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脑瘫,这是一个让许多家庭感到困惑和担忧的词汇。什么是新生儿脑瘫?它有哪些症状?如何治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一、什么是新生儿脑瘫?
新生儿脑瘫,全称为新生儿脑性瘫痪,是指由于出生前、出生时或出生后早期脑损伤和发育异常所引起的以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简单来说,就是宝宝在出生后,由于脑部发育不良或受损,导致运动能力受限。
二、新生儿脑瘫的病因
新生儿脑瘫的病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出生前因素:如母亲怀孕期间感染、胎儿发育异常、胎盘异常等。
2. 出生时因素:如难产、产伤、窒息等。
3. 出生后因素:如新生儿感染、颅内出血、脑炎等。
三、新生儿脑瘫的症状
新生儿脑瘫的症状表现多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症状:
症状 | 描述 |
---|---|
运动障碍 | 肌肉僵硬、抽搐、运动不协调等 |
姿势异常 | 躺、坐、站、走等姿势异常 |
智力障碍 | 认知能力、语言能力、社交能力等受损 |
感觉障碍 | 视力、听力、触觉等受损 |
四、新生儿脑瘫的治疗方法
新生儿脑瘫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 occupational therapy(职业治疗)、言语治疗等,旨在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改善姿势、提高生活质量。
2. 药物治疗:如肌肉松弛剂、抗痉挛药物等,用于缓解肌肉僵硬和抽搐。
3. 手术治疗:针对某些严重的病例,如脑积水、脊柱侧弯等,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五、新生儿脑瘫的预防
1. 孕期保健:孕妇应定期进行产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孕期并发症。
2. 孕期营养:保证孕期营养均衡,避免胎儿发育不良。
3. 分娩方式: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避免难产和产伤。
4. 新生儿护理:加强新生儿护理,避免新生儿感染和颅内出血。
总结
新生儿脑瘫是一种复杂的疾病,需要我们关注和重视。通过了解其病因、症状、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新生儿脑瘫的发生率,为宝宝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我们也要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和支持,让他们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注意:本文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请遵医嘱。如有疑问,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小儿脑瘫的症状原因和治疗方法
小儿脑瘫的症状原因和治疗方法
小儿脑瘫的症状原因和治疗方法?相信每个孕妇都希望自己宝宝健康出生,但是有些宝宝出生后会有脑瘫的情况,这对家庭的影响是很大的,下面分享小儿脑瘫的症状原因和治疗方法。
小儿脑瘫的症状原因和治疗方法1一、小儿脑瘫的症状
脑瘫的表现由于病因及分型的不同而各种各样,但早期多见:(脑瘫婴儿前半期(6个月以内)的早期症状。)
1、身体发软及自发运动减少,这是肌张力低下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则可诊断为重症脑损伤,智力低下或肌肉系统疾病。
2、身体发硬,这是肌张力亢进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可诊断为脑瘫。
3、反应迟钝及叫名无反应,这是智力低下的早期表现,一般认为4个月时反应迟钝,6个月时叫名无反应,可诊断为智力低下。
4、头围异常:头围是脑的形态发育的客观指标,脑损伤儿往往有头围异常。
5、哺乳困难,生后不会吸吮,吸吮无力或拒乳,吸吮后疲乏无力,经常出现呛咳、吐奶现象,嘴不能很好闭合,体重增加不良。、
6、固定姿势,小儿出生后十分安静,哭声微弱或持续哭闹。往往是由于脑损伤使肌张力异常所致,如角弓反张、蛙位、倒U字形姿势等。在生后一个月就可见到。
7、不笑:如果2个月不能微笑、4个月不能大声笑,可诊断为智力低下。
8、手握拳:如果4个月还不能张开,或拇指内收,尤其是一侧上肢存在,有重要诊断意义。
9、身体扭转:3-4个月的婴儿如有身体扭转,往往提示锥体外系损伤。
10、头不稳定:如4个月俯卧不能抬头或坐位时头不能竖直,往往是脑损伤的重要标志。
11、斜视:3-4个月的婴儿有斜视及眼球运动不良时,可提示有脑损伤的存在。
12、不能伸手抓物:如4-5个月不能伸手抓物,可诊断为智力低下或脑瘫。
13、注视手:6个月以后仍然存在,可考虑为智力低下。
14、小儿易惊:抽搐、尖叫或烦躁不安。
15、自发运动少或不动或易打挺,全身松软、肌肉松弛或全身发硬,经常从襁褓中窜出去
二、小儿脑瘫的原因如下:
父母亲吸烟、酗酒、吸毒,母患精神病,孕期患糖尿病、阴道出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前置胎盘、先兆流产或服用避孕药、治疗不孕的药物、保胎药等;高产次,高孕次,有死胎死产史,早产、流产史,双胎或多胎,胎儿发育迟缓,宫内感染,宫内窘迫,胎盘早剥,胎盘功能不良,妊娠反应重、脐带绕颈、急产,不恰当助产,产钳分娩,臀位产,产程长,早产儿或过期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生后窒息,吸入性肺炎,缺氧缺血性脑病、核黄疸或黄疸延迟,颅内出血、头部外伤、抽搐、感染、中毒及营养不良等。
三、小儿脑瘫的治疗方法
1、康复理疗
(1)康复治疗按摩:婴儿抚触、全身及局部按摩;
(2)针灸治疗
①普通针刺;治疗以健脑益聪,化瘀通络为原则。以督脉及足少阳、足阳明经穴及夹脊穴为主。
主穴百会四神聪夹脊悬钟足三里合谷
配穴肝肾不足者,加肝俞、肾俞;心脾两虚者,加心俞、脾俞;痰瘀阻络者,加膈俞、血海、丰隆;语言障碍者,加通里、廉泉、金津、玉液;颈软者,加天柱;上肢瘫者,加肩髃、曲池;下肢瘫者,加环跳、阳陵泉;腰部瘫软者,加腰阳关。
操作主穴用毫针补法或平补平泻法;主穴可分为二组,即夹背穴为一组,其余穴为一组,隔日交替使用。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或用速刺法,不留针。配穴按虚朴实泻法操作。
②头针法选额中线、顶颞前斜线、顶旁1线、顶旁2线、顶中线、颞后线、枕下旁线。用1、5寸毫针迅速刺人帽状腱膜下,然后将针体与头皮平行,推送至所需的刺激区,留针2—4小时,留针时可以自由活动,隔日1次。
③穴位注射法选大椎、足三里、阳陵泉、曲池、合谷。用10%葡萄糖注射液、维生素B1、B12注射液等,每次每穴注入0、5-1毫升,隔日1次。
④耳针法选枕、皮质下、心、脑、肾、肝、脾、神门。毫针刺,或用揿针埋藏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3)功能和智力训练:以鲍氏提出的“0~3岁早期干预大纲”为指导,针对疾病损伤造成的不同功能障碍,制定不同的诊疗方案,进行感知、视听、语言、记忆和动作训练,结合婴儿操综合治疗。
(4)心理治疗:与患儿交谈,观察其情绪、心理、兴趣,进行诱导和启发,调整病态心理,通过游戏、音乐开发智力。
(5)运动疗法:减重步态训练、Bobath法、Bojta法、上田疗法、作业疗法、平衡功能训练、感觉统合治疗、文体疗法等。如运动(体育)疗法,包括粗大运动、精细运动、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训练;如爬行、有目的的指认(鼻、耳等)、训练抓物、持物、起坐、摇摆、扶行(背靠墙、面朝墙)、原地运动(弯腰拾物、抬脚训练、单脚独立、原地起跳)、行、跑。都有利于小儿脑瘫的治疗。
(6)高压氧治疗。
(7)物理疗法:兴奋治疗仪、脑循环治疗仪、数码导平治疗仪、近红外线、复合式多功能熏蒸等。
(8)水浴疗法:涡流、气泡浴疗、水中运动疗法。
2、药物:
(1)西药:脑活素、胞二磷胆碱,A型肉毒毒素,脑苷肌肽,巴氯酚、安定、丹曲林钠(由于镇静的`不良反应,依从性不好,停药后反跳,近年已较少使用)。
(2)中药:六味地黄丸等。
口服或注射有关药物:脑神经营养药、肌肉松弛药、活血药等。包括构筑和修复脑组织(细胞)的药物,如卵磷脂(包含磷脂酰胆碱、脑磷脂、鞘磷脂等),每次0、1g/1片,每日三次,能修复因外伤、出血、缺氧造成的脑细胞膜损害,保护神经细胞,加快神经兴奋传导,改善小儿脑瘫患者的学习与记忆功能。还可以选择能促进脑细胞DNA合成,促进脑细胞对氧的利用率,改善脑细胞能量代谢,增强脑功能,供给脑组织修复再生所需的各种氨基酸。对小儿脑瘫的治疗很有辅助作用。
3、手术
腱膜松解术,选择性周围神经部分切断术,Hoke跟腱腱滑动延长术,股直肌远端转移术等。
针刀微创治疗脑瘫技术包括:神经触激术、肌肉刺激术、切割纠畸术。
脊神经触激术:加强神经致敏现象,产生应激反应,致使该神经所支配的肌群受到抑制,从而使肌张力降低,抑制神经对肌肉的传入冲动,消除或减轻肌痉挛。通过北京和谐医院研究证明了针刀微创治疗脑瘫效果可靠,而且远期疗效更加显著。
四、如何预防小儿脑瘫如下所述:
(一)出生前的预防
1、实行婚前保健:普及产前筛查,对准备结婚的男女双方进行性卫生、生育和遗传病知识的指导;有关婚配、生育等问题的咨询及男女双方可能患影响结婚和生育的疾病进行医学检查,提出医学意见。
2、搞好孕期保健:健康教育,定期产前检查;增加营养;防止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等。避免产前感染和服用禁忌药,不接触X线、化学毒物品等。加强孕晚期劳动保护,减少早产
(二)围产期的预防
1、提高农村地区住院分娩率,加强产儿科医生产时监护。
2、合理使用缩宫素,普及新生儿新法复苏技术。
3、避免早产和低体重儿的出生。
4、预防窒息和颅内出血。
5、防治高胆红素血症。
小儿脑瘫的症状原因和治疗方法2小儿脑瘫如何预防
1、小儿脑瘫预防的关键期是孕期。胎儿的神经系统发育是优于其他系统发展的,而胎儿依赖母体生存,故孕妇的健康及营养状况与胎儿的生长发育关系密切,这就需要积极开展早期产前检查、胎儿预测,开展优生优育宣传教育,做好围产期保健工作,防止胎儿发生先天性疾病。
2、孕妇应戒除不良嗜好,严禁吸烟喝酒;不要滥用麻醉剂、镇静剂等药物;避免流感、风疹等病毒感染及接触猫、狗;避免辐射等有害、有毒物质接触及频繁的B超检查、最好少看电视及操作计算机,如因为工作需要,可以穿着防辐射的衣服,减少辐射。
3、有这几种情况的孕妇应尽早做产前检查:35岁以上的高龄孕妇;近亲结婚;有不明原因的流产、早产、死胎及新生儿亡史;孕妇智力低下,或双方近亲有癫痫、脑瘫及其他遗传病史。若怀孕早期发现胎儿异常,就尽早终止妊娠。
4、在出生时,分娩过程中引起的胎儿窒息和颅内出血是造成小儿脑瘫知道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准妈妈要做好功课,积极预防早产、难产。认真和医护人员沟通,细致地处理好分娩的各个环节,做好难产胎儿各项处理。
5、宝宝出生后一个月内要加强护理,合理喂养,预防颅内感染、高热惊厥、脑外伤等疾病,若发现病症应尽早去医院诊治,切勿耽误治疗。
新生儿脑瘫的表现
新生儿脑瘫的表现
新生儿脑瘫的表现,每个宝宝都都是妈妈的心头肉,但出生的宝宝是需要照顾的,而每个妈妈在照顾宝宝的时候都要有一定的婴儿护理知识,因为这样才能更好的照顾好宝宝,以下是关于新生儿脑瘫的表现。
新生儿脑瘫的表现1要是脑瘫患儿在处在新生儿期,那么就主要会出现哺乳困难的症状,如小儿在出生之后就不会吸吮或者是吸吮无力,全身也总是软软的,老是感觉相当的疲惫,并且还总是异常的安静,很少有哭闹的时候,但却经常会出现一些奇怪的姿势,如上肢内收、内旋以及手握拳等。
但要是在三个月左右的脑瘫患儿,那么就主要会表现为对各种新鲜事物都没有兴趣,并且表情还总是很呆板一点都不灵活,在逗引的时候也是毫无反应,有的’时候还会出现身体逐渐的变硬,有轻度的角弓反张姿势或者是下肢交叉的姿势,全身的姿势是极不对称的。
但要是十个月左右的脑瘫婴儿,那么就会表现为口眼和手足都很不协调,抓住东西之后也很快就会松开,并且常常是六个月之上了还是不会翻身不会坐,而在十个月过后还不会扶持站立,总是用脚尖着地,而到了十二个月之后也还是不会迈步,常常会有吃手和流口水的习惯,身体也总是很不协调。
上述这些就是新生儿患有脑瘫之后所表现的症状,从这些内容就可以看出一岁之前是很容易辨认脑瘫患儿的,因此家长在这个时期就要尤其的引起注意,一旦发现孩子有了这些症状表现,那么就应该及时的去医院检查并治疗,只有这样才可以抓住最佳的治疗时机,那么患儿在治疗后才可以取得一个好的治疗效果。
新生儿脑瘫的表现2在新生儿时期脑瘫特别多发,这是一种病因复杂的脑部疾病,发病后影响到新生儿的发育及成长,且会引发智力发育迟缓、肌张力降低等表现。身为宝妈需关注身边新生儿的脑部健康,且要将脑瘫疾病了解透彻,生活中掌握下述中的四个症状表现,一旦发病需及时就诊治疗。
1、哺乳困难
脑瘫的出现可导致新生儿出现哺乳困难等表现,当宝妈的乳头或是手指碰到新生儿的口唇时,则吸吮发射减弱或者是消失,严重者不会吸吮,甚至会产生拒乳或是吸吮无力的情况。由于新生儿无法摄取足够的乳汁,从而产生营养不良或是体重不增加的情况,对于生长发育极为不利。
2、哭声微弱或持续哭闹
当脑瘫新生儿出生之后,往往会比正常的新生儿安静,而且在啼哭时哭声特别微弱。
3、肢体活动少
大多数脑瘫新生儿在出生之后,四肢虽然能够活动,但自主运动明显减少,严重者还会呈现出无力状态。
4、肌张力低下或增强
脑瘫容易导致新生儿的肌张力异常,发病后全身肌肉松弛,且伴有肌肉发硬的情况出现。如肌张力异常较为严重,则新生儿的头部偏向一侧,且伴有双下肢伸展以及上肢内收的情况出现。
可见新生儿脑瘫带来的危害较为严重,发病后需治疗要立即展开,对此应当及时改善运动功能,可根据新生儿的病情选用物理疗法、康复训练及药物来治疗。如新生儿符合手术治疗的标准,则要考虑手术方法治疗,且要加强手术过后的护理工作。
上述就是新生儿脑瘫的四个症状表现,该病不但给新生儿的脑部健康带来危害,严重的话还会威胁到性命,提醒各位宝妈要将该病了解透彻,当新生儿出现上述症状后不宜延误就诊时间。此外,还要为新生儿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给予他们细心的照顾。
新生儿脑瘫的表现3 1、发育落后
一般来说,患有脑瘫的孩子2~3个月时还不会笑,不会抬头,持续哭闹,手指紧握不会张开;4~5个月还不会翻身;8个月还不会坐,甚至不会抓、握,也不能把手放到嘴边。此外,智力发育也落后于同龄正常儿童。握拳:一般生后3月内婴儿可握拳不张开,如4个月仍有拇指内收,手不张开应怀疑小儿脑瘫。
2、姿势异常
脑瘫患儿常表现为全身发软,无力或四肢发紧、打挺易惊,少动或过多地乱动,吃奶无力,经常呛、噎、吐奶,哭声微弱或阵阵尖叫。
3、易哭睡不安稳
新生儿或3月婴儿易惊、啼哭不止、厌乳和睡眠困难。早期喂养、进食咀嚼、饮水、吞咽困难,以及有流涎、呼吸障碍。感觉阈值低,表现为对噪声或体位改变易惊,拥抱反射增强伴哭闹。
生后不久的正常婴儿,因踏步反射影响,当直立时可见两脚交互迈步动作。3月龄时虽然可一度消退,但到了3个月仍无站立表示或迈步者,既要怀疑小儿脑瘫。
什么是脑瘫
我们俗称的脑瘫,在医学上全称为脑性瘫痪。小儿脑瘫,是指从出生前、出生时和出生一个月内脑部发育尚未成熟阶段,由于非进行性脑损伤所指的以姿势各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神经障碍综合征。小儿脑瘫这种损害是不可逆转的。
小儿脑瘫一般都发病于婴儿时期,即在婴儿时期时,我们就可以根据一些症状判断出脑瘫患者了。这些脑瘫患者最明显的症状就是婴儿出生后不久很少哭,也很少动,而且哭声很低弱,显得有些过分的安静了,或者是正好相反,婴儿很爱哭,也很容易激怒,会反复出现尺跳现象。一般有这些症状的孩子的父母就要多加注意了。
小儿脑瘫诊断特别强调应符合以下条件:婴儿期出现发育落后或运动障碍的症状;需除外各种代谢病或变性病等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及正常小儿一过性发育落后。
新生儿脑瘫的原因有哪些呢
小儿脑瘫可通过5种症状早期发现:
1、出生前、出生时及出生后,发现有脑瘫的高危因素。如怀孕期感染、风疹、严重妊高症,小儿出生时窒息,早产儿,严重黄疸,小儿出生后颅内出血等。
2、小儿出生后哺喂困难,如吸吮无力,哭声弱或多哭,易受惊吓。 3、过分安静,主动运动少。
4、运动发育落后。如3个月到4个月大的小儿俯卧位不能竖头或抬头不稳,4个月仍不能用前臂支撑负重,扶站时以足尖着地或两下肢过于挺直、交叉等。
5、经常出现异常的肌张力和异常的姿势,如双手屈指内收,双拳紧握,前臂内旋,头颈后仰等。
如家长发现小儿有上述症状,应立即到医院进行筛查诊断,必要时需进行智力测试。
1)综合康复医疗:如运动(体育)疗法,包括粗大运动、精细运动、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训练;如爬行、有目的的指认(鼻、耳等)、训练抓物、持物、起坐、摇摆、扶行(背靠墙、面朝墙)、原地运动(弯腰拾物、抬脚训练、单脚独立、原地起跳)、行、跑;再如物理疗法,包括神经电刺激疗法、温热疗法、水疗法;还有作业疗法即能力训练,现在这种专门化的医院或诊所在城市也有了,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可以选择,但疗效一般。现代医学治疗方法如下:
1.手术;
2.矫形器;3.水、电、光、声疗法;
4.语言、交流的治疗;
5.运动功能的治疗;
6.ADL训练
2)药物疗法:口服或注射有关药物:脑神经营养药、肌肉松弛药、活血药等。包括构筑和修复脑组织(细胞)的药物,如卵磷脂(包含磷脂酰胆碱、脑磷脂、鞘磷脂等),每次0.1g/1片,每日三次,能修复因外伤、出血、缺氧造成的脑细胞膜损害,促进脑细胞对氧的利用率,改善脑细胞能量代谢,增强脑功能,供给脑组织修复再生所需的各种氨基酸,调节脑神经活动的药物;如古立西(脑酶水解片),每次1-2片,每日三次;螺旋藻片(胶囊)每次1-2片每日三次。再就是积极补充多种维生素,如 21-金维他,每次1片,每日1-2次。有条件的医院的可交替选择如下注射针剂(作用与片剂一样):脑活素,脑多肽,乙酰谷酰胺,胞二磷胆碱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