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听起来是不是觉得有点陌生?其实,这种疾病在我们身边并不少见,尤其是儿童。手足口病究竟有哪些特征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虽然这种疾病在成年人中也有发生,但症状相对较轻。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飞沫、接触传播,如亲吻、共用餐具等。
二、手足口病的五大特征
1. 皮疹:这是手足口病最典型的症状之一。皮疹通常出现在手、足、口、臀等部位,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颜色呈红色或紫色。皮疹不痒,但有时会有轻微的疼痛感。
| 部位 | 形状 | 大小 | 颜色 |
| —- | —- | —- | —- |
| 手 | 圆形或椭圆形 | 不一 | 红色或紫色 |
| 足 | 圆形或椭圆形 | 不一 | 红色或紫色 |
| 口 | 圆形或椭圆形 | 不一 | 红色或紫色 |
| 臀 | 圆形或椭圆形 | 不一 | 红色或紫色 |
2. 发热:大多数手足口病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一般在38℃~40℃之间。发热可持续1周左右。
3. 口腔溃疡:口腔溃疡是手足口病的另一个典型症状。患者口腔内会出现大小不一的溃疡,疼痛明显,影响进食。
4. 咽峡炎: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咽峡炎症状,如咽痛、吞咽困难等。
5. 全身不适: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
三、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治疗
1. 预防:
勤洗手,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避免接触患者,尤其是手、足、口等部位;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拥挤;
给孩子接种疫苗。
2. 治疗:
一般治疗:保持良好的休息,多饮水;
抗病毒治疗:根据病情,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病毒药物;
对症治疗:如发热、口腔溃疡等,可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
四、手足口病的误区
1. 误区一:手足口病只会发生在儿童身上
虽然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儿童,但成年人也有可能感染。
2. 误区二:手足口病会留下后遗症
手足口病并不会留下后遗症,但患者可能会出现暂时性的口腔溃疡、皮疹等症状。
3. 误区三:手足口病可以通过亲吻传播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飞沫、接触传播,亲吻并不会导致传播。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了解其特征、预防和治疗方法对于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至关重要。希望大家能够重视手足口病,做好预防工作,共同呵护孩子的健康成长。
手足口病的症状是什么,如何防治
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急性起病,发热,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的疱疹,疼痛明显。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预防措施】(一)个人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二)托幼机构及小学预防控制措施 1.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5.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xi
手足口病有哪些特征
手足口病潜伏期通常3-4天,一般症状较轻的常可自愈。但有些症状较重的多为突然发病,约半上数患者出现低热。皮疹在发病当天或第2天既出现,1-2天后出齐,先是玫瑰色红斑或斑丘疹,1天后既有部分皮疹形成水疱,,主要见于手指或脚指掌面,指甲周围,以及足跟边缘,婴幼儿或皮疹多者,还见于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及会阴部,有时膝、肘部也可见到。疱疹成卵圆形,内含浆液一般不破溃继发感染少见,可于2-4天后吸收干燥,成深褐色结痂,脱痂后不留瘢痕。在口腔两颊粘膜与唇内舌边软腭也散在有红斑与疱疹,口腔疱疹易破溃出现溃疡,患儿吃东西疼痛,并拒绝进食,流口水等。手口足病症状: 1、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2、患儿发热的同时或发热1-2天后,可在他们的口腔粘膜、唇内见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疼痛感较重,患儿常表现出烦燥、哭闹、流口水,不吃饭等不适。 3、口腔疱疹后1-2天可在患儿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皮肤斑丘疹,以脚心部最多,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内有混浊液体疹子周围绕以红晕。 4、小儿手足口病的疹子较少出现在躯干及面部,一般7天左右就能消退,不会造成瘢痕,更不会留下印迹。 5、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情较轻的自愈性疾病,绝大部分患儿预后较好,少数重症患儿可合并心肌炎、脑炎、但这种可能很小。 6、整个病程大约在1周左右结束,一般不会并发什么严重的后果,只要护理得当,不会在皮肤上留下任何色素痕迹或疤痕。专家提醒,预防小儿手足口病,必须注意环境和个人卫生,房间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整洁卫生;饭前便后让孩子洗手;夏天不要让孩子喝生水、猛吃冷饮,生吃瓜果要洗净;食品要高温消毒,不吃易变质的食品;孩子的餐具、玩具等用品,要及时消毒,预防病从口入。同时,少让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传染的机会。
手足口病的特征是什么
病情分析:
您好,手足口病的特征性症状主要是发热、厌食、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手足部较多,掌背面均有。
指导意见:
重症病例病情进展迅速,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严重的并发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