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生育政策调整,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开放二胎政策”。这一政策不仅为广大家庭带来了福音,也为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将从家庭、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探讨开放二胎政策的背景、影响及未来展望。
一、背景: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成功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凸显,人口结构的变化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国政府决定在2016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即开放二胎政策。
表格1:我国人口结构变化情况
年份 | 总人口(亿) | 0-14岁人口比例 | 15-59岁人口比例 | 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 |
---|---|---|---|---|
1978 | 9.6 | 34.6% | 61.5% | 3.9% |
1990 | 11.6 | 27.8% | 61.4% | 10.6% |
2010 | 13.4 | 16.6% | 69.7% | 6.3% |
2020 | 14.1 | 17.9% | 61.6% | 20.7% |
从表格1可以看出,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而年轻人口比例逐年下降。这种人口结构的变化,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
二、影响:家庭、社会与国家的共赢
开放二胎政策实施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以下是政策在家庭、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的具体影响:
1. 家庭层面
* 缓解家庭压力:开放二胎政策使得许多家庭有条件生育第二个孩子,从而缓解了家庭养老压力。
* 提高生育率: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出生人口为1786万人,较2015年增加131万人,同比增长7.9%。
* 优化家庭结构:二胎政策的实施有助于优化家庭结构,提高家庭幸福指数。
2. 社会层面
* 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随着生育率的提高,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有望得到缓解。
* 优化人口结构:二胎政策的实施有助于优化我国人口结构,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
* 促进消费升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消费需求将得到释放,有助于推动我国消费升级。
3. 国家层面
* 推动经济发展:人口红利将进一步释放,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 提高国际竞争力:优化人口结构有助于提高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 实现可持续发展: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有利于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未来展望:政策调整与完善
虽然开放二胎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以下是对未来政策调整与完善的建议:
* 完善生育支持政策:加大对生育家庭的财政补贴力度,减轻家庭负担。
* 优化教育资源:增加幼儿园和中小学教育资源,满足家庭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 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女性就业竞争力,鼓励女性积极参与社会生产。
*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简化户籍迁移手续,促进人口流动,优化人口结构。
开放二胎政策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政府、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人口结构将得到优化,社会经济发展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全面开放二孩政策的时间
全面开放二孩政策自2016年1月1日起执行。国家放开二胎政策,根据《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再生育子女。
新《人口与计划生育法》(2015年修正)第十八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了“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这就向全国人民宣告,两孩生育新政策已在中国全面实施。
需要指出的是,我国正式实施的是“两孩生育政策”而并非“二胎生育政策”;
目前我国三孩政策已经实施。
单独二胎的开放对人口出生规模影响:
一、从宏观上来说
人口安全是国家基础,是社会生活的主体、动力,人口失衡、萎缩、超低生育率,呈弱持续发展或不可持续发展,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所以中国要走出超低生育陷阱,逐步提振生育率,继续改革,鼓励生育,小步快进。改革是连续的过程,单独夫妇二胎政策是起点不是终点,国家需从生育权限政策和生育导向政策两方面做更多积极努力。
生育权限要达到自主生育,生育主体能实现自主、自由、负责生育。
二、从生育导向方面
国家应鼓励向2个孩子方向发展,杜绝独生子女政策。所以在这个基础上国家需要出台更良性的刺激和鼓励政策,鼓励更多的年轻家庭生育2个孩子,生育的权利和导向需要得到跟多的保障。目前生育成本太高,家庭养育成本应部分外部化、社会化,由政府承担一定的成本,比如延长产假、增加生育津贴等。对缓解老龄化和人口红利增长作用有限:
对单独家庭来说多了一个养老的依靠和支持,有更好的保障。对国家来说,2亿的老龄人口,而每年100万的人口增量,作用有限。
三、从人口红利是指人的价值和贡献
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所以有人口就有红利,只不过随着我国目前老龄化和低生育率加剧,我国目前劳动力优势在减化、弱化。从长远来看,未来人口红利将大大减少,2012年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在相当长时期里第一次出现了绝对下降,比上年减少345万人,这意味着人口红利趋于消失。单独二胎政策的出台,对人口红利的增长作用同样有限。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第十八条国家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
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再生育子女。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
少数民族也要实行计划生育,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
夫妻双方户籍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关于再生育子女的规定不一致的,按照有利于当事人的原则适用。
第十九条国家创造条件,保障公民知情选择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节育措施。实施避孕节育手术,应当保证受术者的安全。
二胎政策什么时候开放的
全面放开二胎政策是从2016年1月1号开始的。
2015年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决定将第十八条第一款分为两款,作为第一款、第二款,第一款修改为:“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自2016年1月1日起执行。
2011年11月,中国各地全面实施双独二孩政策;2013年12月,中国实施单独二孩政策;2015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2021年5月11日,国新办就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举行发布会,“二孩”生育率明显提升。
2021年8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人口计生法自2002年施行以来,于2015年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时进行了修改。
二胎开放时间是哪一年
全面放开二胎政策是从2016年1月1号开始的。在经历了迅速从高生育率到低生育率的转变之后,我国人口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增长过快,而是人口红利消失、临近超低生育率水平、人口老龄化、出生性别比失调等问题。国内20多位顶尖人口学者历经两年的研究指出,我国的人口政策亟待转向,尤其是生育政策应该调整。之前,以独生子女政策为核心内容的我国计划生育政策,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严格推行。其间略有微调,如放开“双独二胎”(夫妻双方为独生子女,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及部分省份农村地区实施的“一孩半”政策(第一个孩子为女孩,可生育第二个孩子)等。
二孩政策,是中国实行的一种计划生育政策,规定符合条件的夫妇允许生育“二胎”。因为是二孩政策,故第一胎为多孩时,不可生第二胎。国家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为更好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加强医疗卫生工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化配置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资源,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人民健康水平,将卫生部的职责、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职责整合,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要职责是,统筹规划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资源配置,组织制定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拟订计划生育政策,监督管理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负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等。将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研究拟订人口发展战略、规划及人口政策职责划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第十八条国家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再生育子女。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少数民族也要实行计划生育,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夫妻双方户籍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关于再生育子女的规定不一致的,按照有利于当事人的原则适用。
第二十条育龄夫妻自主选择计划生育避孕节育措施,预防和减少非意愿妊娠。
第二十一条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免费享受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前款规定所需经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列入财政预算或者由社会保险予以保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