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时刻(分娩时刻的真实记录)

分娩,是生命诞生的神圣时刻,是母爱的伟大见证。在这个瞬间,新生命从母体中诞生,母体也完成了从女性到母亲的转变。本文将带领大家走进分娩时刻,感受生命的奇迹与母爱的赞歌。

一、分娩前的准备

在分娩时刻到来之前,准妈妈们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以下是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

准备事项 详细说明
了解分娩知识 准妈妈们可以通过阅读书籍、参加孕妇学校等方式,了解分娩的过程、注意事项以及应对方法。
保持良好的心态 分娩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突发情况,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顺利度过分娩时刻。
保持适当的运动 运动可以增强盆底肌肉,有助于分娩。但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
注意营养摄入 妊娠晚期,准妈妈们需要摄入足够的营养,以保证母婴健康。
准备待产包 待产包包括产褥垫、哺乳垫、换洗内衣、卫生巾等用品,以便在分娩后使用。

二、分娩的过程

分娩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

1. 第一产程(宫颈扩张期)

* 早期宫颈扩张:此时,宫缩逐渐加强,宫口开始扩张。准妈妈可能会感到轻微的疼痛,但疼痛程度较轻。

* 活跃期:宫缩更加频繁,疼痛程度逐渐加重。此时,准妈妈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

2. 第二产程(胎儿娩出期)

* 胎儿下降:此时,胎儿开始下降,宫缩更加剧烈。准妈妈需要用力,将胎儿娩出。

* 胎儿娩出:当胎儿头部露出阴道口时,准妈妈需要继续用力,直至胎儿完全娩出。

3. 第三产程(胎盘娩出期)

* 胎盘剥离:胎儿娩出后,胎盘开始剥离。此时,准妈妈需要继续配合医生,完成胎盘的娩出。

三、分娩的注意事项

1. 保持良好的心态:分娩过程中,准妈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

2. 合理用力:在第二产程中,准妈妈需要合理用力,避免过度用力导致会阴撕裂。

3. 注意呼吸:在分娩过程中,准妈妈需要注意呼吸,保持呼吸均匀。

4. 及时沟通:在分娩过程中,准妈妈要与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四、分娩后的护理

分娩后,准妈妈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护理,以确保母婴健康。

1. 观察生命体征:产后,医生会观察准妈妈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等。

2. 观察子宫收缩情况:医生会观察子宫收缩情况,确保胎盘完全剥离。

3. 观察会阴伤口:医生会观察会阴伤口是否发生感染。

4. 进行产后检查:产后,准妈妈需要进行一系列的产后检查,如乳腺检查、盆底肌检查等。

五、分娩的感悟

分娩,是母爱的伟大见证。在这个瞬间,准妈妈们经历了生命的奇迹,也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以下是一些关于分娩的感悟:

1. 生命的奇迹:分娩是生命的奇迹,每一个新生命的诞生都让人感慨万分。

2. 母爱的伟大:分娩过程中,准妈妈们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但她们依然坚持,只为将新生命带到这个世界。

3. 家庭的幸福:分娩后,准妈妈们成为母亲,家庭也因此变得更加幸福。

分娩时刻是生命的奇迹与母爱的赞歌。在这个瞬间,我们见证了生命的诞生,也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让我们为每一个新生命的到来欢呼,为每一位伟大的母亲点赞!

分娩的过程是怎样的

何时入院待产孕妇临近预产期,在兴奋之余总免不了担心,不知何时到医院才好。选择适当的住院时机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过早住院,无事可做,加上吃不好、睡不好,还会受到别的产妇的不良影响而顾虑重重,造成产前身心疲惫,增加不必要的精神负担和额外的经济负担;但也不能延误住院时机,造成母婴不必要的伤害。无并发症的孕妇,不用提前入院待产。但如到医院太晚,难免会手忙脚乱,因此,要选择适当的时问去医院待产。

(1)正常妊娠和无妊娠并发症的孕妇不用提前人院。孕41周以前,如无产兆、无妊娠并发症、无剖宫产指征、无特殊不适的孕妇,可不必提前住院,仅做好住院准备即可。过早住院,会导致待产时问过长,住院期问除日常监测外无任何医疗处理,还常常导致孕妇休息不足,心情烦躁。距离医院较远的孕妇因路途遥远,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往往来不及转送,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提前住院。

(2)一般来说,大多数产妇在分娩前24小时至48小时会经阴道排出少量血性黏液,即见红,见红后不久就会出现第1次宫缩。起初的宫缩并不强烈,但随着时问的推移,宫缩会越来越规律,宫缩的问隔也会越来越短,持续的时问越来越长。这时,产妇会感觉到由腹部放射到腰部的疼痛,往往是一阵接着一阵地往上涌,接着又向四周扩散,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阵痛。当确定阵痛开始时,应该意识到应该准备去医院了。如果是第1胎,住处距医院又较近,可以再等一会儿。从第1次宫缩到子宫口张开,一般需要几个小时。可以根据宫缩的时问把握去医院的时问,如果宫缩问隔时问较长,不必急于去医院;当宫缩问隔时问减至每10分钟1次时,就可以动身去医院了。当然,如果住处距医院较远,交通又不十分方便,孕妇医院待产的时问则应适当提前。

(3)经产妇稍有征兆即可住院,距离医院较远者也应提前人院。经产妇因有过分娩经历,产道比较松弛,临产的征兆往往并不明显,有时仅稍感腰酸、腹坠;一旦临产,往往产程迅速,有发生急产、产道裂伤、院外分娩的可能。因此,一旦稍有征兆,应提前住院。

(4)妊娠超过41周仍无分娩征兆者,应住院待产。妊娠超过41周,因胎盘功能已下降,其发生胎死宫内、羊水减少、巨大胎儿、胎儿宫内缺氧等危险明显增高,应及时住院,加强监测,一旦出现不利因素,应及时引产,适时终止妊娠。

(5)孕妇发现阴道有淡黄色或白色的水流出,说明已经破水了,不管是否到了预产期、是否有宫缩,都应立即到医院看急诊,而去医院的途中,还要注意一定要保持头低脚高的平卧体位,以免羊水流出太多影响婴儿顺利产出。孕妇出现较月经明显增多的阴道出血;发现胎动突然明显减少或胎动完全消失;产前查有高血压或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孕妇发生抽风等,应立即送往医院。

分娩的3个过程分娩的全过程是从规律宫缩开始至胎儿胎盘娩出为止,临床上将总产程分为3个阶段,即医学上的三产程。正常情况下,生第1个孩子时,从规律的腹痛开始到分娩结束,整个过程一般不超过24个小时。

第1产程,又称宫颈扩张期,是指从产妇出现规律性的子宫收缩开始到宫口开大10厘米为止。规律性的子宫收缩是指每10分钟内出现1~2次宫缩。子宫开始收缩时,产妇会感到子宫发硬,小腹或腰部有疼痛感并伴有下坠感。产程开始最初每隔10分钟左右子宫收缩1次,持续的时问很短;逐渐地子宫收缩越来越频繁,大约每隔2~3分钟1次,每次持续1分钟左右,宫缩力量也明显加强;子宫口随之逐渐开大,直到扩张到10厘米宽,为子宫口开全,这时第1产程结束。

一般初产妇因宫颈较紧,宫口扩张较慢,约需11~12个小时;经产妇宫颈较松,宫口扩张较快,约需6~8个小时。宫口扩张的速度不是均匀的,宫口扩张3厘米以前为潜伏期,平均每2小时宫口开大1厘米,最慢速度每4小时开大1厘米;宫口扩张3~10厘米为活跃期,宫口扩张速度加快,平均每小时宫口开大2厘米,最慢速度每小时开大1厘米。宫口扩张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如果宫口在很短的时问内就从未开到全开,一定伴随着强烈的宫缩感,疼痛会更重,还可能会出现胎儿窘迫,千万不要着急。在子宫口完全开大或接近开全时,胎膜会自然破裂,俗称破水,随之有清亮透明的羊水流出,胎儿先露前的前羊水流出,一般为100毫升左右;如果胎先露固定,胎儿已入盆,在前羊水流出后,羊水即不再大量流出,不会出现羊水流干情况。

第2产程,又称胎儿娩出期,是指从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为止。胎儿随着强而频的宫缩逐渐下降,产妇会感觉宫缩痛减轻,当胎儿的先露部分下降到产妇骨盆底部并压迫直肠时,产妇在宫缩时会有排便感,可不由自主地随着宫缩向下使劲。此后约经1~2个小时,胎儿就会顺着产道,从完全开大的子宫口娩出,从而结束了第2产程。初产妇约需1~2个小时;经产妇通常数分钟即可完成,但也有长达1个小时者。

第3产程,又称胎盘娩出期,是指从胎儿娩出到胎盘娩出的全过程。一般在10~20分钟左右,不超过30分钟。这时的产妇感到轻松,子宫底下降至脐平,宫缩暂停几分钟后重又开始。子宫体变硬呈球形,宫底升高达脐上,阴道有少量流血,阴道口外露的脐带自行下降变长,这些征象表示胎盘已经剥离。胎儿娩出后不久,随着轻微的腹痛胎盘剥离排出,或接产人员轻轻按压子宫底部,牵拉脐带娩出胎盘。胎盘娩出后,接产者要将胎盘铺平并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若胎盘胎膜完整,应检查会阴、小阴唇内侧、尿道口周围及阴道宫颈有无裂伤。如有裂伤,应立即缝合伤口。

产妇只有了解以上分娩中各产程的特点,并在分娩前开始积极做好心理准备,分娩时才能充满信心、积极配合,保证分娩的顺利进行和母子平安。

自然分娩分娩三要素无外乎产力、产道、胎儿。凡育龄妇女,无骨盆异常,胎儿大小正常、无宫缩乏力、胎位正常者,均有阴道分娩的条件。

为阴道顺利分娩创造必要条件有研究表明,担忧和紧张情绪会引发精神及内分泌系统的连锁变化而影响到子宫的血流灌注,或使神经介质分泌增多而问接影响到胎儿的血氧供应及子宫收缩力,造成胎儿宫内窘迫和产程延长等状况。所以产妇在孕期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临产时保持良好的心态,发挥积极的主观能动性,与医生配合完成分娩。

分娩前要做好生理、心理和物质等方面的准备,孕期要注意合理的营养膳食,食物的种类要多样化,满足各种营养素的需求,以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避免营养不良或缺乏造成胎儿生长发育异常;避免营养过剩或不合理的摄入,造成巨大胎儿而使分娩不能顺利完成。孕期还要注意适度的运动以促进肌肉和韧带的弹性和柔软性,为分娩做准备。

孕期要不断了解有关分娩的知识,包括分娩方式及其利弊,分娩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分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医生可能会给予的医疗保健服务措施,才能对分娩做到心中有数,以消除恐惧、紧张心理,才能树立自然分娩的信心。在分娩的产程进展过程中,随时调整心态,密切配合医生或助产士,使分娩顺利进行、完成。并保障母子的健康和平安。

有些产妇对分娩缺乏正确认识,一痛便大喊大叫,体力、精力大量消耗,很容易引起继发性宫缩乏力,使宫颈口扩张缓慢,产程延长,严重的可能引起产后出血。产妇该用力时却无力可用,从而使胎儿娩出受阻,造成胎儿在母体内缺氧,新生儿窒息率高。同时,大喊大叫还容易引起胃肠胀气,造成呕吐腹泻。产程中产妇大喊大叫,不仅给产妇自己,也给未出世的孩子带来不利。

在待产过程中,产妇可随时将自己的感受告诉医生。特别是当疼痛难忍、感到极度恐惧、担心分娩有问题时,应求得医生的帮助,了解进展是否正常,并可得到医生的鼓励。当产程进展有问题时,医生可能会征求产妇及家属的意见,告之应进行哪些处理,可以详细询问这些处理方法的利弊,以便选择。

总之,分娩应该是互动性的。在医生、丈夫及家人的帮助下,产妇应有一种积极、主动、配合的态度,就一定能够顺利分娩。

自然分娩的优越性自然分娩是人类的自然本能,也是分娩最可靠的方式,尤其对促进胎儿呼吸功能极有好处。

1.自然分娩利于产妇自然分娩对母亲损伤小,产妇发生产后出血、产后感染等并发症情况较少,有利于产后的身体恢复;自然分娩出血少,对周围脏器影响小,产后下地早、排气早、进食早,体力恢复快;自然分娩后疼痛明显减轻,不需插尿管,有利于下地活动,哺育婴儿;自然分娩对产后体形的恢复有利,可以更早地进行产后锻炼。

2.自然分娩利于婴儿胎儿从在宫内依赖母体生活,到出生后的独立生存,是一个巨大的转变,婴儿对这一转变必须有一个适应过程。自然分娩时强烈的子宫收缩造成的压力可迫使胎儿对在子宫外世界的生活做好准备。经阴道分娩时,胎儿头受子宫收缩和产道挤压,头部充血,可提高脑部呼吸中枢的兴奋性,有利于新生儿娩出后迅速建立正常呼吸;当胎儿经过阴道时,其胸部受压。娩出后,胸腔突然减压而扩大,有利于胎儿出生后建立自然呼吸。胎儿经阴道分娩,子宫有节奏的收缩会使胎儿胸部受到压迫和扩张,使出生后婴儿的肺泡富有弹性,容易扩张,出生后将很少发生肺透明膜病。

胎儿经过产道时有一定的压力,会刺激胎儿发生应激反应,引起一系列的内分泌改变,尤其是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多,可促进免疫因子的产生而增强肌体抗病能力;免疫球蛋白在自然分娩过程中可由母体传给胎儿,自然分娩的新生儿具有更强的抵抗力。

自然分娩时,胎儿头虽然受到阴道挤压会拉长变形,但这种变形是一种适应性变化,出生后1—2天内即可以恢复正常,不会损伤大脑,也不会影响胎儿的智力。

哪种体位最有利于自然分娩骨盆是胎儿自然分娩时必经的骨性产道,骨盆腔并不是一个直筒,其后面的骶骨是向后弯曲的,有一定的弧度。骨盆的轴线,即连接骨盆人口、中骨盆及出口各平面中点的连线,是一个先向下向后、再向下向前的弯曲的线,胎儿分娩时就要沿着这条线做适应性的动作。胎儿在母亲子宫中正确的姿势是与母亲纵轴方向一致的纵产式,即胎头在下方;臀部在上方,胎背在母体的一侧,四肢在母体的另一侧。

分娩过程中胎头不断下降,如果母亲是站立的姿势,则胎儿借助重力和地心引力的作用,很容易向下压迫宫颈,有利于宫颈口的扩张,可以促进产程进展,特别是当胎头未入盆的,站立或行走有助于胎头进入骨盆入口。过去那种一进入病房就取平卧位,是最不符合生理的体位,应避免采用。第2产程宫口开全,产妇屏气向下用力时,站或坐的姿势与用力的方向相同,可以使胎头下降的速度加快,缩短第2产程的时问。

每个人感觉舒服的姿势不同,可用各种方法活动身体,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姿势。仰面躺着时会感觉宫缩格外痛,而变换体位活动活动身体,如两手扒住床边,做弯腰、伸腰、转动臀部的运动,会感觉到疼痛减轻。现在有的医院已配备了帮助产妇采取各种体位的器械,如助步车、分娩椅及健身球,产妇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用。总之,分娩过程中应采取站、蹲、坐或行走等体位,不但可减轻疼痛,还有利于产程的进展。

产妇应如何在自然分娩的3个产程中密切配合接生1.第1产程如何配合第1产程需时最长,产程刚刚开始时,宫缩持续时问短,问歇时问较长,子宫收缩力较弱,产妇感觉腹痛程度轻,可以忍受,此时如胎膜尚未破裂,如果医生同意,可以适当下床活动、行走;如胎膜已破,应立即卧床待产,以防婴儿脐带脱出。随着产程进展,宫缩越来越频繁。由于宫缩疼痛而且时问较长,初产妇常会紧张恐惧,这时应该正确对待宫缩,每次宫缩时都不要去想接下来还要痛多久,应该想到宫缩既带来疼痛也带来希望,每次宫缩都是胎儿向目的地前进了一步。

随着宫口的不断开大,宫缩会越来越强。产妇腹痛越来越重,问隔时问逐渐缩短,往往感到连喘气的机会都没有。如果产妇在宫缩时感到疼痛难忍,可采取一些放松动作,如均匀的深呼吸,用两手轻轻揉下腹;腰骶部胀痛较重时,可用手或拳头压迫胀痛处,直到疼痛减轻为止;也可以由家属或护理人员协助进行。也可借助唱歌、呻吟等来减轻疼痛,并尽可能变换各种体位,找出适合自己的舒适的姿势,避免平卧位。

在第1产程末,宫口快要开全时,由于胎头对直肠的压迫,产妇会有不由自主地向下用劲的感觉,但是这时医生会提醒产妇千万不要过早用劲,以避免给胎头和宫颈增加不必要的负担。建议产妇可以抬起下巴,这样容易向喉咙方向使劲儿,并慢慢地吐气,可避免腹压过大。

分娩是需要消耗体力的,产妇应抓紧宫缩问隔时问补充能量。宫缩再紧也有放松的时候,在宫缩问歇期一定要抓紧休息,全身放松,注意吃好、喝好、睡好,并按时排便,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此时的饮食可吃些易消化的稀粥、鸡蛋、牛奶、青菜、鱼和瘦肉等,很多产妇喜欢吃巧克力,因为巧克力热量高。还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以保证充沛的精力和体力。注意要勤解小便,因为胀大的膀胱不仅影响先露部的下降,还会影响宫缩。如果没有禁忌症的话,医生要给产妇灌肠,灌肠后,产妇要尽量排大便。

一般说来,如果产妇骨盆和胎儿没有异常的话,分娩的速度和腹痛的程度成正比,宫缩越强,腹痛越重,宫口开大越快,产程进展就越快,此时的腹痛的次数增多、强度增强,并非是坏事。而产妇了解情况后,一定要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大声呼叫,和医生密切配合,以顺利度过漫长的第一产程。

2.第2产程如何配合第2产程是最紧张、体力消耗最大的时期,也是保障母子安全的关键时期。是否顺利进展,要看产妇能否密切配合,产妇要时刻向医生和陪伴者倾诉感受,并听从建议和指导。这时除强有力的宫缩外,还要有腹部肌肉收缩的压力,二者必须互相配合,力量才会强大,才能顺利地娩出胎儿。因此,产妇正确用力,增加腹压对分娩至关重要。进入第2产程时,由于胎头压迫盆底肌肉,产妇开始会有排便似的憋胀感,并不由自主地向下用力。而此时的产妇要学会在宫缩时再用力。

在宫缩刚一开始时,产妇先深深地吸足一口气,然后随着子宫收缩的节奏向下用力屏气,直到宫缩完了为止。宫缩问歇时,产妇要注意休息,不再用力。这样反复的子宫收缩和腹肌压力相配合,能加速胎儿的娩出,并能缩短第2产程。有时因会阴部撕裂的疼痛影响产妇用力,这时的产妇要精神放松、不要过多担忧,因接生人员已做好接生准备,会尽量保护会阴,帮助胎儿顺利娩出。

第2产程的呼吸特点为屏气呼吸,产妇要调整呼吸,宫缩前吸气,宫缩高峰时屏气用力,闭口不要漏气。呼吸的频率不易过快,以10~15次/分为宜。快而深的呼吸虽增加每分钟通气量,但易出现过度通气状态,血中二氧化碳急剧排出,引起一过性脑血管挛缩、脑缺血,导致不适、头晕,甚至四肢麻木。

第2产程宫口开全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屏气、合理用力,即借助宫缩时深吸气并憋住气向内收下颌,用排便时的感觉向肛门方向用劲,注意臀部不要抬起,边用力边拉手柄,宫缩间歇时停止用力,抓紧休息。当胎头即将娩出时,孕妇要张嘴哈气,避免使猛劲儿,以防胎头娩出过快造成会阴撕裂。

3.第3产程如何配合胎儿娩出后,即进入第3产程。第3产程时间一般较短,一般不超过30分钟。产妇也没什么强烈的感觉,甚至没有疼痛感,只要配合医生检查阴道有无伤口,如有裂伤,应立即配合医生进行缝合即可。如果胎盘未及时娩出或只有部分娩出,医生会采取措施,产妇安静休息并配合即可。

剖宫产剖富严术是怎么回事剖宫产术是经腹部切开子宫取出出生后可成活胎儿的手术。该手术应用适当能使母婴安全,但不可轻率实施。剖宫产术毕竟是一次手术,产妇出血较多,术中可能发生周围脏器损伤,术后可能发生感染、晚期产后大出血等并发症。由于子宫上有疤痕,再次妊娠时容易发生子宫破裂,所以应慎重确定。分娩是一个生理过程,剖顷其自然,而剖官产仅是解决难产的一种手段,不能盲目实施。

哪些情况需要做剖富产主要是头盆不称,如骨盆狭窄或骨盆畸形、巨大胎儿等;软产道异常,如软产道闭锁、肿瘤、瘢痕、严重的外阴静脉曲张等;先兆子宫破裂;子宫收缩无力,经处理无效,出现产程延长或停滞;胎位异常,如臀位、横位等;胎儿宫内窘迫;羊水过少;脐带脱垂;产前出血,如胎盘前置、胎盘早剥等;剖宫产再孕;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引产失败;高龄初产;产妇年龄大于35岁的初产臀位;产妇全身并发症,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产科合并症,如重度妊高征、妊娠期糖尿病、双胎、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等。

剖宫产容易出现哪些意外有些孕妇觉得剖宫产最省事,孩子、大人都易安全,但对于产妇来说,剖宫产是一个较大的手术,因为母亲为了孕育胎儿身体是在超负荷工作的,加上手术的刺激,发生合并症的几率会比自然分娩的要高一些:

(1)剖宫产必须用麻醉药,偶尔会发生产妇麻药过敏,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此外,麻醉方法一般采用硬膜外麻醉,产妇并非在完全没有感觉的情况下接受手术,听着手术器械的碰撞声,心里难免会紧张,易导致出现心血管的异常,如果想毫无感觉地接受手术,就需要再加用一些镇静安眠的药物,而这些药物以及有些麻醉的药物可能会对胎儿的呼吸产生抑制作用,造成新生儿缺氧。麻醉时的血压下降,会引起胎儿缺氧或加重胎儿的缺氧。

(2)剖宫产的手术操作较自然分娩复杂,而且切开和缝合腹壁、子宫肌层的层次也较自然分娩高;把自然封闭的腹腔打开,手术失血比自然分娩要多,同时造成产后出血、感染的几率也会比自然分娩高,如自然分娩的平均出血量为50–200毫升,而剖宫产的平均出血量为200~300毫升以上。

(3)由于剖宫产的干扰,产妇术后需要逐渐恢复胃肠蠕动的功能,在胃肠蠕动的功能尚未恢复时,产妇腹部往往易肠胀气,不能正常进食,一方面身体及子宫1灰复到产前状况需要的时问较自然分娩长,往往住院的时问较长,费用较高;另一方面,腹部伤口疼痛不适及行动不便会影响产妇情绪,可以影响其泌乳和对新生儿的照顾。

(4)做过剖宫产的产妇,不宜在短期内再次妊娠。因为子宫会留有较大的疤痕,一旦妊娠,人工流产难度会较大,容易导致一些合并症,如不全流产、子宫穿孔等;如果不幸再次妊娠的胚囊正好着床在子宫的手术疤痕处,可能造成子宫旧疤痕破裂,如果抢救不及时,将威胁孕妇的生命。所以剖宫产者术后一定要严格避孕,但目前尚无十全十美的避孕方法,由于惧怕再次怀孕,可使产妇在产后相当长一段时问内性生活受到影响。

(5)对大多数新生儿来说,剖宫产并无明显的不利。但也有一小部分剖宫产分娩的婴儿因为没有经过阴道的挤压,出生后不能适应新环境,易并发肺扩张不全类疾病,或患统合失调症,使其在儿童期需要进行治疗。

阴道自然分娩无论是对孕妇还是对胎儿来讲都非常有益的,一直以来,大多数女性对自然分娩都有一个错误的理解,认为自然分娩会造成女性盆底变宽、臀部变大、影响形体美,甚至会影响性生活;其实,阴道自然分娩更有利于子宫缩复和泌乳。健康的孕妇应选择利于自己的自然的生产方式。

分娩镇痛

宝宝降生那一刻是妈咪们这生最幸福最凯斯你的时刻。妈咪的辛苦不是用一句谢谢就可以的,在拥有宝宝的那个时候,妈咪就有一次痛的经历,甚至很多妈咪在听到网上的一些流言蜚语之后,对分娩产生了一种恐惧感。

什么是分娩镇痛

分娩疼痛(产痛)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生理和心理过程。98%的产妇分娩时都有分娩疼痛的经历,但产妇对分娩引起的疼痛感受有很大的差异。

产程中疼痛对母儿的影响:

1、导致情绪紧张,子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加重、产程延长,导致胎儿宫内窘迫。

2、因疼痛过度换气导致耗氧增加、呼吸性酸中毒,产妇和胎儿低氧血症。

3、消耗能量、产妇疲惫、宫缩乏力、产程延长。

4、心理伤害,易发生产后抑郁症

分娩镇痛是什么感觉

分娩是每个成熟女人必须的过程,由于对分娩过程中疼痛的惧怕,越来越多的产妇选择剖宫产,但剖腹产除麻醉方面的风险外,还可能在术中或术后出现一些相应的并发症,其中较为严重的有大出血,子宫内膜异位症,感染等,是有违正常的生理过程。现代临床应用分娩镇痛,降低疼痛,减少因此带来的恐惧,使分娩顺利完成,回归自然。

分娩镇痛≠完全无痛

其实并不是完全没有感觉,部分孕妇仍会感到宫缩,但疼痛会明显减轻,从10分的疼痛控制到3-4分以下,有些妈妈可以达到完全无痛。但其实轻度疼痛和宫缩感也有利于产妇的配合发力和分娩,过度镇痛也不利于产妇下地活动。

很少一部分产妇可能出现完全没有效果或单侧麻木,此时应及时调整导管位置,极少需要重新穿刺。

分娩镇痛的最高原则即维护母亲和胎儿的安全。并且,椎管内麻醉药物主要局限于腰背神经根部,所使用的药物浓度和剂量都十分安全,可以进入血液并通过胎盘吸收到达宝宝体内的药物微乎其微,许多临床试验都已经证明,分娩镇痛,一般来说不会对宝宝产生任何不良影响。

实际上,产妇过度的疼痛应激可能会导致通过胎盘的血流减少,从而导致胎儿获得的氧份显著减少,更容易造成宝宝缺氧甚至酸中毒。缓解分娩时的疼痛,不仅不会对胎儿造成影响,反而更有利于产妇配合,降低剖宫产率和侧切率。

分娩镇痛持续多久

打镇痛分娩针大约在给药10-20分钟后,宝妈就感觉不到宫缩的强烈阵痛了。镇痛泵持续给药,直至分娩结束。

分娩镇痛能一直持续到孩子出生。麻醉医师根据宝妈常规产程的长短,将药物注射调控到满足最长的产程需求,保证了宝妈完全有效而且足够长时间的镇痛。

镇痛分娩起源于国外,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技术也已相当成熟,但在我国起步较晚。通过使用适量的麻醉药物使分娩时的疼痛减轻甚至消失,让宝妈能在宫口开全时积攒足够力量顺利完成分娩,从而减少分娩恐惧感和产后疲倦感,镇痛分娩使用与剖宫产相同的麻醉药物,但用药量只有剖宫产手术用药量的1/10,让宝妈能保持意识清醒,在将疼痛降到最低的同时保留子宫收缩能力,让下肢运动不受影响,因此对母婴健康均无影响,让宝妈“舒适分娩”,迎接新生。

分娩镇痛多久疼一次

硬膜外镇痛可以缓解大多数产妇的疼痛,同时可减少产妇体内儿茶酚胺水平,改善子宫胎盘灌注。对有剖宫产指征的产妇,可随时变为硬膜外麻醉,缩短术前准备时间。

1.安全性高:分娩镇痛采用硬膜外麻醉,医生在准妈妈的腰部硬膜外腔放置药管,这药管中麻醉药的浓度大约相当于剖宫产的1/5,即淡淡的麻药,是很安全的。

2.方便活动:宫口开2~3公分时通过已放置的药管给药,准妈妈可以自由翻身活动。

3.药效持久:大约在给药10分钟后,分娩的妈妈就感觉不到宫缩的强烈阵痛了,能感觉到的疼痛就好似月经时轻微的腹痛。通过镇痛泵持续给药,直至分娩结束。

4.适合大众:大多数产妇都适合于分娩镇痛,但如果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药物过敏、腰部有外伤史等疾病,产妇应向医生咨询,由医生来决定是否可以进行分娩镇痛。

5.不用进手术室:分娩镇痛的全过程是由麻醉医生、麻醉护士和产科医生合作完成的,正常的无痛分娩在产房中可进行,无需进手术室操作。

分娩镇痛怎么缓解

分娩疼痛是大部分妇女一生中所遇的最剧烈的疼痛,约有80%的初产妇认为分娩时的宫缩痛难以忍受,剧烈的疼痛可使产妇情绪紧张、焦虑烦躁、进食减少以及胎儿的一系列反应,并因担心剧烈疼痛而导致的剖宫产率上升。因此,缓解分娩过程中剧烈的疼痛对产妇和新生儿有很大益处。

目前缓解分娩镇痛的方法主要有药物和非药物两大类,前者是通过麻醉药或镇痛药来达到镇痛效果,后者是通过产前训练、指导子宫收缩时的呼吸等来减轻产痛。

最近发表在杂志上的一篇研究探讨了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用于辅助分娩镇痛的作用。

研究人员随机将受试者分配至术前45min左右静脉注射地塞米松8mg+50ml生理盐水组或单纯的50ml生理盐水安慰剂组。

所有患者均按照医院方案实施了硬膜外镇痛。在初次推注药物后,连续给予5ml/ h的0.1%左旋布比卡因和2μg/ ml芬太尼,若需要,可予以维持所用的相同药物组合5ml,间隔时间12min。

主要结局测量神经轴突所给的左布比卡因芬太尼组合的小时平均消耗量。次要结局和观察指标为疼痛评分,产妇满意度,感觉和运动阻滞情况,血液动力学指标,胎儿心率,第二产程持续时间,分娩方式,Apgar评分在1-5分以及不良反应。

分娩镇痛如何辨别

在正常分娩过程中,非药物的镇痛方法是最重要的方法。应当首先被选择应用。有许多非药物镇痛方法可供选择,如洗澡沐浴,来自陪伴人员的按摩和接触关爱,其它注意力集中的方法,如呼吸减痛法(拉玛兹),发音训练和放松(打开声门,放松,唱歌),都能够有效的让产妇注意力转移,减轻疼痛。在产程中允许并支持产妇自由体位和自由活动,最重要的是不要在仰卧位,而是能够自由活动,保持直立体位,如坐,站,走动。

产痛的影响因素

产痛的疼痛程度因人而异,受环境、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影响。不同研究的结果有些差异。分娩疼痛的程度也与产次、胎位、产程、产程中的干预和既往的痛经史有关。如经产妇的疼痛小于初产妇,自然临产者宫颈较软,产痛较轻。引产应用缩宫素宫缩疼更严重。经产妇比初产妇对疼痛的敏感性低。骨盆狭窄,胎儿较大或先露异常如枕后位导致难产时,产痛程度更甚。心理因素恐惧、忧虑、焦虑会增加产妇对疼痛的敏感性,并影响其行为。即越紧张疼痛越严重,而严重的疼痛又会增加紧张焦虑。英国的产科医生Dick-Read于1933年提出“自然分娩法”,反对使用药物。他指出分娩疼痛是恐惧、紧张、疼痛综合症,是可以靠自身控制的。他强调教育、运动和放松,通过解释工作解除产妇的恐惧心理。从产前开始就要有心理准备,并有一些正面的信息资料,学会训练肌肉放松的方法,加强分娩护理,使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精神和肌肉松弛,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随后的不少研究,也支持了他的理论。

分娩产程的长短是否对宝宝有影响为什么呢

引言:分娩时间长短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太长或太短对母亲和胎儿都不好。生孩子很痛苦,相信所有经历过的女性都有同感。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讲一讲。

一、影响生产快慢的因素

1、胎儿大小。宫口打开,胎儿头部能够通过,就是成功分娩。因此,胎儿的大小决定了分娩的速度和难度。如果胎儿大小适中,宫口打开到一定程度,胎儿顺利分娩。如果胎儿过大,宫口需要扩张到足以保证胎儿顺利通过。当然,如果胎儿太小,相对容易通过宫口。2、孕妇骨盆的大小。孕妇骨盆的大小对顺产分娩的影响很大孕妇骨盆越小,对胎儿的通过越不利。孕妇骨盆越大越容易顺产分娩宫口的速度与孕妇的先天体质有关,但孕妈不必过于担心。如果宫口扩张太慢,医生会在关键时刻帮忙助产,所以医生建议能自然分娩的孕妈要有信心“上战场”。3、孕妇的情绪。孕妇的情绪是非常重要的。孕妇过于紧张和焦虑会影响产程的顺利进行。孕妇越能安心处理,越有利于宫口的快速开放和顺利分娩。

二、产程的长短对宝宝的影响整个分娩过程不到3个小时,被称为急产。过去,这种急产在经产妇中较为常见。现在,由于各种原因,做过人工流产和分娩前引产的妇女人数有所增加。因此,急产在初产妇中也很常见,这对母亲和胎儿都是有害的。而且产程太快,一些没有经验的助产士容易着急,无法消毒接生,增加产褥感染的机会。同时,急产对孩子也不好。强烈的子宫收缩会影响胎盘的血液循环,甚至压迫供应子宫血液的髂动脉和腹主动脉,从而暂时阻断,必然会减少胎盘的血液供应。这样,胎儿在子宫内就会缺氧,容易造成尴尬,甚至窒息而死。孩子不能及时适应外界压力的突然变化。

胎儿出生太快,孩子不能及时适应外界压力的突然变化。严重者可出现颅内血管破裂,颅内出血。这不仅会影响孩子将来的智力发展,甚至会造成白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

    本文地址:https://www.shdoqs.com:443/yuer/70883.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