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较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诸多困扰。本文将就新生儿黄疸的病因、症状、预防和治疗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以期提高人们对新生儿黄疸的认识,为新生儿健康保驾护航。
一、新生儿黄疸的病因
新生儿黄疸的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由于新生儿肝脏功能尚未完善,无法将血液中的胆红素代谢排出体外,导致胆红素在体内积累,引起黄疸。
2.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包括感染性黄疸、溶血性黄疸、胆道闭锁等,由各种原因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黄疸。
3. 母婴血型不合:如ABO血型不合、Rh血型不合等,导致胎儿红细胞破坏,产生大量胆红素,引起黄疸。
二、新生儿黄疸的症状
新生儿黄疸的主要症状为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具体表现为:
1. 皮肤黄染:从面部、颈部开始,逐渐蔓延至全身。
2. 精神状态改变:新生儿可能出现嗜睡、反应迟钝、吸吮无力等症状。
3. 肝脏肿大:部分新生儿可出现肝脏肿大。
4. 腹部疼痛:部分新生儿可能出现腹部疼痛。
三、新生儿黄疸的预防
1. 注意孕期保健:孕妇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了解胎儿健康状况,预防母婴血型不合等疾病。
2. 产后观察:新生儿出生后,家长应密切观察其皮肤、巩膜颜色,如出现黄染现象,应及时就医。
3. 喂养合理:母乳喂养有助于降低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但需注意喂养方法,避免因喂养不当导致黄疸。
4. 避免感染:新生儿抵抗力较弱,应尽量避免与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人接触。
四、新生儿黄疸的治疗
1. 生理性黄疸:多数生理性黄疸无需特殊治疗,可自行消退。家长只需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避免感染。
2. 病理性黄疸:针对病理性黄疸,需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1)感染性黄疸:针对感染病因,给予抗生素治疗。
(2)溶血性黄疸:采用换血疗法、药物治疗等方法降低胆红素水平。
(3)胆道闭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选择药物治疗、胆道重建手术等。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疾病,家长应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做好预防和治疗工作。在孕期和产后,密切关注新生儿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确保新生儿健康成长。
新生儿黄疸对照表1-30天
新生儿黄疸对照表1-30天。
不管时正常的新生宝宝还是早产宝宝他们如果在出生后的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足月宝宝的黄疸值超过12.9mg/dl,早产宝宝黄疸值超过15mg/dl,且每天血清总胆红素上升以5mg/dl上升,基本就可以诊断出病理导致的黄疸,这个时候就要积极治疗,否则会出现难以预料的后果。
在新生宝宝出生以后监测黄疸值的变化,是因为黄疸值过高对孩子身体的破坏非常的明显,通过监测黄疸值的变化可以确定宝宝是否处于正常状态,一旦孩子的黄疸值过高就需要及时治疗,一下是黄疸值过高的三种治疗方法。
1、光照疗法:光照治疗是最常见的治疗黄疸的方法,此时降低血清中胆红素最简单的方法,当孩子黄疸症状轻微的时候可以给予光照疗法,但是治疗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确定光照的时间,可以连续关照治疗也可以间断关照治疗;
2、药物治疗:这种治疗主要是静脉注射白蛋白和丙种球蛋白两种药物,当然一些治疗中也可以用肝酶诱导剂,以防止胆红素入脑导致很严重的后果;
3、换血疗法:这种治疗主要针对黄疸严重迟迟降不下来的情况,通过换血治疗的方法可以防止胆红素脑病,但是这种治疗要确保不会发生血液的排斥反应。多数孩子经过治疗都能恢复的比较好。
新生儿黄疸如何处理
1 新生儿黄疸正常范围
新生的足月婴儿中大概有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婴儿会出现生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一般来说是安全的,足月婴儿血清胆红素<<221/~mol/L(12.9mg/d1),早产儿<257t~mol/L(15mg/d1),并且每天血清胆红素升高量<85umol/L(5mg/d1),就表明新生儿的黄疸是正常的。
2 新生儿黄疸多久能退
新生儿黄疸退去时间也是按足产儿和早产儿来分的。
足月儿在出生2~3天后开始出现黄疸,4~5天黄疸到达高峰阶段,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两周。
早产儿黄疸大都出现在出生3~5天后,5~7天达到高峰阶段,7~9天即可消退,最长可以延迟到4周 。
3 新生儿黄疸如何处理
如果新生儿黄疸是母乳性黄疸和生理性黄疸,在饮食起居上进行调理即可。如果新生儿黄疸是病理性黄疸,则可依据以下方法进行治疗:
光照疗法
光照疗法对于降低血清中未结合胆红素简单有效。将新生儿放置在光疗箱中,用黑色眼罩保护好双眼,使其视网膜免受损伤,用尿布遮盖好会阴、肛门,其余都可裸露。用单面光或双面光照射,持续2~48小时(一般不超过4天),使胆红素下降到7毫克每毫升即可停止治疗。
换血疗法
换血能有效地降低胆红素,排出致敏红细胞和减轻贫血。但换血条件有要求,并且换血还可能产生一些不良反应,所以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药物治疗
供应白蛋白,纠正代谢性酸中毒,肝酶诱导剂(如苯巴比妥),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由于病理性黄疸的成因十分复杂,以上方法仅供参考,一切以临床诊断和医生的建议为先。
4 病理性黄疸诊断
出现以下任意一种情况即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
1.婴儿出生后24小时内即出现黄疸;
2.婴儿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2lumol/L(12.9mg/d1)、早产儿>257umol/L(15mg/d1),或每日上升超过85umol/L(5mg/d1);
3.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4周;
4.黄疸退而复发;
5.血清结合胆红素>34umol/L(2mg/d1)
新生儿黄疸原因
新生儿黄疸原因
一、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特有的一种现象,其原因如下:新生儿红细胞的’寿命比较短,只有70-90天,而红细胞破坏得多,胆红素产生得就多,再加上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所以胆红素的代谢受到了限制,而胆红素是生理性黄疸的罪魁祸首,所以新生的小北鼻会在一段时间内出现黄疸现象。
二、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因吃母乳而发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其病因与患儿母亲乳汁中含有的一种名叫3-2孕烷二醇的激素有关。这种激素能抑制肝脏中胆红素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力,阻碍对胆红素的及时处理,使血液中总胆红素大量增加,再加上新生婴儿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酶的合成功能比较有限,不能有效地结合、输送和排泄胆红素,以致于全身皮肤和巩膜出现黄疸。
三、溶血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因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而起,最常见的原因是ABO溶血(母亲血型为O、胎儿血型为A或B),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
四、感染性黄疸
感染性黄疸因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原因,致使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为常见,其他感染有风疹病毒、EB病毒、弓形体等,较为少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