹。目前规定在婴儿8个月时都应接种麻疹疫苗。这是因为在婴儿8个月时,由母亲传递给婴儿的麻疹抗体逐渐消失,而使婴儿对麻疹的抵抗力下降。这时必须采取人工的方法,即注射麻疹疫苗,在婴儿体内经过一次轻微的麻疹病毒感染,从而在体内产生相应抗体,对麻疹有了抵抗力,这种抵抗力一般可持续3-4年。接种时,在婴儿的臂外侧进行皮下注射。接种麻疹疫苗后,反应很轻,仅少数婴儿在接种后6-10天可有发热,但体温不会超过38.5℃,持续2天即消退。婴儿的精神、食欲均不受影响。也有的婴在接种后,发热的同时可出现皮疹,多见于胸、腹及背部的皮肤,皮疹数目不多,并且1-2天内即消失,皮疹消失后也不象患麻疹那样皮肤上留有褐色斑。因此,不需要做任何处理。在注射的局部一般无不良反应。在婴儿患有发热、其他疾病的急性期、恢复期时,均应暂缓接种。对鸡蛋过敏的婴儿应当慎重使用麻疹疫苗。在注射丙种球蛋白、胎盘球蛋白后,需间隔一个月才可接种麻疹疫苗。而接种麻疹疫苗后二周,才可注射胎盘球蛋白或丙种球蛋白等,以免影响麻疹疫苗的免疫效果。婴儿1岁时的防接预种婴儿1岁时应接种流脑多糖疫苗和乙脑。按规定在婴儿10个月-12个月期间进行流脑疫苗的初次接种,需要接种2次完成基础免疫,2次之间应间隔3个月。乙脑疫苗有两种,一种是灭活的,一种是减毒的,一般国内的计划免疫规定的免费的是灭活的,这一种初免是2针,间隔7-10天,减毒的初免的一针。两种比较,灭活的宝宝要多扎一次,但宝宝反应相对较小,减毒的宝宝可以少扎一针,但反应相对较大。这两种疫苗一般接种在婴儿的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进行皮下注射。接种后反应轻微,仅少数小儿可出现接种部位有红晕、硬结等反应,全身仅有发热,偶尔可出现过敏反应,这些反应经过1-2天后也会自行消失,不需要做任何处理

新生儿在出生之后,哪些疫苗是必须要接种的

现代社会健康与医疗保障比较齐全,大部分有孩子的家长都非常熟悉一种东西,那就是小孩子自出生后到学龄都必须接种的疫苗。现在的孩子在出生以后为了保证基本的健康,都需要按照规定接种规定的疫苗。而有些疫苗是可以选择接种的,有些疫苗则是必须要接种的,其中这些必须接种的疫苗的大部分费用由国家承担,公民承担少部分。那么,必须接种的疫苗有哪些呢?接种疫苗又有什么好处呢?

一、必须接种的疫苗有哪些呢?

在儿童预防接种证上,列有9种国家规定的接种疫苗,即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麻疹疫苗、腮腺炎疫苗、风疹疫苗、乙肝疫苗、乙脑疫苗、流脑疫苗。在国家纳入的计划免疫、有统一免疫规程的疫苗中,儿童必须接种的疫苗只有5种,分别是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国家规定儿童必须普遍接种这5种疫苗,其中购买疫苗的经费由政府支出,个人只需支付少量的接种服务费。

接种证上没有列出的还有预防水痘、甲肝、肺炎、流感、登革热、狂犬病等疾病的疫苗。除了必须接种的疫苗外的其他疫苗,地方卫生防疫机构会根据当地某些疾病发生和流行的特点、规律,确定针对某一特定重点保护人群接种疫苗,或是向公众推荐适合接种的疫苗,让人们自己选择接种或不接种,费用大多数由自己承担。若某一地区出现疫情或发生大的自然灾害的时候,为了防止某些传染病暴发和流行,国家会有针对性地要求当地人群普遍接种某种疫苗。

二、接种疫苗有什么好处呢?

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接种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抗体,防止人们机体相应的传染病的发生,接种疫苗对被接种者是一种经济又有效的健康保护措施。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医疗保障系统的不断完善,疫苗的接种率得到了很大提高。易感人群得到了及时的保护,从而使疫苗相关传染病的发病率得到了有效地控制。

通过以上的内容,相信各位对于必须接种的疫苗有哪些以及接种疫苗的好处都有所了解了。为了孩子的身体健康发展,也为了其免受一些疾病的侵扰,按照国家规定接种必须要接种的疫苗。除此之外,对于一些常见病的疫苗也是可以选择接种的。

婴儿宝宝周岁内需接种的免疫疫苗有哪些

宝宝从出生后至12岁,要注射各种这样的疫苗:

1、一类疫苗

出生24小时内:乙肝疫苗—第一针;卡介苗—初种;

1月龄:乙肝疫苗—第二针;

2月龄:脊髓灰质炎糖丸—第一针;

3月龄:脊髓灰质炎糖丸—第二针;百白破疫苗—第一针;

4月龄:脊髓灰质炎糖丸—第三针;百白破疫苗—第二针;

6月龄:百白破疫苗—第三针;乙肝疫苗—第三针;A群流脑疫苗第一针;

8月龄:麻疹疫苗—第一针;

9月龄:A群流脑疫苗—第二针;

1岁:乙脑疫苗—初种;

1.5至2岁:百白破疫苗—加强;脊髓灰质炎糖丸—部分加强;乙脑疫苗—加强;甲肝疫苗;

3岁:A群流脑疫苗—第三针(也可用A+C群流脑疫苗)

4岁:脊髓灰质炎疫苗—加强针;

6岁:麻疹疫苗—加强针;白破二联疫苗—加强针;乙脑疫苗—第三针;A群流脑疫苗—第四针;

12岁:卡介苗—加强针。

新生儿从出生到18个月龄之内,是接种疫苗的“密集期”,在这期间,家长平均每隔一个月就要带自己的孩子去相关单位接种一次疫苗。6周岁之前,儿童需要注射的计划免疫疫苗有24次之多。

2、二类疫苗

A+C群流脑疫苗:3周岁注射1针次,6、9周岁各加强一针。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可替代全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程序同全细胞百白破疫苗。

麻腮风疫苗:1.5-2周岁注射一针,基础免疫后4年加强1针。

甲肝减毒活疫苗或甲肝灭活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时间是2岁时注射1针,4年后加强1针。

灭活疫苗1-16岁接种2针,间隔6个月,16岁以上接种1针。

水痘疫苗:1-12岁接种1针次。

B型流感嗜血杆菌苗:2、4、6月龄各注射一次,12月龄以上接种一针即可。

流行性感冒疫苗:1-3周岁每年注射2针,间隔1个月。3周岁以上每年接种1次即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

    本文地址:https://www.shdoqs.com:443/yuer/73753.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