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母婴行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本文将从行业现状、发展趋势、政策法规等方面,对母婴行业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业内人士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母婴行业现状
1.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母婴市场规模已突破3万亿元,预计未来几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随着消费升级,消费者对母婴产品和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推动了行业的快速发展。
2. 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在产品方面,母婴行业正朝着多元化、高品质、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从婴幼儿食品、用品到早教、托育等一站式服务,母婴行业产业链不断完善。绿色、环保、安全成为产品研发的重要方向。
3. 消费者观念转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母婴产品的关注点逐渐从价格转向品质、品牌。年轻父母更加注重孩子的健康成长,对母婴产品的安全性、功能性、环保性等方面要求越来越高。
二、母婴行业发展趋势
1. 产业链整合加速
为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母婴行业产业链将不断整合,形成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产业链。从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到下游销售渠道,各环节将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2. 互联网+母婴崛起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母婴行业将迎来“互联网+”时代。线上线下融合,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购物体验。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将助力企业实现精准营销。
3. 国际化趋势明显
随着“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推进,母婴行业将迎来国际化发展机遇。国内企业纷纷拓展海外市场,与国际品牌竞争,提升我国母婴行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三、政策法规助力母婴行业发展
1. 完善法律法规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母婴行业发展,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如《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管理办法》、《婴幼儿用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等,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 强化监管力度
针对母婴行业存在的质量问题,政府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保障消费者权益。推动行业自律,提高企业社会责任。
3. 优化营商环境
政府通过减税降费、优化审批流程等措施,为母婴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这将有助于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母婴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在新的发展阶段,母婴行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业内人士应紧跟行业发展趋势,积极应对挑战,共筑母婴行业美好未来。
中国母婴产业的现状
在销售渠道方面,目前,综合类母婴电商平台已成为消费者最主要的购物渠道;线下母婴渠道仍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母婴专卖店、大型商超等线下门店也是消费者购物的主要渠道选择。
线下品牌竞争格局:主要线下母婴品牌实力依旧强劲
从我国线下销售主要的母婴品牌来看,市面上的母婴产品零售商在业务定位、发展模式、资源掌控、经营地区均有差异。
爱婴岛全国共有1600多家直营店和加盟店,主要集中在华南、华东地区。孩子王全国共434家直营门店,主要集中在二、三线城市,门店多分布在江苏、上海、安徽、浙江、重庆等地区。爱婴室定位于中高端市场,全国共282家门店,位置多集中于华东地区,占据浙江、上海、福建和江苏市场。在店均面积方面,孩子王单店平均面积达到了2500平米,最大单店面积超过7000平米,远远超过了其他零售商。
线上品牌竞争格局:综合母婴电商市场竞争力强于垂直母婴电商品牌
——母婴电商品牌整体竞争情况
整体来看,我国综合母婴电商从品牌知名度、市场规模各方面的竞争优势均较强,另外,综合母婴电商布局下游物流/仓储较为完善,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行业壁垒,占有相当优势。腰部企业为垂直母婴电商平台,主张精细化经营,聚焦母婴板块,但鉴于未有足够资金完善产业链,整体的规模增长较为乏力。
——综合母婴电商竞争情况
综合母婴电商的2020年活跃用户以淘宝天猫的用户数为最,达到7.79亿;京东为4.72亿,与淘宝天猫平台相差3.07亿。唯品会为0.84亿,尚未达到1亿规模。总的来看,2020年,国内综合母婴电商仍以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淘宝天猫的活跃用户数量最多。
——垂直母婴电商竞争情况
垂直母婴电商的流量相对综合母婴电商规模较小。规模超百万的有贝贝和蜜芽,孩子王的活跃用户规模在50-100万之间。
市场集中度分析:婴儿奶粉市场集中度较高
从我国母婴市场的主要细分品类来看,婴儿奶粉头部品牌虹吸效应显著,越发集中化;需求更为精细化的婴儿洗护市场较为分散,竞争激烈,尚未出现龙头品牌。
2021年上半年,从销售市场份额来看,婴儿奶粉市场的CR10达到74%,婴儿尿裤市场的CR10达到57%,婴儿洗护市场的CR10为30%。
注:外环为2021年上半年数据,内饼图为2020年上半年数据。
总的来说,分渠道来看,中国线下母婴企业竞争依旧较为激烈,母婴电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逐渐提升,逐步抢占市场份额,同时阿里、天猫等综合电商的竞争实力要强于贝贝、孩子王等垂直电商品牌;从细分市场来看,婴幼儿奶粉市场的集中度较高,而婴儿洗护等精细化产品市场较为分散,市场集中度在逐年下降。
—— 更多行业相关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母婴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母婴行业哪些品牌比较有市场
送你母婴行业十句话! 用这十句话,自己慢慢学把!
一、小地方开大店——这是婴儿用品行业研讨会得出县城开店的结论,它包涵了几个意思:一是:婴儿用品业进入门槛比较低,假如营业面积不是很大,很容易出现大家一拥而上,然后靠价格竞争,最终大家都没钱赚;二是:最终成为行业翘楚的,都是那些专业的,规模大的。三是:中国人都喜好跟风,只有一开始就占领制高点,让别人很难再与你抗衡,这样,对手最多只能做个追随者!
对于小县城想开店的人,这是最重要的一句话!
二、一个成功的导购员就是一个合格的育婴师————这句话让我们了解了婴儿用品行业的特殊*,它特别重视产品附加值,需要导购员在销售产品的同时能给客户输灌实用的育婴知识,因为对年轻妈妈来说,没有比育婴知识更能让她们愿意倾听的。
三、客户服你才会信你——婴儿用品是一个靠引导消费的行业,在交易过程中掌握主动权至关重要,导购员对于婴儿用品光懂行是不够的,要做到精通,因为现在的客户都很挑剔,只有让她服你才会信你。你才能达到引导她消费的目的!
四、量大的才是赚钱的——这句话对别的行业一样适用。我们一定要把婴儿用品重复消费强的商品做起来(食品、内衣、外套、纸尿裤、洗护、日用品)
五、感冒两次花得钱,保健食品吃半年———— 很多消费者会给孩子买奶粉米粉,但舍不得给孩子买保健品,感觉比较贵,但现在医院收费这么吓人,小小的感冒都要花好几百,甚至上千元。让导购员学会这句话,让她学会向客户输灌这样一个理论:小孩的感冒是很有可能发生的,假如一开始吃保健辅助品,感冒是可以减少或可以避免的,其实钱最终都是花掉了,不过一个是花在医院里,一个是花在孩子的食品里。
六、从婴幼到婴童————以前的店名是某某婴幼儿用品店,现在是叫某某婴童店,一字之差,市场两码事。前几年竞争不激烈的情况下,做好0——3岁的婴幼儿产品就可以,现在竞争激烈了,必需把产品延伸到小童范围内才有可能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
七、面积不大不做孕妇装——很多新手认为,做好孕妇生意是前期重要环节,所以就算面积有限也上一些孕妇装。就像我们去**店,真正吃的就是那3-4个菜,但假如只有3-4个菜我们是不会去的,因为选择余地太少,一样的道理,孕妇装上得少,客户选择余地少,假如上得多,那又喧宾夺主,所以面积不大的店面千万别上孕妇装!
八、进货比卖货难——婴儿用品涵盖了:食品、车床、玩具、书籍、洗护、孕妇用品、产后用品、外套、日用品、床上用品、礼品、纪念用品、鞋帽,行业跨幅特别大,品种繁多,而市场又分散,食品类和有些知名品牌又有区域限制。中国目前没有一个市场可以让消费者一站式进全所有的货,“进全想进的商品难”,这是婴儿用品店最头疼的问题。
九、有钱赚不赚————很多妈妈在怀孕时没事情就去比较商品价格,没有一个行业能像婴儿用品这样有这么长时间(10个月)好比较好选择的,像强生、贝亲之类的商品,她们能记住所有的差价,新店一开张,她们先不考虑买什么,先努力寻找你哪一款产品价格比别人高,然后有根有据的告诉你哪款产品比哪里贵,贵多少,最后告诉你,你的东西贵,所以婴儿用品店一定要有些产品“有钱赚不赚”,不加利润,只是用来吸引客户。
十、试试看一定完————前几年用试试看心态开一个婴儿用品店或许能成功,但现在你用这种心态一定失败。因为市场已不是以前的市场,现在进入了全方位竞争年代,因为一个试试看心态的老板不可能找很大的店面,不可能进很全的货,不可能很有耐心的去经营,不可能去认真的学产品知识育婴知识,而现在的婴儿有用品店这些全都要具备,假如你只是试试看,那一定失败!
母婴行业发展趋势
由于消费升级与出生人口的增长,近年来我国母婴市场增速迅猛。预计母婴行业市场规模的年均增速将会保持在15%以上,到2020年该市场更是有望达到4万亿元。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母婴行业的机遇挑战与应对策略专项咨询报告》的统计,“十三五”期间每年的新生儿数量在1800万左右,如果人均年消费能达到1.5万元,那么每年将会为母婴行业带来数千亿元的增量空间。
另外,如今母婴消费越来越趋于高品质,消费升级的态势越发明显,最重要的是:这一趋势正逐渐从一二线城市过渡到三四线城市,因此从母婴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三四线城市将会成为母婴企业开拓市场的重心。
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品质、品牌也成了母婴市场的重心。新生代父母更注重产品的专业型、产品质量,这种心理促使他们更愿意为好产品支付较高的溢价。
与国外发展较为成熟的母婴市场相比,我国的消费结构需要改变。如今在母婴市场中占据较大比例的是儿童用品、棉纺制品、食品与奶粉,大多是围绕吃、穿、用来展开,相对而言教育与娱乐所占的份额比较小。然而反观发达国家,其母婴市场中早教与娱乐产品的市场份额极高,因此从我国母婴市场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势必也会在产业结构上向这两个方向上转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