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的表现(自闭症的表现测试30题)

自闭症,又称为孤独症,是一种起源于婴幼儿期的神经发育障碍。自闭症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本文将围绕自闭症的表现、成因及干预策略展开论述,以期为读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自闭症的表现

1. 社交沟通障碍

自闭症患儿在社交沟通方面存在显著障碍。具体表现为:

(1)无法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图,难以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

(2)言语交流能力发展迟缓,语言表达贫乏,甚至不会说话。

(3)难以进行眼神交流,对他人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缺乏反应。

2. 兴趣狭窄和刻板行为

自闭症患儿对某些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对其他事物缺乏关注。具体表现为:

(1)对特定事物或活动极度执着,难以改变。

(2)重复某些动作,如转圈、拍手等。

(3)对日常生活的变化和规律变化表现出焦虑情绪。

3. 感觉异常

自闭症患儿在感知觉方面存在异常,具体表现为:

(1)对声音、光线等刺激过于敏感或迟钝。

(2)触觉敏感,对某些质地或温度的衣物和食物产生排斥。

(3)对空间感知能力较差,难以区分物体大小、形状等。

二、自闭症的成因

自闭症的成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

1. 遗传因素:家族中存在自闭症病史,遗传因素在自闭症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2. 环境因素:孕期母亲暴露于有害物质、出生时并发症、早产等环境因素可能增加自闭症风险。

3. 神经生物学因素:大脑发育异常、神经递质失衡等神经生物学因素可能影响自闭症的发生。

三、自闭症的干预策略

1. 早发现、早干预:自闭症早期干预效果显著,家长和教师应密切关注孩子的行为表现,及早发现并寻求专业帮助。

2. 家庭教育:家长应了解自闭症相关知识,掌握有效的沟通和训练方法,为患儿提供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

3. 专业训练:自闭症患儿需要接受专业的康复训练,如言语治疗、行为矫正、社交技能训练等。

4. 学校教育:学校应为自闭症患儿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帮助他们融入集体,发挥潜能。

5. 社会支持:社会各界应关注自闭症群体,提供就业、住房、医疗等支持,减轻家庭负担。

自闭症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诸多困扰。通过深入了解自闭症的表现、成因及干预策略,我们有望为自闭症患儿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帮助,让他们在关爱和支持中茁壮成长。全社会也应关注自闭症群体,共同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如何判断孩子患有自闭症

如何判断孩子患有自闭症

如何判断孩子患有自闭症?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孩子健康成长,没病没痛。但是这世上不幸的事情很多,有的孩子被发现患有自闭症。目前自闭症的孩子除了康复治疗,还没有确诊的治疗方法。下面就让我带你看看如何判断孩子患有自闭症。

如何判断孩子患有自闭症1

自闭症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发育障碍,是一种生理因素起主导作用,在语言、社会交往和智力等多方面发展迟缓的疾病。虽然小部分自闭症孩子在记忆、音乐等领域有超能发挥,但是大脑的其它功能总体上还是严重发育不良的。如果确定是自闭症,其实是无法得到根本治愈的,目前的医学和心理学都只能略微提高孩子的一些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如果你和真正的自闭症孩子接触,其实第一感觉往往是这孩子的智力有问题。自闭症的孩子无法用语言交流,最多也是发出“哦、哦”声,极少能说出“爸爸”、“妈妈”,因为他们在这一块大脑区域根本没有得到发展;孩子的社会交往也基本为零,和任何人都没办法表现出依恋和亲近。这两个条件都完全满足后,再加上一些其它诊断标准,这孩子才可能是自闭症。如果社会交往正常,只是语言发展迟缓肯定就不符合自闭症的诊断标准,而语言能力和智力正常,社会表现退缩也不是自闭症,不存在轻度和轻微一说!而且自闭症基本上可以称得上是先天性疾病,3岁之前已经呈现出相当的症状,凡是3岁之后再突然呈现出一些问题的,也不是自闭症。

大部分家长是把孤僻内向和自闭症混淆了起来,就像早些年家长会把一些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孩子和多动症混淆起来一样。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居多,很多也是生活在钢筋水泥的都市中,往往还是隔代教养的,这样的孩子或多或少会有一些不合群、内向、自理能力差等小毛病,一旦到了幼儿园中,往往有一个适应过程。和那些适应能力特别强的孩子相比,有些家长就会产生错觉,怀疑是不是孩子得了自闭症了。

内向和孤僻的孩子通过父母引导,环境适应等办法一般来说都会有一些改善,具体办法得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而定,没有一个通用的办法,但毫无疑问的是家长一定不能给孩子贴标签,而是得放平心态,多鼓励孩子。

最好再把自闭症的诊断标准说一下,以下标准都满足才能称为自闭症。如果家长有不明确的,还是得去医院做专业的诊断,不能随随便便就把孩子归为自闭症了。

自闭症的诊断标准

1、语言障碍

语言与交流障碍是孤独症的重要症状,通常在两岁和三岁时仍然不会说话,往往表现为终身沉默不语或在极少数情况下使用有限的语言。

2、社会交往障碍

患者不能与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对待亲人与对待其他人都是极其冷漠的态度,不能与父母建立正常的依恋关系,也没有去观看或去参与社会活动的愿望。

3、兴趣范围狭窄和刻板的行为模式

固执地要求保持日常活动程序不变,若这些活动被制止或行为模式被改变,患者会表示出明显的不愉快和焦虑情绪,甚至出现反抗行为。

4、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

75%的患者智商低于70,智力发展迟滞状况明显。

如何判断孩子患有自闭症2

什么是自闭症?

自闭症是因脑部功能异常而引致的一种发展障碍,征状通常在幼儿三岁前出现。自闭症常伴随有智障、癫痫、过度活跃、退缩及闹情绪等问题。患有自闭症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三大障碍:人际关系障碍、语言表达障碍及行为障碍。

每一个自闭症患者的症状皆呈现不一样的组合(例如:自闭儿A的`症状表现在行为固着以及口语表达上;自闭儿B的症状则表现于社交互动与行为固着上),每一种症状又依不同程度有轻度到重度的差别(例如在自闭儿A身上表现较为轻度的症状在自闭儿B身上却是属于重度的),而这些因素也造成每个自闭症患者之间的差异是非常不同的。

自闭症的表现

1、言语障碍突出,难以正常语言交流

大多数患儿言语很少,严重的病例几乎终生不语,会说会用的词汇有限,并且即使有的患儿会说,也常常不愿说话而宁可以手势代替。有的会说话,但声音很小,很低或自言自语重复一些单调的话。有的患儿只会模仿别人说过的话,而不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交谈。不少患儿不会提问或回答问题,只是重复别人的问话。语言的交流上还常常表现在代词运用的混淆颠倒,如常用你”和他”来代替他自己。还有不少孤独症儿童时常出现尖叫,这种情况有时能持续至5-6岁或更久。

2、孤独离群,沉迷自我,交际困难

即是缺乏与人交往、交流的倾向。有的患儿从婴儿时期起就表现这一特征,如从小就和父母亲不亲,也不喜欢要人抱,当人要抱起他时不伸手表现期待要抱起的姿势,不主动找小孩玩,别人找他玩时表现躲避,对呼唤没有反应,总喜欢自己单独活动,自己玩。有的患儿虽然表现不拒绝别人,但不会与小朋友进行交往,即缺乏社会交往技巧。他们的孤独还表现在对周围的事不关心,似乎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自己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周围发生什么事似乎都与他无关,很难引起他的兴趣和注意,他们似乎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另外他们的目光不注视对方甚至回避对方的目光,平时活动时目光也游移不定,看人时常眯着眼,斜视或余光等,很少正视也很少表现微笑,也从不会和人打招呼。

3、大多智力发育落后及不均衡

多数智力发育比同龄儿迟钝,少数患儿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其在智力活动的某一方面有的又出奇地好,令人不可思议,有不少患儿的机械记忆能力很强,尤其对文字符号的记忆能力。如有位3、4岁患儿特别喜欢认字,见字就主动问念什么,并且只问一次就记住,为此他能毫不费力地流利地阅读儿童故事书,说明他掌握不少词汇,但当他要用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时则存在明显的困难,说明他们存在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能力方面的损害。

4、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反对环境变化

孤独症儿童常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或几种游戏或活动,如着迷于旋转锅盖,单调地摆放积木块,热衷于观看电视广告和天气预报,面对通常儿童们喜欢的动画片,儿童电视,电影则毫无兴趣,一些患儿天天要吃同样的饭菜,出门要走相同的路线,排便要求一样的便器,如有变动则大哭大闹表现明显的焦虑反应,不肯改变其原来形成的习惯和行为方式,难以适应新环境,多数患儿同时还表现无目的活动,活动过度,单调重复地蹦跳、拍手、挥手、奔跑旋转,也有的甚至出现自伤自残,如反复挖鼻孔、抠嘴、咬唇、吸吮等动作。

儿童自闭症智商会低下吗

智力异常70%左右的孤独症儿童智力落后,但这些儿童可能在某些方面具有较强能力,20%智力在正常范围,约10%智力超常,多数患儿记忆力较好,尤其是在机械记忆方面。

自闭症和弱智常常连在一起。但并不是所有的自闭症儿童智商都是低下的,有个别自闭症儿童在某些领域如绘画、计算的表现极为出色。自闭症儿童虽然伴有全面性发育迟缓现象,但发育次序异常,且各方面发育不平衡。如:有的儿童大小便完全不能自理,却能有很强的计算、绘画能力;有的儿童完全没有或只有极少的语言,却在记忆力方面、识别颜色方面表现突出。

研究显示许多自闭症者的智商都在70以下,有研究指出,大约有69﹪的自闭症者的智商低于55。不过,在欧洲方面,有另外的研究则乐观指出只有44﹪的自闭症者智商在70以下,而智商在50以下的只有27﹪。

自闭症是一种广泛发育障碍性的疾病,患自闭症的孩子通常会在语言、智力、生活技能等方面有一定的发展障碍,也就是说他们不能像普通的孩子那样成长和生活。自闭症儿童由于社会适应性极差,人际交往的能力和主动性方面的能力远远低于弱智儿童,目前尚没有准确测量自闭症儿童智商的工具。

正如一位同时教过弱智儿童和自闭症儿童的培智学校老师所体会到的:智力低下(弱智)儿童愿意学,却学不会;自闭症儿童是能学会,却不愿意学。

儿童孤独症的早期表现是什么

孤独症是以社交沟通障碍、狭窄的兴趣爱好和重复刻板的动作行为为核心症状的疾病。规范的名称是孤独症谱系障碍,英文缩写为ASD。孤独症虽然表现多种多样,功能有高有低,但大部分孤独症的孩子,由于其社交动机缺乏或不足,会伴随语言问题,如语言发育迟缓或者语言发育倒退,有的孩子虽然具备了说“话”的能力,但运用语言的能力不足,不能在合适的场合说出合适的语言。

对于孤独症的早期症状表现,临床上有这些预警征象:

1岁以内孤独症婴儿行为表现特点

极端的气质与行为,一种是特别容易哭闹、特别难安抚;另一种是过于安静,完全不需要家长的陪伴。

眼神接触差,尤其是与妈妈或其他带养人没有眼神接触、对视或者时间偏短。

对声音反应差,特别是对叫自己名字时毫无反应,不看妈妈或其他带养人。

互动游戏的企图差,如不爱跟妈妈玩“躲猫猫(Pi Ke Beng)”“大眼瞪小眼”等游戏。

注视物体的兴趣强于注视人的兴趣,如不喜欢看妈妈的脸,更喜欢看自己的手或眼前的物品。

对需求和分享时的手指指示延迟或缺乏,如9-10月龄以后婴儿会用手指指引家长看自己感兴趣的物品表示需要或根据家长说出的简单常见物品用手指指出;一直没有食指指物的动作。

反复的咿呀发声少,前语言期2-3月龄元音如“a、o、ao”,6月龄后辅音+元音如“ma、da、ba、dai”等发音少。

ALSO曾与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爱尔公益基金会、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共同开展了一项调查,8000多份有效问卷显示,孤独症孩子早期被观察到的异常表现前三位是:呼名不应、没有语言、缺少目光交流。

邹小兵教授的“四不”简易筛查法(1岁前后)

不看或少看:缺乏目光对视,“目中无人”。

不应或少应:呼之不应,不听指令,不合作,独自嬉玩。

不指或少指:无恰当的身体语言,如手指指物、参照、显示、炫耀、即时模仿、点头。

不说:不会说话或说话迟(就诊的首要原因)。

孤独症的早期预警信号(红旗信号)

4个月时不会看着别人的脸微笑。

6个月时没有明显的快乐情绪。

9个月时孩子对声音、微笑或其他面部表情仍没有互动式的分享。

12个月时听力没有问题但喊其名字不理睬;还不会咿呀学语。

16个月时不会说任何一个单词。

18个月时不会用食指指点东西;目光不会跟随别人的指点看东西;不会玩假扮游戏。

到24月龄大,还不能说两个单词组成的有意义的词组(不包括模仿或重复的语言)。

在任何年龄出现语言功能、社交能力方面的退化。

上述孤独症早期表现的预警征象重点关注了由于社交动机缺乏或不足导致的社交功能受损,语言发展进程异常等,还需要关注儿童在有社交障碍的同时,是否还有狭隘的兴趣和重复刻板行为:

种类繁多,各个儿童不同时期表现不一。

重复动作(如反复看手、转圈、摇晃、蹦跳等)。

重复行为(如反复开关、撕纸、看电视广告、天气预报、听或唱同一首歌、看同一部动画片或某一段动画片等)。

重复刻板语言(如每次听到游戏就会说“one、two、three go”再往后说等)。

强迫行为(如总是走同一路线、吃同一种食物、用固定的杯子喝水等)。

强迫思维(如重复问题、难以摆脱的痛苦)。

对某些物件或事情(如天气、宇宙奥秘、恐龙等)不寻常兴趣。

孤独症诊断是一个非常严谨的科学行为,诊断应慎重。目前在发育行为儿科临床上更强调过程性诊断,儿童期大脑功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可塑性强,变化明显,需要动态监测其外在行为表现,尤其需明确诊断不是为了“扣帽子”,是要找到影响孩子的核心症状,更重要的是帮助家长找到适合孩子的能改善其核心症状的干预方法,尽可能地评估功能和定期阶段性评估,有条件地查找病因,引导家长走正路,真正促进孤独症儿童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以上内容节选自《孤独症的早期识别》

作者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马扬医生

自闭症的表现是什么

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言语少,喜欢独处,表情贫乏,不愿与他人接触,每一个自闭症的小孩子的具体表现是不一样的,平时注意与小孩子相互交流沟通,多带小孩子去外面转转,如果孩子有自闭症的倾向要尽早找一家正规专业的儿科专科医院进行系统性的康复治疗!祝早日康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

    本文地址:https://www.shdoqs.com:443/yuer/63235.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