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有必要打吗)

流行性出血热(HFRS),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一种由汉坦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这种病毒主要通过啮齿类动物传播,如老鼠、仓鼠等。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为了有效预防这种疾病,流行性出血热疫苗的研发和应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围绕流行性出血热疫苗展开讨论,旨在为大家提供全面、实用的信息。

一、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概述

1. 疫苗类型

目前,我国上市的流行性出血热疫苗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

(1)灭活疫苗:采用汉坦病毒灭活株制备而成,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

(2)重组疫苗: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制备,具有更高的纯度和稳定性。

2. 疫苗接种对象

流行性出血热疫苗适用于所有易感人群,尤其是以下人群:

(1)从事野外作业、动物养殖等高风险职业的人员;

(2)居住在流行性出血热疫区的人群;

(3)与啮齿类动物密切接触的人员。

3. 疫苗接种程序

流行性出血热疫苗的接种程序如下:

(1)基础免疫:接种2剂疫苗,间隔时间为14-28天;

(2)加强免疫:基础免疫后1年进行加强免疫,此后每3-5年加强免疫1次。

二、流行性出血热疫苗的优势

1. 安全性高

流行性出血热疫苗经过严格的安全性评估,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接种后,绝大多数人不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2. 免疫效果好

流行性出血热疫苗的免疫效果较好,能有效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生。

3. 操作简便

流行性出血热疫苗的接种操作简便,易于推广。

三、流行性出血热疫苗的接种注意事项

1. 接种前咨询

接种前,请务必咨询医生,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确保接种安全。

2. 接种后观察

接种后,请留观30分钟,以防出现过敏反应。

3. 避免接种禁忌症

以下人群不适合接种流行性出血热疫苗:

(1)已知对疫苗成分过敏者;

(2)患有严重疾病者;

(3)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四、流行性出血热疫苗的应用前景

随着流行性出血热疫苗的广泛应用,我国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率逐年下降。未来,随着疫苗技术的不断进步,流行性出血热疫苗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1. 疫苗研发

我国将继续加大流行性出血热疫苗的研发力度,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和安全性。

2. 接种策略优化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优化流行性出血热疫苗的接种策略,提高接种覆盖率。

3. 国际合作

加强与国际疫苗研发机构的合作,共同应对流行性出血热等传染病。

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是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有效手段。通过接种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我们可以降低感染风险,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在此,我们呼吁广大民众积极接种流行性出血热疫苗,共同筑牢健康防线。

表格:流行性出血热疫苗相关信息

项目 内容
疫苗类型 灭活疫苗、重组疫苗
接种对象 所有易感人群,尤其是高风险职业人员、疫区居民、密切接触者等
接种程序 基础免疫2剂,间隔14-28天;加强免疫1年1次,此后每3-5年1次
优势 安全性高、免疫效果好、操作简便
接种注意事项 接种前咨询、接种后观察、避免接种禁忌症
应用前景 疫苗研发、接种策略优化、国际合作

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守护健康,为构建美好家园贡献力量!

流行性出血热疫苗的简介

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是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手段之一,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HFRS病毒引起,由鼠类等传播的自然疫源性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以往此病在中国和日本被称为流行性出血热,在朝鲜和韩国被称为朝鲜出血热,在前苏联被称为远东出血热和出血性肾炎,在斯堪的纳维亚国家被称为流行性肾病。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其统一命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国内外都致力于研制出血热疫苗,当前国内外研制成功的疫苗主要有两类,即细胞培养灭活疫苗和纯化鼠脑疫苗通过注射出血热疫苗能够防止疫情蔓延。

流行性出血热疫苗的流行性出血热疫苗

1疾病简介2I型疫苗3型疫苗4I型纯化疫苗收起出血热的早期症状表现为:

发热:38至40度,持续3至7天,一周以上也不少见。

胃肠道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少数有腹泻。

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

三红:颜面、颈部及上胸部皮肤充血潮红。眼结膜、眼睑水肿和面部浮肿。

出血:口内软腭、咽部及眼结膜出血,腋下、胸背部皮下出血,形如搔抓样。

肾损伤:出现蛋白尿、管型尿和血尿,肾功能下降。

验血异常:白细胞总数升高,淋巴细胞增多或出现异常淋巴细胞,血小板减少明显。

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

本病主要流行于欧亚大陆31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属重灾区,除新疆、西藏、青海、及台湾外的省市自治区均有本病流行。流行性出血热全年均可散发,但有明显的季节性,野鼠(在中国主要是黑线姬鼠)引起野鼠型在11~1月为高峰,5~7月有一小峰。褐家鼠型的发病高峰则为3~5月。

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是老鼠。以下途径可引起出血热传播:⒈呼吸道。含出血热病毒的鼠排泄物污染尘埃后形成的气溶胶颗粒经呼吸道感染。⒉消化道。进食含出血热病毒的鼠排泄物污染的食物、水,经口腔粘膜及胃肠粘膜感染。⒊接触传播。被鼠咬伤、鼠类排泄物、分泌物直接与破损的皮肤、粘膜接触。⒋母婴传播。孕妇患病后可经胎盘感染胎儿。⒌虫媒传播。对病人应实行“四早一就”,即早发现、早诊断、早休息、早治疗,就近治疗,减少搬运。

编辑本段I型疫苗流行性出血热疫苗

本疫苗系用I型(野鼠型)出血热Z10毒株,感染沙鼠肾原代细胞,收获病毒,经β-丙内酯灭活制成疫苗,内含氧氧化铝为佐剂。本疫苗用于预防出血热(I型)感染。⑴上臂外侧三角肌肌内注射。

⑵剂量及间隔出血热(Ⅰ型)灭活疫苗使用方法见表1。

表1出血热灭活疫苗(I型)注射次数及剂量

针次间隔剂量

第1针1.0

第2针第1针后7天1.0

第3针第2针后21天1.0

加强第1针后6个月1.0⑴接种反应:注射后无反应或反应轻微,反应率低,少数人发热,或有皮疹。体温均<38℃,局部反应很少,极个别人因注射后吸收缓慢,可出现暂时性硬结,但很快即可吸收。

⑵禁忌症:①发热及急、慢性传染病。②患严重肝、肾疾患。③慢性心血管病。④有过敏史者。⑴疫苗内含佐剂,注射前应充分摇匀。

⑵疫苗变黄色或紫色不可应用,可能为污染所致。

⑶有摇不散的异物,或安瓿有裂纹者不可使用。⑴上臂外侧三角肌肌内注射。

⑵剂量及间隔:出血热灭活疫苗使用方法见表2。

表2出血热(Ⅱ型)灭活疫苗注射次数及剂量

针次间隔剂量

第1针1.0ml

第2针第1针后28天 1.0ml

加强1年 2.0ml⑴接种反应

注射后一般无反应。个别人有发热、头晕。少数人有皮疹,必要时给予抗过敏药治疗。因疫苗含有吸附剂,少数接种对象局部可出现硬结、轻度肿胀和疼痛,1~3日内消退。

⑵禁忌症

①发热及急性传染病。

②严重慢性疾病。

③神经系统疾患。

④有过敏性疾病史者。

⑤妇女妊娠期及哺乳期。⑴安瓿有裂纹,疫苗变混、变色、有异物及摇不散凝块或絮状物均不可使用。

⑵备1:1000肾上腺素,以备偶发过敏性休克急救用。⑴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

⑵剂量及间隔:流行性出血热(Ⅰ型)纯化疫苗使用方法量见表2。

表2出血热(Ⅰ型)纯化疫苗注射次数及剂量

针次间隔剂量(ml)

第1针1.0

第2针第1针后14天1.0

第3针第2针后30天1.0

加强 4个月~1年 1.0⑴接种反应一般无反应。个别人有时在注射部位局部出现短暂肿胀痛感或轻微红肿。

⑵禁忌症

①发热。②严重疾病。③慢性心血管疾患。④有过敏史者。⑴注射前疫苗应充分摇匀。

⑵如安瓿破裂、有摇不散的凝块,不得使用。

⑶本疫苗为佐剂疫苗,仅供肌内注射,注意不要作皮下或皮内注射。在于2℃~8℃贮运,严防冻结,效期1年。

出血热疫苗有必要打吗你感觉呢

出血热的疫苗有必要打,尤其是对于流行性出血热流行区的人群,一旦发病流行性出血热即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会出现发烧、肾脏功能受损,甚至有些人会出现休克;还有的人病情更重,甚至会有生命危险。从预防的角度而言,注射出血热的疫苗可以有效预防出血热的发生。如果所居住的地方不是出血热的疫区,周围也没有老鼠的活动,近期也没有去流行性出血热的疫区旅行的计划,当然可以不打出血热疫苗。

出血热是一组疾病,由不同的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不同的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出血热有各自相应的病例特点,但是共同的特征是引起体内小血管的受损,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临床表现为皮肤黏膜充血、出血的表现,严重的可以出现腔道出血,甚至脏器出血,常常伴有低血压休克。可以伴有肾脏损伤、肝脏损伤,严重的患者由于抢救不及时可以死于休克或者肾功能衰竭。临床常见的出血热包括以下几种:一、由汉坦病毒感染引起的肾综合征出血热,主要表现为发热、出血、肾损害,常常伴有低血压、少尿,一般由老鼠传播。

二、登革出血热,由蚊子来传播,主要表现为出血、肾脏损伤、肝脏损伤,以及皮肤黏膜充血、出血的表现。三、可见于新疆出血热,主要由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感染引起,也是以充血、出血为表现,可以出现肾脏和肝脏的损伤。四、比较严重的是埃博拉出血热,我国目前还没有,主要由埃博拉出血热病毒感染导致,死亡率相对来说比较高。

出血热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疫苗,一般打一次就可以,疫苗的接种成功率一般在96%左右。如果有加强针,可以在4-12个月之内打一次加强针,如果没有加强针,一般接种一次就可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

    本文地址:https://www.shdoqs.com:443/yuer/73535.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