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疫苗真害人(手足口疫苗的有效性)

我国手足口疫苗的接种引起了广泛关注。有人称其“真害人”,引发社会热议。本文将从疫苗的研制、接种过程、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分析,揭示手足口疫苗的真伪,并提出相关反思。

一、手足口疫苗的研制与接种

1. 手足口疫苗的研制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儿童身上。为预防手足口病,我国于2008年批准手足口疫苗上市。该疫苗采用灭活疫苗技术,接种后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从而降低感染风险。

2. 手足口疫苗的接种

我国规定,手足口疫苗属于一类疫苗,适龄儿童需免费接种。接种程序为出生后6个月至5岁儿童,接种2剂次,间隔1个月。

二、手足口疫苗不良反应

1. 疫苗不良反应概述

任何疫苗都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手足口疫苗也不例外。根据我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手足口疫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1.2%,其中多数为轻度反应,如发热、皮疹等。

2. 疫苗不良反应案例分析

(1)张女士的孩子在接种手足口疫苗后出现持续发热、皮疹等症状,经诊断为疫苗引起的过敏反应。

(2)李先生的孩子在接种手足口疫苗后出现脑炎症状,经诊断为疫苗引起的并发症。

三、手足口疫苗真害人?

1. 疫苗不良反应与“真害人”的关系

疫苗不良反应与“真害人”并非等同关系。疫苗不良反应是指在疫苗接种过程中,由于个体差异或疫苗本身原因导致的异常反应。而“真害人”则是指疫苗对接种者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

2. 疫苗不良反应的预防与处理

(1)加强疫苗生产质量监管,确保疫苗安全有效。

(2)完善疫苗接种流程,提高接种人员的专业素质。

(3)加强对接种者的宣传教育,提高接种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4)建立健全疫苗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

四、反思与建议

1. 反思

(1)疫苗研发与生产环节需加强监管,确保疫苗安全。

(2)疫苗接种过程需提高透明度,让家长充分了解疫苗相关信息。

(3)加强疫苗不良反应监测与处理,提高疫苗接种的安全性。

2. 建议

(1)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疫苗生产企业的监管,确保疫苗质量。

(2)医疗机构应提高疫苗接种服务水平,确保疫苗接种过程安全。

(3)加强疫苗接种宣传,提高家长对疫苗的认识和信任。

(4)建立健全疫苗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及时处理疫苗不良反应。

手足口疫苗作为我国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手段,在保障儿童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疫苗不良反应的存在也引发社会关注。通过对手足口疫苗真伪的揭示,我们应反思疫苗研发、生产、接种等环节,不断提高疫苗接种的安全性,为儿童健康保驾护航。

各位家长都给自己家宝宝打预防手足口病的疫苗了吗

我家孩子还没打,但是打算最近带他去打,春夏季是手足口的高发季节,尤其上了幼儿园的小朋友很容易传染。下面详细介绍下关于手足口疫苗的常识和生活预防。

关于手足口疫苗

手足口病疫苗是中国领先研发的疫苗,该疫苗用于预防EV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是目前唯一可用于预防手足口病的疫苗,是一种灭活疫苗。

手足口疫苗有没有必要打?

手足口疫苗还是很有接种必要的。 虽然EV71型病毒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并不常见,尤其北方城市,但这是最容易引起手足口病病情危重,可能导致严重合并症甚至死亡的病毒。而由柯萨奇病毒所致手足口病虽然所占比例大,但大都病情轻微,过程安全,不做预防接种也不会有较大的危害。

哪些孩子需要接种手足口病疫苗?

6个月-5岁的易感儿童(中国疾控中心建议) 对于5岁以上儿童,由于EV71感染的手足口病发病率显著降低,目前暂不推荐接种。

哪些孩子不能接种手足口病疫苗?

· 已知对EV71型手足口病疫苗任何一种成分过敏者;

· 发热、急性疾病期患者及慢性疾病急性发作的孩子都不得接种。

手足口疫苗需要打几针?具体如何接种?

手足口疫苗需要连续打2针,2针间隔1个月。每次接种剂量为0.5ml,从胳膊上打。

打了手足口病疫苗就不得手足口病了吗?

并不是这样的。 现在上市的手足口疫苗是EV71疫苗,仅用于预防EV71型病毒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和相关疾病,不能预防其他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A组16型等病毒)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

而临床中大部分的手足口病都是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也就是说,对于大部分的手足口病,现在的手足口病疫苗是没有预防作用的。

得过手足口病的孩子还需要打疫苗吗?

如果所患手足口病是由其他病毒引起的,而不是EV71引起的,或者无病原学诊断结果的,需要接种EV71疫苗。

接种手足口疫苗会有副反应吗?

目前接种手足口疫苗后较多见的副反应与一般疫苗接种后易发生的副反应差不多:红肿、硬结、发热、腹泻、呕吐等,均呈一过性。

生活中如何预防孩子传染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的传染性非常强,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均可传染,里面含的病毒可污染手、毛巾、水杯、玩具、餐具等,通过日常接触可经口感染。帮助孩子预防手足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保证室内通风 。患病孩子咳嗽流涕排出的病毒,弥散在空气中。空气流通,有助减少发病。

2、减少公共场合出入 。如超市、购物中心、餐厅、早教中心等,这些地方常常人口密集,是交叉感染高发的地区,尽量避免带孩子出入。现在天气温暖,可以多带孩子在户外运动。

3、晾晒衣被,消毒玩具 。患儿的疱液可以污染衣被,如家中有其他孩子,接触这些衣被,会造成交叉感染。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消毒毛巾、玩具。

4、饭前便后洗手。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洗手液或肥皂等给孩子洗手。小一点的宝宝,照顾者接触孩子前、替孩子更换尿布、处理孩子粪便后均要洗手。

5、多喝水、清淡饮食、每日正常大便 。家长多给孩子喝水,饮食适当清淡,鱼肉蛋可以吃,但不要一餐吃很多,或餐餐吃很多。尤其周末,不要带孩子到他们最爱的餐厅大吃。

打完手足口疫苗为何被确诊患手足口病

李大姐家的孙女刚打完手足口疫苗没多久,就被确诊为手足口疾病了。

据李大姐告知,她近期想让孙女蜜蜜去上早教班,所以就特意提前去医院给她打“手足口”疫苗,就是担心孩子跟小伙伴们接触多了,容易得手足口病。据了解,蜜蜜在6月27号就已经打了第一次“手足口”疫苗,前几天李大姐带着她去进行了第二次注射。

李大姐表示,当时刚打完第二针疫苗的时候,孙女蜜蜜就在医院吐了,但是当时医生观察了一下之后,就让她回去了。就在打完疫苗的第三天,蜜蜜突然有点异样,她先是有了红屁股,再过2天之后开始发高烧,然后嘴巴里开始长“菜花”一样的东西。发现孙女不是简单的发烧,李大姐就赶紧带她去了医院,随后蜜蜜被确诊为手足口病。

打完手足口疫苗确诊是为什么

得手足口病的原因有很多,引发手足口病的病毒也是很多种的。

找到医院的工作人员,对方表示包括厂家的说明书上和医院给用户的告知书上都有明确标注,接种“EV71灭活疫苗”的人群不一定产生100%的保护效果,但疫苗一定是预防这类手足口病或类似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对于蜜蜜的情况,医院的张医生表示,在被感染之初不会马上有反应,病毒会在人体进行复制直到发病,手足口病的发病时间大概是3-7天。

引起手足口病,可能有十几种病毒,最常见的其实是柯萨奇病毒A16型,还有可能是柯萨奇B组,埃可病毒,其它的一些肠道病毒,肠道病毒71型,其实只占其中的10%左右,为什么国家只研制了肠道病毒71型的疫苗呢,因为肠道病毒71型,我们发现所有的手足口病,70%的重症都是这个病毒引起的。

来源:爱秀美

手足口疫苗有必要打么

有必要打。

原因如下:

EV71病毒是危害最大的手足口病病原体之一,接种疫苗是唯一针对病因的预防手段。即使仍有手足口病发病的可能,但可以预见接种后孩子患病及引发重症的风险会大幅降低。

手足口病EV71灭活疫苗是一款新型疫苗,所运用的技术成熟安全,风险可控,接种的积极意义显而易见。但注射疫苗就会存在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但大部分较为轻微,且多半出现在接种后的48小时之内。另外,疫苗的运输和保存有严格规定,即2至8℃冷链冷藏,否则将失去效力或效价下降,但几乎不会引起严重的毒性反应。

扩展资料:

接种疫苗后的局部反应主要表现为接种部位红、硬结、疼痛、肿胀、瘙痒等,以轻度为主,持续时间不超过3天,可自行缓解。全身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腹泻、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易激惹等,呈一过性。严重程度达3级以上的所有症状(如发热、腹泻、恶心、呕吐等)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说明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疫苗非常安全。

参考资料:人民网-手足口病疫苗打不打?先搞清这十件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

    本文地址:https://www.shdoqs.com:443/yuer/49121.html

标签: