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24项能查出什么病(血常规24项能查出什么病能查出多囊吗)

血常规24项,作为临床医学中一项重要的检查项目,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它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细胞成分和生化指标,能够为医生提供丰富的诊断信息,帮助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疾病。本文将详细介绍血常规24项检查的内容、意义以及能查出的疾病,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份实用的健康指南。

一、血常规24项检查内容

1. 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防御和清除病原微生物的作用。白细胞计数异常可能提示感染、炎症、肿瘤等疾病。

2. 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负责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红细胞计数异常可能提示贫血、红细胞增多症等疾病。

3. 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负责携带氧气。血红蛋白水平异常可能提示贫血、红细胞增多症等疾病。

4. 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具有凝血和止血功能,血小板计数异常可能提示出血性疾病、血栓性疾病等。

5.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主要参与炎症反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异常可能提示感染、炎症等疾病。

6. 淋巴细胞百分比(LY):淋巴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主要参与免疫反应。淋巴细胞百分比异常可能提示感染、肿瘤等疾病。

7. 单核细胞百分比(MO):单核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主要参与炎症反应和组织修复。单核细胞百分比异常可能提示感染、炎症等疾病。

8. 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嗜酸性粒细胞主要参与过敏反应和寄生虫感染。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异常可能提示过敏性疾病、寄生虫感染等。

9. 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BA):嗜碱性粒细胞主要参与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异常可能提示过敏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10. 网织红细胞计数(RET):网织红细胞是未成熟的红细胞,主要参与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网织红细胞计数异常可能提示贫血、红细胞增多症等疾病。

11. 血沉(ESR):血沉是一种非特异性炎症指标,血沉加快可能提示感染、炎症、肿瘤等疾病。

12. C反应蛋白(CRP):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期蛋白,主要参与炎症反应。C反应蛋白水平异常可能提示感染、炎症等疾病。

13.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反映红细胞体积的均匀程度,RDW异常可能提示贫血、红细胞增多症等疾病。

14.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体积反映红细胞的大小,MCV异常可能提示贫血、红细胞增多症等疾病。

15. 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反映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含量,MCH异常可能提示贫血、红细胞增多症等疾病。

16.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反映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浓度,MCHC异常可能提示贫血、红细胞增多症等疾病。

17.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反映血小板大小的均匀程度,PDW异常可能提示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增多症等疾病。

18.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平均血小板体积反映血小板的大小,MPV异常可能提示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增多症等疾病。

19. 血小板比容(PCT):血小板比容反映血小板在血液中的占比,PCT异常可能提示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增多症等疾病。

20. 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反映血液凝固功能,PT异常可能提示凝血功能障碍、出血性疾病等。

21.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反映血液凝固功能,APTT异常可能提示凝血功能障碍、出血性疾病等。

22. 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时间反映血液凝固功能,TT异常可能提示凝血功能障碍、出血性疾病等。

23. 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国际标准化比值反映血液凝固功能,INR异常可能提示凝血功能障碍、出血性疾病等。

24. 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是凝血因子之一,FIB水平异常可能提示凝血功能障碍、血栓性疾病等。

二、血常规24项能查出的疾病

1. 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等。

2. 炎症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3. 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

4. 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等。

5. 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症等。

6. 凝血功能障碍:如凝血因子缺乏、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

7.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关节炎等。

8. 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等。

9. 肾脏疾病:如肾炎、肾病综合征等。

10. 心脏疾病: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

血常规24项检查作为一项重要的临床检查项目,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细胞成分和生化指标,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疾病。血常规检查并非万能,对于一些隐匿性疾病,还需结合其他检查手段进行综合判断。因此,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对于预防和早期发现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血常规24项能查出什么

如果是感染性疾病、贫血、血液性疾病等,需要做24次血常规检查。

1.感染性疾病

用白细胞和 C反应蛋白来判断感染性疾病。 如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且 C反应蛋白高,说明急性阑尾炎是细菌感染。 当白细胞总数不多或者是正常的时候,淋巴细胞比例升高, C反应蛋白升高都会影响到细菌感染。

2.贫血

出现了贫血的情况,如血常规中白细胞和红细胞偏低,而且病人脸色苍白,身体乏力等,这就说明贫血了,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以明确贫血的类型。

3.血液病

当血液常规中出现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减少的时候,就需要检查是否存在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同时还要检查脾功能亢进、恶性肿瘤、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等。

血常规检查可以检查出什么病

血常规又叫“全血细胞计数”。顾名思义,就是统计单位体积血液中各种血细胞的数量。血液中的血细胞可分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大类。血常规是医学上最常用的一种实验室检测手段,是医生诊断某些疾病的重要的依据。

怎样看血常规的化验单?

一看:白细胞

白细胞在人体负责免疫防御,白细胞的升高意味着炎症感染、过敏性疾病、血液病等的可能性。中性粒细胞、嗜酸性和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又分别担负不同的工作,其变化的意义也有所不同。

二看:红细胞

红细胞负责运送氧气。在红细胞中起到运送氧气关键作用的是血红蛋白。因此不仅要看红细胞的数量是否正常,还要看每个红细胞所含的血红蛋白以及血红蛋白的总量是否正常。如果比较低,就是有贫血。

三看:血小板

血小板负责凝血功能。如果血小板的数量或者形态体积异常,可能出现凝血功能障碍,表现为出血不容易止血,或者皮下受伤容易出现大块淤青。

血常规可以看出什么病?

1.感染性疾病:病毒感冒、身体炎症等

血常规的检查,对于判断是否有感染,是否有细菌感染,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等的高低,对于感染的提示非常重要,有时候还作为判断病毒还是细菌感染的标准之一。

2.贫血性疾病:贫血症、缺铁等

血常规中的红细胞、血红蛋白等,对于贫血的诊断也非常重要,也是临床疾病原因、判断预后,决定输血与否,输血效果评价的重要指标。

3.血液科疾病:白血病、紫癜等

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及其比例等,对于血液病的诊断和初步筛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身体器官问题:判断有无脾功能异常

当各种肝病导致的脾功能亢进的时候,往往白细胞和血小板会减少,所以,对于肝病患者来讲,血常规也非常重要。

除外这些,其实血常规在各个科室都有应用,其作用也不仅仅局限于以上疾病的判断和鉴别,不要小看血常规哦!

血常规能检查出什么 血常规能查出哪些毛病

1 贫血

因为在进行血常规检查时,可以明显的看到自己体内的血红蛋白高低和红细胞数量的,而血红蛋白高低和红细胞数量就是来反映自身是否贫血了的。如果身体累的血红蛋白过低,则代表着身体已经出现了贫血。贫血患者可以选择多吃一些补铁的东西,其中动物的肝脏、红枣枸杞其中的含铁量较为丰富,可以选择多吃。

2 感冒

现在感冒较为严重的人去医院进行检查,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对血液进行检查,因为血液检查可以反映白细胞中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数量的高低。可以根据检查之后的数据来判断患者是患了哪种类型的感冒,一般细菌性的感染患者体内的中性粒细胞会明显升高,而病毒性感染则会出现淋巴细胞升高的情况。

3 凝血

有的人在受伤之后,伤口会一直向外渗血并且长时间不会停止,这种情况的患者则需要去医院进行血常规检查了,血常规检查可以检查患者体内的血小板含量。因为血小板就是负责血液凝固的作用的,如果患者体内的血小板过度缺乏,则必须要感觉体内输入血小板并且在平时生活当中的活动要会有所限制,以免生活中的不注意而导致身体出现伤口而血流不止。

4 寄生虫感染和过敏反应

寄生虫感染和过敏反应常发生于青少年,当小孩儿经常出现咬手指或者咬衣角的行为,家长们就要慎重的考虑孩子体内是否有寄生虫出现。而进行血常规检查,就可以在检查报告当中查看报告中是否有酸性粒细胞存在,报告中如果显示有,并且其含量还挺高的话,家长就要立即对寄生虫采取措施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

    本文地址:https://www.shdoqs.com:443/yuer/55492.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