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灰质炎的传播途径(脊髓灰质炎的传播途径多选题)

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症,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传染病。这种病毒主要通过什么途径传播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揭开脊髓灰质炎的传播途径之谜。

一、脊髓灰质炎病毒简介

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myelitis virus)属于肠道病毒,是一种RNA病毒。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约为27-30纳米。病毒对温度和酸碱度敏感,容易被紫外线、漂白剂等消毒剂灭活。

二、脊髓灰质炎的传播途径

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口粪传播

这是脊髓灰质炎病毒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病毒存在于患者的粪便和呼吸道分泌物中,通过以下方式传播:

* 食物传播:被病毒污染的食物,如水果、蔬菜、肉类等,被人食用后可引起感染。

* 饮水传播:被病毒污染的水源,如河流、湖泊、井水等,被人饮用后可引起感染。

* 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患者通过触摸、亲吻、拥抱等日常生活接触,将病毒传播给他人。

2. 空气传播

脊髓灰质炎病毒也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病毒随飞沫散布在空气中,其他人吸入后可引起感染。

3. 接触传播

病毒存在于患者的皮肤、黏膜等部位,其他人接触后可引起感染。

三、脊髓灰质炎的易感人群

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侵袭儿童,尤其是1-5岁儿童。由于病毒感染后,部分患者会出现终身免疫,因此成年人感染后症状较轻。

四、脊髓灰质炎的预防措施

为了预防脊髓灰质炎,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接种疫苗

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是预防脊髓灰质炎最有效的措施。我国规定,儿童在1岁、2岁、3岁时分别接种3剂脊髓灰质炎疫苗。

2. 注意个人卫生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食等,可有效预防脊髓灰质炎。

3. 食品安全

确保食品卫生,防止食物被病毒污染。

4. 饮用水安全

确保饮用水安全,防止水源被病毒污染。

五、总结

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通过口粪传播、空气传播和接触传播。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注意个人卫生、确保食品和饮用水安全是预防脊髓灰质炎的有效措施。让我们共同努力,消灭脊髓灰质炎,为儿童的健康保驾护航!

表格:脊髓灰质炎的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 描述 预防措施
口粪传播 通过食物、饮水、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接种疫苗、注意个人卫生、确保食品和饮用水安全
空气传播 通过咳嗽、打喷嚏等飞沫传播 保持室内通风、佩戴口罩等
接触传播 通过触摸、亲吻、拥抱等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

脊髓灰质炎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脊髓灰质炎的主要传播途径

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俗称为小儿麻痹)是由脊灰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影响年幼的儿童。病毒通过受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经口腔进入体内并在肠道内繁殖。90%以上受感染的人没有症状,但他们排泄的粪便带有病毒,因此传染给他人。少数感染者出现发热、疲乏、头痛、呕吐、颈部僵硬以及四肢疼痛等症状。仅有极少数感染者,由于病毒侵袭神经系统导致不可逆转的瘫痪。在瘫痪病例中,5%—10%的患者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脊灰病毒由口进入胃肠道,潜伏期为3—35天,一般7—14天。肠道传播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感染脊灰病毒后有下列几种表现:

无症状性感染:表现有轻度疲倦或无任何症状,这占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后的大多数。

顿挫型:病人只有轻度发热、疲倦、嗜睡或伴以头痛、恶心、呕吐、便秘、咽痛等一般症状。

无菌性脑膜炎(非瘫痪型):开始的症状与顿挫型相似,继之或痊愈数日,或好转数日或相继出现背痛,颈部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

瘫痪型脊髓灰质炎:感染后仅1%或更少的感染者发展为瘫痪型脊髓灰质炎。主要是由于下运动神经元受损害而出现肌肉松弛性瘫痪,表现可单侧或双侧,下肢或上肢肌肉无力,瘫痪,肢体温度低于正常。肌肉瘫痪在开始几天内发展很快,继之停留在这一水平,恢复较慢,需要6个月或更长时间,相当多数留下跛行的后遗症。

脊髓灰质炎的传染途径是什么

脊髓灰质炎的病毒传染力非常强,主要是通过粪-口传播,就是说通过被感染者的粪便、污染的水、食物、手、生活用具及玩具传播,粪-口传播为其主要的传播途径,也可以通过口对口传播。

感染之初有些人可以咽部排出病毒,并且可以通过飞沫传播,就是通过呼吸道传播,但是维持时间比较短暂。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消化道急性传染病,主要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前角细胞,人感染后绝大多数为隐性感染,部分患者表现为发热、咽痛、肢体疼痛,少数病例发生肢体迟缓性的麻痹,严重的会因为呼吸麻痹而死亡。

脊髓灰质炎的预防措施

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病的预防无非就是那三种方法——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预防脊髓灰质炎,我个人总结出以下经验:

第一部分:控制传染源

脊髓灰质炎患者自起病日起至少隔离40天,密切接触者应医学观察20天,对于病毒携带者应按患者的要求隔离。

第二部分:切断传播途径

脊髓灰质炎的传播途径为粪—口传播。急性期病人粪便可用20%含氯石灰乳剂浸泡消毒(时间1-2h)后排放,也可用其他含氯消毒剂(如次氯酸钠)浸泡消毒后排放。沾有粪便的尿布、衣裤应煮沸消毒,被服应日光曝晒。

第三部分:保护易感人群

1.人工主动免疫

易感人群可以通过接种疫苗的方式获得主动免疫。疫苗有减毒活疫苗(OPV)和灭活疫苗(IPV)两种。减毒活疫苗使用方便,95%以上接种者可以获得长期的特异性免疫力,但此种疫苗不可用于免疫功能缺陷者和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灭活疫苗较为安全,可用于免疫功能缺陷者和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但这种疫苗价格昂贵,且免疫力的维持时间较短,需重复注射。

2.被动免疫

未接种疫苗的幼儿、孕妇、医务人员、免疫力低下者、接受扁桃体等局部手术后的人,若与患者密切接触,应及早肌注丙种球蛋白。

3.其他

疾病流行期间,易感人群应少去人群密集的场所,避免过分疲劳和受凉,推迟各种预防注射和不急需的手术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

    本文地址:https://www.shdoqs.com:443/yuer/66285.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