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黄疸会反复吗(母乳性黄疸会反复吗怎么办)

母乳喂养是许多新妈妈的理想选择,因为它能够给宝宝提供最天然、最全面的营养。在母乳喂养的过程中,一些新妈妈会发现宝宝出现了黄疸的症状,这就让人有些担忧了。母乳性黄疸会反复吗?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一、什么是母乳性黄疸?

我们要明确什么是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是指由于母乳喂养导致的宝宝体内胆红素水平升高,引起皮肤、眼睛发黄的一种现象。它通常发生在出生后1-2周,大约有1%-4%的母乳喂养宝宝会出现这种症状。

二、母乳性黄疸会反复吗?

母乳性黄疸会反复吗?这个问题是许多新妈妈关心的问题。根据相关研究,大约有1/3的母乳性黄疸宝宝会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再次出现黄疸症状。但是,随着宝宝月龄的增长,母乳性黄疸的反复发生率会逐渐降低。

三、如何预防和应对母乳性黄疸?

了解了母乳性黄疸的反复问题后,我们再来聊聊如何预防和应对母乳性黄疸。

1. 增加宝宝哺乳次数:研究发现,增加宝宝哺乳次数可以促进胆红素的排泄,从而降低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

2. 适当调整饮食:妈妈在哺乳期间,可以适当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有助于促进宝宝肠道蠕动,有助于胆红素的排泄。

3. 定期监测宝宝黄疸指数:在宝宝出生后,医院会进行黄疸指数的监测。如果发现宝宝的黄疸指数超过正常范围,应及时就医。

4. 保持宝宝皮肤清洁:宝宝皮肤发黄时,要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细菌感染。

四、母乳性黄疸与生理性黄疸的区别

在讨论母乳性黄疸时,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下生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是指宝宝出生后,由于胆红素代谢途径尚未完善,导致胆红素水平升高的一种现象。它与母乳性黄疸的区别如下:

项目 生理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
发生时间 出生后2-3天 出生后1-2周
黄疸程度 黄疸指数轻度升高 黄疸指数明显升高
持续时间 通常在出生后10-14天内消退 可能会反复出现,持续时间较长
治疗方法 通常无需特殊治疗,注意观察即可 需要调整哺乳次数、调整饮食、定期监测黄疸指数等

五、总结

母乳性黄疸是母乳喂养宝宝常见的健康问题,但并非不可克服。通过调整哺乳次数、调整饮食、定期监测黄疸指数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应对母乳性黄疸。在处理这个问题时,我们也要保持冷静,避免过度焦虑。祝愿每一位宝宝健康成长!

母乳性黄疸会反复吗

导语:其实很多妈妈们是很心疼宝宝的任何的问题的,但是母乳性黄疸是不是会反复呢,下面我和你们来探讨下吧。

母乳性黄疸会反复吗答案是会的!

无论是早发型或迟发型母乳性黄疸,一旦停喂母乳3-5天后,黄疸就减退。若再开始母乳喂养,黄疸又会重新出现.母乳性黄疸比一般生理性黄疸的持续时间长,有的可长达1-2个月,但通过化验可与肝炎区别开。在这种情况下,建议妈妈们可以暂停母乳喂养3-5天,同时口服退黄药物。暂停母乳期间,可以用吸奶器将母乳吸出,以保证乳汁持续分泌,等宝宝黄疸减轻或消退后,再继续母乳喂养。此后,即使有轻度黄疸,也不必再停母乳。如果黄疸严重,还是需要查查胆红素,必要时同样需要蓝光照射。

另外,黄疸的指标很高需要暂停哺乳的,暂停母乳期间,应用吸奶器将母乳吸出,以保持乳汁充分分泌,待黄疸消退后可以恢复母乳的,孩子大一些后肝脏的酶系统发育也更完善,就不易再出现黄疸了。

母乳性黄疸的.症状 1、黄疸不消退。在生理性黄疸期间,即出生后2天-2周发生,但不随生理性黄疸的消失而消失。

2、黄疸程度。以轻、中度为主,重度少见,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多见。

3、一般情况好。婴儿除黄疸外完全健康,吃奶好、大小便正常、体重增长满意、肝脾不大、肝功能正常、HBsAg阴性。

4、停母乳后黄疸迅速消退。停母乳48-72h后黄疸明显减轻,胆红素迅速下降为原水平的50%左右,重新哺乳,血清胆红素将在1-2天内回升,然后持续一段时间后缓慢下降。不停母乳胆红素也会自行降至正常。

5、营养发育良好,体重增加,大小便正常,大便颜色正常。

6、肝、脾不大。

7、肝功能正常,无贫血。

8、黄疸一般在出生后4-5天出现,逐渐加重,升高的胆红素可持续10天左右,然后黄疸渐渐减轻,3-12周恢复正常水平。

母乳性黄疸会不会反复

新生儿发生黄疸的现象不少,黄疸中有一种母乳性黄疸,和母乳喂养有关系。妈妈们最担心的问题是,这种母乳性黄疸会反复吗?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母乳性黄疸会反复吗 1、母乳性黄疸会复发吗

答案是会的!

无论是早发型或迟发型母乳性黄疸,一旦停喂母乳3—5天后,黄疸就减退。若再开始母乳喂养,黄疸又会重新出现。母乳性黄疸比一般生理性黄疸的持续时间长,有的可长达1—2个月,但通过化验可与肝炎区别开。在这种情况下,建议妈妈们可以暂停母乳喂养3—5天,同时口服退黄药物。暂停母乳期间,可以用吸奶器将母乳吸出,以保证乳汁持续分泌,等宝宝黄疸减轻或消退后,再继续母乳喂养。此后,即使有轻度黄疸,也不必再停母乳。如果黄疸严重,还是需要查查胆红素,必要时同样需要蓝光照射。

另外,黄疸的指标很高需要暂停哺乳的,暂停母乳期间,应用吸奶器将母乳吸出,以保持乳汁充分分泌,待黄疸消退后可以恢复母乳的,孩子大一些后肝脏的酶系统发育也更完善,就不易再出现黄疸了。

2、什么是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顾名思义就是因为母乳喂养所引起的黄疸。这种情况多数是婴儿刚出生的时候皮肤红润,但母乳喂养不久后皮肤却变黄,不过宝宝的身体健康完全没有收到影响。

母乳性黄疸一般在生后4—5天出现,正常足月的婴儿,母乳性黄疸情况会在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可以持续2—3周,以母乳为主的宝宝,则会持续1—2个月,这是因为婴儿喝下母乳后,会分解母乳中的脂肪,从而产生脂肪酸,脂肪酸会抑止分解胆红素的酸素,造成黄疸的持续情况。

经了解,大约有10%—15%以母乳喂养为主的宝宝,会有母乳性黄疸。不过,可以放心的是,母乳性黄疸对宝宝的发育和成长不会有任何影响,只是在母乳喂养期间肤色会偏黄一些。所以宝妈们可以放心地按照母乳喂养需求,继续给宝宝喂养母乳。

3、如何判断母乳性黄疸

3。1、母乳性黄疸一般在出生后4—5天会出现皮肤黄染、粘膜黄染,但并没有其他的异常,黄疸情况会逐渐加重,在出生后10—15天,未结合胆红素可达171~513umol/l。此时如果继续喂母乳的话,升高的胆红素会持续4—10天,然后慢慢的下降,在3—12周时恢复正常的水平,黄疸即完全消退。但是,如果是停止母乳喂养的话,那么在48小时内血清胆红素就会明显的下降。

3。2、如果在停喂母乳后48小时,胆红素会下降50%,就可以确诊为母乳性黄疸。之后再恢复母乳喂养的话,胆红素又会升高17~51umol/l,但却不会达到原来那么高的水平了。

3。3、母乳性黄疸患儿平时没有其他的临床症状,食欲、生长发育都为正常的,即便是检查,肝功能也是正常的。只是需要把母乳性黄疸和溶血、感染引起的黄疸区分开。

母乳性黄疸母亲吃什么好 1、益生菌

妈妈可以吃益生菌,通过奶水传递给宝宝。可以通过益生菌调节宝宝的肠胃功能,帮助宝宝消化,从而改善对母乳的吸收,减轻黄疸的症状。注意:妈妈在吃益生菌的时候,不可过量,以免造成其他不良的影响。

2、新鲜果蔬

妈妈要想宝宝黄疸退得快,最应该注意自己的饮食。饮食清淡的同时也要做好荤素搭配,这样才既有利于宝宝的`成长,又可以缓解宝宝黄疸的症状。建议:母乳是宝宝最理想的营养品,为使宝宝得到必需的营养,可采取多次少量的母乳喂养的方法。

3、性温的食物

中医认为,黄疸病是由于孩子体内寒湿阻滞,使胆汁排泄不畅,溢于肌肤造成的。孩子体内的寒湿全来自母亲,只要是母亲怀孕期间吃了太多的寒凉食物,宝宝出生后多数会得黄疸病。当然母亲只要及时停掉寒凉的食物,只吃性平、性温的东西,多服催奶食疗方,并隔天用艾叶水泡脚发汗祛寒,连泡3次,及时祛除身体的寒湿,孩子不吃寒凉的母乳,黄疸自会慢慢消退。

母乳性黄疸能打疫苗吗新生儿黄疸是很普遍的情况,多为生理性黄疸,这不影响疫苗接种,但建议在新生儿黄疸值降到正常范围后再接种。如果新生儿黄疸褪不到正常值范围,医院或社区不会给新生儿注射第二针乙肝疫苗,只能把注射时间往后拖几天,这个没关系。为确保新生儿安全,爸妈最好要等黄疸褪到标准值范围再注射。

但如果是病理性黄疸,新生儿患有母乳性黄疸,属于病理性黄疸,在此期间应暂缓接种疫苗。如果新生儿且存在肝炎,宫内感染及其他感染引起的肝功能异常和黄疸,则是不能接种乙肝疫苗的。

黄疸,在注射乙肝疫苗的安全性并未得到证实,所以安全起见,还是建议等新生儿的黄疸值恢复到正常值再接种,而且接种疫苗后,有不少新生儿会出现发烧等不适症状,如果新生儿身体机能不正常,不良反应会加重。

母乳性黄疸停母乳后退了会反弹吗

妈妈们有时候会发现出生不久的孩子有面色发黄的情况,就会比较慌乱,这种情况就是新生儿黄疸,造成新生儿黄疸的原因有多种,其中有一种就是母乳性黄疸。这种情况就是婴儿在喂养母乳之后才出现黄疸的情况。那么,母乳性黄疸停母乳后退了反弹怎么办?母乳性黄疸停母乳后退了会反弹吗?

母乳性黄疸停母乳后退了会反弹吗母乳性黄疸停母乳以后,黄疸消退以后会有反弹的现象,一般像这种母乳性黄疸,一般常见就是一个晚发性母乳性黄疸,一般在出生以后一周左右出现,两周左右达到高峰期,如果持续喂母乳,黄疸可以持续四到十二周才能够消退,黄疸停母乳三天左右,黄疸可以下降50%左右,停母乳以后继续喂母乳,黄疸会有反弹的现象,但是一般程度会比前面低一些,如果是母乳性黄疸持续升高,达到干预治疗的标准,还是建议积极的治疗,像超过二十毫克每分升,是建议光疗退黄的,所以母乳性黄疸一般的宝宝情况是良好的,但是黄疸高还是要积极地干预。

由于母乳中含有较多脂肪酶及β葡萄糖醛酰苷酶,前者使乳中未饱和脂肪酸增多,从而抑制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后者能分解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的酯键,使结合胆红素又转化为非结合胆红素,而易在小肠被重吸收,从而增加了肠-肝循环,结果血中非结合胆红素增加而出现黄疸,引起黄疸持续不退。

根据大多数母乳的停喂操作来看,一般患有母乳性黄疸的宝宝在停止喂母乳24—72小时后即会下降,若停喂母乳3天仍不明显降低者,说明宝宝得的不是母乳性黄疸;如果改配方奶3—5天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降至原来水平的50%以上,可诊断为母乳性黄疸。通常妈妈们再喂母乳,黄疸不一定出现,如果出现,一般不会达到原有程度。

母乳性黄疸停母乳后退了反弹怎么办 1、不必急于再次停母乳

很多妈妈发现宝宝是母乳性黄疸的,只要停喂母乳几天,宝宝的黄疸就会好很多,于是反复停喂,这样会导致宝宝肠胃不好,而且母乳性黄疸是否要停喂母乳,还需根据宝宝体内的胆红素决定,若当胆红素水平超过15mg/dl时,可暂停母乳喂养,改配方奶喂养3天以上,直到胆红素降到安全范围再恢复母乳。

2、少量多餐喂养

勤喂奶有助于提高刚出生的宝宝体内的有益菌,促进肠蠕动和胆红素在粪便中排泄,减少生理性黄疸转变为病理性黄疸需要光疗的机会,降低胆红素水平。

3、多晒太阳

家长们可多带宝宝到外面晒晒太阳,照射外面的紫外线,能够尽快帮助宝宝降低黄疸,建议最佳晒太阳的时间是早上9:00—9:30,下午4:00—4:30,每次时间20分钟,这段时间太阳相对温和,不会伤害宝宝皮肤。

4、添加肠道益生菌

比如妈咪爱、培菲康等,能促进肠道正常菌群的建立,可促使结合胆红素还原成尿胆原,随粪便排出,降低血中未结合胆红素。

5、蓝光治疗

其作用主要是使未结合胆红素光异构化,转化为结合胆红素,从肝脏排出。也可选用具有降低血中胆红素,消退黄疸作用的中成药制剂,比如茵栀黄、清肝利胆口服液。

6、思密达

思密达与黏液糖蛋白结合有修复、提高黏膜屏障对攻击因子的防御功能,不影响肠道营养物质的吸收,可防止胆红素在肠道内重吸收,并可吸附胆红素随粪便排出体外,加速胆红素的排出,达到退黄的目的。

7、婴儿抚触

给婴儿抚触、按摩、带其游泳可促进胎粪的排泄,其机制是当抚触宝宝全身皮肤时,信息会通过人体体表的触觉感受器及压力感受器,沿着脊髓传至大脑,大脑发出信息兴奋迷走神经,促进胃泌素和胰岛素的释放,增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以及婴儿吃奶次数,并促进胃肠蠕动,有利于胆红素经肠道排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

    本文地址:https://www.shdoqs.com:443/yuer/72833.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