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轮状病毒腹泻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肠道感染性疾病,具有较高的传染性。该疾病具有起病急、传播快、症状明显等特点,严重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本文将对小儿轮状病毒腹泻的治疗策略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小儿轮状病毒腹泻的病原体为轮状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病毒侵入肠道后,在肠黏膜上皮细胞内增殖,破坏细胞结构,导致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受损,进而引起腹泻等症状。
二、临床表现
小儿轮状病毒腹泻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
1. 水样腹泻:腹泻次数增多,大便呈水样,伴有恶臭。
2. 腹痛:患儿常伴有腹痛,表现为阵发性、间歇性疼痛。
3. 呕吐:部分患儿伴有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
4. 发热:部分患儿伴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9℃。
5. 前囟凹陷、脱水:严重病例可出现前囟凹陷、脱水等症状。
三、治疗策略
1. 一般治疗
(1)休息:患儿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量。
(2)饮食调整:给予易消化、清淡、营养丰富的饮食,如稀饭、面条等。
(3)补液治疗:根据患儿脱水程度,给予适量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补液。
2. 抗病毒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临床常用药物如下:
(1)利巴韦林:每日剂量为10-15mg/kg,分3次口服,疗程为5-7天。
(2)干扰素α:每日剂量为100万U,肌肉注射,疗程为5-7天。
3. 抗感染治疗
(1)抗生素:对于伴有细菌感染的患者,可给予抗生素治疗,如头孢菌素类、阿奇霉素等。
(2)抗真菌药物:对于伴有真菌感染的患者,可给予抗真菌药物治疗,如氟康唑等。
4. 对症治疗
(1)止吐:给予止吐药物,如甲氧氯普胺等。
(2)解痉止痛:给予解痉止痛药物,如山莨菪碱等。
四、预防措施
1. 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家长和儿童对轮状病毒腹泻的认识。
2. 做好饮食卫生,注意餐具消毒,避免病从口入。
3. 避免与腹泻患者接触,减少病毒传播。
4. 按时接种轮状病毒疫苗,降低感染风险。
小儿轮状病毒腹泻是一种常见的肠道感染性疾病,临床治疗应综合运用一般治疗、抗病毒治疗、抗感染治疗和对症治疗等方法。加强预防措施,降低感染风险。临床医生应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愈率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张伟,王芳,李华. 小儿轮状病毒腹泻诊治进展[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8,33(2):99-102.
[2] 王艳,张晓光,刘芳. 小儿轮状病毒腹泻的防治[J]. 中国基层医药,2019,26(12):2362-2364.
[3] 刘文华,张晓光,王芳. 小儿轮状病毒腹泻的诊疗现状与展望[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7,32(9):703-706.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几天能好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几天能好
轮状病毒导致的腹泻是一种自限性疾病,通常会在五到十天左右治愈。期间患儿的家长需要注意,观察宝宝状态,是否有发烧,精神萎靡,脱水等的症状,出现上述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去医院做血常规,便常规病毒抗原检测等检查,通常医生会给予补液治疗。
轮状病毒的护理方法 轮状病毒感染通常会有两到三天的潜伏期。发病的时候症状比较急,会出现突然的严重腹泻,呕吐等。个别患儿也会出现发烧的症状,体温会在37到39度之间,发烧的宝宝要注意进行物理降温。
症状不严重的宝宝家长,在家观察注意补水即可。患病期间要注意保证宝宝的饮食,饮水及个人卫生,做好消毒工作,还在哺乳期的宝宝可以给他增加喂奶频次,提高宝宝的抵抗力。家长们还要注意宝宝的臀部,要保持干燥,预防长期腹泻导致的溼疹。
怎么避免感染轮状病毒 主要以预防为主,然后注意饮食,饮水以及个人卫生,出门以及如厕后要注意洗手,在感染的高发期应该避免接触易感人羣,感染后要注意隔离,目前为止接种疫苗是最好的预防方法。家长们要及时,给宝宝到社区去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接种疫苗以后就可以很大程度上的避免感染该病毒。
小儿1岁轮状病毒感染腹泻,怎么治疗
病情分析:你好!轮状病毒肠炎是秋,冬季节婴幼儿腹泻最常见的疾病,多发生在6~24个月婴幼儿.病初常发生呕吐,随后出现腹泻.大便次数多,量多,水分多,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带少量粘液,无腥臭味.
意见建议:本病为自限性疾病,数日后呕吐渐停,腹泻减轻,不喂乳类的患儿恢复更快,自然病程为3~8天,少数更久.对于此病的治疗,主要采取液体疗法,具体事宜请咨询临床医生,在此几句话也说不清楚的,望见谅.值得注意的是,在治疗的同时,每日给予元素锌20mg,疗程10~14天.
小儿腹泻的治疗
治疗原则:继续进食,合理调配,维持营养;迅速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控制肠道内外感染;对症治疗加强护理、防治并发症;避免滥用抗生素。1.饮食治疗(1)继续母乳喂养,鼓励进食。(2)人工喂养儿年龄<6个月者,可继续喂养日常食用的奶或奶制品;>6个月者给予平日习惯的日常饮食(如粥、面条、烂饭等,可给一些新鲜水果汁或水果以补充钾),避免不易消化食物。(3)腹泻严重或呕吐严重者,可暂禁食4~6小时,但不应禁水。禁食时间≤6小时,应尽早恢复饮食。2.液体治疗(1)预防脱水从患儿腹泻开始,就给口服足够的液体以预防脱水。母乳喂养儿应继续母乳喂养,并且增加喂养的频次及延长单次喂养的时间;混合喂养的婴儿,应在母乳喂养基础上给予ORS或其他清洁饮用水;人工喂养儿选择ORS或食物基础的补液如汤汁、米汤水和酸乳饮品或清洁饮用水。建议在每次稀便后补充一定量的液体(<6个月者,50ml;6个月~2岁者,100ml;2~10岁者,150ml;10岁以上的患儿能喝多少给多少)直到腹泻停止。(2)轻中度脱水者可给予口服补液盐(ORS),用量(ml)=体重(kg)×(50~75)。4小时内服完;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并辅导母亲给患儿服用ORS液。以下情况提示口服补液可能失败:①持续、频繁、大量腹泻[>10~20ml/(kg·h)],②ORS液服用量不足,③频繁、严重呕吐;如果临近4小时,患儿仍有脱水表现,要调整补液方案。4小时后重新评估患儿的脱水状况,然后选择适当的方案。(3)中重度脱水者需要住院给予静脉补液。头24小时补液总量包括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生理维持量三部分。补充累积损失量:1)液体量根据脱水的程度,轻度30~50ml/kg;中度50~100m1/kg;重度100~120m1/kg。2)液体种类根据脱水的性质,等渗性补1/3~1/2张,低渗性补2/3张,高渗性补l/3~1/5张。3)具体方案可参见表3。轻度脱水和中度脱水不伴循环障碍者如吐泻严重则必须静脉补液,输液速度应于8~12小时内补入。中度脱水伴循环障碍和重度脱水者应分两步骤:①扩容阶段给予2﹕1等张液,按20ml/kg,于30~60分钟内快速滴入,适用于任何脱水性质的患儿。②补充累积损失量,扩容后根据脱水的性质选用不同的液体,并扣除扩容量后静脉滴注,7~11小时内补入。表3不同程度脱水补液方案程度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生理维持量轻度脱水量:30~50ml/kg速度:8~12小时内补入种类:1/2张或ORS丢多少补多少或每日30ml/kg12~16小时内补入1/2张3﹕2﹕1液或ORS(稀释后)每日60~80ml/kg口服或输液12~16小时补入1/5张,4﹕1液中度脱水量:50~100ml/kg速度:8~12小时内补入种类:1/2张或ORS同上同上重度脱水扩容:量20ml/kg;速度:30~60分钟;种类:等张液(2﹕1等张液);量100~120ml/kg(扣除扩容);速度、种类:同中度脱水静脉补液同上同上补充继续损失量:根据腹泻或呕吐中丢失水分的量补充,原则是丢多少补多少,一般是每日10~40ml/kg。给1/2~1/3张液体,在12~16小时内补入。补充生理维持量:液体为每日60~80ml/kg。尽量口服,如不够,则给予1/5张生理维持液静脉输入。在12~16小时内补入。(4)纠正酸中毒轻、中度酸中毒无须另行纠正。重度酸中毒或酸中毒程度重于脱水程度可按血气BE值或CO2CP纠正,计算公式:所需5%碳酸氢钠的mmol数=(BE–3)×0.3×体重(kg)或(22–CO2CP)×0.5×体重(kg)。5%碳酸钠1ml=0.6mmol。稀释3.5倍成等张液后静点;如无条件查血气或CO2CP,可按5%碳酸氢钠5ml/kg提高CO2CP5mmol给予。(5)补钾每日需要量3~5mmol/kg。应见尿补钾,静脉滴注浓度<0.3%,24小时均匀输入,营养不良儿、长期腹泻儿及重度脱水儿尤其应注意补钾。(6)低钙和低镁的纠正一般无须常规补充,但合并营养不良及佝偻病时应给予注意,补液中如出现抽搐可给予10%葡萄酸钙每次5~10ml加等量葡萄糖静脉缓注,每日2~3次,如无效应考虑低镁的可能,可给25%硫酸镁每次0.1ml/kg,深部肌肉注射,每日3~4次。症状缓解后停用。(7)第二天的补液主要补充继续损失量,生理维持量,补钾和供给热量,尽量口服,不足者可静脉补液。3.控制感染病毒性肠炎不需用抗生素。细菌性肠炎根据病原,选择抗生素,或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大肠杆菌选羟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口服片、多粘菌素E,重症用三代头孢菌素。鼠伤寒沙门氏菌口服羟氨苄青霉素,重症用三代头孢菌素。空肠弯曲菌用大环内酯类。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用新青Ⅱ、万古霉素。真菌性肠炎停用抗生素,口服制霉菌素。4.对症治疗(1)止泻蒙脱石散剂,小于1岁每次1g,1~2岁2g,>2岁3g,冲水20~50ml口服,每日三次。(2)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可以应用乳酸杆菌、粪链球菌、蜡样芽胞杆菌等微生态制剂。(3)其他助消化:可用胃酶合剂、多酶片等。止吐:吗叮啉,每日三次。减轻腹胀:应明确原因后对症处理,可用肛管排气方法;中毒性肠麻痹所致腹胀可用酚妥拉明,静注,间隔4~6小时可重复使用。5.补锌急性腹泻病患儿能进食后即予以补锌治疗,大于6个月的患儿,每天补充含元素锌20mg,小于6个月的患儿,每天补充元素锌10mg,共10~14天。元素锌20mg相当于硫酸锌100mg,葡萄糖酸锌140mg。6.迁延性和慢性腹泻的治疗因迁延性和慢性腹泻常伴有营养不良和其他并发症,病情较为复杂,必须采取综合治疗措施:(1)病因治疗避免滥用抗生素,避免肠道菌群失调。(2)预防和治疗脱水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3)积极营养补给1)继续母乳喂养2)人工喂养儿应调整饮食小于6个月婴儿用牛奶加等量米汤或水稀释,或用发酵奶(即酸奶),也可用奶-谷类混合物,每天喂6次,以保证足够热卡。大于6个月的婴儿可用已习惯的平常饮食,如选用加有少量熟植物油、蔬菜、鱼肉末或肉末的稠粥、面条等,由少到多,由稀到稠。3)碳水化合物不耐受(也称糖原性腹泻)采用去双糖饮食,可采用豆浆(每100ml鲜豆浆加5~10g葡萄糖),酸奶,或者低乳糖或不含乳糖的奶粉。4)过敏性腹泻有些患儿在应用无双糖饮食后腹泻仍不改善时,需考虑蛋白质过敏(如牛奶或大豆蛋白过敏)的可能性,应改用其他饮食。5)要素饮食是肠黏膜受损的患儿最理想的饮食,由氨基酸、葡萄糖、中链甘油三酯、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组成。即使在严重肠黏膜受损和消化酶缺乏情况下仍能吸收与耐受,应用浓度和量根据患儿临床状态而定。6)静脉营养少数严重患儿不能耐受口服者,可采用静脉营养。推荐方案:脂肪乳每日2~3g/kg,复方氨基酸每日2~2.5g/kg,葡萄糖每日12~15g/kg,电解质及微量元素适量,液体每日120~150ml/kg,热卡每日209~376J/kg(50~90cal/kg)。通过外周静脉输入(最好用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好转后改为口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